延续性护理在老年慢性病患者护理中的
应用评价
摘要:目的:探究延续性护理在老年慢性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抽选本院老年慢性病患者共63例,依照计算机乱序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A组以及实验B组,其中实验A组31例,实验B组32例。传统的护理方法应用于实验A组患者,延续性护理方式则应用于实验B组患者。结果:实验B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疗养期间的就医配合度均优于实验A组,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应用延续性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提升活动能力,强化患者配合就医的主观意识,优化生活质量,增强患者的就医安全程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老年慢性病患者;应用价值
慢性病并非为某种病症的特指,而是包含起病隐匿、病症治疗过程较长且不具有传染性的病症类属。慢性病能够对人体的心脑血管以及体内的重要脏器造成极大的损害,容易引发患者出现伤残情况,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以及工作劳动造成危害,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为帮助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推进患者病症情况的向好发展,强化依从性,我院特选取老年慢性病患者共63例,进行差异性护理实验调查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本次研究随机选取本院近两年年所收治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共63例,按照计算机乱序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A组以及实验B组,其中实验A组31例,实验B组32例。实验A组患者的年龄跨度为60-75岁,均龄(68.73±7.15)岁,包括6例脑卒中、11例糖尿病、9例冠心病以及5例高血压,应用传统的护理服务。实验B组患者的年龄跨度为60-77岁,均龄(69.75±8.02)岁,包括5例脑卒中、10例糖尿病、12例冠心病以及5例高血压,主要应用延续性护理方式。
[1]
所有患者均知情且同意参与本次差异性护理实验研究。将实验A组与实验B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比较,P>0.05。
1.2方法
按照规定流程对所有被选取为研究的患者进行了常规体检和对症治疗后,对实验A组的患者应用传统的护理服务:①由于老年慢性病患者病症的治疗时间较长,患者容易出现负性情绪,因此在患者入院后需要护理人员对其实施相应的情绪抚慰。②要求护理人员监督患者遵循医嘱按时按量用药,合理作息。③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须告知其居家护理的相应注意事项,若存在异常情况则应当立即返院复查。
对于实验B组的患者则应用延续性理方式,具体内容包括:①建立延续性护理小组。以患者病症相关科室的主任、院内高年资护士长以及职业素养较高的护士为成员,组织建立延续性护理小组。小组护理人员须在患者入院时询问并登记其姓名、年龄、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病症类型、病症时长、往期治疗措施、用药史以及其他合并病症等信息,收集完成后录入患者的电子信息档案,以便后续更新患者的疗养情况。在患者入院完成后,护理人员须为患者介绍病区的基础设施,带领患者熟悉休息区与活动区的位置,方便患者在住院期间能够自主进行活动。②住院期间护理。在患者住院疗养期间,护理人员应当定时对患者的病房实施病毒消杀以及通风处理,为患者提供面料柔软的病床用品,提升患者的居住舒适度,要求患者遵守病区的各项规章制度。护理人员须以简洁易懂的说明方式为患者讲解其个人的病症知识以及相关的健康安全知识,帮助患者对自身的病症形成正确认知。在工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重视培养锻炼患者自我保护与自我护理的意识与能力,保障患者居家疗养的过程中能够正确实施护理操作。③延续护理。出院前3天对患者的护理综合能力进行检验,对于患者欠缺的部分予以二次培训,帮助解决患者的遗留问题。出院3天后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询问并记录患者的情绪状态、身体情况以及自我护理的效果。出院一周后护理小组的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家访,对患者的血压以及血糖进行测量,把握患者的病症情况,在家访过程中询问患者及家属其平常的用药情况、运动情况以及心态状况等,并对患者的后续居家护理作出相应的指导建议。若在家访过程中护理人员发现患者存在焦
[4]
[3]
[2]
躁、忧虑以及烦郁等负性情绪,则应当给予其相应的科学心理指导,帮助患者排解负性情绪。护理人员须告知患者家属应当理解、尊重患者,监督患者按时按量用药以及完成每日的运动训练,保障患者身体机能不会弱化。
1.3统计学方法
SPSS19.0软件处理,X²值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疗养期间治疗配合度对比
根据研究数据可知,实验B组患者护理疗养期间配合就医的情况相较于实验A组患者来说更好,P<0.05,具体数据如表2-1所示:
表2-1两组患者疗养期间治疗配合度对比
组别
N 按时用药(%)
坚持运动(%)
规范饮食(%)
健康作息(%)
定期复查(%)
实验A组
1
321(67.7)
16(51.6)
15(48.4)
18(58.1)
18(58.1)
实验B组
2
331(96.9)
30(93.8)
30(93.8)
29(90.6)
31(96.9)
X7.16 10.22 9.38 11.34 10.25
²
P <0.05 <0.05 <0.05 <0.05 <0.05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状况对比
根据研究数据可知,实验B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相较于实验A组患者来说更高,P<0.05,具体数据如表2-2所示:
表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状况对比
组别
N生理功能(分)
心理功能(分)
精神状态(分)
社会功能(分)
实验A组
1
362.92±12.86
61.96±10.45
61.69±11.97
62.01±12.36
实验B组
2
381.65±9.52
82.42±10.46
81.05±9.34
83.29±8.29
t 9.237 8.483 11.234 7.167
P 0.000 0.000 0.000 0.000
3.结论
根据实验数据可知,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应用延续性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提升活动能力。同时能够强化患者配合就医的主观意识,优化生活质量,增强患者的就医安全程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秦乐.延续性护理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1,38(06):720-721.
[2]赵娜.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影响[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1,38(06):723.
[3]卜容蓉,丁波,杨才勇.延续性护理对老年慢阻肺患者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1,45(11):1835-1836.
[4]雷春华,贾荣丽,刘洋,孙晓平,刘晶,韩书香,毕艳玲.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在老年慢性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8,16(03):127-128.
[5]翟晓晴,李卉青,黄敏,方萌,徐雅文.居家护理在老年慢性病患者出院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32):3870-3872.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