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526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的检测及药敏结果分析
作者:李昊宇
来源:《中外医疗》2012年第12期
【摘要】 目的 了解该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情况,分析其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体胶体金法检测衣原体抗原,应用支原体定量培养及药敏试验一体化的方法检测支原体。结果 526例标本检出沙眼衣原体(Ct)阳性35例,阳性率为6.65%,其中有17例患者合并UU感染。526例患者标本共培养出290株支原体,阳性率为55.13%,其中主要是UU,其次为UU合并Mh感染。UU、UU合并Mh感染、UU合并Ct感染及单一Mh感染分别为67.53%,16.88%,5.52%,4.22%。支原体对四环素类抗生素最为敏感,敏感性均超过90%,而对于临床常用的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及克拉霉素均有不同程度耐药,特别是UU合并Mh感染对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耐药率分别高达为90.53%,90.48%。对罗红霉素耐药率为88.45%。结论 支原体感染是生殖道感染较常见的病原体, 以UU为主,多重耐药现象很严重,临床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并进行足量、足疗程治疗,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解脲脲原体 人型支原体 药敏试验
【中图分类号】 R4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2)04(c)-0041-02 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和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引起人类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导致非淋菌性尿道炎[1],男性患者多表现为尿道炎,女性主要表现为宫颈炎。患者临床症状轻微,表现隐匿,常被患者和医生忽视。由于抗生素的广谱大量应用,支原体、衣原体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给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为了解吉林地区衣原体、支原体感染及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本研究分析290株支原体的药敏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有益的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标本采自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吉林铁路医院皮肤性病科门诊、妇产科门诊和泌尿科门诊526例患者,患者均有性生活史,其中男患者267例,女患者259例,年龄在18~岁之间。 1.2 标本采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男性疑似患者:尿道口分泌物先用消毒棉拭将尿道口分泌物擦净,再用无菌棉拭缓缓押入尿道2~4cm处,尽量采取尿道上皮细胞,最后将棉拭子置无菌玻璃管中立即送检;精液由患者自己留取并及时送检;前列腺液由临床医生按摩取材并立即送检。
女性疑似患者:经扩阴器扩阴后,用无菌棉球擦去尿道口和宫颈口的分泌物,将无菌棉拭子插入宫颈口1~2cm处并轻轻旋转1周且停留10~15s,将采样拭子置无菌玻璃管中及时送检。 1.3 衣原体检测方法
试剂盒采用上海凯创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胶体金快速检测试剂盒,测试卡出现深浅不同的红色条带显示标本中含有衣原体脂多糖抗原。 1.4 支原体检测方法
试剂盒采用珠海丽珠试剂有限公司生产的UU和Mh培养鉴定药敏试剂盒,产品批号为01-1166。UU和Mh培养鉴定药敏试剂盒适用于UU和Mh的培养鉴定、半定量计数和药物敏感性试验。试剂盒由试剂条和选择性培养基组成,当有支原体生长时,精氨酸和尿素被分解并生成碱性物质引起pH升高,选择培养基颜色由黄色变为红色。严格按照试剂盒操作说明书进行检测结果及药敏分析。做药敏试验的药物包括大环内酯类: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CLA),罗红霉素(oxithromycin,ROX),交沙霉素(josamycin,JOS),阿奇霉素(azithromycin,AZI);四环素类:多西环素(doxycycline,DOX),米诺环素(minocycline,MIN);氟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LEV),氧氟沙星(ofloxacin,OFL),司帕沙星(arfloxacin,SPA)。培养及鉴定孔颜色发生变化,由黄色变红色表明有支原体生长,两孔均变即为UU、Mh合并感染。药敏孔颜色变红即为UU和(或)Mh生长并表示对该药耐药;药敏孔不变颜色即表示对该药感;每种药物对应A、B上下两孔分别为低、高浓度孔,两孔均变色表示对该药物敏感,仅B孔变红色表示中度敏感,A、B两孔均变红色表示对该药物耐药。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0.0进行c2检验。 2 结果 2.1 阳性检出率
526例临床标本中支原体、衣原体培养阳性数为308例,其中男性患者133例,女性患者175例,总阳性率为58.56%,以分泌物的检出率最高。见表1。308例阳性患者中单一UU感染208例,占67.53%,单一Ct感染18例,占5.84%,单一Mh感染13例,占4.22%,UU、Mh合并感染52例,占16.88%,Uu、Ct合并感染17例,占5.52%,未见Mh+Ct、Uu+Mh+Ct的感染,见表1、2。 2.2 支原体培养阳性患者药敏试验结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2.1 UU培养阳性的药敏结果 208例UU培养阳性患者,对米诺环素(MIN)和多西环素(DOX)敏感率最高,均为94.51%;对交沙霉素(JOS)和克拉霉素(CLA)的敏感率较高,分别为92.36%、93.67%。对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表现最高,为26.38%,对司帕沙星(SPA)、罗红霉素(ROX)、左氧氟沙星(LEV),耐药率分别为22.55%、16.82%、8.98%。
2.2.2 Mh培养阳性的药敏结果 13例Mh培养阳性患者,对米诺环素(MIN)和多西环素(DOX)无耐药现象出现,敏感率为100%,对交沙霉素(JOS)的敏感率为96.67%;对司帕沙星(SPA)、氧氟沙星(OFL)敏感率分别为50.00%, 40.26%。对克拉霉素(CLA)的耐药率最高为86.33%;对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72.10%、69.87%。
2.2.3 UU合并Mh感染的药敏结果 52例UU、Mh合并感染患者,培养阳性的药敏显示,UU、Mh合并感染对米诺环素(MIN)和交沙霉素(JOS)的敏感性分别为96.74%、86.79%;对阿奇霉素(AZI)、克拉霉素(CLA)、罗红霉素(ROX)、氧氟沙星(OFL)的耐药率分别为90.53%,90.48%,88.45%,49.21%。
2.2.4 UU合并Ct感染的药敏结果 17例UU合并Ct感染患者,培养阳性的药敏显示,UU合并Ct染对多西环素(DOX)、米诺环素(MIN)和交沙霉素(JOS)的敏感性分别为92.44%、87.88%、.78%;对克拉霉素(CLA)、阿奇霉素(AZI)、罗红霉素(ROX)、氧氟沙星(OFL)的耐药率分别为90.84%、.46%、86.76%、49.71%。 3 讨论
衣原体主要感染生殖道的柱状上皮细胞,为专性细胞内寄生, 沙眼衣原体感染者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和白带增多,但也由于症状多数轻微,不易引起患者注意,在西方工业化国家妇女中,是导致妇女生殖道感染的重要原因[2],直接影响优生优育,并可导致新生儿携带病原体。本地区患者衣原体检出率较低,为6.65%,采样时注意采到上皮细胞,可提高阳性率,但实验操作熟练程度,采取标本的质量以及试剂盒的差异都对衣原体的检测有一定影响,如取材时拭子上带有脓血或抗原提取不彻底都会降低衣原体阳性检出率。
支原体是最小的原核细胞型生物,可以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目前能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支原体有5种,引起非细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最常见的支原体为UU和Mh,男性表现前列腺炎、附睾炎及不孕等,女性与宫颈炎、盆腔炎以及不孕不育有关。由于支原体缺乏细胞壁结构,因此,对于干扰细胞壁合成的抗菌药物如万古霉素、青霉素等均不敏感,不宜采用此类药物进行治疗。目前临床治疗支原体感染多采用以干扰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如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以及氟喹诺酮类药物等。然而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以及支原体多种耐药基因的出现常导致支原体对很多常用的抗生素表现一定程度的耐药[3~4]。
本试验526例标本检出沙眼衣原体35例,阳性率为6.65%,其中有17例患者合并UU感染。共培养出290株支原体,阳性率为55.13%,其中主要是UU,占67.53%,其次为UU合并Mh感染,占16.88%。UU合并Mh感染、UU合并Ct感染分别为16.88%,5.52%。单纯Mh感染相对较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只占4.22%。支原体对四环素类抗生素最为敏感,敏感性均超过90%,无显著性差异(P>0.5),与文献报道相符[4];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敏感性存在差异,临床常用的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及克拉霉素均有不同程度耐药,特别是UU合并Mh感染对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耐药率分别高达为90.53%,90.48%。对罗红霉素耐药率为88.45%,而UU单纯感染对阿奇霉素、克拉素的敏感率较高。本研究表明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支原体首选药物多西环素、米诺环素、交沙霉素。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支原体拓扑异构酶,阻碍其DNA复制和转录等功能,由于抗生素的广泛滥用及反复慢性迁延感染等原因,使支原体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的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5]。本试验中单纯UU感染对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26.38%。单纯Mh感染和UU合并Mh感染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高于单纯UU感染。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中,以解脲脲原体感染为主。治疗支原体感染有必要进行常规检查,并根据药敏试验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实施足剂量、足疗程用药,降低耐药菌株的产生,提高患者治愈率,并防止复发。 参考文献
[1] 杨胜烨,刘全忠.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门诊性病22084例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6,22(6):479~481.
[2] ADDICS D,VANGHN M,GOLUBJATNIKOV R,et al.Chlamydia trachomatis infection in women attending ueban midwestern family planning,and community health clinics risk factors,selective screening,and evaluation of moncuilure techmiques[J].Sex Trans Dis,1990,17(1):138~145.
[3] 王勇,祝晓莹,袁红瑛,等.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耐药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6):702~704.
[4] 黄友泽,曾云祥,狄枫,等.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支原体培及药敏结果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1):3443~3444.
[5] 马彦,杨慧卿,王丽,等.1086例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支原感染情况及药敏结果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9,1(3):179~182.
[6] 叶萍,王晓川.人型支原体氟喹诺酮耐药性的分子机制[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5,21(10):805~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