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标准
进入21世纪,信息化发展已成为人类文明建设的重要形式,信息素养也已成为当代社会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培养青少年的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义务教育的重要任务。为了深入探索初中阶段信息技术学科的课程建设,有效指导和不断规范初中阶段信息技术的课程实施,努力提高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水平和实施质量,现制定初中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教学评价标准。
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要注重实践,突出以学生为主,在操作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信息素养。现根据初中信息技术的两种课型《理论课》和《上机操作实践课》的我制定初中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标准》的引入将有助于改善传统的“注重技术,忽视能力与情感”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更能与全面素质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相契合。通过《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进一步的促进“教师——教学——学生”完美融合,并实现教学效率的全面提高。这为我们实现全面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全能型新型人才铺下了良好的基石。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理论课)
学校: 年级: 教师: 课题:
评价项目 评价标准 权重 得分 5分 10分 5分 5分 5分 10分 10分 5分 5分 7分 8分 2分 2分 3分 3分 5分 5分 5分 1、教材及学情分析透彻,知识、能力、情感目标符合学生认知水 教学目标 平 (15分) 2 、教学重难点突出、合理,符合大纲要求 1、教学内容正确,取舍、拓展及整合合理,容量适中 2、教学资源丰富,能与其他学科知识整合,并注意让学生了解信教学内容 息科学的发展动态与成果 (15分) 3、选例及任务设计真实科学、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1、新旧知识衔接合理,重点突出,能突破难点、抓住关键 教学过程 (30分) 3、能够明察学情,并留有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学生的展示能给予充分肯定、鼓励与正确引导,解惑及时有效 1、能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联系到实际运用,且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且参与度高、效果好 2、教学环节流畅、自然、针对性强 学生活动 (15分) 2、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创新实践及自评、互评参与度高、效果好 1、教态自然、亲切、端庄、服饰得体、大方、语言准确、有感染力 教师素质 (10分) 2、板书或课件设计精准、科学、合理、清晰、美观 3、能熟练利用网络组织教学、调用资源 4、具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与应变能力,情绪饱满、有激情 1、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同时提高了操作技能,培养了多方面的能力 教学效果 (15分) 2、课堂气氛和谐,多数学生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学习兴趣更浓 3、教学的时效性与实效性和谐统一 综合评价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上机操作实践课)
学校: 年级: 教师: 课题:
评价项目 评价标准 权重 得分 8分 7分 3分 4分 4分 4分 6分 6分 6分 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符合大纲要求 (15分) 2 、教学要求深入浅出,切合学生实际 1、科学呈现逻辑结构和知识结构 教学内容 3、能与其他学科知识整合,并注意让学生了解信息科学的发展动(15分) 态与成果 4、选例及任务设计真实科学、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1、正确把握教材内容,合理运用课堂教学策略,注重“实践操作”着实将操作练习落到实处 2、切实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选取并组织教学内容,把握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 (30分) 3 、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协作,善于倾听,勇于质疑,乐于分享 4、能科学地进行教学过程的,恰当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激励 6分 5、教学媒体设计和选择合理,效果好 1、能在教师讲解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在电脑中熟练操作,且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且参与度高、效果好 2、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创新实践及自评、互评参与度高、效果好 1、教态端庄大方、亲切自然;语言准确精炼,富有启发性、逻辑性和感染力;使用普通话。 教师素养 2、 课堂应变能力强,教学秩序活而不乱 (10分) 3、规范熟练地运用教具及电教设备。 4、板书简洁合理,书写规范,布局得当 教学效果 2、课堂气氛和谐,多数学生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学习兴趣更浓 (15分) 3、教学的时效性与实效性和谐统一 1、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同时提高了操作技能,培养了多方面的能力 6分 8分 7分 2分 3分 3分 2分 5分 5分 5分 学生活动 (15分) 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