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测试
初二物理试题
(考试时间 70分钟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共18分)
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填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1. 一名正常的新生婴儿的质量约为
A 0.35千克
B 3.5千克
C 35千克
D 350千克
2. 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 雨后天空的彩虹 B 水中的月亮
C 黑板“反光”
D 各种颜色的气球
3. 吉他是一种弦乐器,用相同的力拨动不同粗细的琴弦,主要是改变声音的
A 音调
B 音色
C 响度
D 声速
4. 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煤油中,折射角是45º,则入射角可能是
A 0º
B 30º
C 45º
D 55º
5. 如果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F1和F2 的三要素完全相同,则这两个力的合力一定
A 等于零
B 等于F1
C 等于F2
D 不为零
6. 2016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形成了组合体,如图1所示。飞船上的航天员看到对面的“天宫二号”纹丝不动,而地球在缓缓转动,则航天员选择的参照物是
A 天宫二号
B 神舟十一号
C 组合体
D 地球
甲车 乙车 实验次数 摆线长度(米) 周期(秒) 1 0.2 0.9 2 0.3 1.1 3 0.4 1.3 0.8 0.6 0.4 0.2 0
2 4 6 8 10 12 t/秒
图1 图2 图3
7. 如图2所示的数据表,是小林做“研究摆的周期与摆线长度的关系”实验时记录的数据,根据表中数据,若要使摆的周期为1秒,则摆线的长度应为
A 0.18米
B 0.25米
C 0.36米
D 0.42米
8. 甲、乙两辆小车同时、同地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3所示,经过5秒,两车相距
A 一定是0.25米 B 可能是0.5米 C 可能是0.75米 D 一定是1米
9.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2厘米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则当物体距该透镜8厘米时,所成的像可能是
A 倒立缩小的像
B 倒立等大的像
C 倒立放大的像
D 正立等大的虚像
二、填空题(共31分,第18题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
请将答案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10. 在2016年巴西里约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最终获得金牌26枚,位居金牌榜第三。一块金牌的质量为410________,直径为。如图4所示,为我国男子3米板运动员(1) 85________(填写单位)(2) 曹缘用力向下踏板跃起的情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
图4 图5 图6
木板
(3)
(4)
11.声音是由物体的而产生的,如图5中,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所(5)________ (6)
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同;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编钟,所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同。这些声(7) 音在空气中以________的形式传到现场观众的耳中。
(8) 小娟同学的身高为1.6(9) 12.米,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米处,她在镜中的像高为________10) 米,她到像的距离是________(米,若将一块与平面镜一样大小的木板放在平面镜后面1米处,如图6所示,她________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12) 13.赞美桂林山水的著名诗句“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13) ________现象形成的;清澈见底的河水看起来比实际浅,是由于光的________现象形成的;彩色电(11) 视机的屏幕呈现的各种色彩是由________三种色光混合组成的。
(14) (15)
14.如图7(甲)所示,是安装在马路路口的监控摄像头,如图7(乙)和(丙)是它拍摄的交通事故现场照片,根据照片可知它的镜头为________镜,其工作原理与________相同(选填“照相机”
(16)
或“投影仪”或“放大镜”)。图7(丙)中汽车所成的像比图7(乙)变小,与此对应的像距________(选填“变小”或“变大”或“不变”)。
(甲) (乙) 图7 (丙)
(17)
(18)
(19)
15.速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的物理量,高铁正常运行时,速度可达到320千米/时,若上海到昆明的铁路线距离约为2240千米,则高铁从上海直达昆明的时间约为________小时。一名坐在行驶列车中的乘客,以驾驶员为参照物,他是________的(选填“静止”或“运动”)。
16.力是物体对物体的________,物理学中,把力的大小、方向和 ________叫做力的三要素。如图8所示,在桌面上固定一根弹簧,分别
用手“压”或“拉”弹簧,由图中现象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22) ,且这种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___有关。(23)
17. 如图9所示,MN是甲和乙两种介质的界面,甲、乙中有一种介质为空气。一束光从介质甲斜射到界面时,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现象,根据图中 (25) 度,折 (24) 度,反射角为________的信息可判断:入射角为________
(26) 度,介质________(27) 为空气(填“甲”或“乙”射角为________)。
M 40º 50º O 50º
乙 甲
N
图9
18.现代社会汽车大量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车不能立即停止,即刹车距离大。请依据同一辆车,同一段沥青路面上,分别在不下雨时和下雨时测得的路面刹车距离,回答问题。
车速v(千米/时)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不下雨时的刹车距离s1(米) 2.0 4.4 7.9 12.3 17.7 24.1 31.5 39.7 49.2 下雨时的刹车距离s2(米) 8 17.6 31.6 49.2 70.8 96.4 126 158.8 196.8 (28) (1)同一段沥青路面,同一辆车的刹车距离和是否下雨的关系是:同一段沥青路面,同一辆车,________。
(29)
(2)同一段沥青路面,同一辆车,当________时,刹车距离长。 三、作图题(共11分,第20题2分,其余每题3分)
请将图直接画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图请使用2B铅笔。
19. 请根据图10中的入射光线,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图10
图11
20. 请在如图11所示的方框中填入合适的透镜。
21. 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12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M A
A B
N 图12
图13
22. 如图13所示,重为10牛的物体A静止在斜面上,请用力的图示法画出物体A所受的重力G。
四、计算题(共16分,24题4分,26题6分,27题6分)
请将计算过程和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
23.有一个磅秤的量程为0~25千克,用该磅秤能否称出重196牛物体的质量?
24. 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反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14所示,其中a图线表示甲物体的运动状态,b图线表示乙物体的运动状态。求: (1)甲物体运动的速度v甲。 (2)运动8秒甲、乙间的距离s。
25.一个重为G的小球,在上抛或下落过程中,所受阻力的方向始终与运动方向相反,且大小为0.98牛保持不变,已知小球在某时刻所受的合力为2.94牛,求:该时刻小球的运动方向及小球的重力G。
8 6 4 2 0 2 4 6 8 10 12 t/秒 图14 s/米 ab
五、实验题(共24分,21、22空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
请根据要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答。
26.如图15所示,该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 (1) 牛,用它测量物体重力前,应该沿 (2) 方向调节指针的位置,使指针与零刻度线对齐,图中所测物体的重力为 (3) 牛。
27.在“用天平测质量”的实验中,某同学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移至零刻度处,如图16(a)所示。实验前,他应先向 (4)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水平平衡;实验时,若加减砝码不能使天平恢复水平平衡,则应该移动 (5) ;天平水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16(b)所示,则该物体的质量为 (6) 克。
28.小李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A和B,A放在玻璃板前,B放在玻璃板后,点燃玻璃板前蜡烛A进行实验,如图17所示。
(1)小李选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主要目的是(7)。 (2)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8)。
(3)实验时,小李测出一组物和像到镜面的距离,就归纳得出了“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这一实验结论,这样得出结论的过程(9)合理的(选填“是”或“是不”),理由是:(10)。
0cm102030405060708090100图15 (a) 图16 (b)
图17 图18
29. 小明同学做“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
(1)调节好实验装置后,小明将蜡烛和凸透镜置于光具座上如图18所示的位置,然后应移动(11)找像,直至光屏上的像最(12),此时光屏的位置应在(13)厘米刻度处(选填“50~60”、“60~70”或“70~80”)。
(2)当小明将蜡烛移至距凸透镜2倍焦距时,发现像恰好成在凸透镜另一侧的2倍焦距处,且像似乎与物等大。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成像规律,小明还需要补充的实验器材是(14)(选填字母序号)。
A.若干不同长度的蜡烛;B.若干不同焦距的凸透镜。
30. 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实验数据如图19所示:
(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15)和(16)。 (2)分析表中重力与质量的倍数关系,得出的结论是(17)。
物体1 0.5 1 2 图19
4.9 9.8 19.6 (b) (c) 图20
物体 质量m/kg 重力G/N
物体2
物体3
(a)
31.为了研究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成,某小组同学用轻质弹簧、刻度尺、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等进行实验。
步骤一:他们先将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用刻度尺量出弹簧的原始长度L0[如图20(a)所示]。
步骤二:接着分别通过细线将两把测力计与弹簧下端相连,并同时施加竖直向下两个拉力作用(F1、F2),测量出弹簧受两个拉力后的长度L[如图20(b)所示]。
步骤三:最后通过细线将一把测力计与弹簧下端相连,并对弹簧施加竖直向下一个拉力作用(F),测量出弹簧受一个拉力后的长度L'[如图20(c)所示]。 他们将实验过程中测得的数据分别记录在表一、表二中。
表一 实验 序号 1 2 3 4 L0 (厘米) 10.0 10.0 10.0 10.0 F1 (牛) 1 2 3 4 F2 (牛) 2 4 6 6 L (厘米) 11.5 13.0 14.5 15.0 实验 序号 5 6 7 8 L0 (厘米) 10.0 10.0 10.0 10.0 表二 F (牛) 2 3 6 9 L' (厘米) 11.0 11.5 13.0 14.5 伸长量 (厘米) / / / / (1)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实验序号(18)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发现:F1和F2两个力对弹簧的
作用与F一个力对弹簧的作用是等效的,并由上述数据可得出初步结论: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19),方向(20)。
(2)完成上述实验后,该小组同学又对表二中的数据进行了分析,他分别计算出四次实验时弹簧的伸长量为(21),分析比较表二中拉力F与对应弹簧的伸长量的数据可初步得出:同一弹簧,(22)。
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测试
初二物理试题
参
一、选择题
1、B 2、A 3、A 4、D 5、D 6、B 7、B 8、C 9、C 二、填空题
10、克;毫米;运动状态。 11、振动;音调;响度;疏密波。 12、1.6;2;能。 13、反射;折射;红、绿、蓝光(不写光扣分)。 14、照相机;凸透镜;变小。 15、运动快慢;7;静止。 16、作用;作用点;形状;方向。 17、40;40;50;乙。 18、(1)车速相同时,雨天路面比不下雨时路面刹车距离长。
(2)天气情况相同时,车速越大(意思对都给分,条件和结果各1分) 三、作图题
19、法线、反射光线、标出反射角各一分(反射角和入射角明显不相同,不给分)。 20、凹透镜2分。
21、虚像、大小、距离(垂直符号)各1分。 2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各1分。 四、计算题 23、第一种解法:
m物=G/g=196牛/9.8牛/千克=20千克(公式、代入、答案各1分,没有公式不给分) 20千克<25千克 ∴能称出(1分) 第二种解法:
G最大=mg=25千克*9.8牛/千克=245牛(公式、代入、答案各1分,没有公式不给分) 245牛>196牛 ∴能称出(1分)
24、(1)V甲=S甲/t甲=8米/8秒=1米/秒(公式、代入、答案各1分,没有公式不给分) (2)第一种解法:
S= S甲+ S乙=8米+4米=12米(3分)
第二种解法:
S甲= V甲t甲=1米/秒*8秒=8米(1分) S乙= V乙t乙=0.5米/秒*8秒=4米(1分)
S= S甲+ S乙=8米+4米=12米(1分)
25、(1)小球竖直向下运动 F合=G-f(1分) G= F合+f=2.94牛+0.98牛=3.92牛(2分) (2)小球竖直向上运动 F合=G+f(1分) G= F合-f=2.94牛-0.98牛=1.96牛(2分) 五、实验题
26、0-5;竖直;1.6。 27、右;游码;61.4。
28、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像和物的大小关系;不;实验次数太少,无法得出普遍规律。 29、光屏;清晰;60-70;B。 30、天平;弹簧测力计;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31、16或27或38;等于两个力之和;与这两个力方向相同;1cm、1.5cm、3cm、4.5cm(不写单位不得分);拉力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