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测品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评判标准体系研究

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评判标准体系研究

来源:测品娱乐
苇2瑚 N0.2 河南科技学陀学报 Journal of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4年2 1日 Feb.2Ol4 doi:10.3969/j.issn.1673—6060.2014.02.003 【地方院校研究】 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评判标准体系研究 赵磊,姚则会,张洪 (安徽大学,安徽合肥230601) 摘要: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从早期的精英化阶段进入到大众化阶段,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教育界探索的新 方向和研究的热点。在此背景下,文章以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为研究对象,应用德尔菲法构建了一套地 方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评判标准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l2个二级指标,并通过层次分析法测算出指标权重。 关键词: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评判标准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6060(2014)02—0008—03 1999年以来,我国高校大幅扩招,高等教育毛 组成员进行征询,经过几次反复征询和反馈,将专家 入学率不断提高,高等教育已从早期的精英化阶段 组成员的意见逐步趋于集中,最后获得具有较高准 进入大众化阶段。在这种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 确率的集体判断结果。 模式成为高教研究关注的热点。如张翠英、温卫中 (二)层次分析法 对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 ;黄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是将与 兴帅、蒋胜永、胡波研究了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 决策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在此基 方案的设计、实践探索等相关问题_2 ;徐银燕探索 础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该方法是美 了地方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策略 。 养离不开相关应用型专业的建设与发展。目前,国 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于20世纪70年代 福利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课题时,应用网络 专业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根本,应用型人才的培 初,在为美国国防部研究“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 内对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的研究已涉及专业人才 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而提出的一种层次 培养模式 J、专业课程结构 J、专业学科建设 J、 权重决策分析方法。 专业实践教学 等方面,但尚未有对应用型本科 专业评判标准方面的研究。本文引入德尔菲法和 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评判 的标准体系,以期对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有所 借鉴。 一二、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评判标准 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的原则 1.层次性原则 为便于科学评价,我们把指标 、研究方法简介 体系分为两个层次,越往上指标越综合,越往下指标 越具体。 2.简约性原则 为提高操作性,我们侧重选取 (一)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又名专家意见法,主要是由调查者拟 那些直接体现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发展水平的 定调查表,按照既定程序,以函件的方式分别向专家 指标,用尽可能少的指标涵盖主要内容。 收稿日期:2013—11—18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学研究重点项目“地方综合性大学加强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的路径研究”(2012jyxm091) 作者简介:赵8 磊(1986一),男,安徽临泉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赵 磊,姚则会,张 洪: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评判标准体系研究 第2期 3.指导性原则 通过两个层次的指标体系,从 宏观与微观上显示各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 可指导今后的专业建设。 (二)构建的方法 (四)应用型本科专业发展水平计算模型 D: =P. l 式中,D为应用型本科专业发展水平,P 为标 在分析已有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应用型本科专 业建设影响因子的研究)及深入调研(同教育主管 准化后的指标值, 为权重值,n为指标数量。 部门、高校专家、企业高层进行交流沟通,获取他们 对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的观点与看法)的 三、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评判标准 指标的解读 基础上,拟出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评判标准体 系的初稿。随后运用德尔菲法,将标准体系初稿寄 给、高校、企业三方面的专家对指标进行打分, 连续进行三次,以最大程度地使专家们的观点趋于 一致,从而得到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的评判标 准体系。 (三)权重的确定 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获取评价因子权 重,即依照层次分析法的标定系列 (表1),通过 专家打分确定两层指标的权重。 表1 因子相对重要性标定系列表 重要性比昙 较标定值重要性比标定值 翼l素 标定值霎星较杯足值重要性比 较杯定值标定值 本文选取l0名专家学者(4位来自高校,3位来 自教育主管部门,3位来自企业),经过反复的沟通 与调整,最终获得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并 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获取专家学者对各层指 标相对重要性程度的打分值,分层构建出判断矩阵, 然后运用MATLAB7.0软件算出一级指标、二级指 标权重(表2)。 表2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评判标准体系 本文构建的地方高校应用型专业评判标准包含 了学科专业、课程设置、服务地方等3个一级指标, 每个一级指标又包含若干个二级指标,共计1 2个。 这些二级指标是最具体的指标,是评价分析的原始 数据来源。下文将对各级指标进行释义和解读,并 分析二级指标原始数据的获取方法。 (一)学科专业指标 学科专业指标主要反映该专业基本的发展建设 情况,包含专业所属学科、专业实践教师比率、专业 实践教育经费、专业实习基地数量、专业毕业生就业 率等5个二级指标。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学科 专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 得到了专家们的认同,该指标权重在3个一级指标 权重中分值最高,为0.371 8。 1.专业所属学科 该指标是指所属的学科门 类。从总体上讲,不同的学科门类意味着不同水平 的应用性,如理学专业的应用性比不上工学专业。 为便于后续的量化分析,在指标信息获取上,对不同 学科的应用性赋予一定的分值,如理学100分、法学 200分、医学300分、管理学400分、工学500分等, 最低分值100,最高500。 2。专业实践教师比率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对 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指标 主要反映此类教师占专业教师的比重,计算公式为: 专业实践教师比率=具有一年以上实践经验教师人 数/专业所有教师人数。 3.专业实践教育经费比率该指标反映专业对 实践教育的经费投入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 实践教育的重视程度。该指标是一个相对指标,计 算公式为:专业实践教育经费比率=专业实践教育 经费/专业经费总额,专业实践教育经费、专业经费 总额等数据从专业年度经费预算中获得。 4.专业实习基地数量实习基地对应用型人才 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该指标数据来源于专业正 式公布的实习基地数量。 5.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效果最终体现在就业率上,这里的就业率剔除考研、 出国留学等继续深造的学生,求毕业生纯就业率,计 q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算公式为:毕业生就业率=专业纯就业学生数/专业 方对专业毕业生的整体满意度。指标值通过问卷调 毕业生总数。 查获得,调查对象是地方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问 (二)课程设置指标 卷上设置1~5个分值由被调查者选择,最后综合求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载体,专业实践课程设置及 平均值。考核情况关系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效果。该指标包 四、总结与展望 含实践课程学分总量、实践课程占总课程比重、专业 核心课程的应用性、课程评价方式的应用性等4个 应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地方高校 二级指标。 应用型专业的评判标准体系,并对相应的指标进行 1.实践课程学分总量及占总课程比重这两项 了解读,对从定量层面研究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 指标均反映专业实践课程的设置情况,前者是绝对 指标,后者是相对指标。课程实践学分总量从专业 培养方案中获得,实践课程占总课程比重由计算获 得,计算公式为:实践课程占总课程比重=实践课程 学分总量/专业所有课程学分总量。 2.专业核心课程的应用性专业核心课程是培 养学生专业能力的重要载体,专业核心课程的应用 性是指专业核心课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体现的程 度。该指标值通过问卷调查获得,调查对象为相关 课程的教师和学生,问卷上设置1—5个分值由被调 查者选择,最后综合求平均值。 3.课程评价方式的应用性课程评价对于学生 学习结果的反馈、教育教学质量的衡定等具有重要 的作用,是课程建设的保障性环节。从应用型本科 人才的特征来看,课程评价的重心应从注重知识积 累向侧重于能力培养转移,从“一次性终结评价”向 “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转移。在日常教 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多次数、多形式的考核。该 指标值同样通过问卷调查获得,调查对象为相关课 程的教师和学生,问卷上设置1~5个分值由被调查 者选择,最后综合求平均值。 (三)服务地方指标 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最终目的是为地方 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培养的效果和水平如何,需要 从需求方中获得。该指标包含地方对专业的需求 度、毕业生的地方就业率、地方对毕业生的满意度3 个二级指标。 1.地方对专业的需求度该指标反映地方经济 对特定专业的需求情况,根据需求情况将专业分为 急需专业、需求较大专业、一般需求专业、需求量小 专业、需求较小专业五类,每类专业对应一定的分 值,从1~5不等。 2.毕业生的地方就业率培养的毕业生在地方 的就业情况也是对其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的一种衡 量,该指标计算公式为:毕业生的地方就业率=毕业 生地方就业人数/总就业人数。 3.地方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该指标反映了需求 10 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作为整个项目研究的起始部 分,限于时间、精力等方面制约,还有部分研究不够 深入,未来将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1.二级指标的取值二级指标采用何种方式取 值,将直接影响到最终的计算结果,研究中还有部分 二级指标的取值不够妥当,未来将进一步加强此部 分研究,使指标取值更加科学合理。 2.实证研究利用构建出的评判标准体系和发 展水平计算公式,对具体的应用型专业发展水平进 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分析其发展水平。 3.对应用型专业进行归类通过大量的实证研 究,根据计算出的数值,对应用型专业发展水平进行 一般意义上的分类,不同的数值区问对应不同等级 的应用型专业。 参考文献: [1]张翠英,温卫中.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 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2):154—156. [2]黄兴帅.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及实现途 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27(9):30—33. [3]蒋胜永,杨慧瑛,刘世荣.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构建的实践探索:以绍兴文理学院为例[J].中国大学教 学,2010(10):30—32. [4]胡波.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中国大 学教学,2006(5):42—43. [5]徐银燕,刘玉华.地方院校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探索与 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7):38—40. [6]刘煜,苗振清,俞存根.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与途径分析[J].高教论坛,2009(7):53—55. [7]甄国红.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结构体系的构建:以市场营 销专业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1):172—174. [8]董黎.应用型专业学科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以建筑学教 育为例[J].高教探索,2007(1):96—98. [9]吴晓,姚汤伟,施俊庆.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 价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11(23):117—118. [10]王莲芬,许树柏.层次分析法引论[M].北京: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1999:9—22. (责任编辑:张社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