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H0RTlCULTURE ABSTRACTS 牡丹盆栽技术 苏顶勋 ,赵 阁。,彭正锋’ (1.洛阳市牡丹研究院,河南洛阳471 000;2.洛阳市王城公园,河南洛阳471 000) 摘要:探讨牡丹盆栽中存在的技术障碍及克服方向,介绍一种适合城市家庭的牡丹盆栽及养护方法。 关键词:牡丹;盆栽;养护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是芍药科、 芍药属植物,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其花朵硕大、花 色绚丽,雍容华贵、姿态娇媚,加之气味清香,十 分动人,故而历来有“国色天香”之美誉,被公认为 花中之王。牡丹品种很多,根据花色可分为白、黄、 粉、红、紫、黑、蓝、绿、复色等9类,尤其以黄、 黑、绿、复色为贵;根据花型可分为单瓣型、半重瓣 型、重瓣型、球型等;根据开花时间可分早开品种、 中开品种、晚开品种3类。牡丹适应能力强,在我 国滇、黔、川、藏、新、青、甘、宁、陕、桂、湘、 粤、晋、豫、鲁、闽、皖、赣、苏、浙、沪、冀、内 蒙古、京、津、黑、辽、吉、台等地均有栽培种植。 随着牡丹种植的推广,牡丹的种植技术也逐渐为 人们所掌握。但由于受到牡丹特殊生态习性的, 其盆栽观赏较为困难,影响了牡丹进入寻常百姓家 庭,使牡丹普及的最后一步始终无法取得显著进展。 为此,近年来我们对牡丹的盆栽技术进行较为深入的 研究,期望取得突破,使牡丹能够尽快进入普通家 庭,从而实现牡丹盆栽观赏的普及化。 l牡丹盆栽中存在的问题 牡丹为深根性落叶灌木花卉,性喜阳光、耐寒, 喜凉爽环境而忌高温闷热,适宜于疏松、肥沃、排水 良好的砂质土壤中生长。它有一定的抗旱能力而不耐 潮湿,若土壤中水分过多,其肉质根部容易发病腐 烂。盆栽养护过程中的制约因素,主要是肉质根的正 常生长发育受阻。 1.1 牡丹盆栽的生物学障碍 牡丹为多年生半木本植物,其根系肉质化,侧根 多且发达,而吸收根较少且形成受气候影响很大。这 些因素决定牡丹盆栽时容易烂根,吸收根稀少吸收水 分困难,造成植株生理性干旱萎蔫死亡,同时病害容 易从根部入侵导致整株致死。牡丹的花芽分化和发育 第一作者简介:苏顶勋(1974一),男,园林工程师;从事 牡丹科研工作。 -162- 历程时间较长,发育过程中的任何波折和不适都能 使之中断,造成生长不良、无法开花,使盆栽失去 观赏性。 1.2牡丹盆栽的环境障碍 牡丹盆栽时由于受种植盆的大小,使得牡丹 发达的肉质根系盘绕拥挤,无法舒展生长,增加了烂 根的发生几率;另外,牡丹盆栽时盆内温度水分的波 动幅度要明显大于地栽时土壤温度水分的波动幅度, 容易使牡丹的吸收根死亡,而牡丹的吸收根一旦死 亡,其再生困难,很难及时得到水分补给,整株死亡 无法避免。其次夏季牡丹的盆栽基质温度容易升高, 较高的基质温度对牡丹的根系会造成不可逆转的伤 害,使牡丹的吸水受阻,造成生理性缺水死亡。 2解决牡丹盆栽中出现问题的方法 2.1 选择抗性强的品种 主要是选择耐水湿、抗病、生长势较强的优良品 种。通过近几年的栽培试验,发现一些品种盆栽观赏 表现优秀,如:‘银红巧对’、‘洛阳红’、‘黑海洒金’、 ‘乌金耀辉’、‘香玉’、‘景玉’、‘彩绘’、‘珊瑚台’、 ‘富贵满堂’、‘贵妃插翠’、‘霓虹焕彩’、‘如花似玉’、 ‘白鹤卧雪’、‘银鳞碧珠’等。盆栽时选用适宜的品 种可以事半功倍。 2.2选择侧根不发达的嫁接苗 盆栽时尽量选择用芍药根嫁接的牡丹,特别是有 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根系较短的芍药品种根作为砧木, 进行盆栽牡丹苗的生产培养。用牡丹根嫁接繁殖的苗 子更容易形成发达的根系,做生产栽培时容易形成壮 苗,而作为盆栽时侧根发达不利于管理。 2.3选择适宜的栽培容器 牡丹根系较大,盆栽时尽量选择盆径和盆高都较 大的容器,给牡丹根系提供较大的生长空间,利于牡 丹根系的生长发育。通过栽培试验发现,50 cm口径 的瓷盆最适宜盆栽牡丹的生长。 2。4重视栽种前的修剪 上盆前,对牡丹苗进行合理修剪,去除过多、过 长、缠绕根和病根、断根,上部根据冠形重修剪,一 中国园艺文摘般50 cm的花盆可以保留6~8个枝条,4~6个饱 满的花芽,多余的枝条和花芽全部抹去。如果保留过 多,通常只能开1次花,接下来多年不易开花。 2017年第4期 石子铺3~5 cm厚,以利排水,填入基质略成馒头 形,摆放牡丹理顺根系,不交叉不团绕,边填基质边 轻微晃动牡丹,确保所有根系空隙充分填实基质,易 于牡丹成活。上盆后浇1次透水,放置到阴凉通风处 缓苗6~10 d。 3牡丹盆栽技术 3.1 品种和苗子的选择 品种选择首先是选择花枝长、体量矮小、株形紧 3.5盆栽养护 (1)由于牡丹的上盆时间比地栽时间提前,上盆 后外界温度较高,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缓苗十分重 要。阴凉处缓苗根系容易吸收水分较快恢复生长势, 凑、根系不太大、抗水湿抗病强的品种,其次考虑花 色艳丽、花型丰满的品种;尽量选择地栽3~4年、 生长势旺盛的芍药根嫁接苗,避免使用牡丹自根嫁接 苗和过大或过小的苗子。大苗修剪伤口多,且盆栽后 生长势易下降或衰退死亡,太小的苗盆栽前2年不易 开花,观赏效果不佳。 3.2基质的配制及容器的选择 牡丹盆栽基质的选择使用近几年研究报道较多, 概括起来都是遵循透气性良好,具有一定持水持肥能 力的原则。通过我们近几年的试验,表现更好的是草 炭(或腐殖土):腐熟鸡粪:粗砂(直径3~5 mm) 为2:1:1的混合基质。材料的选取结合就地取材, 配比的结果主要是保证通透性和持水肥能力。见报道 有使用珍珠岩代替粗砂,但在盆栽试验时发现,由于 长期浇水使得比重较小的珍珠岩上浮,漂浮在基质表 层而失去作用,适宜在短时盆栽的春节催花牡丹盆栽 中使用,而常年盆栽观赏最好选用粗砂。 盆栽牡丹最好选用50 cm x 60 cm的瓷盆或瓦缸, 即使种植者技术不好,也基本上可以保证每年开花。 但实际情况是城市居民不便使用这么大的容器,直 径35~50(3I1"2、深30~50 cm的瓷盆是常见的选择。 掌握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也能取得不错的栽培效果。 3.3盆栽苗的修剪及处理 确定品种后起苗时,工具尽量远离苗木基部以免 伤根,起苗后抖去根部泥土,放置到阴凉地方晾2~ 3 d,待苗子根部失水变软后进行修剪。新鲜的牡丹 根修剪操作时,易脆裂形成伤口感染病原。剪去粗壮 的老根、过长的根,同时疏除部分侧根,使盆栽时根 系能在基质内保持适当的比例,不过于拥挤,也不在 盆内盘绕。剪完根系后修剪枝条,首先选择需保留 的4~6个健壮枝条,每个枝条上具备1~2个饱满 的花芽,且花芽的着生位置距根部的距离短的优先保 留,确定需要保留的枝条后,其他枝条全部剪掉,剪 口保持平滑,同时把所有基部萌孽芽自根系结合处全 部切除,放进波尔多液进行全株处理后晾干使用。 3.4上盆方法 上盆时间各地根据气候确定,一般要比地栽时间 提前1周左右,利于根系恢复生长。盆底用粗砂或小 而且较低的温度也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和新的吸收根的 生成,此时基质的湿度保持在60%~70%即可,不 可过高,否则很容易发生根腐病。 (2)缓苗后及时将盆栽牡丹移到光线充足处进行 管理,要注意基质的干湿程度,保持湿度60%~70% 最利于根系的恢复和生长。约25~30 d,室外温度 开始明显下降,可以将牡丹盆栽移Nl ̄tt光房,或南向 的阳台等相对温暖的地方持续养护1个月后,放在自 然环境下过冬,在洛阳11月底移到室外,浇1次透 水越冬,来年2月放回阳光房或南向阳台养护,此时 正值牡丹发芽时间。一般秋天上盆的牡丹,第2年开 花前不用施肥,最关键的技术是保持栽培基质的水分 在50%~70%之间,满足牡丹根系的生长需求。 (3)盆栽牡丹的养护,浇水、施肥、修剪的合理 性十分重要。和其他盆栽植物一样,家庭盆栽牡丹养 护中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是浇水。浇水过多、排水不 畅会造成根系缺氧腐烂;浇水不足、不及时会造成吸 收根失水死亡。而如上所述,牡丹的吸收根再生十分 困难,1年基本上只有1个阶段,一旦吸收根死亡, 整株死亡无法避免。这2种情况是牡丹盆栽常见的死 亡原因,因此,掌握牡丹盆栽养护技术是确保牡丹正 常生长的必要条件。 牡丹是一种非常喜肥的植物,充足的营养是保证 花大色艳的前题。1年中的施肥时间为秋季和春季, 秋季是牡丹花芽分化发育和根系生长的关键时机,春 季是牡丹枝叶生长和开花的关键时间,抓住适宜的施 肥时间对促进牡丹生长开花十分重要。盆栽牡丹的施 肥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以免烧根。我们的做法 是:将氮磷钾比例为1:4:2的复合肥用清水充分溶 解,配成l:500的水溶液直接浇灌到花盆中,每次 浇到盆底排水孔有水渗出即可。每年在秋季的9~10 月份和春季的2~3月份分别浇灌3~4次,2次之 间间隔8~10 d。牡丹的养护修剪比较简单但很重要, 每年春季发芽后,剪去主枝基部萌发的脚芽,秋季落 叶后,剪去花枝上部干枯的部分,同时确定当年形成 的花芽,除保留4~6个发育良好的花芽外,多余的 一163— CHINESE HORTlCULTURE ABSTRACTS 枝条均剪去,以免来年消耗营养,花越开越小。 续表 4品种推介 根据多年来对不同品种牡丹的上盆、开花表现, 推荐各色系表现优良的牡丹品种作为参考(见附表)。 附表各色系表现优良的牡丹品种推荐 5结语 从选苗、起苗、修剪、上盆到基质配比、水肥管 理,按照牡丹的习性和生长需求合理操作,雍容华贵 的牡丹定会走人家庭,满足室内观赏需求。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27 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 [2]刘淑敏,王连英.牡丹[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7. [3]郁书君,杨树勇,余树勋.芍药与牡丹[M].北京:中国农 业出版社,2006. [4]蒋立昶,赵孝知.菏泽牡丹栽培技术[M].天津:天津科学 技术出版社,1996. [5]魏泽圃,安大化.洛阳牡丹[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 社,1987. (上接iiI页) 5.4加强教育宣传及制度保障,保护生态旅游 游的可持续发展,应当加强教育宣传,提高当地居民 资源 及游客基本素质,以及生态旅游资源加以保护,如编 根据Weaver对生态旅游者的分类口 ,我国目前 制相应的规划等等。大部分旅游者都是大众旅游者、一般型生态旅游者和 介于严格型和一般型之间的组织型生态旅游者,他们 对探究自然和保护环境的动机不够强烈。要保存传统 参考文献: [i]谢彦君著.基础旅游学第2版[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4. 文化的活标本并不是一件难事,但如果没有当地社会 的配合,这样保存下来的传统文化活标本,就有蜕变 成真戏假做的危险 。游客在进行生态旅游时带来的 [2]WeaverD.生态旅游(杨桂华,王跃华等译)[M].天津:南 开大学出版社,2004. [3]潘盛之.旅游民族学[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7. 各种污染,将对生态环境产生巨大影响。为了生态旅 一164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