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标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音乐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学校教学环境分析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让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我校的音乐教育目标是努力发展创造性教学,丰富学生想象力和发展思维潜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可我们学校有专用的音乐教室,可音乐教学设备不齐全,如钢琴只有一台,打击乐器几乎都没有说真的,要想把音乐课堂上的丰富多彩是很难的,只能进行了互动式教学实践,提高了音乐教学的质量,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一3班的音乐老师。
他们活泼好动,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对音乐也不例外,因此,每周音乐课都被他们期待着。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于学校的规章制度,小学生守则都有
了大概的了解。
因此,在上课的时候他们都比刚来时做的更好了。 歌唱方面也许是以前经常锻炼,表现非常好。
小朋友情况大同小异,有一小部分虽对乐理知识掌握的不够,但是模仿能力比较强,而且也能熟练掌握。
其中主要原因是没有接受过长期的训练,还不能很好的表现自己,性格内向也是原因之一。
因此,利用音乐课及课外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兴趣,打好基础是当前首要任务之一。 四、教材分析
作为全新的教材,在编写中体现了已下基本理念1、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发展;2、以审美为中心;3、以文化为主线;4、加强实践与创造。
一年级下册共编成10个主题单元,基本内容包括聆听、表演、编创与活动,新教材的曲目选择,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降低过难的识语要求和过高的技能技巧。
一年级采用图谱为主,在创造与活动中,开展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估多方位,多角度,形式丰富多彩。 如1、凸现了以学为本的教学思想,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从教材内容与色彩都采用趣味化,鼓励和启发学生去学习。 如第六课《我有一双万能手》中歌词从我是一个谁?还会有什么
本领?让学生自由想象。
2、降低了音乐知识的学习难点,如声音的强和弱强、弱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比较,再如利用乌龟和小兔子的特点,让学生区分高音、低音、快速、慢速,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区分。
3、发挥了音乐教学的创新优势,在呈现上,给师生留出足够自由想象和随意发挥的空间。
4、建立了发展性综合评价体系,课后——音乐小花在开放包括今天表现真棒、音乐的感觉真好、我们班的小明星、老师对我说、爸爸妈妈对我说。 五、教学目标
在音乐教学中,德育因素无处不在,它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善于挖掘,它就会像和风催物、春雨润田那样在潜移默化中深深地植根于学生的心灵。 学段目标
1、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应充分注意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 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 3、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4、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活动。
5、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具体目标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自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4、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5、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尊重艺术家的创造劳动、尊重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艺术的习惯,通过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作品,感知音乐中
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化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
六、教学重点、难点、思路分析 教学重点
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创造思维。 教学难点
审美情操的培养,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合作精神的能力。 教学思路
1、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按节奏和曲调有表情独唱或参与齐唱,每学年能背唱4~6首。
2、能感受乐器的声音,听辨打击乐器的音乐,能听辨童声女声和男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进行模仿。
3、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做出体态反应。
4、聆听儿歌、童谣、进行曲和舞曲,能够通过模唱、打击乐对所听音乐做出反应,随着进行曲、舞曲音乐、走步,跳舞。 5、能够用打击乐器或自寻音源探索声音的强弱、音色长短和高低。
6、能够运用线条、色块、图形记录声音或音乐。 七、主要教学措施 1、面向团体,因材施教;
2、以审美为核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师生互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4、、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对音乐进行表演,使学生得到合作的体验。
5、音乐教学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通过游戏活动来感知、体验、创造音乐,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6、改革评价机制。
7、完成教材任务的同时,为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活动能力,且配合学校的中心工作,丰富校园生活。 八、提优补差的途径 1、通过课堂教学。 2、通过艺术节活动。
方法示范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鼓励、表扬法通过鼓励表扬大体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材施教法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扬长避短,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九、各单元单元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具、基础训练内容单元课题单元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准备教具教学策略一春天聆听1、杜鹃圆舞曲2、小燕子表演1、布谷2、小雨沙沙知识目标通过聆听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能力目标在春天主题的理解上聆听乐曲和歌曲。
情感目标通过对春天万物的描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重点聆听音乐,感受春天。 难点感受音乐,培养能力。
钢琴、录音机、教材、通过创编活动表】并为歌曲《小雨沙沙沙》创编,培养学生良好的创编能力。
二放牧聆听1、牧童到哪儿去了2、牧童表演1、牧童2、放牛歌知识目标通过聆听歌曲《牧童哪里去了》《牧童》,感受牧童的放牧生活,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
能力目标通过为歌曲伴奏的过程中学习认识三角铁,学习其演奏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
情感目标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重点聆听歌曲《牧童哪里去了》《牧童》,感受牧童的放牧生活,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
难点培养学生的初步的视唱能力。
录音机,投影、钢琴、教材、通过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 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介绍打击乐器。
三手拉手聆听1、让我们手拉手2、鸭子拌嘴表演1、一对好朋友2、数鸭子知识目标通过欣赏歌曲《让我们手拉手》《数鸭子》,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2、通过节奏读拍编创活动,进行简单的二声部练习。 能力目标听唱法学唱歌曲《一对好朋友》,引导学生探索歌曲应以赞美的情感完整地演唱,声音要亲切自然,并用动作表达自己对歌
曲的理解。
情感目标通过自编动作与活动,引导学生自创动作和在歌曲的空拍处加上小动物的叫声,使歌曲的演唱更为生动有趣。
重点欣赏歌曲《让我们手拉手》,听唱法学唱歌曲《一对好朋友》。 难点引导学生探索歌曲应以赞美的情感完整地演唱,声音要亲切自然,并用动作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 2、编动作与活动。
录音机、钢琴、教材、1、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 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音乐课堂小常识坐姿、歌唱的常规等。
四长鼻子聆听1、小象2、大象表演1、小象2、两只小象知识目标通过欣赏乐曲《小象》,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能准确地选择乐曲所表达的情绪。
能力目标听唱法学唱歌曲《小象》《两只小象》,要求学生用柔和、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
情感目标编创动作,以表达对小动物的爱护之情。 重点聆听器乐曲《小象》和演唱歌曲《小象》。
重点用柔和、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小象》《两只小象》,并进行编创动作。
课前准备录音机,投影、钢琴、教材、。
要求同学们聆听时能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小象》要求自创动作引导学生用打击乐
器为同学作伴奏,从学生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五跳起舞聆听1、我是人民小骑兵2、挤奶舞表演1、草原就是我家2、小松树知识目标、通过欣赏乐曲《我是人民小骑兵》,引导学生听辩出音乐力度的变化,并能简单音乐表现给自己的感受。 能力目标听唱法学习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小松树》,,通过教师范唱,学生轻声随唱的过程,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 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学习用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意境与情感,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设计表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重点听唱法学习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重点通过欣赏乐曲《我是人民小骑兵》和通过学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
录音机钢琴教学磁带、教材、听唱法学唱歌曲《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引导学生完整地感受歌曲的风格、旋律、节奏;通过聆听学习蒙古族人民的挤奶舞的动作,了解蒙古族的生活习惯与音乐特点。
六咯咯哒聆听公鸡母鸡2、我的小鸡。
表演1、母鸡叫咯咯2、下蛋喽知识目标1、通过欣赏乐曲《公鸡母鸡》《下蛋喽》,引导学生练习用简单的图形表现音乐的形象。 2、认响板并学习其演奏方法。
能力目标听唱法学习歌曲《母鸡叫咯咯》,通过教师范唱,学生轻声随唱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歌曲表现母鸡生蛋后人们报喜的意图。 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情感态度通过为《母鸡叫咯咯》创编动作,学习用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意境与情感,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设计表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重点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母鸡叫咯咯》。
难点学习用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意境与情感,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设计表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录音机,多媒体、钢琴、教材、让学生在欣赏、演唱、响板演奏等多种音乐活动中,感受多元、融合的音乐剧表演中能够创编动作表演音乐发展之间的关系。
七大海的歌聆听1、大海摇篮2、海上风暴。
表演1、海2、云知识目标通过欣赏乐曲《大海摇篮》《海上风暴》,引导学生练习用简单的图形谱线段图表现音乐的形象。 能力目标听唱法学习歌曲《云》,通过教师范唱,学生轻声随唱的过程,体验歌曲舒展平稳的节奏、起伏跌宕、优美抒情的旋律。 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情感目标通过为《云》创编动作,学习用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意境与情感,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设计表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重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云》难点学习利用身边的物品制造声响,增强综合创编的能力。
录音机,投影,钢琴、教材、。
演唱并表演;学习利用身边的物品制造声响,增强综合创编的能力。
歌词创编。
八幸福的生活聆听1、快乐啰嗦2、阳光下的孩子3、夏天的阳光。
表演1、彝家娃娃真幸福2、乃呦乃知识目标1、通过聆听和演唱,初步感受彝族的音乐特点,背唱《彝家娃娃真幸福》。 2、能初步听辨高和低的音。
过程与方法能编创简单伴奏,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情感目标能按图意及节奏编创适当的词,并能准确地拍和读。 培养创编能力。
重点1、感受彝族音乐、体验彝族音乐2、提示学生衬词应唱得轻巧,歌曲演唱得要轻快而富有弹性。
难点、通过聆听,体验彝族民歌的风格和韵味,学做一二个彝族舞蹈动作,并随着音乐表演。 大录音机,投影,钢琴、教材、。
分通过听唱法欣赏、演唱彝族音风格的歌曲感,通过欣赏图片,教师讲解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风俗习惯等。
九巧巧手聆听1、我有一双万能手2、铁匠波尔卡表演粉刷匠2、理发师知识目标1、聆听歌曲《我有一双万能的手》,体会歌曲活泼、愉快的情绪。
2、能理解劳动的愉快、并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边唱边表演《理发师》。
能力目标通过参与歌表演律动等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感受劳动歌曲的特点,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展,鼓励学生大胆的运用自己的双手进行创造,并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表演培养学生的参与创造意识。
重点掌握节奏型及能为节奏||和|-|配上拟声词。 难点指导学生用愉快的声音演唱《粉刷匠》。 2、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自己。
录音机、琴琴、教学磁带、沙球、双响筒、碰铃、课件、剪刀、吹风机、镜子、梳子、毛巾、喷雾瓶若干、教材、利用沙球,辨别其音色并能用探索式的学习掌握其多种演奏方法。
十汪汪与咪咪聆听1、小狗圆舞曲2、跳圆舞曲的小猫表演猫咪别淘气2、谁在叫知识目标运用×和×编创节奏,并能背唱自己熟悉的有关小动物的歌曲。
能力目标能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情感目标通过聆听、表演和编创活动,突出汪汪与咪咪的主题,培养学生的爱心与观察能力。
二、理解歌曲的内容,有感情地演唱,能填创歌词,并能发挥想像力编创动作表演。
重点理解歌曲的内容,有感情的演唱,能填创歌词,并能发挥想象力编创动作表演。
难点1、在编创节奏中,再次熟悉运用╳╳和╳节奏。 分小组进行填写游戏,要求边说边做小动物的动作。
录音机钢琴教学磁带、教材、要求学生聆听自编游戏歌曲要求自创动作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为同学作伴奏,从学生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十、教学进度表【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