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1002-4956
CN11-2034/T
实验技术与管理
ExperimentalTechnologyandManagement
第27卷第1期2010年1月Vol.27No.1Jan.2010
公共管理实验室建设探讨
刘家明
(嘉应学院学院,广东梅州514015)
摘要:公共管理作为应用性学科的定位,从根本上决定了公共管理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但由于各种原因使得公共管理实验室建设难以进行。为充分发挥公共管理实验室的功能,需要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实验室建设的方向与层次,在获取支持性条件、软件引进、实验室建成后的使用与管理方面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关键词:公共管理;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48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24956(2010)01014204
Explorationonlaboratoryconstructionforthesubjectofpublicadministration
LiuJiaming
(SchoolofPoliticsandLaw,JiayingUniversity,Meizhou514015,China)
Abstract:Thesubjectofpublicadministrationasanappliedonefundamentallydeterminesthenecessitytoconstructlaboratory.Butitisdifficulttobuildthelaboratoryforvariousreasons.Inordertogivefullplayofthefunctionsofthelaboratoryforthesubjectofpublicadministration,thedirectionandlevelsofthelaboratoryconstructionarechosenaccordingtopersonneltrainingprogram,totakeaseriesofmeasuresforrequiringsupportiveconditions,softwareintroduction,andtheuseandmanagementofthelaboratorybuiltshouldbemade.Keywords:publicadministration;laboratorymanagement;experimentalteaching
近10多年来,公共管理学科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教学体系日渐完善,但是在公共管理实验室建设方
面,不论是设备投入还是公共管理实验教学人才都十分缺乏,不能满足公共管理专业教学与社会对公共管理人才的需要。尽管随着教育主管部门及各高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视,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大规模地建设实验室,各大高校的公共管理相关专业,也借这一时机,开始规划或完善自己的实验室建设,但是在公共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过程中,很多高校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适应社会对公共管理人才的需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与实践能力,是目前公共管理类学科建设中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然而有关公共管理实验室建设的理论探讨才刚刚起步,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几乎是一片空白。2008年11月底由暨南大学和南京奥派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 广州公共管理实验教学研讨会可谓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本文在这次研讨会相关理论成果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公共管理实验室建设的对策。
收稿日期:20081229修改日期:20090408
作者简介:刘家明(1981),男,湖北省安陆市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
管理变革、战略管理与管理思想研究.1公共管理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
被誉为!中国公共管理之父∀的夏书章教授在这次
公共管理实验教学研讨会开幕式上,谈到对公共管理专业教学体会的共识时明确提出,公共管理学科为应用学科,要求学生学以致用。因此,公共管理的学科定位从根本上决定了公共管理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1.1建设公共管理类实验室是公共管理专业学科发
展的必然结果
21世纪初,我国大力推动电子政务建设,国家行政部门、公共管理部门都将信息化的建设工作摆在了重要的位置。在过去的几年里,行政管理部门、公共管理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得到了飞速发展,现在逐步将公共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能、管理职能、服务职能进行全面的信息化建设。服务型的建设,更是少不了信息化这一重要的环节。通过计算机技术,通过互联网手段,能够让的服务功能最全面地面向服务对象,并能提供高效的服务,与公众进行互动,同时能够更大程度地接受公众监督。信息化的建设无疑是完成这项工作的重要工具。随着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渗透,公共管理的理念也在不断地发展,公共管理学科系统、自
刘家明:公共管理实验室建设探讨
143
然地融入了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思维,因此公共管理实验室的建设正是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科发展的结果,是公共管理学科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必然结果。1.2建设公共管理类实验室是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
教学体系的一部分
公共部门服务功能的转变,对于高校公共管理专业的培养方向,也提出了要适应变革的要求。高校培养的学生,需要具备在信息化条件下适应未来工作岗位要求的能力。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来完成各项工作,成了当前大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为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建立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学校与社会需要的桥梁、学习与就业的桥梁,在不断总结先进的实践教学理念的基础上,通过多年的积累,整合各方的资源优势,逐步形成了一体化、实践内容按教学规律成梯次统一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图1)[1]。从图中可以看出,作为应用性学科的公共管理,其实验室建设是联结公共管理理念、现代教育手段与应用型、创新性人才培养目标的桥梁,是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
时代。为培养出能适应21世纪需要的,具有全面的文化基础、实践与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至关重要。这不仅是因为信息社会的文化基础包含
信息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而信息方面的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显然有赖于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而且还因为各个学科教学的深化改革都离不开教育技术理论的指导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教学环境的支持。在这个条件下,高校也开始利用各种信息化手段来开展教学工作。公共管理实验室的建设工作也正是为了适应这个潮流,在各大高校中开展起来。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远程教育∀、!教学软件∀、!实践模拟∀等,对提高实验教学具有明显的效果,已日益成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新!增长点∀
[2]
。
2公共管理实验室建设的现状及滞后的原因
根据南京奥派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的调研,在目前设置公共管理类专业的近400所大学中:清华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等近10所知名高校已经建立了公共管理、人文管理实验室,这些实验室配备了计算机软硬件,开设实验课程,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还有不少高校,如暨南大学的应急管理实验教学平台、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政务实验室等正在筹划之中;也有不少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包括众多的地方高校跃跃欲试,打算近些年陆续建设公共管理实验室。但是,与理工类学科实验室建设相比,或者与相近的工商管理类学科实验室相比,公共管理实验室还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规模、数量、投入都远远落后于上述学科。公共管理实验室建设滞后的
图1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平台体系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公共管理类实验室建设条件的先天性不足
创设公共管理实验室条件和环境,不如其他学科那样直接或直观。公共管理是一个人文过程,课程体系的定性教育偏多,且公共管理行为是长期的行为,很难通过公共管理实验来完成。行为检验及人们的心理测验,很难超越非理性情境来得到客观评价。决策模型不像企业决策模型有很多数据可以做模拟假设,可以参照企业以往的经济数据做出预测和决策。决策大都是模糊决策,难以量化[3]。因此,公共管理教学自身发展缺乏实验平台,定量教育与模拟实验教育难以建立起来,存在诸多先天不足的问题。2.2对公共管理实验室的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由于上述先天性的不利因素,因此对于公共管理类专业的教学方式有一个普遍的看法,认为公共管理类专业属于软科学,只需要教材和讲义就可以完成人才培养计划。公共管理实验室较之于理工科实验室而言,完全是!只投人、不产出∀的实验室。因此,不少高1.3建立公共管理实验室是解决实践难的最佳途径公共管理类学科各专业属交叉的边缘性学科,涉
及面广,不但要强调基本原理和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且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公共管理类学科实践性和操作性的核心是培养服务意识和决策能力。紧紧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建立目标明确的公共管理实验中心,利用互联网与信息技术,整合各类资源,模拟公共部门运作环境,给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解决管理类学科各专业实践难的可行的最佳途径。
1.4建设公共管理实验室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与应
用的必然结果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我国教育带来了巨大影响。20世纪90年代至今,现代教育技术进入第三阶段,即进入以网络教学媒体、现代远程教育、软件教学与实践模拟为技术代表的多媒体化、网络化、信息化的144实验技术与管理
等院校更愿意将资金投向能够带来明显经济效益的理工科实验室,而不愿意将资金投向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实验室建设,并且在人员配备上也不愿意合理增加编制。由于对公共管理类实验室的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导致公共管理实验室的建设长期滞后于人才培养的需求,难以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必要作用。2.3实验室教师队伍建设长期滞后
公共管理教育由于起步较晚,在相当一部分院校又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而教师大多为转专业教师,加之经费投入不足,制约了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这些转专业的教师多来自哲学、法学、企业管理、经济学等专业,受自身的知识结构局限,难以胜任公共管理实验教学的任务,传统的教学模式也难以转变。外聘的实验人员与专职教师相比,薪酬较低,职称晋升也相对较难。有的实验人员实质上只是实验室的设备管理人员,缺乏公共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对实验教学的开展也缺乏全面认识,实验室队伍处于!专业人员少、知识结构单一、接受培训机会少、工作热情低∀的状态。实验室人才队伍长期滞后,因此既不利于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软件(如Windows、Office、图像处理软件等)的安装、使用和简单维修(调试)等。这一层次对资金、专业技术人才要求较低,但对学生动手能力要求较高,主要适
合于高职高专、民办高校和资金与人才缺乏的部分地方院校。
第二层次是软硬件结合,以软件为主的软件实验室,这是当前以及今后最普遍采用的层次。这一层次的实验室使用的软件多是市场提供的系统,如电子政务实践平台、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公共分析系统、公共管理定量分析系统、公共管理绩效考核系统、公共管理案例分析系统等,也有个别高校实行自主开发。软件实验室可进一步分为4个层次:第一层次以演示验证性、模拟操作性实验为主,主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实验的基本技能,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实验的方法步骤,熟悉常规实验设备的使用,在教师指导下较熟练地完成各项实验,并能掌握数据处理的方法,完成实验报告;第二层次以设计性实验为主,主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设计能力,实验的方案、步骤和所需的仪器设备的选择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自己选择调配实验所需的仪器、软件等;第三层次,逐步开设综合性选修实验课,要求学生设置一些难度较大或根据学生的爱好与特长自己设计开发的实验项目;第四层次,探索开放性实验课程的设置,主要是为那些基础较扎实、动手能力强、具有探索精神的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并能够辅助专业教师完成相应的科研课题[4]。
第三大层次是纯!软件∀实验室,如领导力实验室,让学生在实验中通过案例分析、情境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身临其境地置身于决策环境之中,锻炼决策分析、判断和语言表达能力。这一层次对学生动脑能力要求最高,适合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教师和学生来组织和参与。高层次院校本科生和MPA较常使用。3.2公共管理实验室建设的支持性策略
通过对上述最常使用的第二大层次类实验室的分析可知,这类实验室的建设要求对人力、财力、物力资源的投入都是很大的,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支持性策略,以有效地获得和使用这些宝贵的资源。在前期的支持性策略中,获得学校领导和二级院系领导的支持无疑是最重要的。首先是本院系领导的高度重视对于公共管理实验室建设的申请、资源投入、人才引进都是必需的。其次,在财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学校很难为某一院系批准单独设置机房以建立公共管理实验室,但在二级院系!各自为政∀的众多高校中,由学校出面支持院系之间共用硬件的实验室建设模式,无疑节省了公共管理实验室的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再次,与计算机技术相关院系的合作,可以获得机房管理与维3公共管理实验室建设的对策
目前公共管理实验室基本上还是属于传统教学的补充,在整个教学工作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在质量和教学功效发挥上,都处于较低的水平。要改变这样的现状,需要深刻分析公共管理实验室建设滞后的原因,对公共管理学科及其人才培养有个科学的定位,采取相应的支持性策略,在软硬件设备的引进、实验教学内容的整合、实验室建成后的使用与管理上找准相应的对策,才能最大化地发挥实验室的各种功能,更多地利用各种信息化手段,让实验室的教学功能在整个教学工作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并能够发挥科研和社会服务的作用。
3.1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实验室建设方向与层次公共管理作为二级学科,下设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社会保障等专业,且这些专业的培养方向又有较大差别。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为例,就有公共媒体、人力资源管理、市政管理、社区管理、医疗卫生等多个方向。所以实验室的建设方向,既要考虑公共管理学科培养方向的通用性,更要考虑本专业的培养方向,尤其是在资金和人力有限的条件下更要如此。考虑培养方向后,结合人才培养层次和人财物资源,确定实验室的软硬件设备设置层次。
第一层次,以硬件为主,软件为辅,即建立办公(经营)设备实验室,实验内容主要是办公设备(如电脑、多媒体设备、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等)和常用刘家明:公共管理实验室建设探讨
145
护方面的支持。在人才的引进上,具有计算机技术背景和公共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最合适,如吉林大学和武汉大学就引进了一批同时具有计算机或信息技术本科专业和公共管理类研究生专业或方向的教师和实验人员。最后,在人才的培养上,注重与的交流和官学研合作,如:聘请当地中负责电子政务的来校授课、讲座;积极组织、参与学术研讨会;与某些信息技术公司保持密切的合作等,这些是从外部获取的有效支持。
3.3公共管理软件的引进策略
软件是公共管理实验室的功能基础,因此引进合适的优秀专业软件是建设公共管理实验室的关键所在。专业实验室软件配置包括基础软件和专业软件。基础软件的配置包括操作系统软件、数据库软件以及各类工具软件。如果是共用实验室,这类软件基本上已经存在。专业软件是实验室建设的重点,如果只安装一种专业软件,硬件资源和其他软件资源将得不到最充分的利用,而且也难以满足不同课程的需求。因此,引进的不同软件既要满足不同实验任务的需求,也要考虑软件之间的兼容,还要考虑硬件环境的。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软件引进应该多渠道,可以采取争取专业软件的获赠、与硬件设备购置捆绑、自行开发、合同购置与二次开发并举等多种渠道的一种或几种。
在引进软件时,应根据实验室的目标和任务,在紧密联系课程计划以及实验室所配套的各种资源环境的前提下,主要考虑几个要素:一是先进性,所选软件应代表先进的技术成果和管理方法,使学生能较快与现代公共管理环境接轨;二是配套性,考察是否具备适应于软件运行的外部条件,如实验课程计划、实验教师及技术人员、硬件环境等;三是共享性,考察软件能否为多个实验项目实践提供支持,并且考察软件能否在尽可能多的计算机上安装或者共用;四是实用性,软件安装要简便,设置不会跟系统或者其他软件产生冲突,而且可在网络环境运行,界面美观、友好,操作简便,输入输出清晰易懂,方便教学;五是渐进性,要符合实验教学的规律,使学生通过在该软件上的实践,能从初级的基础数据处理到中级的管理分析,再到高级的决策分析,逐步领会该专业学科的精髓,在应用及综合分析能力上得到较好的提高[5]。最后在购买合同中,除了常规的条款外,特别要明确软件的技术资料、调试内容、验收标准以及人员培训、软件升级承诺等售后服务。3.4公共管理实验室建成后的使用与管理策略
公共管理实验室建成后,如何使用和管理就成为实验室发挥效益的关键。在公共管理实验室的使用和
管理上,有3点尤为重要。一是整合公共管理实验教学体系,树立科学的实验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与综合能力为宗旨,以实验教学内容改革与整合为重点,创新实验教学体系,努力构建包括基础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和研究创新型实验等不同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整体统筹考虑,构建循序渐进的实验教学体系,根据实验教学多样性、直观性、动态性、模拟性、互动性、系统性等特点构造多层次的公共管理实验教学系统,从而促进公共管理实验教学资源优化配置与使用效益。二是要编写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大纲以及与专业理论教学内容相配套的实验教材。注重落实每一次实验任务和目标,使实验教学与人才培养计划挂钩,重视对学生实验环节的考核,而不是学生做实验时,如同!放羊∀,漫无目标。三是安排专人负责实验室的管理,预留专项经费用作实验室的维护。后者通常被遗忘,使得实验室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各种故障而影响使用效率,最终使得实验室成了一块!鸡肋∀。
[6]
4结束语
总之,公共管理实验室的建设不仅是一项重要工作,而且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实验室建成以后并不代表能够很好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而是要基于这样的一个平台,完善教学工具和教学体系,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各种软硬件,使之能够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每个学校自身的情况不同,要发展自己的特色,就要对实验室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研究方向,从对策中选择符合自己高校的建设方向。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陈元凤,张虹.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实践[J].
科技信息,2008(27):526527.
[2]李虹,詹铁柱.基于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审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利
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172175.[3]林毓铭.建设公共管理教学实验平台提高公共管理授课质量[C]//
2008中国 广州公共管理实验教学研讨会交流材料.广州:暨南大学管理学院,2008510.
[4]骆旭林,李梅,包国剑.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研究[J].
当代经济,2007(11下):132133.
[5]叶文晖.经济管理类实验室软件引进策略的探讨[J].大众科技,
2005(9):227228.
[6]杨丽萍,毛金波.高等院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内容整合问题探讨
[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784787.
[7]曹现强,王佃利.公共管理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