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ol学 论 20世 外国教亏粤想在中国传播的回顾与反粤 ■杜秀芳刘吉林 20擞纪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变的世纪,也是中国教 育由封建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的世纪 纵观20世纪 可 发现,外国教学思想对我国教育产生了重大影 响,它们在中国传播速度之快,影响之大,是前所未有 的。本文将简要回颐20世纪外国教学思想在中国的 传播及其特点,并反思学习引进外国教学思想应注意 的问题。 20世纪外国教学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回顾20世纪中国教育发展史可 发现,西欧传 统教育派教学思想 欧黄现代教育派教学思想、苏联 教学理论以及现代多流派教学理论在20世纪的不同 时期,对中国教育产生丁四次重大影响,但它们传播 的社会背景、传A途径、被学习借鉴的主要内容及其 影响等又各有其不同的特点。 f一)西欧传坑教育派教学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及 其特点 2o世纪初最先传^我国并产生重大影响的是西 欧传统教育派教学思想 17—19世纪 在文艺复兴人 文主义思想尊的影响之下 欧洲涌现了夸美纽斯 洛 克、卢梭、裴斯泰洛齐 赫尔巴特、斯宾塞等著名的近 代西方教育家,他们写出了《大教学论》、《教育漫话》 《爱薪儿》和《普通教育学》等影响深远的教育著作。他 们的教学思想由于在主张把教育作为一个专门的对 象进行研究、坚持从人类健全的理性出发研究教育问 题、主张吸取借鉴经验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强调进 行科学教育、强调树立新的儿童观等方面的一致性、 因而被统称为传统教育派教学思想 传统教育派的基 本观点=蔓要包括:扩大受教育对象;“百科全书式 的 教育内容;噘应儿豪Fl然本性{重视直观和经验在教 学巾的作用;主张教师中心和强调纪律的作用。 西欧传统教育派教学思想在20世纪韧由日本传 ^中国 以日本为蝶介转手泽介引进,是这-a ̄期西 方教育思想传人的鲜明特色、体现出间接性的特点: 不扶理论的发源地直接汲取,而是借道日本,有着错 综复杂的多方面原因、但蛀直接、最根本的动因无疑 是来自EjI_午战争惨败的刺激= 日的“学生”打败丁 “先生 ,迫使国人把向西方寻求救国之方的目光转向 r H本,口本在短短的儿{年间.通过西化潍新后的 新教育.开发了民智,培养了人才,从而跻身列强,反 败为胜,这不仅加尉了中华民族的危机感,同时也提 供了可资效仿的生动榜样 传统教育派教学思想以El奉为中介大规模传^ 中国,主要凭借 下两个基本途径:一是书刊泽介。据 统计,从1896—19 J1年,中国共译日本教育类书76 种,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通过日文转手译介欧美教育概 况、发展历史及趋势。各类报刊杂志也纷纷从日文译 介日本及欧美各国的学制、教育法令、法规、条例,各 科教科书 教授法,教育学、教育史、学校管理学等教 育理论, 及世界著名教育家的思想学说和传记等。 二是留日学生传播。他们不仅通过组织社团、创办刊 物、撰文立说,不遗余力地译介、弓l进西方先进的教育 思想和学说,还通过回国后积极投身于教育改革实 际,任教、办学、从事教育行政管理等,身体力行地传 播和实践这些思想学说。 在传^中国的众多传统教育派教学思想中.以赫 尔巴特的教育学说对中国教育的影响最为重大 当时 赫尔巴特教育学说正风行全世界,在日本教育界占主 导地位+并通过日本对我国早期教育理论的形成和教 育实践活动产生重大影响 特别是赫尔巴特的 五段 教授法”,在中国产生了十分显著和深远的影响。五段 教授法的传播大致可 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约在 1908年以前.主要反映在师范学控的教授活动中、为 传人阶段;第二时期约在辛亥前,主要借单级教 授法而推广,为应用阶段;第三时期约在以后,推 广的方式多,范围广.尤 师范学校及其跗小为中心. 影响波及全国,为盛行阶段 (二)欧美现代教育派教学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及 其特点 现代教育派在20世纪2o一3O年代在中国产生 重大影响。I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国家普遍实现r 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如何培养台乎 时代精神的、能干的统治人才以及大批在多方面受到 堋练的劳动力成为社会变革摆在教育面前的首要问 题。在此情形下,欧美国家兴起了.教育革新运动.涌现 了新的教育革新思潮。由于它 反传统教育的面目出 现.试图通过内容和方法的革新对传统教育进行纠偏 补弊,因而被称为现代教育派 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 物主要有雷迪、德可乐利、帕克、杜威、帕克赫斯特和 克伯屈等人.其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是杜威和他的实 用主义教育理论 该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教育即生 活:学校即社会;儿童中心:从做中学。 现代教育派教学思息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 影响之下在中国广为传播的“五四 时期,思想界、教 育界的思想空前活跃,勾西方教育思想的涌^构建r 文化氧围,创造r条件。一战结束后,西方形形色色的 教育理论开始通过各种途径传人中国。一些留欧的教 育学者开始通过翻译和著仆大量地介绍r西方的教 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外国教育家也纷纷来华讲学。蒙 三中心”,因此,人们又把凯洛夫教育思想归^新传教 统教育派 学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教育战线面临的迫切论 任务是改造旧的教育体系,批判旧的教育理论,建立 社会主义教育新体系和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c在“以 俄为师”的思想指导下,全国各条战线全面学习苏联, 教育战线也不例外。1952年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各 高校制定编译苏联教材的计划,尽快翻译和使用苏联 各专业的教材。1953年高教部召开全国高等师范教育 会议,提出_『学习苏联先进经验进行教学改革的方 针、任务和工作部署。到1956年,仅高校就翻译了300 多种教材,高校一半以上的课程都使用了苏联教材。 台梭利教学法、德可乐利教学法、欧洲的心理测验、智 力测验、实验教育学等新教育运动成果纷纷被介绍刊 中国:同时,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也 在这一时期传^中国杜威曾于1919年4月30日至 】921年7月ll LI在中周访问和讲学,在中国总共果 了两年零两个月业十二天 在此期问,杜威访问了l4 个省市,作r大小讲演200多次。实用主义教育思潮 很快在学术界占据r支配地位,成为 五四”运动以后 在我国传播昂广 影响最大的教育思潮。如根据牡威 的 从做中学 的教育思想.教育界纷纷提出教学中的 “自动主义 ,强调学校中的课程安排及内容的学习, 切皆由儿童自动安排,开发儿童的学习本能、学习 兴趣和创造能力 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台一 ,陈鹤琴 提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根据杜威 儿童 是中心”的教育思想,胡适提出“教育i. ̄JL童为中心”, 陶行知提出 先生创造学生学生创造先生”,陈鹤琴 提出 一切为儿童、一切为教育 现代教育派教学思想在20、30年代对中国产生 重要影响,以致我国教育家纷纷直接以美国教育为蓝 本进行实践 试验,造成 燃代教育派教学思想对中 国影响的一个娃菩特点:如垃源于美国的“没计教学 法 和“道尔顿制”被引 ~后.狠多学校把它们应用于 试验、实践,成为试验最 r泛.影响最为突出的现代 教育派教学方法在 成蛮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 F,20.30年代巾剧形啦J 科 -教育思潮、职业教育思 潮、平民教育思潮 乡村敷育思潮等,县体实践、试验 现代教育滩教学思想特别星宴用主义教学思想,成为 近代中国教育帕一次高潮 ( )苏联数学理论 l 国的传播及其特点 20世纪50年代初蒜联教学理淹开始全面影响中 国,凯洛夫 叶希渡大、苏 盘娜 码卡连柯等苏联教 育家的作品被陆续奇绍进中国其中对中国影响最大 的是凯洛夫和他的《教育学》 ,凯洛夫的教育学说是在 批判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工整理赫尔巴特等传 统教育派的教育理论 结Ijj=联的教育实践经验的基 础上}形成的 如果说杜碱否定r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 传统教育,那幺凯洛夫则在更积极的意义上否定了杜 威的实用主殳教育思想,并恢复了赫尔巴特倡导的 翻译的凯洛夫《教育学》印数达50万册左右,不仅被 作为师范院校公共课和专业课教材,而且还作为中小 学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学习教育理论的课本。除翻译 苏联教学理论外,我国还聘请了许多苏联教育专家来 华举办培训班或担任顾I可 凯洛夫也曾于l956年来 华做过短期讲学,进一步加强_『凯洛夫教育学说的影 响 当时,中国学习苏联教学理论的一个显著特点就 是照搬照抄、全盘“苏化 。以凯洛夫《教育学》为代表 的苏联教学理论全面深刻的影响了中国教育的方方 面面,从学制到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 教学方法、教师工作制度等等方面无不深深地打上了 凯洛夫《教育学》的烙印,其中影响最为深刻的就是课 堂教学的“五环节教学法 ,在我国5O年代中小学校, 般都是照此模式进行教学。 (删)多漉派教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及其特点 改革开放以后,即70年代末至8O年代初以来,美 国、前苏联、东欧、西德等围的多流派教学理论开始在 中国产生重要影响 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随着科学 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美苏争霸,导致欧曩、前苏联等 国产生了异彩纷呈的多种流派的教学理论。这些教学 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以课程改革为核心,或以课程 改革作为整体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以促进学生的“一 般发展”为目标;以强嗣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基本特征, 但同时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倡导人车主殳教育思 想 文化大”对我国教育造成丁极大的破坏,教 育发展陷^停顿的状态一70年代术8O年代初以来,借 对外开放的春风,我1 开精太请0l进和学习借鉴外国 8 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 这一时期外尉教学思想对中国 在 的影响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欧茭、前苏联的多流派 第 教学理论一起影响中曝的敷学改革和实践 影响显著 的外国教学理论主要右 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布鲁 期 姆的目标教学理论、 苏伯尔接受学习理论、斯金纳 曲 程序教学理论、 杰斯fE指导性教学理论.赞科夫的 箍 发展教学论、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合作 赣 面 教育学理论、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理论、瓦根舍园的 鹌 范例教学理论等 二是对弓【进的外国教学理 仑进行广 舒 23 教 泛的实验。这一日寸期对外国教学理论的引进不是自目 地照搬照抄,而是积极地开展实验,在实验中完善发 学 展引进的教学理论,研究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教学理 论 论。如目标教学实验研究在全国3O泉个省(直辖市、 自治区)全面开展,大面积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二、对学习引进外国教学思想的反思 回顾历史,是为了把握现在。2O世纪外国教学思 想在中国的传播、影响及其特点,对我们当前热A朝 天的教学改革有许多有益的启示,特别是对我们当前 学习引进外国教学思想有重要的启示。 {一)学习引进外国教学思想不能急功近利。20世 纪外国教学思想在中国的前三次太量传播时,中国都 处在社会大变革之中,无论是先学习日本,还是转而 学习欧美,继而学习苏联的教学思想,无不具有强烈 的政治色彩,都是以国家政治的改革为转移的, 都是受急功近利的意识所支配的。如甲午战争失败 后,在教育救国信念的鼓舞下,各种西方教育思潮流 派,各种教育理论和方法,都被匆匆过了一遍,前一个 尚未吃透消化,后一个又急急拿来。当时译介的教育 类书籍、文章,主要集中在学校制度、课程内窖和教学 方法层面,因为这些方面最具实用操作性.最易见 效。而教育名著很少翻译,更谈不上对西方教育理论 的研究。这就导致了中国教育理论从一开始便先天不 足。 了多久=因此,我们应充分了解外国教学思想产生的 社会背景,从整体上把握其要义,认识各种理论的优 点和不足,增强学习引进的有效性。 (三1学习引进外国教学思想要力戒教条主义。建 国初我们对苏联的教育理论,盲目抄袭、机械照搬,表 现出严重的教条主义 如以苏联为蓝本所制定的教学 计划和教学大纲,分量重了,叉死,缺乏执行上的 灵活性;有些理论问题和学术思想问题,在苏联还有 争论,而我们却牵来绝对化。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 教训,对于我们学习世界上一切有甩的教育思想,都 是十分有益的。 (四)学习借鉴外国教学思想要有所创新。不断吸 收和学习外国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经验是必需的,但不 能盲目照抄照搬,而是要有所创新=学是为了借鉴,为 我所用。因此,我们首先要通过调查找出自己的问题 所在,就所有的问题加以分析找出主要问题,然后针 对主要问题广泛参考国内外的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经 验,提出假设;对假设进行论证,进一步修正假设;对 较成熟的意见投入一定规模的实验或试验;再修正、 完善,形成符合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有本国或本地 特色的教学理论,最后加以推广。 【五)对我国传统教学思想要进行扬弃。我国传统 教学思想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耐它们不能简 单地抛弃,不能因为有了外国先进的教学思想.就彻 底抛弃我国传统的教学思想,而是应持辩证的观点对 其进行扬弃,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今所用。 总之,学习引进外国教学思想是必需的,特别是 在当今全球化、信息化时代。但学习引进必须立足本 国国情进行取舍,必须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发 展的实际相结合,寻求与率民族传统契合的生长点, 博采众长,融贯中外,才能在新世纪真正地实现中国 教育的现代化。一 (非者:山东师范大学教科院) (责任编辑:王坦) (二)学习引进外国教学思想要考虑当时的社会 条件。任何一种教学思想的产生都决非偶然,它与特 定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是时代的产物,如以儿童为 中心的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与传统的以成人、教 师为中心的教授法相比,无疑有善独特的长处和优 点。这两种方法迎合了当时中国教育界反对并试图纠 正传统教学法的弊端这一需要,因而在中国大受欢 迎。但当时的中国社会并不具备普遍实施设计教学法 和道尔顿值的实验条件.如实施道尔顿制要有特殊的 作业室,有供学生自由支配的各种实验仪器、图书、标 本等,因而当时这两种方法的试验和实践注定维持不 0信息荟萃0 我国科技地位逐年上升 由科技部主持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承担的“1999 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工作近日完成。科技部 12月31日发布的统计结果表明,1999年是我国科技 论文“丰收年”。有关专家分析说:这反映出我国科技 在国际上的地位逐年上升 科技论文是科研活动的主要产出形式和研发活 动结果的载体。根据科技论文的发表状况.一定程度 上将反映一国科技实力和水平 从在国际上发表论文情况看,我国科技工作者去 年共发表国际论文46188篇,比上年增加11185籍,增 长32%+占世界论文总数的3.3%。按国际论文数排 序,我国比上年上升l位,位居世界第8。其中,在主要 反映自然科学基础研究成果的《sc【》收泵论文中_我国 有24476篇,比上年增加4638篇,增长23.4%。仅就 论文数,由上年第l2位跃居世界第10位。 (摘自2000年12月14日坤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