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测品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羊水过多的临床处理

羊水过多的临床处理

来源:测品娱乐
羊水过多的临床处理

妊娠期间羊水量超过2000ml称羊水过多。羊水过多时羊水的外观、性状与正常者并无异样。多数孕妇羊水增多较慢,在长时期内形成,称为慢性羊水过多;少数孕妇在数日内羊水急剧增多,称为急性羊水过多。文献报道羊水过多的发病率为0.5%~l%,合并妊娠糖尿病时发生率高达20%。双胎妊娠时也可能发生一胎羊水过多。 1 病因

羊水过多病因尚不清楚,临床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1.1 孕妇患病 如糖尿病、ABO或Rh血型不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急性肝炎、孕妇严重贫血。妊娠糖尿病时胎儿血糖也增高,胎儿多尿而排入羊水中。母儿血型不合时,胎盘水肿增重,绒毛水肿影响液体交换,文献报道胎盘重量超过800g时,40%合并羊水过多。

1.2 胎儿畸形 羊水过多孕妇中约18%~40%合并胎儿畸形,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畸形最为常见。其中50%为神经管缺陷,多为无脑儿与脊柱裂。无脑儿及严重脑积水儿,脑脊膜裸露,脉络膜组织增殖,渗出液增加,导致羊水过多;由于缺乏中枢吞咽功能,无吞咽反射,同时缺乏抗利尿激素致尿量增多,使羊水量增加。食管或小肠高位闭锁、肺发育不全时,因胎儿不能吸入及吞咽羊水,导致羊水积聚而发生羊水过多。

1.3 多胎妊娠及巨大儿 多胎妊娠羊水过多的发生率为单胎妊娠的10倍,以单卵双胎居多,此时两个胎儿间血液循环相互沟通,占优势胎儿,循环血量多,尿量增加,致使羊水过多,多发生在其中体重较大的胎儿。巨大儿也容易合并羊水过多。

1.4 胎盘、脐带病变 如巨大胎盘、胎盘绒毛血管瘤、脐带帆状附着也能导致羊水过多。 1.5 特发性羊水过多 约占30%,至今原因不明,未见孕妇、胎儿或胎盘异常。 2 临床表现

(1)急性羊水过多:较少见。多发生在妊娠20~24周,由于羊水急速增多,数日内子宫急剧增大,似双胎妊娠或足月妊娠大小,并产生一系列压迫症状,腹腔脏器向上推移,横膈上举,孕妇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发绀。腹壁皮肤因张力过大感到疼痛,严重者皮肤变薄,皮下静脉清晰可见。孕妇进食减少,发生便秘。巨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影响静脉回流,出现下肢及外阴部水肿及静脉曲张,孕妇行走不便,不能平卧仅能端坐,表情痛苦。

(2)慢性羊水过多:较多见,多数发生在妊娠晚期,数周内羊水缓慢增多,多数孕妇无自觉不适,仅在产前检查时,见腹部膨隆,测量宫高及腹围大于同期孕妇,妊娠图宫高曲线超出正常百分位数,腹壁皮肤发亮、变薄,触诊时感到皮肤张力大,有液体震颤感,胎位不清,有时扪及胎儿部分有浮沉胎动感,胎心遥远或听不清。 3 处理

处理主要取决于胎儿有无畸形和孕妇自觉症状的严重程度。 3.1 孕妇自觉症状严重且无法忍受时应当治疗。

(1)胎龄<37周时,应穿刺放羊水:用B型超声定位穿刺点,也可在B型超声监测下进行,以15~18号腰椎穿刺针经腹羊膜腔穿刺放羊水,其速度不宜过快,每小时500m l,一次放羊水量不超过1500m l,以缓解孕妇症状。观察羊水消长的情况,3~4周后可重复,以减低宫腔内压力。

(2)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的应用:吲哚美辛有抗利尿的作用。妊娠晚期羊水主要由胎尿形成,抑制胎儿排尿可使羊水减少。用量2.2~2.4m g/(k g•d),分三次口服。用药后一周胎尿减少最明显,羊水可减少。若羊水再增多,可重复应用。用药期间,每周做一次B型超声监测羊水量。有报道吲哚美辛可致动脉导管闭合。不宜长期应用。 (3)病因治疗:积极治疗糖尿病等合并症。

3.2 确诊合并胎儿畸形,处理原则为及时终止妊娠。

(1)孕妇无明显心肺压迫症状,一般情况尚好,可经腹羊膜腔穿刺放出适量羊水后,注入依沙吖啶50mg~100mg引产。

(2)人工破膜引产,高位破膜器自宫口沿胎膜向上送入15~16c m处刺破胎膜,使羊水以每小时500m l的速度缓慢流出。破膜后12~24小时无宫缩,可用普拉睾酮促宫颈成熟,或用缩宫素、前列腺素等引产。亦可先经腹羊膜腔穿刺放出部分羊水后,再行人工破膜。 3.3 正常胎儿 应根据胎龄及孕妇的自觉症状决定处理方案。

(1)症状较轻时可以继续妊娠,嘱患者注意卧床休息,低盐饮食。酌情使用镇静药,注意观察羊水量的变化。

(2)妊娠已足月,可行人工破膜,终止妊娠。 3.4 注意事项

(1)在破膜放羊水过程中应当注意血压、脉搏及阴道流血情况。严格消毒防止感染,放羊水后,腹部放置沙袋或加腹带包扎以防血压骤降甚至发生休克,同时应当给予抗感染的药物。酌情用镇静保胎药以防早产。

(2)注意放羊水的速度和量,不宜过快过多,以免宫腔内压力骤减导致胎盘早剥或早产,一次放出羊水量不超过1500ml。

(3)放羊水应在B型超声指导下进行,防止造成胎盘及胎儿的损伤。

(4)放羊水时应从腹部固定胎儿为纵产式,严密观察宫缩,重视患者的症状,监测胎心。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临床产科学》编委会主编.临床产科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3] 刘映磷.高危妊娠监护治疗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科大合出版社,199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