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测品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公众参与研究

中国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公众参与研究

来源:测品娱乐
中国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公众参与研究 周敏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各种公共危机频发,也开始重视公共危机管理,而社会公众参与是公共危机管理中不可忽视重要组成部 分,我国目前公众在参与危机管理的过程中呈现出了良好的态势,但也依旧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试图分析我国公众参与危机管理的现状, 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对策,希冀中国在面临危机时*-rv:z更好的进行管理应对。 关键词:公共危机;危机管理;公众参与 温总理在汶川地震之后曾经说过,“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 将在民族的进步中获得补偿。” ‘失去的’是生命、是财产,‘获得’的‘补偿’只能是从危机事 件中吸取的经验教训。近几年来,我国的频发的公共危机案例都进一步 证明了对公众参与到公共危机管理中,尽快建立和完善科学有效的公共 危机管理的公众参与机制对提高中国公共危机处理水平的重要性。 而建立科学完善体系的前提是我们了解国内参与公众危机管理的现实情 况和具体存在的困境和隐患。 我国国内目前公众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现状和问题 一靠老百姓、依靠民间组织。公众参与的有序性是公众参与在公共危机管 理中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的的一大推动力,我们应该加强公众参与 危机管理过程中的组织化程度。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我国的民间组织, 也就是很多人口中的非组织。非组织是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重要 一员。 、1、公众参与的主动性低,参与缺乏法律依据和制度化。较为紊乱 受我国“官本位”等传统思想的影响,我国公众已经形成了固定的 从属性政治文化和从属性参与倾向。当危机来临,公众已经习惯把自己 当作是危机管理的对象,完全没有自觉规避危机、防范危机的意 识。同时,公众参与危机管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也不高,在参与政 府危机管理过程中往往缺乏责任心和主人翁精神,只是被动的参与,一 个口令一个动作。 由于我国的公共危机才刚刚起步,公众参与公共危机管理尚未纳入 到法律范围内,其法律制度尚且处于建立及完善的初级阶段。社会公众 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权利以及责任方面,在已经公布实施的关于危机管 理的法律文件中尚没有比较明确的法律规定,公众该怎样参与危机 管理,如何有秩序有组织的参与公共危机管理,都没有明确的规章制 度,从而导致公众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缺乏法律的依据和支撑,公众参与 的过程也较为混乱和无组织。这种情况的最直接的结果是,公众和各种 社会组织的公共危机管理参与不被有关危机管理部门所重视。 2、公民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组织基础相对薄弱 公民参与的组织基础是指“有序且有效的公众参与是通过各种社会 团体和组织而不是以个人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发挥功 能和作用。”[1]我国目前虽然存在一些带有公益性质的民间社会组 织,当国内有危机事件发生时,这些团体也会在的组织下参与一些 公共危机管理。但是从整体上看,这些组织大多并不是纯粹的民间组 织,专业性也相对比较差,组织内部管理混乱,而社会组织虽然具有较 强的专业性,但这些组织大多是自上而下的名下的官办组织,组织 内部行政色彩浓厚,缺乏民间团体应具有的灵活性及创新性特点,行动 起来比较迟缓,反应慢。举例来说,2008年,春节的雪灾前后,只有中 华慈善总会为雪灾筹款大约8000余万元,缓解了灾情,而当时国内的 许多NGO也志愿参与到的救灾中来,但却因发育空间以及组织经 费的长期不足,难以灵活地参与到救助工作中来,阻碍了这些NGO积 极作用的发挥。 我国的民间组织与其他国家相比有自己的特点,有很多民间组织是 在主导下自上而下建立的,带着官方的烙印,行动起来缓慢,少了 应有的机动性和灵活性。这些带着官方色彩的社会组织让很大一部公众 不明所以,望而却步,因此在危机管理过程中往往起不到其应有的作 用,而社会公众缺乏引导他们有序高效参与危机管理的组织,只能盲目 围观凑热闹,公众参与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明显被削弱。 2、保证危机管理中的信息公开,保持与公众互动交流的渠道畅通 因为危机本身都具有不确定性,突发性等特点,当社会出现或者即 将出现重大危机、公众的生存与安全在突然间受到威胁时,公众常常会 不由自主的陷入到极度惊惧和恐慌之中。为了减轻或消除这种心理上的 紧张,公众会自然而然的通过各种渠道试图去获取与危机相关的各种信 息,从中判断危机与自身的关系,做出自己的结论。当公众获取的信息 不足乃至残缺,不实、夸大的各种流言就产生了。这些流言导致的结果 往往是危机的扩散蔓延或者是直接引发新一轮的危机事件。因此在公共 危机管理中的把信息的公开作为重中之重,第一时间向社会公众公开危 机及相关信息,用以稳定民心,消解公众内心紧张焦虑的情绪是危 机管理的重要方法,只有公布正确及时的信息给公众,才能赢得公众的 信任,才能真正引导公众在危机之中选择正确的方法面对危机直至危机 解决。 同时在危机管理过程中应该注意与公众的良性互动,引导他们参与 到危机管理中,而非简单粗暴的喉舌式信息输出,与公众进行交流,了 解公众的想法,同时也向公众传达正确真实的信息,引领公众在面对危 机时做出正确的行为。 3、完善危机管理教育机制,培养公众的危机意识和危机应对能力 公众参与危机的管理的前提是公众必须具备一定的危机意识和应对 危机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两样,公众才能有效的参与危机管理。 要提高我国公众的危机意识和应对危机能力就必须先完善危机管理教育 机制。要建立完备的危机管理教育机制,首先要改革以往的教学形式, 危机管理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应该进入义务教育体系,而且应该得到相当 程度的重视。以往的课堂教学大多流于形式,且授课的大多是非专业人 员,我们应该做到用专业人员讲授专业知识,将危机管理知识和技能教 育纳入素质教育中。 其次,组织公民开展有组织的危机救援训练。危机训练可以培养公 民应对危机的实际能力,危机训练实际上是以实际行动在清楚的告诉公 3、公民参与公共危机管理能力水平较低 在我国,社会公众习惯性把自己当做一切活动的客体,为危机 管理过程中,他们大多把自己定位为被管理或是危机救助的对象,很少 有公众能意识到自已也是危机管理的主体之一,是危机管理的重要组成 部分。因此,我国公众在危机来『临时,大多保持等待观望迟疑的态度, 面对危机的心理素质普遍较差,容易采取一些非理性行为。如2012年 的末日蜡烛事件,公众不会分辨消息的真伪,盲目的从众,造成大规模 的抢蜡烛的非理性行为。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公众参与公共危机管理 的水平和能力都相对较低,如何应对危机的知识较为缺乏,这主要是由 于我国在危机应对方面的教育较少,且流于形式。 二、如何提升公众参与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1、加强社会公众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组织化程度,培养民间组织 公共危机管理,是主导,公众是基础。危机管理需要充分地依 众,当危机来临时公众“应该怎么做”,把平时学到的危机应对理论运 用于实践。虽然我国多次组织相关部门的危机应对演习,但是参与 的大多为部门人员或干警等,人民公众参与其中的少之又少。 再次,还应注意塑造公众危机应急文化,提高公众面对危机时的应 急处理能力和心理素质。(作者单位:江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参考文献: [1] 石路,蒋云根.论危机管理中的公众参与[J].改革研究, 2007,(1) [2] 张成福.公共危机管理:全面整合的模式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J].中国行政管理,2003,(7). [3] 薛克勋.中国大中城市紧急事件响应机制研究[M].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20o5. 作者简介:周敏,女,(1990一),汉族,'Lr-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在读。 ・392・ US ess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