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高原气象 《科技))2oo6年l0期【总第162期) 天气谚语和天气预报 格央 (自治区气象台, 拉萨850000) 摘 要:天气谚语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与大自然斗争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实践所积累下来的宝贵经 验,多以成语或歌谣的形式在民间流传,它有着非常丰厚的实践基础,也拥有比现有气象资料年代长久 的资料基础,给我们气象工作者提供了大量的预报线索。许多实践证明,天气谚语指出的规律或提供的 线索对我们的预报员具有很好的预报参考价值。 关键词:谚语经验天气预报 中图分类号:S165 1 引言 我们的祖先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很早就对天气变 化进行过观测,并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丑纪范先生在 他著的《天气预报》一书中说:“有人从(殷墟出土的) 317片甲骨中进行统计,发现有107片是与气象有关 的。其中卜雨的有93片,卜晴的有4片,卜暴风雨的 有5片,卜雪、卜雹的各1片。这是已知的世界上最早 的天气预报;公元前十世纪春秋战国时期苟况在“天 论”中指出“天行有常”,意思是天气气候的变化是有客 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地势起伏。青藏高原 是世界上最大最高的高原,作为青藏高原的主体, 境内地形成西北高、东南低之势,大部分地方处于温带 区域,受西北带天气系统和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强烈影 响,形成了具有明显地域差异的高原天气气候。它的 主要特点是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气温偏低,年较 差小,日较差大,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自然灾害频繁。 因为特殊的气候特点,使得人们生产生活的规律也不 尽相同,因此的天气谚语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很 多内地流传的谚语到了就不灵验了。所以,在使 用天气谚语为辅助预报手段的时候,要考虑到天气谚 语的地方性,在广泛收集的基础上,进行认真的验证和 使用。内地很多的谚语用在的气候上面,就很容 易导致预报结果的不准确。 其实天气谚语是祖先们留下的宝贵的气象财富, 我们不能低估天气谚语在预报中所发挥的作用,这些 千百年传下来的谚语还是很有科学性的,比如:“夏天 雨不够,秋天霜提早”这句谚语,夏季雨水多的年份,由 于水的热容量大,温度不容易下降,又因为近地层水汽 较多,凝结时有热量放出,但水汽会阻碍热量的散失, 所以在同样强烈的冷空气袭击或辐射降温时,夏季雨 水多的年份温度下降缓慢,霜冻就不容易形成,时间会 偏晚,反之,夏季雨水少,秋天的霜冻就来的早了。 观规律的;明朝的娄元礼在《田家五行》中引用了许多 的天气谚语,比如“一场春风对一场夏雨”、“重阳无雨 冬晴”等等。 一1894年7月,英国人在的亚东建立了测候 所,这也是最早产生观测记录的时间,观测的项目 有干湿度、日最高最低气温、降水、天气现象等。而直 到1950年之后,才陆续建起了气象观测站,有了 比较正规而持续的观测记录。但这并不说明广大的西 藏人民对天气的认识是从那个时候才开始的。实际 上,的农牧民在与大自然长期的斗争中,在艰难的 生产实践中,通过不断的观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积 累,总结了大量的天气谚语,比如:“杜鹃来时羽毛丰, 预兆今年谷丰收”、“春天风沙大,夏天雨水少”等等,这 些天气谚语,对气象工作者来说是很大的财富,很好地 掌握它们,作为预报的辅助手段,可以提高天气预报的 准确率,特别适合用在中长期预报、农业气象中。当然 也有很多谚语对短期预报很适合,比如:“天上白云匆 匆跑,地上刮风尘土扬”、“哲帮山罩乌云,大雨在眼前” 等。 3天气谚语的验证、分析和收集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广大的劳动人民积累 了丰富的看天经验,总结了利用天象物象预测天气的 方法,形成了大量的天气谚语。从其表达的情况看,概 念不是十分明确,没有准确定量,因此需要验证。验证 的目的是要明确概念,给出准确的定量。通过调整、变 2气候的差异导致天气谚语的地方性 54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科技))2006年10期(总第162期) 高原气象 更、增加标准条件等方法,探求天气谚语本身的预示实 我们的思路,也给我们提示,效果不错。比如:“哲帮山 质,来提升谚语在天气预报中的实际运用价值。记得 罩乌云,大雨在眼前”、“天上白云匆匆跑,地上刮风尘 有一次我收集到了一个新的谚语“天上提钩云,地上雨 土扬”、“早晨冷,整日晴;早晨暖,晴半天”、“傍晚云散 淋淋”,我弄不明白什么是提钩云,在分别问了邻居家 忽转晴,来日天晴没有雨”、“东风吹雨,西风吹晴,北风 的老人和单位的同事之后,把他们的意见进行综合,终 吹来不着急”等等。在做短期预报的时候,因为职业的 于弄清楚提钩云即气象上的钩卷云。钩卷云出现后往 原因,我经常不由自主地要观云看风,根据这些谚语的 往有低气压或明显的低压槽移来,要下雨了。再比如, 提示,我发现预报准确的概率很高。 我在El喀则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谚语“云绞云,雨淋 还有一些谚语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时段比较长(一 淋”,开始也不太明白,但在生活的实际中,我注意观察 个季度或一年)的天气气候变化规律。比如:“一九冷, 天气,发现云绞云应该指上下两层云或者几层云移动 三九暖,来年雨少有干旱”、“冬季春初不见雪,来年夏 方向不同,这说明这几层的风向是不一致的,而这样的 季雨淋淋”、“寒冬十月北风吹,来年收成好”、“春雷早, 情况通常发生在冷暖空气交界面附近,故预兆要下雨。 雨季早”、“一九身冷,二九石冻,三九酷寒铁粘手,来年 此外,我们在使用天气谚语的时候,要结合当地的 定是丰收年”、“春天大风刮,夏天不见雨”等等,这些谚 气候特点、农业生产情况及其它有关情况和材料。比 语完全可以用在我们的中、长期预报中,结合现代的预 如,有的天气谚语是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才成立的,而 报方法和工具,灵活运用,一定会有更高的准确率。 这个前提条件有时并未在同一谚语里指出,在分析使 参考文献 用时要尽量多地了解各方面的情况。 [1] 天气谚语在长期天气预报中的应用.科学出版 4天气谚语里的气候规律 社 经过一定时间的收集和仔细分析,我发现在这些 [2] 丑纪范.天气预报.气象出版社,1985(08) 天气谚语里头,有反映天气变化的某些共同规律,抓住 编校陈莎莎 这些规律和特点,作为预报的一个辅助手段,即打开了 (上接7页)世界上含J3一葡聚糖最高的麦类作物。 的消费市场。 4青稞产业在的发展状况 但由于生产规模小,大部分都是作坊式生产企业, 在过去由于青稞产量不低,但青稞只能制成糌粑 无论从资金、人员、工艺技术、环境等方面都受到制约 和青稞酒,而且都是家庭式加工生产,每年有大量的青 以至于不能工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 稞无法转化,导致农民增产不增收。在近几年随着西 5青稞产业存在的问题 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随着 主要存在生产成本高;加工方式落后,技术含量 对青稞的研究,人们对青稞营养成分的不断认识,很多 低;产品附加值低;包装简陋;生产环境卫生差;市场开 以青稞为主要原料的生产企业陆续出现,除糌粑、青稞 发不够;人才缺乏等问题。 酒外还有青稞啤酒、青稞白酒、青稞挂面、青稞营养粉、 如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把握好青稞这一营养 青稞馒头、青稞麦片等各种产品。 丰富、产量大的现有优势,在青稞产业的发展将大 青稞酒是以青稞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是青藏高原 有潜能。 真正的特产,纯粮食酒、无污染,是名符其实的绿色饮 参考文献 品。 [1]天津轻Z-.,_lk学院主编.Z-.,_lk发酵分析.北京:轻 青稞白酒是用青稞酿造而成的,以其独特的风味 Z-.,_lk出版社,1991,3~37 闻名于全国各地。 [2]张嘉藏等.食品Z-.,_lk科技.1988,2:8—1 以青稞为原料生产的青稞发酵饮料酒,以其低酒 [3] 赵红霞等.水产动物免疫增强剂的研究.饲料 精度、高营养独树一帜。 研究,2001,(8) 青稞啤酒是以青稞代替传统辅料一大米的新型啤 编校陈庆芝 酒。青稞啤酒风味独特,具有浓郁的高原特色,有很大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