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7(总第72嗣)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 许地山的《落花生》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课文。读着这篇课文,想到当今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 现象,我总觉得《落花生》不光是写给孩子们看的,也是写给我们老师看的。 我说的是上课——当然上课和做人不能截然分开。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出现了的学习和研讨气氛是前所未有的热烈,全国各地每年都举办为数 不少的展示课、比赛课,常常座无虚席。这些展示课在传播现代教学理念、推广先进教学方法上功 不可没。但我们也看到,有一些课却只是“好看”而不那么“有用”。在这些课上,学生没有亲历学习 过程,他们的知识和能力没有实质性的长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没有新的发展,只是看了一回老 师的表演——尽管表演很精彩,对学生来说又有多大价值? 发展是硬道理,让学生得到发展是教育的硬道理。衡量一节课好不好的标准不是别的,只能 是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好不好看”。 《落花生》在今天可以有新的解读,桃子、苹果、石榴也并不是只是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我 常常想,一个人要是能做到既好看又有用,那是最好的。可是事实上,要每个人都“好看”是不可能 的,要求每个老师的课都“好看”也是不现实的。不过,人都可以做到“有用”,每个老师也可以通过 努力把课上得扎实有效。我们学习名师和优秀教师,主要不是模仿他们的一招一式,而是要领悟 他们的先进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锤炼自己的教学智慧和实践能力。我希望有一些课 能做到“既好看又有用”,我更希望大多数老师的课能像落花生,“虽然不好看,但是很有用”,但千 万不要上那些“只是表面好看而没有实用”的课。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流派纷呈,“真实、朴实、扎实、 厚实”却一直是我心目中好课的标准。 这里还有一个对教师评价的问题。由于教育评价机制的欠缺,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 门容易看到公开课成功的教师,而一些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上课的教师却藏在深山无人识。我希 望教育行政部门既看重经过自己努力脱颖而出的“桃子、苹果、石榴”,也不要遗忘那些默默无闻、 子实饱满的“落花生”。 .这是我今天重读《落花生》的感触。 (摘自《语文教学通讯》.有删节) 师 谈 作者简介:沈大安(1946一),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浙江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分会会长,出版有((,J、学语文教师手册》《阅读起 步》等十几本教学论著和学生读物。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