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测品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成都地区绿色建筑技术的成本-效益分析研究

成都地区绿色建筑技术的成本-效益分析研究

来源:测品娱乐
国内图书分类号:一rU枷f-j国际图书分类号:密级:公开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年姓级名2QQ壑级盘佳嬗王程亟±申请学位级别专业建笪皇±丕王猩拯垃面指导老师二零一五年五月十日万方数据C1assifiedU.D.C:Index:-『U№f・’i’SouthwestJiaotongUniversityMasterDegreeThesisCOSTANDBENEFITANALYSIS0FTHEGREENBUILDINGTECHNOLOGYINCITYOFCHENGDURESEARCHONGrade:2008Candidate:LuJiajingAcademicDegreeAppliedfor:MasterDegreeSpeciality:ArchitectureandCivilEngineeringSupervisor:YangkunLi万方数据西南交通大学曲南父通大罕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南交通大学可以将本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印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属于1.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2.不保密酊使用本授权书。(请在以上方框内打“4”)学,t彩划作簦日肌硫指导老师签名:寄》呻巧日期:1,o瑚驯一秘∽f岁一占∞万方数据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主要工作(贡献)声明本人在学位论文中所做的主要工作或贡献如下:1、统计并研究分析国内最新的绿色建筑技术的运用情况以及建筑案例情况,并对国内常用绿色建筑技术进行综述。2、本文结合成都地区的建筑实践,分别研究了地源热泵技术、屋顶绿化技术和雨水中水利用技术等在成都应用情况,并进行了效益分析。3、选择了成都某绿色建筑案例的节能改造工程,对其进行了充分的成本、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分析,并得出定量化的研究结果。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本人完全了解违反上述声明所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将由本人承担。位签彬划作糍比砷幺1日肌瑚吲婀万方数据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页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建筑业迎来了大发展的机遇;然而面临节能减排的推进和国家对生态环境的不断重视,绿色建筑也开始映入大众视野。从1985年到2012年,我国城镇人口增长了1.8倍,而房屋竣工面积增加了近20倍。如此庞大量的建筑所产生的能耗极其巨大,对国家节能减排的开展带来一定困难;同时,也为绿色建筑的发展带来契机。本论文结合绿色建筑基本理论、技术经济学理论及成都地区地域特征,对成都地区绿色建筑技术的成本与效益进行分析研究,用科学的数据为开发商及发展绿色建筑提供参考,为成都地区绿色建筑经济分析提供理论基础,弥补我市在绿色建筑成本效益研究的不足,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绿色建筑的研究成果,发现大多围绕绿色建筑的评估做定性分析较多,而对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进行综合定量评价的研究相对较少。在市场化背景下,经济因素是影响建筑也发展的关键之一。在传统的成本效益评价模式下,囿于导向不明、技术水平不够、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影响,绿色建筑不被业内看好。本文力求从绿色建筑的实践出发,在客观实践的基础上分析绿色建筑的成本效益。首先,作者梳理了绿色建筑的相关理论、特征,详尽阐述了绿色建筑的节能、节地、节材、节水、室内环境以及运营管理等技术。然后,对国内最新的绿色建筑技术的运用情况以及建筑案例情况进行的统计分析,并对国内常用绿色建筑技术进行综述。接着,本文结合成都地区的建筑实践,分别研究了地源热泵技术、屋顶绿化技术和雨水中水利用技术等在成都应用情况,并进行了效益分析。最后,选择了成都某绿色建筑案例的节能改造工程,对其进行了充分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分析,并得出定量化的研究结果。关键词: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效益分析万方数据—————————————————————————————————————————————————一AbstractWithChina’sacceleratedindustrializationandurbanization,theconstructionindustry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l页conservationandusheredintheopportunityofdevelopment;however,facedpromoteenergythestatecontinuestopayattentiontotheecologicalenvironment,greenbuildingbegangreet1.8times,whilethetheDublicview.From1985housingareato2012,China’Surbanpopulationgrewbyaincreasedbynearly20times.Buildingsuchlargeamountofenergygeneratedcarryout;safftetime,ititbvextremelylarge,nationalenergyconservmionmadedifficulttocombinesthealsobringsopportunitiesforthedevelopmentofgreenbuildings.Thispaperbasicgreenbuildingtheory,techniquesandtheoriesofeconomiesinChengdugeographicalandstudy,tofeatures.costsandbenefitsofgreenbuildingtechnologiesinChengduanalysisDrovideascientificdatareferencefordevelopersandgovernmenttodevelopgreenbuildingaforChengdugreenbuildingsprovidefordeftcienciestheoreticaltheoreticalbasisforeconomicanalysis,tomakeuPinthecity’sgreenbuildingcost—benefitstudies,whichhaveimportantsignificance.Oi2Inthispaper,theresearchresultsathomeandabroadbycombinggreengreenbuilding,itsbuildingassessmentfoundmostlyaroundthemorequalitativeanalysis,andfewstudiesconductedcomprehensiveeconomic.socialandenvironmentalbenefitsrelativelyauantitativeevaluation.Inthebackgroundofthemarketeconomyisoneofthekeytacto。8cost‘effectivenessthatinfluencethedevelopmentofthebuildingalso.Undertraditionallevelisnotenough,theevahlationmodel,limitedpolicy.orientedunknown,thetechnicalimpactofinformationasymmetryandotheraboutfactors,greenbuildingisnotoptimisticofgreenbuilding,onthebasisoftheindustry.Thisarticleseekstodepartfromthepracticeofgreenbuilding・First,theobjectivepracticeofdeterminingthecost.effectivenessanalysisauthorreviewsthetheoryofgreenbuildingfeatures,elaboratedgreenbuildingenergy,land,materials.water,indoorenviromnent,andoperationsmanagementtechniques・Then,thelateststatisticsondomesticuseofgreenbuildingtechnologyaswellasbuildingtheCasewerereviewed・arIalvsisofthesituation,andcommonlyusedingreenbuildingtechnologyThen,thispaperarchitecturalpracticeinChengdu,respectively,agroundsourceheatpumprainatechn0109yutillzationandresearch,theapplicationofgreenroofsinChengduTechnologytechnology,isallwate‘greenandabenefitanalysis.Finally,inselectthecaseofbuilding.whichenvironmentalfindings.energy—savingbenefitsofprojectaChengdu,researchitsfulleconomlc,andsocialcomprehensiveanalysis,anddrawquantitativeKeywords:Greenbuilding;life—circle;cost—benefitanalysis——一—————————————————————————————————————————一万方数据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II页目录摘要………………………………………………………………………………………IAbstract……………….……………………………………………………….……….………………………...II第1章.绪论…………………………………………………………………………一11.1研究背景………………………………………………………………………11.2研究的目的及意义……………………………………………………………21.3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21.3.1国外发展现状………………………………………………………….21.3.2国内发展现状………………………………………………………….31.4研究的方法及思路……………………………………………………………41.4.1研究的方法…………………………………………………………….41.4.2研究的思路…………………………………………………………….51.5研究内容及创新………………………………………………………………51.5.1研究内容……………………………………………………………….51.5.2本文创新……………………………………………………………….5第2章绿色建筑技术相关理论………………………………………………………..72.1绿色建筑相关理论……………………………………………………………72.1.1绿色建筑的内涵………………………………………………………..72.1.2绿色建筑的特征……………………………………………………….72.1.3绿色建筑相关规范标准……………………………………………….82.2绿色建筑技术…………………………………………………………………92.2.1节地与室外环境技术………………………………………………….92.2.2节能与能源利用技术…………………………………………………102.’。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技术………………………………………………112.2.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技术……………………………………………122.2.5室内环境技术…………………………………………………………122.2.6运营管理技术………………………………………………………..132.3经济分析理论………………………………………………………………..142.3.1绿色建筑技术的成本效益分析………………………………………142.3.2绿色建筑综合评价原理………………………………………………15第3章国内绿色建筑技术综述………………………………………………………173.1国内最新绿色建筑技术运用情况统计分析………………………………。.173.1.1国内最新绿色建筑技术运用情况统计………………………………173.1.2国内最新绿色建筑案例运用情况分析………………………………203.1.3国内常用绿色建筑技术综述…………………………………………22第4章成都地区绿色建筑技术经济分析……………………………………………25万方数据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V页4.1成都地区概况………………………………………………………………..254.1.1地理概况………………………………………………………………254.1_2气候概况………………………………………………………………254.1.3资源概况………………………………………………………………254.2绿色建筑技术在成都地区的应用…………………………………………..264.3成都地区地源热泵技术成本效益分析……………………………………。.274.3.1地源热泵技术简介……………………………………………………274.3。2地源热泵技术的成本分析……………………………………………284.3-3地源热泵技术的效益分析……………………………………………294.3.4地源热泵技术的经济效益评价………………………………………294.4成都地区屋顶绿化技术成本效益分析……………………………………..304.4.1屋顶绿化技术简介……………………………………………………304.4.2屋顶绿化技术的成本分析……………………………………………304.4-3屋顶绿化技术的效益分析……………………………………………314.4.4屋顶绿化技术的经济效益评价………………………………………314.5成都地区雨水、中水收集技术成本效益分析……………………………一314.5.1雨水、中水收集技术简介……………………………………………3l4.5.2雨水、中水收集技术的成本分析……………………………………324.5.3雨水、中水收集技术的效益分析……………………………………33第5章工程实例分析…………………………………………………………………345.1工程概况……………………………………………………………………..345.2项目绿色建筑技术成本估算………………………………………………..345.3绿色建筑技术效益分析……………………………………………………..365.3.1绿色建筑技术经济效益………………………………………………365.3-2绿色建筑技术环境效益………………………………………………385.3.3绿色建筑技术社会效益………………………………………………405.4绿色建筑技术的成本一效益综合评价……………………………………….40第6章结论与展望……………………………………………………………………426.1结论……………………………………………………………………………………………………426.2展望……………………………………………………………………………………………………43致谢………………………………………………………………………………………………………………一44参考文献………………………………………………………………………………45攻读硕士学位期问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47万方数据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页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建筑业迎来了大发展的机遇;然而面临节能减排的推进和国家对生态环境的不断重视,绿色建筑也开始映入大众视野。而据《减少高碳能源消耗的经济发展模式》有关研究显示,通过节能方式可以实现近4成低碳经济的份额,建筑业则是其中最具潜力的行业,即通过绿色建筑的实施可以大大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根据图1。1所示,我国城镇化率从1985年的23.7%增长到2012年的52.57‰而建筑业的房屋竣工面积则1.7l亿平方米剧增到35。87亿平方米叹从1985年到2012年,我国城镇人口增长了1.8倍,而房屋竣工面积增加了近20倍。且在未来的10多年内我国仍将出入高速城镇化时期,而这些城市增量人口对房屋以及公共设施需求的增加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所引起的住房面积的增长,都将继续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这也给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因为,如此庞大量的建筑所产生的能耗极其巨大,对国家节能减排的开展带来一定困难;同时,也为绿色建筑的发展带来契机。E卜㈠u一413.35.3口一25_II_城市亿辜(《)“2D1卜建筑业房屋}蔓工面积(亿平方米:~15/1985:9∈81g。11≥94:9§T2000230320C620092312一10.5u图1-1我国房屋竣工面积和城市化率情况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3))根据我国建设部统计数据,我国建筑物在使用和运行过程中所使用的能源占到全社会总能耗的一半多。建筑物所产生的空气污染和水污染都分别占到了整个社会所产生空气污染总量和水污染总量的50%,而固体废物和建筑用地面积分别占比全社会固万方数据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页废总量和耕地的48%,建筑物所耗用的钢材占比也达三成12J。建筑拆迁、废弃建筑、新建建筑所产生的弃用土方等建筑垃圾则占人类产生垃圾总量的40%,新建一平米的建筑要排放0.8t的C02【3】o如果继续发展传统的建筑业,则将会大大牺牲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和能源,对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甚至生存造成威胁,因此绿色建筑的推行已经迫在眉睫。而我国目前能够达到国家要求标准(即必须实现节能50%)的新建建筑面积量不足存量面积的1成14j。绿色建筑在我国推行已久,人们的观念并没有得到实质的转变。人们普遍认为,建筑一旦染上“绿色”,成本必定上扬,使得普通大众无福消受“绿色建筑”。显然我国对绿色建筑的成本和效益分析并不完善、并不深入人心,绿色建筑的真实效益和效果未能“入心入脑”。目前,我国绿色建筑项目大都聚焦企业利益和短期效益,而将其所带来的长期效益和社会效益弃置~旁,造成国家对绿色建筑发展策略实施的偏离,同时也引起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持续破坏,不断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的实现。1。2研究的目的及意义我国对绿色建筑设计、技术、评价标准等方面研究的较多,对绿色建筑技术经济效益方面研究较少,本论文结合绿色建筑基本理论、技术经济学理论及成都地区地域特征,对成都地区绿色建筑技术的成本与效益进行分析研究,用科学的数据为开发商及发展绿色建筑提供参考,为成都地区绿色建筑经济分析提供理论基础,弥补我市在绿色建筑成本效益研究的不足,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另一方面,社会上大部分人的对绿色建筑的认识不足,把绿色建筑认为是奢侈品,绿色建筑节能不节钱,大部分投资者只看到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建造成本,忽略了其运营及维护成本,认为绿色建筑成本高昂,不愿意发展绿色建筑,在这样的一种现状下,通过科学的方法分析绿色建筑技术的成本及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_3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1.3.1国外发展现状发达国家最早致力于绿色建筑标准的研究,先后有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家相继制定并实施了不同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发展历程如图1一i所示。万方数据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页图1-2国外建筑评价标准发展历程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绿色建筑评估法的国家。其建筑研究组织(BRE,BuildingResearchEstablishment),于1990年制定了绿色建筑评估法“theBuildingResearchEstablishmentEnvironmentalAssessmentMethod”(即BREEAM)pJ。英国的BREEAM由三大维度(设计、运营和建筑性能)和环境性能指数构成【6’101。美国在1995年颁布了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崔‘Leadershipin室内环境[1I】。1996年加拿大研究出“GreenEnergyandEnvironmentalDesign”(即LEED)。LEED标准包括五个维度:水资源利用率、资源节约、土地的可持续利用、高效用能和BuildingTool”(即GBT001)评价工具。GBTool提供了一个通用的绿色建筑的国家化评价工具【12.”]。2001年,澳大利亚颁布了“NationalAustralianBuildingEnvironmentalRatingSystem”(即NABERS)绿色建筑能源评估体系,该体系主要对存量建筑进行评估,包括温室气体排放、资源节约、主体节能、生物多样性、室内空气质量和项目地址规划等六个维度【161。日本在2002年推出了“ComprehensiveAssessmentSystemforBuildingEnvironmentalEfficiency”(即CASBEE)评估体系。CASBEE体系从环境负荷和建筑质量两大方面来综合评估绿色建筑。1.3.2国内发展现状自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以来,我国较早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由此,可持续发展开始逐渐深入我国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早在20世纪80年代,建筑节能开始引起社会的关注。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不断增强的社会责任感也使得绿色建筑逐渐成为我国建筑业的新趋势和新方向。进入21世纪以来,绿色建筑开始走向高潮。为了推动我国绿色建筑的实践,科研院所、企业和机构都开始倾注大量精力和财力进行研究和探索,国家层面也制定了诸多相关法律法规,对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动力。我国学者关于绿色建筑的研究,通过大量文献的数理分析,大致可以分为三大方面:绿色建筑社会调查研究;绿色建筑成本研究;绿色建筑评估标准体系研究。绿色建筑社会调查方面,分别有2005年发起的自由参与式调查和2011年6月学万方数据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4页者张瑞宏进行的绿色建筑支付意愿调查。2005年,一些建筑界专家在“TopEnergy绿色建筑论坛”上自动组织发起的调查结果显示,导向不明是绿色建筑发展的最大障碍,其次是价格偏高和初始投资太大。学者张瑞宏通过支付意愿调查研究,分析了消费者针对绿色建筑的支付意愿和水平,进一步对消费绿色建筑进行经济评估,并认为消费绿色建筑对于消费者来讲具有一定程度的经济性【l71。绿色建筑成本方面的研究,主要有增量成本研究、全生命周期成本研究。2008年我国学者李菊和孙大明通过对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聚焦研究,得出当时业内对增量成本的普遍认识,’即业内对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普遍理解模糊,一直来没有达成共识L18J。这两位学者和邵文唏在2009年统计分析了2006—2008三年间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并基于充分调查探讨了其重要影响因素。2006年,刘伟从消费者的视角出发,充分考虑到绿色建筑的正外部性,提出了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估算方法,该方法以特征映射为基础【19】。绿色建筑评估标准体系方面,包括刘晓君等绿色建筑成本效益法【201、清华大学等课题组的《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㈨和曹申等提出的绿色建筑成本效益指标体系[2引。刘晓君、罗福周、杨力红在1999年探索了在经济领域广为应用的机会成本法、置换成本法、生产率变动法和替代市场法等在绿色建筑领域的运用,为绿色建筑成本效益的测算提供了新的尝试和研究视角[231。2003年清华大学等组成的课题组公布了《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GBCAS)》,这是我国首部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能源、水资源、室内和室外环境以及材料五个方而,主要参考了美国的LEED和日本的CASBEE体系,并充分考虑了中国的实际国情和绿色奥运的实际问题,且把评估体系分为四个阶段: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与运行管理。每个阶段的评估指标都分为Q和L两类,Q(Quality)指标是指建筑环境质量和为使用者服务的水平;L(Load)指标是指能源、资源和环境负荷的产生[241。该指标体系评价的绿色建筑,就是L消耗较小和Q较大的建筑。2010年曹申和董聪构建了绿色建筑成本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体系包括经济、环境和社会三方面。1.4研究的方法及思路1.4.1研究的方法本文研究绿色建筑技术的成本.效益,采用了文献查阅法、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及实证研究法等。1.文献查阅法。本文大量查阅国内外关于绿色建筑研究的重要成果、最新进展,对本文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2.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本文首先通过定性研究,分析阐述了绿色建万方数据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5页筑的绿色建筑节能与室外环境技术、节能与能源利用技术、节水和水资源利用技术、节材和材料资源利用技术、室内环境技术以及运营管理技术等六大绿色建筑技术。然后运用定量研究,分析了国内绿色建筑技术以及建筑案例的运用发展情况。3.实证研究。本文选取某典型节能改造工程作为案例,实证研究了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得出了绿色建筑的可行性和效益性。1.4.2研究的思路本文的研究思路如图1—3所示。本文研究背景士研究目的及意义+◆『绿色建筑相关理论lI绿色建筑相关技术+绿色建筑技术统计士成都市绿色建筑技术经济分析士绿色建筑案例研究图1-3本文研究思路1.5研究内容及创新1.5.1研究内容本文首先梳理国内外关于绿色建筑的最新研究进展,并论及了本文研究所赖以支撑的相关绿色建筑理论,总结了绿色建筑的特征,并系统阐述了绿色建筑节能与室外环境技术、节能与能源利用技术、节水和水资源利用技术、节材和材料资源利用技术、室内环境技术以及运营管理技术等,对本文定量分析的经济理论和指标进行了简要叙述。然后本文结合相关资料,对国内的最新绿色建筑技术的运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接着,充分结合成都地区的绿色建筑实践,分析了地源热泵技术、屋顶绿化技术以及雨水和中水利用技术等的应用。最后结合成都市某酒店的节能改造工程案例,系统定量地分析了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1.5.2本文创新本文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创新:1.经济利益作为绿色建筑发展最主要的驱动力,论文从全寿命周期角度来分析计算万方数据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6页绿色建筑的成本与效益,从经济的角度来讨论开发绿色住宅的可行性。2.运用工程经济学的有关评价理论和指标对绿色建筑的效益进行定量化测算,以使绿色建筑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定量化。3.通过一个绿色建筑案例分析,使得我们能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绿色建筑潜在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进一步有力地证明了发展绿色建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万方数据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7页第2章绿色建筑技术相关理论2.1绿色建筑相关理论2.1.1绿色建筑的内涵绿色建筑,是在人类、资源和环境和谐共生原则所建造的使建筑内物质和能量能够循环利用,并且废物产生少、无污染和能源实现自给的新型建筑模式。这种建筑模式,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概念设计、规划施工建造、运行管理、维修维护到最终的拆除,时时处处都体现着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最大程度地降低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和污染,实现人和自然的永久共生共存。我国的绿色建筑标准,最早是住建部于2006年3月7日颁布,即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51。标准中明确规定了绿色建筑的内涵。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期内,最大可能地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四节+环保”)和降低污染,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提供舒适健康的空间环境,且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建筑。这里该标准的内涵本质是“四节一环保”,即节约土地、能源、水资源、建筑材料和保护环境,其终极目标是追求人、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共生。总之,绿色建筑在其全寿命期内,能够高效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和冲击,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为人们生活和生产造就舒适优美的空间。2.1.2绿色建筑的特征绿色建筑,是建筑发展的新趋势,是在传统的模式之上发展演化出来的新的建筑模式,也是一种集成了各种先进绿色建筑技术,同时也是具有复杂性的系统工程。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绿色建筑,集成利用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和地热能等,可以降低对自然环境的污染。绿色建筑具有以下几个特征[z6-z8]:(1)系统设计原则。绿色建筑在概念设计之初,就要综合系统考虑当地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因地制宜,选择科学的建筑模式以适应当地气候、水文和地质条件,从建筑结构到节能设计都体现着系统设计的原则。(2)全寿命周期原则。建筑的全寿命周期不仅包括建筑项目的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和运营管理,还包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概念设计、建材的选用和运输以及项目的拆除爆破等环节。优先选用可再生的建材,从源头控制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并且基于全寿命周期原则,综合分析建筑项目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等。一般绿色建筑,相对传统建筑在建造成本上,由于采用绿色建筑技术会产生增量成本使得成本上升,而综合评估全寿命周期的效益后,会发现绿色建筑成本要低于传统建筑。万方数据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8页(3)人与自然共生原则。绿色建筑在传统建筑基础上,采用适宜的绿色建筑技术和材料,充分利用自然界的光和能量,打造宜人的室内环境,并尽可能地实现建筑碳的零排放,使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进而可以人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共存。(4)资源综合利用原则。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自然环境差异巨大,当地资源也大有不同,所以综合利用当地资源,降低能耗。目前常见的绿色建筑技术主要有太阳能热水器、光伏发电、中水回用、保温外墙、屋面绿化等,都可以贯彻资源综合利用的原则,减少能耗和污染。另外,绿色建筑的能耗大大降低,如英国很早就提出低碳住宅,后来英国又提出了“零碳住宅”;日本和丹麦等发达国家也提出了零污染的建筑理念。相较于封闭、通风不畅的传统建筑,绿色建筑的室内环境更加地舒适,回归自然,并较少采用合成材料以及对人体有害的材料。绿色建筑的核心理念便是减少浪费和污染,杜绝粗放建造模式,综合利用资源能源,降低能耗和成本,增加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2.1.3绿色建筑相关规范标准近年来,我国重视发展绿色建筑,同时也不断推陈出新各种相关绿色建筑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更加凸出节约资源和降低能耗的重要性。一直来,我国构建了强制性标准规范和推荐性标准规范所组成的绿色建筑节能标准体系,并且以强制性标准为主体、推荐性标准作为有机补充。我国为持续推动节能建筑的发展和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不断制定、实施有关的建筑节能规范标准和法律法规。其由北至中部乃至南部地区,从民用建筑到公共建筑有序推进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从20世纪80年代末,制定的《北方采暖地区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到2012年《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的颁布实施,先后推出的绿色建筑、建筑节能方面的建筑行业规范、国家标准等20多个(如表2。1),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和推广。然而,一方面,我国现阶段有关采暖供热、空调制冷、通风换气、维护结构传热系数等方面的节能标准是远低于国际水平的,例如:我国外窗的能耗标准是是英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的1.5.2.2倍,门窗气密性标准是3.6倍,而外墙单位能耗标准更是达到了4—5倍[291。另一方面,我国建筑节能的设计标准虽然涉及的面比较广,但是执行力度却并不大。根据有关调查,在2006年能在设计阶段满足节能设计标准的新建建筑仅为总量的60%,在旌工阶段能满足标准要求的更少,仅为总量的38%。另外,由于我国的建筑节能标准没有结合当地的经济状况,各地区标准不同,也缺乏相关配套措施,这些问题都加大了节能标准的实施难度。同时,由于我国现阶段的节能标准,缺少建筑设计师的参与和开发商的意见,这也使得节能标准缺乏实用性。万方数据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9页表格2—1中国绿色建筑、建筑节能方面的部分建筑行业规范、国家标准年份198619932001200220032004200520072008制定、实旌的标准规范《北方采暖地区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夏热冬冷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住宅建筑节能检测评估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建筑照明术语标准》《民用建筑节能现场检验标准》《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规范》《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范》《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居住建筑供热计量施工质量验收规程》《绿色建筑设计标准》200820092009200920092010201020102012201220122.2绿色建筑技术2.2.1节地与室外环境技术绿色建筑节地和室外环境技术,主要涉及到竖向设计、景观绿化技术和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技术等。1)绿色建筑竖向设计技术绿色建筑,可以根据项目所在区域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进行充分利用和开发。通过项目的实地标高测量,为建筑竖向设计提供基础数据。竖向设计中,尽可能地处理好建筑项目所处区域和周边市政道路、给排水、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的无缝衔接,尽可能地实现土方挖填平衡,减少土方工程量。2)绿色建筑景观绿化技术绿色建筑技术的实施,离不开景观绿化技术的运用。充分利用项目土地,种植郁郁葱葱的各种绿化植被,这样可以为建筑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提供舒适的环境。景观绿化技术,还可以延伸融入屋顶绿化层面和阳台绿化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根据地形的起伏情况,建筑周围的道路网络可以因地制宜设计平台,不同标高的万方数据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0页建筑元件通过有机组合,连接道路,而这些平台、建筑元件以及台阶台步便成为建筑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3)绿色建筑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技术建筑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可以结合竖向设计技术,设计建造多层地下车库、后勤服务和机电设施用房等。此外,地下空间还可作为人防设施。2.2.2节能与能源利用技术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如围护结构技术、空调系统的使用、照明系统的设计和新能源的利用等,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通过有计划的传递太阳能、控制热能、控制外墙结构热量的散失等技术措施,能够有效降低空调系统的电能耗用以改善绿色建筑的节能效益,是绿色建筑的重要节能策略。1)绿色建筑围护结构技术绿色建筑,可以采用外墙结构包围技术。通过外墙面结构设计,可以降低建筑整体的热能传递值。屋面、幂墙以及地下室也可以采取合理先进的材料和结构,达到保温断热的效果,实现绿色建筑的目标。绿色建筑围护结构技术,如图2.1所示。图2-1绿色建筑围护结构技术2)空调技术绿色建筑空调系统技术,主要涉及通风、采暖和制冷三个层面,其中降低耗能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空调节能的重要方面。空调技术如图2.2所示。窑调系图2-2绿色建筑空调技术万方数据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1页首先空调系统所采用的机电设备要满足“两低一高”(低耗能、低噪音、高效率),以提高效率。通风方面,尽可能地采用自然通风;采暖方面可以借助温控器来控制风机的启闭;制冷方面,冷源系统需要依据监测参数(如流量和温度)测算的冷量来释放信号,给出水泵和冷水机组的启停次数,如此便可以实现空调系统的自动化控制,不仅使得冷水机组和水泵以及电动水阀的一体化运行,而且避免了能源浪费。3)绿色建筑照明系统设计绿色建筑照明系统,应优先采用天窗自然采光,可以减少人工照明。建筑的楼宇监控系统可以适时按需投入、切出照明,统一控制、降低能耗。照明尽可能地采用直接方式,优先选择节能高效的灯材,提高效益,如直管形荧光灯可以优先使用,尤其是细管径灯管。公共区域的照明系统可采取分区分时制和楼宇自动化系统,以提高照明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另外,为配合建筑区域的园林设计,可以在建筑的首层设置庭院灯饰和行人路灯。而在廊道所配备的应急灯具,可以采用应急照明配电箱来满足平时用电需求。照明系统技术详见图2.3所示。愿朔蓦统图2-3绿色建筑照明系统技术4)新能源利用目前,新建建筑多数已经开始采用或者配备新能源利用的设施或设备。而新能源的利用,业已成为我国绿色建筑的标志之一。如大范围普及太阳能热水系统、光伏发电等,可以大大降低建筑对化石能源的消耗,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更能彰显绿色建筑的本质和效用。2.2.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技术绿色建筑节水和水资源利用,宜优先设计节水系统、采用节水设施,如合理分区进行供水,采用高效泵组,减少水头损失。选用节水型产品,如卫生器具可以通过采用节水管件来减少水资源使用量。万方数据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2页其次,可以综合利用新型水源,如设置空调冷却塔补水系统、中水系统和污水处理与利用等。空调冷却塔的补水系统,其水源来自屋顶的冷却塔补水箱,市政给水经位于红线内的水表计量进入消防水池,然后经加压后直供屋顶的补水箱;中水同样要经过红线内的总表进行计量,然后供每栋建筑进行车库清洗、卫生间冲厕用;污水的处理和利用,首先需要采用雨污分流制,而污水的废水量需要依据冷却塔补水和绿化用水扣除后的90%进行测算。节水和水资源利用技术,如图2.4所示。鬻:蒸鬻赣辫十鞣鹾麟黼蠡貅攥麟麟臻』骥鬻蘩燮嚏,媛蘸量纂的簸餮警熬舞謦i攀熬凑垂稠譬i冀爹罐;茎鲻iii鋈;娄鬟图2—4绿色建筑节水和水资源利用技术■瓤黉藜攀期骥纛鬻笺蒸壤谚鞣《鬻笺麓参鬻_|!鬻i誊izkq 201509242.2.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技术截至2009年底,我国的存量建筑的总面积已达440亿平方米,而这些存量建筑的一部分已经面临的拆迁和废弃,如此以来产生大量的废弃材料,如不加充分利用、弃之环境中,不仅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而且会严重污染环境和生态。这些废弃的材料大多可以综合利用,进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其次,建筑材料在长途的运输过程中也会引起环境的污染,所以新建建筑材料尽可能地使用本地材料,减少运距。2.2.5室内环境技术绿色建筑室内环境技术,主要涉及光环境、热环境、声环境、风环境和无障碍设计技术五大方面。这里主要阐述绿色建筑室内的声环境和无障碍设计两方面,详见图2—5和图2—6所示。建筑内空调、采暖以及地下车库等都是产生噪声的地方,可以通过机械通风系统来降噪,减少对人生活环境的不良影响。在平面布置方面,主要的机电设施可以安设在地下室,这样转移噪声源,可以降低噪声对人的影响。而风机、水管、水泵、冷却塔和其他机械设备是主要的噪声源,这些声源噪声值一般都在80到100分贝(A声级)之间。水管内的水流速度、空调通风管和排烟风管内的风速要控制在规定值内。水泵万方数据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3页和空调等大型设备的基座要设置减震器。冷却塔要选择低噪型,并在其周边设置消声百叶,来降低噪声影响。对于大噪音设备机房,可以采取建筑隔声措施。I厂霆囊词弑疆鲤囊飘蘸瑟j鬟,.1i莠您Il^2§嚣繁登}『_甥戳漂遴鹱囊瘟鹫鬻l纂I嶝飙罄霞竣耋滔豢罄錾鬈攀4篓鬻鬟攘蒸④蓼|l十蕤艄瓣戳鼷墓蟹藤繁ii璜刘||||{设引!鞲j隧!i蒸藤鬻b磷:≤≤熬黧黼蒸ll礅i跫蕉≤蒸努j鼹曝舔猿劾蘸蘩蒸篱熏图2-5绿色建筑室内声环境设计||瓣磷蒺霉减蘑量蘩一蒸。!}i根据相关规定,许多建筑需要采取无障碍设计来服务残障人士,这里主要从建筑首层坡道、客梯、卫生问以及车位等四方面来分析无障碍设计技术。在每栋建筑的首层,需要在入口处设置残障人士通行坡道。在每栋建筑还需要设置一台客梯,作为供残障人士使用的无障碍客梯。无障碍卫生间,需要在门扇、入口、通道以及安全抓杆等各方面细节进行无障碍的设计。zkq 20150924蚕}离糕骡糕篝蓊黉蓊烈;麟囊囔蒸璞獭篡糕誉鬟8嗪囊蔟鬻鬻蒸滋曩_|}鬓簇蠹蘸鬃藜寨;i霉麟瓤獯篓攀{粪i|麓囊鎏l熏隧鞣鬻!器曦麟麟囊戮疆鹁蒸獯黪麟!媾隧麟骥鬻囊攀黝懑黉辫蘸攀隳i2.2.6运营管理技术运营管理技术,包括住宅建筑运营管理和公共建筑的运营管理两大块。绿色建筑运营管理,就是对绿色建筑运营和管理过程的计划、组织、监测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也是与绿色建筑产品生产和运营服务相关的各种管理工作的总称。换言之,绿色建筑运营管理可以指对绿色住宅建筑和绿色公共建筑的产品和服务的复杂系统进行设计、施工、运行、综合评价和不断改善的过程。绿色住宅建筑的运营管理技术包括控制技术和一般技术,其中控制技术主要有4项、一般技术7项。绿色公共建筑的运营管理技术也包括控制技术和一般技术,各有3万方数据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4页项和7项技术指标。一般,绿色建筑评价的依据主要有三个: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而评价的方法,主要是通过绿色建筑设计阶段的设计图纸和施工阶段的施工文件、各项管理制度、绿色建筑的运行记录和分析报告以及现场考察核实和用户抽样调查等方式,这里设计图纸主要有绿色建筑施工图纸和设计说明等,施工文件主要有竣工图纸、施工过程控制验收文件等。2.3经济分析理论2.3.1绿色建筑技术的成本效益分析本文采用了全寿命周期模式来分析研究绿色建筑的成本.效益。绿色建筑寿命期内的成本费用,包括建筑项目立项和可行性研究阶段费用、规划设计费用、招投标费用、施工成本、运营维护成本直到拆除爆破等全过程所产生的费用【30|。在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其建造成本、运营维护成本和全寿明周期的总成本之间的关系,如图2—7所示。在建造成本和运营维护成本的交点处,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处于最低点p1I。在绿色建筑的立项和可行性研究阶段,成本包括可行性研究、项目咨询、立项选址、报批以及前期准备工作等费用。建造阶段的成本主要有土建施工费用、安装工程zkq 20150924费、其他间接费等。运营维护费,包括项目投入使用前的准备以及正常使用阶段的能源消耗以及设备维护所产生的费用【32】。拆除爆破阶段产生的费用,包括为维护项目的正常使用功能所需替换更新的设备费用以及废弃物的排放回收利用费用掣圳。成本全焉≥//成j.//,\\/\还,一成全寿命周期I成本最低点图2-?绿色建筑的全寿明周期成本针对传统模式建造的建筑,人们最关注的是其直接经济效益。由于绿色建筑针对万方数据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5页的是全寿命周期角度,故其包括直接经济效益与间接效益两大部分所组成。直接效益主要指采用绿色生态技术降低的能源消耗量,根据各地市场行情的各种要素价格所产生的节能经济效益,即“四节一环保”中的四节约所带来的效益。间接效益主要指环境、社会两方面的效益,环境效益分为室内、室外两方面,通过改善室内环境质量和污染物的减排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社会效益指提高居民的工作效率与居住舒适度、加强“绿建”意识,建立品牌效益,降低财政损失等134】。2.3.2绿色建筑综合评价原理本课题绿色建筑技术的成本一效益分析研究主要采用了工程经济学的相关评价原理,包括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动态投资回收期和效益成本比等。1.净现值法,是工程经济学常用的评价方法,是按照项目净现值的大小来评判项目或者方案。相较于传统模式建造的建筑,绿色建筑每年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运营管理费用、建造或者改造成本按照一定基准利率折算到评价期或者基期,判断其是否大于零。如果测度结果大于零则表示方案或者项目可行,并且净现值越大表明项目或者方案的盈利能力水平越高。弋’礼NPV=>(Clr—cD£)(1+r)一‘+G—Co智公式中,为第t年的现金流入,为第t年的现金流出,n表示项目或者方案计算期,r为基准收益率,G为给予的绿色建筑税收优惠和补贴,表示绿色建筑的初试投资。这里现金流入,包括货币化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判别标准是,当时,说明方案或者项目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当时,说明方案或者项目在经济上是不可行的。2.内部收益率(IRR),是指项目或者方案在整个计算期内的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35】。IRR指标一般越大越好,值越大表明方案或者项目的可行性越大。其是通过内插法进行求得(如图2—8所示)。计算公式如下:扎弋-1zkq 20150924倒>(c,c—CO£)(1+IRR)t=0公式中,IRR表示方案或者项目的内部收益率;为第t年的现金流入:为第t年的现金流出;n表示项目或者方案计算期。判断规则是,当时,说明方案或者项目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当时,说明方案或者项目在经济上是不可行的。万方数据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6页INPNPvl:\\f,:\VR如\;\1I-\…一∑‘7NPv2。图2-8绿色建筑内部收益率3.动态投资回收期,是指绿色建筑项目或者方案在寿命期内净收益开始偿还建造成本需要的年限。在项目的经济性评价中,其动态投资回收期越小,表明项目的盈利能力越强,项目更为可行。测算公式如下:Rzkq 20150924y(ck—COc)(1+IRR)一t:0J‘一C=0公式中,表示绿色建筑方案或者项目的投资回收期;为第t年的现金流入;为第t年的现金流出;r为基准收益率。判别标准是,当时,说明方案或者项目在经济上是不可行的;当时,说明方案或者项目在经济上是可行的。4.效益成本比,是指绿色建筑寿命期内的效益与成本间的比值。这里,需要把间接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直接的经济效益进行市场化、货币化,从这个社会角度来测算效益成本比。而效益成本比是绿色建筑技术的成本一效益评价常用的方法。公式如下:∑冬1日£(1+r)t萨露i万再F公式中风为第t年的效益;Ct表示第t年的成本。判断标准是,表示绿色建筑的效益大于成本,项目或者方案可行;否则不可行。万方数据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7页第3章国内绿色建筑技术综述3.1国内最新绿色建筑技术运用情况统计分析3.1.1国内最新绿色建筑技术运用情况统计通过搜集住建部网站、住建部主办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网和绿色建筑地图等途径,搜集了国内近五年内的绿色建筑数据和技术参数。本文根据研究工作量以及绿色建筑的实质,选择“节能”、“节地”和“节材”三大方面进行国内绿色建筑案例绿色建筑技术的运用情况统计。本文将建筑技术和绿色建筑的相关性分为相关和不相关两大类,关。根据绿色建筑地图以及数据的可得性和完成,本文选择了其中150个案例进行技术统计分析,并将技术统计的案例分15项(包括15项)定义为该建筑技术和绿色建筑相关,否则定义为不相关。统计结果如图3-1、3-2和3.3所示。表格3—1绿色建筑节能技术运用情况统计节能技术外墙保温外窗节能节能技术概要绿色相关性▲“▲”表示建筑技术和绿色建筑相关,而“△”则表示建筑技术和绿色建筑不相通过保温材料的使用,降低外墙、屋顶、地面、外窗的传热系数门窗节能是建筑节能的关键点之一,门窗主要关系到采光、隔声、通风、立面造型,更是能源得失的重要部位。这就对门窗的节能设zkq 20150924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节能处理主要从材料的保温隔热性能及门窗的密闭性能这两方面考虑[361。地道通风能耗优化通过地道通风,达到改善室内热环境及空气品质的要求【37]通过对建筑物进行现场调研,建立该建筑物理想的能源系统模型,▲▲通过全年能耗模拟分析,比较系统实际运行的情况,提出各个系统和设备在能源消耗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逐一进行分析并做出改造费用预算,提出一份细致、准确、可靠的节能改造分析方案【38l蓄冷蓄热技术虽然并不能从能源转换、利用设备的角度做到节约,但是其能满足能源结构调整的要求,积极调节昼夜电力峰谷差异,保护城市环境,所以,可以根据当地能源、能源紧缺状况峰谷电价、设备系统特点等条件选择。太阳能热水太阳能热水器将逐步由只提供生活用热水向工业、农业和商业用热水方向发展。利用与建筑的一体化技术,逐渐降低太阳能热水供应、空调、采暖的成本,这将给太阳能热水器带来巨大的市场经济效益。地板送风是从地板的下部空间送风,与室内空气热质交换后,再从顶棚排出。其送风末端有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主动式在末端带有风机,可作为空气流动的动力源,被动式是在末端本身不带风机,送风需依靠静压箱中的压力。△▲▲▲万方数据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8页拔风井在建筑设计和构造设计中,建筑总平面布局和建筑朝向有利于夏季和过渡季节自然通风,采取诱导气流、促进自然通风的主动措施,如导风墙、拔风井等▲高效光源照明采用高效光源、高效灯具和低损耗镇流器等附件,并采取其它节能控制措施,在有自然采光的区域设定时或光电控制[39J▲地源热泵地源热泵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电能,可实现能量从低温热源向高温热源的转移,在冬季向室内供热,夏季则对室内制冷,实现对建筑物的空气调节【4∞。根据地源热泵所采用热源和热汇的形式不同,▲可将其大致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即大地耦合式热泵(CCHP),地下水热泵(GW平tP)和地表水热泵(SwHP)光伏发电是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技术。我国的光伏发电安装量是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到2011年底,我国的太阳能电池企业已达到115家。我国已经商品化生产的非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效率为4%~6%,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效率较高,为12%~13%,▲未来十年,我国光伏发电系统将并网,包括城市屋顶发电系统和沙漠电站。温湿度控制建筑内主要功能房间应设有空调末端,空调末端应设有开启装置,温湿度可调节▲由图3.1得知,绿色建筑所相关的绿色建筑技术主要有外墙保温节能技术、外窗保温节能技术、地道通风技术、建筑能耗优化技术、蓄冷和蓄热技术、太阳能热水技术、拔风井技术、高效光源技术、地源热泵技术、光伏发电技术以及温度和湿度控制系统技术等。而地板送风则为不相关的建筑技术。表格3-2绿色建筑节地技术运用情况统计节地技术节地技术概要绿色相关性首先要倡导步行和公交出行模式,在重要公共建筑就近设置公交交通优化站点,方便人流的疏通;其次,依据人车分流原则,分离大量人群和少量用车的人群,以保证人流量较大而逗留时间短暂的建筑周边交通顺畅,方便人们出行地卜^空问综合开发是绿色建筑节地技术的主要举措,也是节地技地下空问利用术倡导的措施之一。要结合项目区域的地质地貌条件,处理好出入口的通风防渗和与室外地坪的有机连接旧建筑利用含氡检测旧建筑的综合改造利用,是节地和节材的重要指施之一,可以有效防止大拆大建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氡是存在于士壤和石材中的无色无味的致癌物质,会对人体造成极大危害。因此需要对土壤的氡浓度进行检测评估热岛效应是指一个地区的局部气温高于周边气温的现象[411。这种热岛预测现象一般出现在夏季,会增加中暑概率,形成光化学烟雾,增加建筑能耗。透水地坪,可以减少绿色建筑区域的微气候温度升高幅度;能够透水地坪增加区域和地下水涵养,补充地下水源,降低地面塌陷风险;减轻降雨峰值期的排泄压力▲▲▲▲▲△万方数据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9页屋顶绿化不仅可以增加区域和城市的绿化面积,起到碳储存和捕屋顶绿化获的作用,有效改善局部的保温隔热效果,而且能够大大节约土地资源配套公共设施采用综合楼集中设置,可以节约土地资源,方便为配套设施完善居民服务,提高设施利用率:诊所、中学、会所以及商业设施等▲配套公共设施可打破区域界限以实现公用,即使用方面、节约投资,且节约土地△从图3.2中看到,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旧建筑的综合改造再利用、含氡检测热岛预测、透水地坪和屋顶绿化是与绿色建筑相关的绿色建筑技术。而建筑区域交通优化、配套设施完善则为不相关的技术。表格3-3绿色建筑节水技术运用t青况统计节水技术中水利用节水技术概要中水即再生水是指污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满足某种使用要求,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建筑物应设有完善的绿色相关性污水收集和污水排放等设施,靠近或在市政排水管网的公共建筑,其生活污水可排入市政污水管网与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远离或不能接入市政排水系统的污水,应进行单独处理(或分散处理),处理后排放附近受纳水体,其水质应达到国家相关排放标准,缺水地区还应考虑再生水利用Ⅲ1植被灌溉绿化灌溉主要通过微灌、喷灌、渗灌、滴灌、低压管灌等各种节水灌溉的方式,尽量根据气候变化或湿度传感器来调节控制器。为了减少灌溉量和增加雨水渗透量,对绿地而言,推荐选用具备渗透和排放两大功能的渗透性排水管。同楼层排水是指在平面旌工敷设让同楼层内的废弃物及污水的排放量远远超过类似的和其他的排水方法的量,使其顺利流迸排水总管(即主排污立管),当一旦出现堵塞需要疏通清理时,只需在本层的套内就能解决问题的排水方法。雨水收集主要利用雨水收集系统将屋顶及地面的雨水回收,并进行处理,合理利用雨水资源。依照地形地貌的特征来合理规划排水渠道、渗透、收集的方法,保证渠道排水畅通无阻,雨污分流,从而保证雨水的收集、处理和排放都不能对周围的人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雨水收集系统主要包括无动力的雨水收集系统、模块雨水箱收集系统、虹吸流屋面雨水系统等类型。节水器具可选择下列节水器具:1.坐便器:3L/6L两挡节水类型的虹吸式排水坐便器、6L压力流冲击、压力流防臭型直排坐便器以及直排▲△▲▲式节水型6L以下的坐便器或感应节水型坐便器,缺水地区则可选附带洗手龙头的水箱坐便器,极度缺水地区则可试用无水真空抽吸的坐便器H川;2.节水淋浴器:节水型淋浴喷嘴、水温调节器等;4.节水型电器:节水洗碗机,洗衣机等3.节水龙头:陶瓷阀芯水龙头、停水自动关闭水龙头等;加气节水龙头等。▲万方数据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0页给水计量按照使用用途和水平衡测试标准要求设置水表,对厨卫用水、绿化景观用水等分别统计用水量,以便统计各种用途的用水量和漏水量[删▲根据图3-3,中水回收利用、雨水收集再利用、植被灌溉、节水器具的使用给水分项计量技术为相关的建筑技术;而同楼层排水则为不相关的建筑技术。3.1.2国内最新绿色建筑案例运用情况分析本文通过查询绿色地图网站,统计出成都、上海、武汉、南京、和等六个城市的部分绿色建筑,共156个绿色建筑项目。本文分别从节水、节地、节能等三大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在统计的项目中,公共建筑数量为98个,住宅项目为53个,另外成都和上海各有2个、3个规划的绿色建筑项目。数量上看,成都和上海的绿色建筑项对比较多。绿色建筑案例数量统计情况,如表格3—4所示。表格3—4我国绿色建筑案例统计省份/地区上海(A1)成都(A2)武汉(A3)南京(A4)(A5)(A6)合计绿色建筑7139141895156公共建筑45238155298住宅项目2314634353城市规划320OO05首先,本文对绿色建筑案例的节能情况进行比较研究。通过调研、网站查询和文献等方式,搜集到这156个案例的节能数据资料,并进行深入整理分析。万方数据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1页l0.80.60.4口.2“’h墙保温外畜节琵能耗优|七‘走阳自t热水:地霸巍泵:光债发电‘温湿度控制图3-1绿色建筑案例节能技术统计在绿色建筑案例节能技术统计中,如图3.1所示,应用较多的技术是太阳能热水技术、外墙保温技术和外窗节能技术,地源热泵技术应用的比例最低,如武汉的绿色建筑案例应用比例只有四个百分点。外墙保温技术,目前在采用是很普遍的,外窗节能保温技术推广也比较成功。目前,光伏发电在绿色建筑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和管理系统,在的绿色建筑中应用较少,而在和应用较成功,应用比例分别达到了33.33%和60%。图3-2绿色建筑案例节地技术统计通过图3.2可以看出,没有哪个城市采用了节地技术中的所有技术,而其中应用比较多的技术是地下空间综合利用技术、土方综合利用技术以及配套设施等。在节地技术应用方面,、上海和成都运用的相对较多,如的旧建筑综合改造利万方数据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2页用方面非常值得的城市效仿;上海和武汉的比例相对较低,绿色建筑旧建筑综合改造利用的比重分别只有4.29%和7.14%。另外,屋顶绿化方面,上海、武汉、和,上海的屋面绿化技术在案例中的应用比重达到了88.58%。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建设水平,绿色建筑的配套设施也不断完善,如南京的绿色建筑案例中配套完善的比例达到了80%多。图3-3绿色建筑粟例节水技术统计在绿色建筑案例节水技术统计中,应用最多的是节水器具和给水计量等两种节水技术,雨水收集回用和同楼层排水技术应用相对较少。节水器具的应用比例,在六个城市的绿色建筑案例中普遍超过80%;给水计量比例也普遍超过8成。中水回收利用在四个城市所选择的绿色建筑案例中的运用比例相对较低,有三个城市都没达到30%,说明中水回收利用的推广并非顺利,尽管其符合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和大方向,因为其在实践项目应用中存在诸多困难,如房地产开发商普遍更重视技术较成熟的绿色建筑技术,而不愿冒风险应用较新的绿色和低碳建筑技术。3.1.3国内常用绿色建筑技术综述我国常用的绿色建筑技术主要有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绿色建筑材料技术、外墙保温节能技术、门窗保温节能技术、屋面节能技术和能源消耗模拟技术等。其中,外墙保温技术、门窗节能技术和屋面节能技术可以统称为绿色建筑围护结构保温节能技术。我国常用的绿色建筑能耗优化技术如图3.4所示。万方数据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3页国内常用绿色建筑能耗优化技术绿可色再绿外门屋能建墙窗面耗筑生色保节节模节能材温能能拟能源料技技技技技技技术术术术术术术图3・4我国常用的绿色建筑能耗优化技术绿色建筑的结构部件混凝土的浇注,可以综合利用所回收的碎混凝土材料。一般路面混凝土多采用这种再生的混凝土材料。再生利用的碎混凝土,必须加强质量管理和控制,在每一批次再生利用材料运抵现场时都要进行理化分析和过筛处理。尤其在今天已经“垃圾围城”的情况下,大力综合利用建筑垃圾等再生材料的利用率已经迫在眉睫。目前,建筑结构材料向建筑功能材料的转变已经大势所向。如玻璃幕墙节能技术中可以采用的电子变色玻璃技术和自清洁玻璃技术等,都属于功能型材料。诚然,这两种技术材料都是被动式智能材料。而我们更应该大力研发主动式智能建筑功能材料,以促进绿色建筑的推广应用。绿色建筑的节能技术,主要有旧建筑的改造综合再利用(国外常见的“adaptive间开发利用技术以及建筑区域透水地面技术等。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如图3—5所示。筑节能技术旧建光水筑域筑污收地透改染集下水造控利空地再制用间面利技技开技用发术图3-5我国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技术,主要有绿色建筑空调技术、绿色建筑地源热泵技术和中,常用的主要有太阳能热水发电技术、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太阳能制冷与空调系万方数据reuse”)、声环境和光环境污染控制技术、雨水收集综合利用技术、绿色建筑地下空绿色建筑太阳能技术等。而空调节能技术主要包括排风热回收综合利用技术、太阳能空调技术、蓄热技术、蓄冷技术、温度和湿度控制系统等;绿色建筑太阳能技术统、太阳能集热器技术以及太阳能热水系统;绿色建筑地源热泵技术,我国常用的主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4页要包括地下水热泵技术、埋管式土壤热泵技术、地表水热泵技术、空气热源泵热水技术以及其他水源热泵技术等。如图3-6所示。隧醚羹鬻鬻壤i攀缫篡囊然鹱麟鳞鬻繁囊慈藜i《图3-6绿色建筑可再生新能源技术系统太阳能利用技术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大潜力。首先在太阳能的模数化、简化设计方面可以采用用水量标准化以及配件的标准化。其次,为有效使用紫外照射、超声波及阳极氧化等技术,可以每天使水温升到70摄氏度。此外,在热水储存方面,需要继续研发真空式蓄热水箱。最后需要开发智能化控制技术。屋面节能技术,常用的主要包括块瓦屋面、种植屋面、蓄水屋面、倒置式屋面以及聚氨酯喷涂等。万方数据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5页第4章成都地区绿色建筑技术经济分析4.1成都地区概况4.1.1地理概况成都市位于我省盆地西部,北纬30。05’~31。267之间,总面积1239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48万亩。是西南地区的经济文化科技中心,周围与德阳市、眉山市、资阳市、雅安市、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毗邻接壤,距离东海、南海1000公里以上,属于内陆地带。成都市地貌西北高,东南低,地势差别很大,其西部以山地和深丘为主,位于盆地边缘,大部分地区的海拔在1000--3000米之间,最高处海拔5364米。其东部以冲击平原、台地以及部分浅丘为主,位于成都平原的腹心地带,土层深厚,地势平坦,大部分地区的海拔在750米左右,最低处海拔387米。成都的地表海拔高度差异显著,东、西部分的高差悬殊达4977米,水、热等气候要素在空间上分布不同,造成了不同的热量差异,使山地上下呈现出了非常明显的垂直气候带,所以成都市域范围内生物资源的门类齐全,种类繁多[45】。这为成都市发展农业和旅游业带来了极为有利的条件。4.1.2气候概况成都气候温和,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其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873.1265毫米,年平均气温在15.2℃.16.6℃左右,最冷月在1月,日照时数为1017小时.1345小时,年平均日照百分率在23%.30%之间,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为80.0千卡/平方厘米.93,5千卡/平方厘米。而且成都市位于由高原向盆地过渡的交接带上,东西部海拔悬殊,热量也随海拔降低而增加,东部的水温、气温远远高于西部,从而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气候特点即东暖西凉。4.1.3资源概况成都境内物产丰富,土地资源有三大特点,一是土地类型多样,按照其地貌的类型可分为平原、丘陵和山地;二是平原面积比重较大,占土地总面积的40.1%;而丘陵和山地分别只占27.6%和32.3%。三是土地肥沃,成都位于第四系冲击平原,土层深厚,又得益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灌溉,所以土地垦殖指数较高。全市平均土地垦殖指数达到38.22%,其中平原地区指数高达60%以上。成都地区四季分明、但是在成都平原范围内日照较少。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极大的影响了成都地区河流的分部和水资源的发育,其境内河流纵横交错,万方数据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6页水域面积约752平方公里。由于降水丰沛,年均水资源总量可达304.72亿立方米,其中过境水184.17亿立方米、地下水31.58亿立方米。可见其水量丰富,基本上能满足成都市人民生活和生产建设用水的需要。成都也正在成立新能源产业功能区,重点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能源产业。成都市名胜古迹蜚声中外,加上自然风光绮丽多姿,因而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并具有鲜明的成都特色。一是人文景观多。二是自然景观全。三是旅游资源分布相对集中。四是旅游地理位置十分优越。4.2绿色建筑技术在成都地区的应用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目前成都已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比如邛崃市人民医院、成都市妇女儿童医学中心、摩玛城、青城国际酒店等10余个项目。在城区内规模化应用地热能源,在郊区县根据自然条件采用水源能源,将是成都应用可再生能源的主要发展方向。公共建筑、中小学、幼儿园、医院、办公楼等是成都市绿色建筑重点布局的项目。成都已经将蒲江县的寿安镇和新津县的兴义镇作为示范镇,并积极在彭州市白鹿镇等有条件的小城镇开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按照规划,到2015年,整个成都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达到500万平方米。而即将启动的天府新区规划建设,也将全面推进绿色建筑理念【46|。成都市在未来的几年内,道路两侧是低碳的太阳能路灯、空调的供热制冷依靠的是地源热泵、居家的生活热水来自真空管太阳能热泵热水器——具体而言,在建筑中应用主要是指利用太阳能、浅层地热能部分解决居住建筑与公共建筑中的热水系统、采暖制冷空调等能源需求问题,与传统空调相比可节能70%。成都市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建材和绿色建筑技术,从2014年开始,在全市推行渗水道路、雨(污)水收集利用系统等绿色技术。2014年初,成都市通过了《成都市绿色建筑行动工作方案》,并把绿色建筑作为转变为城乡建设模式和建筑业发展方式的重点。该方案提出,到2015年,成都市将形成更为完善的绿色建筑区域性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成都市实现年人均建筑能耗不超过l_2吨标准煤,年人均建筑水耗不超过50吨,年人均建筑二氧化碳排放量不超过3.2吨。城镇新建民用建筑严格执行节能50%的标准。到2015年,成都市达到绿色建筑标准的建筑总面积超过1200万平方米,3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一星级标准。万方数据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7页4.3成都地区地源热泵技术成本效益分析作为自然界的自然规律,热量总是从高温传递到低温。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能够从低处把水疏导至高处。地源热泵便是这种原理,既是一种热量输送装置,本身耗用少许能量,同时挖潜自然界中贮存的能量,充分利用温差。地源热泵最大的优点便是其装置消耗的能量仅为其所供能量的1/3。4.3。l地源热泵技术简介地源热泵主要由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和节流阀等组件构成,其和制冷原理是相同的。其各组件部分的功能如表格4-1所示。表格4.1地源热泵组件功能组件压缩机蒸发器功能是地源热泵系统的心脏,作用是压缩和输送循环介质从低温低压处到高温高压处是输出冷量的设备,它的作用是使经节流阀流入的制冷剂液体蒸发,以吸收被冷却物体的热量,达到制冷的目的冷凝器是输出热量的设备,从蒸发器中吸收的热量连同压缩机消耗功所转化的热量在冷凝器中被冷却介质带走,达到制热的目的对循环介质起到节流降压作用,并调节进入蒸发器的循环介质流量。根据热力学第二节流阀定律,压缩机所消耗的功(电能)起到补偿作用,使循环介质不断地从低温环境中吸热,并向高温环境放热,周而往复地进行循环地源热泵,常见的类型有地表水源热泵系统、地下水源热泵系统以及直接膨胀式热泵系统和埋管式土壤源热泵系统四种,其各自技术概况如表格4—2所示。表格4-2地源热泵系统类型热泵类型地下水源热泵地源热泵是将地下水通过建造抽水井群被抽出,直接或经二次换热送到水源热泵机组里,通过提取或释热量后,再经回灌井群灌回至地下是经潜在水面以下的、多个并联在一起的塑料管组成的地下水热交换器,以地表水源热泵此来取替土壤热交换器,它们也被连接到建筑物中并且在寒冷的北方地区还需进行防冻处理。利用池塘、湖泊或溪河中的地表水源来作为热泵的冷热源热泵系统包括一个土壤耦合地热交换器,通过介质作为热载体,并使介质在埋管式土壤源热泵土壤藕合地热交换器的封闭环路中循环流动【471,从而实现与人地土壤进行热交换的目的。其包括水平式、垂直式和螺旋式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将热泵的蒸发器直接理入地下进行换热,即制冷剂直接进入地卜回路进行换直接膨胀式热泵热,由于取消了板式或者套管式换热器,换热效率有所提高,但是由于制冷剂使用量比较大,整体经济性和安全性不高水平式埋管热泵系统,是将管道回路直埋入土壤里。如果室内负荷较小,土壤中万方数据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8页换热管道长度可以短些。当负荷较大时,管道长度一般较长;管道较长时,需要采用串联或者并联式进行埋设。垂直式埋管热泵系统,其埋管方式也要区别负荷大小,负荷小,则其土壤换热器长度短且可以直接接入机房;而当负荷大时,换热器长度较长些,并且要考虑井群布局问题,一般是先汇集到集水器再经干管接入机房。螺旋埋管热泵系统,其长轴布置方式主要有水平布置、竖直布置和水平与竖直综合布置三种方式。水平和竖直综合布设,就是沟渠集水器式螺旋埋管热泵系统,或者称之为多层水平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水源地源热泵系统,充分利用地下水低位热源、地层隔热作用以及地下水水温稳定、长期波动小的特点,有效促成其顺利运行。系统通常包括潜水泵取水井和回灌井。4.3.2地源热泵技术的成本分析地源热泵技术成本和效益分析,特选择某酒店综合节能的改造案例进行研究。酒店节能改造前,其空调循环水系统的冷冻泵和冷却泵转速都是不能调节的,使得能源浪费严重,因此需要对节能和循环系统进行改造,使得主机能够间接节能。另外本工程采用热泵原理,即实现从低位电能通过少量高位电能输入来向高位热能转移的技术。最后,由于成都地区冬季极限温度日均气温在3摄氏度以上,所以空气源热泵技术比较适合成都地区,其节能比高达40%。该项目节能改造总投资为51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为482万元,铺地流动资金需要35万元。其所需资金估算表如表格4—3所示。表格4-3地源热泵节能改造投资估算表序号改造项目空调变频节能改造设备运输/安装/调试质检费用其他热泵投资围护结构加固设备购置现场清理其他铺地流动资金总计5634535358156310640563106403551735108173510817单位:万元其他费用合计建造成本设备费流动资金本节能改造项目,总投资中400万为银行贷款,其余117万为自筹资金。本工程改造工期为8个月,经试运营验收合格方投入运营使用。万方数据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9页4.3-3地源热泵技术的效益分析成都某酒店经过节能改造之后,其能耗大大降低。改造前和改造后,酒店的年能耗变化情况以及能耗节约量入表格4—4所示。表格4-4成都某酒店节能改造前后的能耗情况能源项目类别改造前水(m3)电(万kW/h)重油(t)改造后水(m31电(万kW/h)重油(t)能耗节约(t)实测量7540043062175400380100折合标准煤(t)6.481737.20887.166.481535.20142.86合计2630.841684.54946.30该酒店节能改造之前,其水、电荷重油消耗量约2630.84t标准煤:节能改造之后,酒店能耗降到1684.54t。经过节能改造,能耗降低了946.30吨,而能耗水平降低了近35%。4.3.4地源热泵技术的经济效益评价通过节能改造后,成都某酒店的经济效益指标发生可喜的变化,该酒店节能改造经济效益指标测算如表格4.5所示。表格4.5节能改造工程经济效益指标测算序号1234567效益指标核算铺地流动资金(万元)节能改造前成本(万元)节能改造后成本(万元)营业收入(万元)改造工程收益(万元)动态投资回收期(年)总投资收益率(%)数据35650510.823162.23.825%由表格4.5可以看出,该酒店经过节能改造,其节能效果、技术改造方案以及技术论证、环境影响评估和经济指标核算分析,得知节能改造符合国家和省市的可持续发展、低碳发展和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良好型社会,即为两型社会)建设的战略目标。改造项目的总投资517万元,其每年可创造财务收益162.2万元,动态投资回收期不到4年。所以,成都某酒店的节能改造符合国家的有关和地方的有关发展方针,产生了较好了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万方数据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0页4.4成都地区屋顶绿化技术成本效益分析4.4.1屋顶绿化技术简介屋顶绿化,是个跨学科和跨领域的复杂项目工程,根据技术分类,分为传统型、集约型和密集型三种绿化方式;根据历史成因,可以分为历史型、型和效益型三种屋顶绿化。如表4-6和4—7所示。表格4-6屋顶绿化技术分类技术分类传统型屋顶绿化屋顶绿化介绍大面积铺设草坪、植被、攀缘植物可设置小径、座椅等,供漫步停歇用;不种植大型乔木特点坡屋顶,技术简单平屋顶,技术复杂应用广/技术复杂/成本高集约型屋顶绿化密集型屋顶绿化采用多类型植被进行复合种植,植被丰富、景观较好传统绿化屋顶,成本较低、建造快。其多存在于坡屋顶,且多布设地被植物和攀缘植物。如北大西洋法罗群岛的房屋建造保留着传统特色,经过近百年仍生意盎然。集约型屋顶绿化,相较于传统屋顶绿化,其栽种的植被类型丰富,如美国纽约高盛总部的屋顶绿化,其屋顶形式多变,养护成本不高[48。52l。密集型屋顶绿化,如加州科院和纽约某建筑的屋顶绿化,就配置了丰富的植被,即灌、乔、草结合,植被丰富密集、层层密布,美感奇佳,也具有很好的广告效应。表格4.7屋顶绿化成因分类成因分类历史型屋顶绿化型屋顶绿化效益型屋顶绿化屋顶绿化类型分析在欧洲的牧场能常见到具有一定历史的绿色屋顶,其以简单实用的特征较易于传承,且具有很好的保温隔热效果。是指根据当地要求所实施的屋顶绿化。这种绿化景观效果较好,但后期维护成本偏高,需要专人长期维护追求美学或者广告效应,发挥了绿色屋顶的美学作用和生态作用,设计精巧,尺度较大,可以产生震撼效果效果佳,成本偏高效果震撼,成本较高特点维护成本低历史型屋顶绿化,如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草坪屋顶和北大西洋的法罗群岛草坪屋顶,这些屋顶绿化存在了上百年,仍然存在,其隔热保温效果显著。型屋顶绿化一般根据的,强制实施的绿化。早在1982年,德国就立法强制推行屋顶绿化项目153-571。之后,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国相继推行法规。在多伦多,屋顶绿化也成为多伦多强制推行的绿化项目。4.4.2屋顶绿化技术的成本分析成都市某建筑屋顶进行绿化改造,所以不再考虑建造成本,这里仅仅测算该建筑万方数据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1页屋顶绿化的基本材料费用和屋顶改造费用两大块。屋顶的绿化基本材料费用,参照成都市市场行情,经过专业咨询,得知该建筑的屋顶改造费用约为90。110元每平米,屋顶绿化的建设成本约为210-270元每平米,养护管理费用约为6—15元每平米。4.4.3屋顶绿化技术的效益分析屋顶绿化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三部分[58]。本文着重测算该项目的生态环境经济效益,这里主要从固碳释氧、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和涵养水源四方面阐述分析。固碳释氧,是指吸收C02并释放02;净化空气,主要涉及降低大气中的粉尘、吸收大气中的有害气体;调节建筑区域的微气候,是指屋顶绿化能够有效缓解热岛效应、降低环境温度,以有效节约能源。另外,涵养水源是指屋面能够分流雨水并减少排水压力,但是鉴于较小的占地面积范围,其所产生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几乎微乎其微,这里不进行论证。测算结果如表格4—8所示。表格4—4屋顶绿化技术的环境效益测度项目固碳效益释氧效益净化空气节能降耗绿化环境效益0.146t/m2105kg/m20.13kg/m20.14kwh/mz绿化经济效益257元/t0.42元/kg0.6元/kg0.52元瓜Wh测算结果(元)37.5244.100.0826.57108.27合计(元/m2・年)净化空气时,对有害气体的净化,主要指有害气体二氧化硫,由于成都市二氧化硫浓度并非很高,所以屋顶绿化植被吸收二氧化硫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比较小,这里不进行测算。4.4.4屋顶绿化技术的经济效益评价本屋顶绿化改造工程采用的是一般的屋顶绿化方案,其建造成本为350元/m2,维护成本为15元/m2,而本绿化植被每年所产生的环境效益为108元/m2・年,可以测算出其静态回收期为4年,即屋顶绿化改造投资可以在第四年获得净收益。4,5成都地区雨水、中水收集技术成本效益分析4.5.1雨水、中水收集技术简介城市雨水、中水收集利用,可以形成良性的城市水循环利用系统,能够有效解决城市快速发展与水资源紧缺、水资源浪费的冲突,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在城市区域内,进行合理的雨水利用和中水回用,不仅节约水资源,缓解水资源的紧张万方数据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2页趋势,且能够创造很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雨水需要集蓄之后,再进行利用,因此需要根据雨水的集汇面确定收集方式,根据雨水量和用水量之间的供给关系来设计建造雨水蓄水池的容量。雨水的蓄集雨水主要来自建筑屋顶、道路、停车场和其他设施等。一般,建筑屋面集水占比60%以上,而且水质较好,经收集后,在蓄水池中经自然沉淀滤去颗粒,再经出去漂浮物便可用来用作冲撒、洗涤或者植被浇灌用水。而污水则大都来自建筑居民的生活或者厂房企业的生产,主要有优质杂排水、一般杂排水和生活污水等,而优质的杂排水的占比较大,如东京都中水源调查结果中就显示出82%的中水为优质杂排水。一般中水的处理需要经过物理化学法、生化法相结合的方式来处理。物理化学法处理工艺,就需要隔栅、调节池、加入混凝剂的絮凝沉淀、过滤以及消毒,然后进入使用阶段。预处理与膜分离相结合的处理工艺,包括隔栅、调节池、预处理、膜分离以及消毒。4.5.2雨水、中水收集技术的成本分析雨水、中水系统的费用,主要涉及系统的建造规模,尤其是蓄水池的建造成本;而系统的效益,则主要关乎污水和雨水的处理量以及利用方式。雨水和中水收集技术的成本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成本、年运营成本。固定资产投资,是指从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设计、招投标、施工建造以及竣工验收等各阶段产生的费用,包括勘察设计费、前期工作费用、监理质检费用、招投标费用、土建安装费用、设备费用等。土建施工费用,主要包括雨水池、中水池、中水调节池、处理池、杂用水供水管道、雨水收集管道、中水收集管道等管道和设施的费用。设备及安装费用,主要有中水处理设备、雨水处理设备、杂用水加压泵、药剂添加设备、循环提升泵等的购置安装费用。根据不同阶段,固定资产的投资估算需要采用不用的编制方法。一般,在立项和可行性研究阶段,可以根据已有类似工程的建造方案和施工记录等进行分析测算本项目的各项建造成本,另外还可以根据相关的设计手册、投资估算手册和概预算定额等来进行编制固定资产的投资估算表。中水和雨水系统的运营费用,主要包括动力费、运营管理费用、药剂费用、设备和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等。其中,固定资产和设备折旧费有很多折算方式,固定资产和设备折旧费有很多折算方式,可以采用加速折旧法或工作量法,也可以采用使用年限法。加速折旧方法可以分为使用年限数字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其中年限数字总和法(年限总数法或年数比例法)是指将应计折旧的总额乘以包括计算当年的剩余可用年数与可使用年数的所有数字总和之比值,作为某年的折旧费用额。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用年限平均法折旧率的两倍作为固定的折旧率和逐年递减的固定资产期初净万方数据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3页值的乘积,计算各年应提折旧额的方法[591。使用年限法(直线法)是指根据预计或者设计使用年限平均分摊设备或者固定资产价值的方法。一般,中水和雨水系统的动力费主要计算电力费用,且被视为常数。药剂费用主要包括中水和雨水的处理药剂费两种。雨水处理的药剂费,与雨水量成正相关:而由于中水供给量波动很小,所以一般视为常数。4.5.3雨水、中水收集技术的效益分析雨水和中水作为回收综合利用的非常规水源,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城市区域的水资源紧张,而且能够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主要包括用水节约费用、节污减排所减少的社会损失、市政排污设施建造和运营节约费用和节水创造的国家财政收入等。雨水和中水回收利用,带来的最直接的效益便是自来水用水量,其效益可以直接用自来水供水的市场价格以及其他费用来进行测算。根据研究显示,治理污染和挽回的生态环境损失之间的比例,亦即投入产出比约为1:3。成都地区的雨水污染相对较小,其直接排放引起的污染成本也相对较低,所以仅仅考虑其回收利用产生的排污费用的减少,计入经济效益。中水设施的投入产出比约为1:1.5。生态环境效益,主要考虑中水的生态环境效益。中水回收利用本身,便是污水排放量的减少,其生态环境效益比较显著。目前,我国近九成的城镇饮用水遭到污染,而且近五成的重点城镇的饮用水源遭到污染,使其饮用水达不到标准。而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和工业化的深入发展,污水排放量将持续增加,这给生态环境和污水管理带来严重的挑战,其后果将会进一步的造成水质变差、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严峻的局势迫使社会亟待综合利用这些污水,尤其是优质杂排水的综合利用。另外,雨水对环境的破坏,主要源自其初期径流的随意排放。如果有效控制并加以利用初期雨水径流,则可以有降低其潜在的环境污染。有效收集并综合利用雨水,可以改善整个城市的水环境和生态环境。万方数据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4页第5章工程实例分析5.1工程概况成都市某多层建筑所采用的绿色建筑技术,提高了建筑的整体生态环境,且能够提供一个舒适的室内光环境、声环境和热环境的基础之上,很大程度地减少资源和能源好用,同时该建筑的运营成本和维护成本大大降低,彰显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绿色建筑地上为6层,层高3.3米,总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建筑采用的是德国的绿色建筑技术——被动建筑技术。这种被动式设计的建筑不仅能够降低成本,而且节能效果显著。被动设计如优化内外保温墙、朝向、体型系数、采光、屋顶绿化等和主动设计的节能门窗、中空玻璃、采暖系统等有机结合、配套使用,实现了能耗降低50%。建筑所采用的节能技术如表格5.1所示。表格5—1成都市某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应用节能技术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应用外墙保温技术采用了聚苯乙烯泡沫板和双层中空镀膜低辐射玻璃,使围护结构节能50%屋面保温技术采用40ram厚聚苯乙烯板:在屋顶种植绿色植被,防止热能散失,能改善局部微气候遮阳技术实行绿化遮阳,种植乔木,屋顶花园、墙面绿化,可以降低建筑热辐射热量的作用自然通风技术在外墙安装自然通风器,达到良好的自然通风效果自然采光技术应用玻璃幕墙技术,面积占比35%节水设施应用了节水型坐便器和节水型红外遥感水龙头中水回用技术将厕所、沐浴等产生的生活废水集中处理后再用于绿化灌溉、道路洒扫、厕所冲洗等太阳能技术利用聚热真空管技术,转化太阳能为热能,提供热水;利用光伏发电,给建筑提供电能外墙保温,通过采用保温性能好的聚苯乙烯泡沫板,可以降低墙体传热系数,达到节能目的。屋顶保温技术所使用的聚苯乙烯板,具有重量轻、导热系数小、防霉变等特点。太阳能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能源,太阳能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降低能耗,能够降低建筑的运营成本和维护费用。5.2项目绿色建筑技术成本估算成都市某绿色建筑的成本,主要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而直接成本包括增量成本和运营维护费用。这里,间接成本主要涉及到污染成本,由于目前关于污染收费根据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难以清晰界定测算,暂不予考虑。万方数据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5页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是相对传统建筑,在采用绿色建筑技术和环保材料后所增加的建筑造价。传统建筑部件造价如图5—2。表格5-2传统建筑的主要部件造价建筑部件名称外窗外墙屋面热水供应系统用水器具部件做法240机制红砖墙塑钢窗SBS卷材防水电热水器金属水龙头一般蹲便器单价75元/m2340元詹90元/In21350元/套9元/个260元/个绿色建筑部件造价图5-3所示。表格5-3绿色建筑部件造价绿色建筑部件外窗外墙屋面热水供应系统遮阳技术自然采光技术自然通风技术节水技术中水回用技术部件做法中空镀膜低辐射玻璃聚苯乙烯泡沫板EPS板太阳能热水器绿化遮阳玻璃幕墙自然通风器节水型坐便器红外感应水龙头中水回用设施造价140元/m2600元/m2170元/m23400元/套25元/m285元/m2145元/套930元/个60元/个11万元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详见图5-4。表格5.4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测算(单位:元)绿色建筑部件外窗外墙屋面热水供应系统遮阳技术自然采光技术自然通风技术节水技术中水回用技术合计传统建筑造价690009010004590024300OO018720432O1059352绿色建筑造价12880015900008670061200337509010034806696028801100002173870增量成本59800689000408003690033750901003480482402448110000lll4518另外,中水回用设施需要配置专人管理运行,其月运营管理费用为5000元。测算万方数据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6页出其年运营管理费用为6万元。5.3绿色建筑技术效益分析成都市某绿色建筑的技术效益评价分析,主要包括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该建筑并非用于经营性的业务,不考虑其投资回报的效益。绿色建筑技术经济效益,主要有能耗、用电、土地、用水、排污费、中水回收利用和材料再利用等七个方面的效益;环境效益包括人类健康效益、减排温室气体效益和绿化价值效益;社会效益这里主要分析增加的社会福利。5.3.1绿色建筑技术经济效益成都市某绿色建筑的技术经济效益中,节约能耗是通过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所开发的“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分析软件”(CHEC)来测算。传统建筑的屋面一般采用SBS防水卷材,外墙采用普通保温,外窗采用普通塑钢窗;绿色建筑的屋面、外窗和外墙一般采用EPS板、中空镀膜低辐射玻璃和复合外墙保温板。根据成都市地区的全年气象数据,对该绿色建筑完整年8760小时的逐时逐次能耗监测计算,可以测算出该建筑的单位采暖指标和耗电指标。CHEC软件操作步,骤详见表格5.5所示。表格5—5CHEC软件操作步骤CHEC步骤CHEC软件操作步骤一构建模型。导入AutoCAD图纸,将部件信息转为数据步骤二绿色建筑参数设计。设置温度、换热系数、换气次数步骤三选择相应的保温体系步骤四确定建筑层编号和楼层状态步骤五设置绿色建筑每个楼层的采暖参数步骤六动态分析绿色建筑测算过程和结果CHEC软件设计流程,详见表格图5.1所示。万方数据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7页图S.1CHEC绿色建筑软件设计流程在CHEC软件的操作步骤三中,需要设置各建筑参数,如表格5-6所示。屋面保温设计中,水泥砂浆和EPS板的保温参数与外墙保温设计中的混合砂浆外粉刷层和EPS板的保温参数一致。表格5-6绿色建筑外墙和屋面保温参数外墙保温设计设计参数EPS板厚度(raml导热系数[Wt(m・K)]蓄热系数【W/(m2・K)】热阻值[(m2・K)/W]热惰性(D=R・S)传热系数tlf(Rl七ER+R0、O.66W/(mLKl0.7W/(mZ.K1350.04O.3510.35屋面保温设计混合砂浆内粉砂层250.8710.62O.020.24混合砂浆外粉砂层250.8710.620.02O.24190双排孔砌块墙190O.685.69O.271.571:8陶粒混凝土1100.9511.10.11.16钢筋混凝土1301.7417.050.071.27经过测算,绿色建筑采暖的能耗为每平方米41千瓦时,远低于传统建筑的能耗(每平方米83千瓦时),可以得知节能比率为51%。进一步可以测算出绿色建筑技术的能耗节约费用为2.1万元。土地节约费用,主要来源自中水回收利用设施。通过中水设施所占面积和单位土地的市场价值,可以测算出节约土地的效益为2万元。在绿色建筑的建造过程中,会产生一定数量的建筑垃圾和废弃物,经过现场回收再利用可以产生经济效益,节约建造费用。而现场产生的建筑垃圾600t经回收综合利用产生的经济效益0.5万元(在建筑寿命期内按等额折算)。该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测算结果见表格5—7所示。万方数据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8页表格S.7成都市某绿色建筑直接效益测算项目节约耗电节约土地节约能耗节约用水中水回用节约排污费材料再利用直接效益合计S=p水8Q水P手破2Q+p永甲矽4365测算公式n=Q/naqo参数值”fO.9,qo=3595kJ/kW.h,Q=4.3E7测算结果(万元/年)1.3322.1p扩2.85元/m3,Q扩0.8万m3Q=40m3,p萨0.9元/m3P圬城=O.9元/m3,O蚴F55m32.282.851.81O.512.86P龋卿徘4Q蝴83655.3.2绿色建筑技术环境效益绿色建筑技术的环境效益,这里主要论及人体健康效益、减排温室气体效益和绿化价值效益。1)人体健康效益测算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大大改善,但是人们生活所处的生态环境并未能跳出“库兹涅茨”曲线的困境。由于环境污染的不断加重,与其紧密联系的一些疾病如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也节节攀升。经过查阅相关资料,可以得知人类身体的健康和大气污染存在正相关,其主要影响因素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而由此引起的疾病,还会造成人们饮料费用的上升。经过测算,传统建筑的大气环境综合指数结果如表格5—8所示。表格5-8传统建筑环境下的大气综合指数C传统数据来源2012年成都市年均值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传统建筑大气环境指数二氧化硫0.033O.060.55单位:mg/m3合计二氧化氮O.0510.041,275可吸入颗粒物O.1190.07L73。525注:2012年成都市污染物的年平均值数据来自<<2012年成都市环境质量摘要》;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数据来自《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绿色建筑的大气环境综合指数结果表格5-9所示。表格,5-9绿色建筑环境下的大气综合指数c蹲自数据来源绿色建筑大气综合指数预测值火气环境质量一级标准绿色建筑大气环境指数二氧化硫0.0180.05O.36单位:mg/m3合计二氧化氮O.0190.04O.48可吸入颗粒物0.029O.04O.731.56注:大气环境质量一级标准数据来自《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万方数据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9页根据医学相关资料显示,呼吸道疾病、肺病等和大气污染存在正相关性[601。所以本研究课题选择肺病和呼吸道疾病等的相关统计资料。采用通用的人力资源评价法,根据卫生学的调查结果,发现因污染造成的得病日历天数和大气环境常规检测指标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正相关。然后根据成都市规定的病人每人花费的医药费、人均日收入、误工天数和该绿色建筑内居住人口数量等数据,可以测算出该绿色建筑技术的人体健康效益。如表格5.10所示。表格5.10绿色建筑技术的人体健康效益注:fe矿成都市常见病人每天花费的医药费;pop--该绿色建筑内居住的人口数量;k---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的常数参量;争人均日收入;Ⅸ一因病耽搁的工作日占总病历天数的比例。2)减排温室气体效益测算在该绿色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对其建筑材料和能源的节约,对采暖设备和电力的节约以及保温措施所产生的能耗的降低,都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该绿色建筑技术减排温室气体效益的测算公式如下:B=Px∑lOiQzf=1公式中,B代表温室气体减排效益:P代表碳排放市场交易价格;叫,表示减排温室气体影响因子的赋权;Q表示相应影响因子对温室气体减排的贡献。减排温室气体的影响因子的能耗指标参照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13))[61】。在5.3.1部分,已经测算出绿色建筑能够实现节能51%。一般燃烧1t标准煤,将释放温室气体二氧化碳2.493t。然后根据碳排放交易价格,可以测算出绿色建筑技术的减排温室气体效益,如表格5—11所示。表格5-11绿色建筑技术的减排温室气体效益测算减排因子能耗指标因子确权总能耗节约能耗减排价值能耗8.10.253460.00采暖2.6O.021716.00太阳能热水2.6O.2521450.0057673.62空调2.6O.092733.59照明6.8O.2318270.65其他家电6.3O.2115455.29kgce/a1.87万元/a注:能耗、采暖和太阳能单位都是kgce/m2・a;空调、照明和其他家电耗能的单位都是kwh/m2・a3)绿化价值效益测算本项目通过区域绿化、屋顶绿化,可以产生三方面的价值,即优化环境、美化环万方数据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40页境和提高建筑区域的生态品味。但是这些价值是非常难以采用价格化的方式来衡量,所以这里仅对绿化植被所产生的氧气量进行货币化测算,来表示绿色建筑技术所产生的绿化价值效益。每公顷阔叶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lt/d,放出氧气0.73/d;每公顷草坪可以吸收二氧化碳0.9t/d,放出氧气0.65t/df62]。这里建筑内外种植了数量不多的数目,其他均为草地植被,所以绿色植被放出氧气量取值0.67t/d。绿色建筑的室内外植被面积为0.8公顷。成都市氧气价格为700元/t,可以测算出绿色建筑技术的绿化价值效益为13.7万元。综合1)、2)和3)得知,绿色建筑技术的环境效益为38.6万元。5.3-3绿色建筑技术社会效益绿色建筑由于采用多种新技术,使得其与周边环境和谐共生,大大提高建筑的生态品味和价值。由绿色建筑技术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目前没有通用的量化模式和成熟的理论,所以这里采用绿色技术支付意愿的调查方式。经支付意愿调查,该绿色建筑中90%的人们乐意支付100元的费用来保障环境的舒适性和建筑的绿色性。该建筑人口130人。可以测算出绿色建筑技术的社会效益为1.17万元。综上,成本.效益一览表如表格5.12所示。表格s.12绿色建筑技术的成本效益一览表项目效益及成本(万元)经济效益(每年)12.86环境效益(每年)38.6社会效益(每年)1.17增量成本111.45中水社会运营成本(每年)65.4绿色建筑技术的成本.效益综合评价成都市某绿色建筑技术成本效益综合评价,采用工程经济学中常用的评价方法如动态投资回收期、净现值法、内部收益率法等。本案例仅考虑该项目本身的效益及成本,根据表格5—12中的成本。效益数值,经测算结果见表格5.13所示。可知,绿色建筑虽然采用中水回收利用技术,投资购买了中水回用设施,且每年要进行专人管理负责运行,另外还产生了增量成本,但是长期来衡量,绿色建筑的效益还是远高于传统建筑。由于投资回收期为2.9年,远远小于建筑的寿命期,说明增量投资部分的回收能力比较强。收益净现值为328.13万元,可见效益也非常可观。内部收益率为30%,大于基准收益率,也可以确定绿色建筑的获利能力不错。效益成本比值为3.94也大于1。综合分析得知,成都市某绿色建筑产生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环万方数据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41页境效益,具有较强大的市场前景。表格5.13绿色建筑技术的成本-效益综合评价项目P£测算公式测算结果2.9笠投资回收期y(q—COc)(1+7.)一≮o』一£=O30收益净现值NPV:y(c厶一COc)(1+r)~一学鸯砖芬J;_一328.13万元t=i内部收益率inn)y£一c)(1+・.一,(ciCOC=1一t:o>30%效益成本比Or.=一∑疲窟∑成本2.94万方数据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42页第6章结论与展望6.1结论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建筑业迎来了大发展的机遇;然而面临节能减排的推进和国家对生态环境的不断重视,绿色建筑也开始映入大众视野。从1985年到2012年,我国城镇人口增长了1.8倍,而房屋竣工面积增加了近20倍。如此庞大量的建筑所产生的能耗极其巨大,对国家节能减排的开展带来一定困难;同时,也为绿色建筑的发展带来契机。本论文结合绿色建筑基本理论、技术经济学理论及成都地区地域特征,对成都地区绿色建筑技术的成本与效益进行分析研究,用科学的数据为开发商及发展绿色建筑提供参考,为成都地区绿色建筑经济分析提供理论基础,弥补我市在绿色建筑成本效益研究的不足,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对150个绿色建筑的技术统计分析,得出绿色建筑所相关的绿色建筑技术主要有外墙保温节能技术、外窗保温节能技术、地道通风技术、建筑能耗优化技术、蓄冷和蓄热技术、太阳能热水技术、拔风井技术、地缘热泵技术、光伏发电技术以及温度和湿度控制系统技术等。而地板送风和高效光源则为不相关的建筑技术。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旧建筑的综合改造再利用、透水地坪和屋顶绿化是与绿色建筑相关的绿色建筑技术。而建筑区域交通优化、含氡检测、热岛预测和配套设施晚上则为不相关的技术。中水回收利用、雨水收集再利用、节水器具的使用技术为相关的建筑技术;而植被灌溉、同楼层排水和给水分项计量则为不相关的建筑技术。2.通过对上海、成都、武汉、南京、和等六个城市156个绿色建筑项目进行案例统计分析,得出应用较多的技术是太阳能热水技术和外窗节能技术,地源热泵技术应用的比例最低。应用比较多的节地技术是地下空间综合利用技术、土方综合利用技术以及配套设施等。应用最多的结束技术是节水器具和给水计量等两种节水技术,雨水收集回用和同楼层排水技术应用相对较少。3.通过实证研究,本文得出成都某节能改造项目的投资回收期为2.9年,远远小于建筑的寿命期,说明增量投资部分的回收能力比较强,效益也非常可观。内部收益率大于基准收益率,也可以确定绿色建筑的获利能力不错。效益成本比值也大于1。综合分析得知,成都市某绿色建筑产生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具有较强大的市场前景。万方数据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43页6.2展望由于绿色建筑在成都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而且鉴于作者的研究水平和时问的,本文还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有待深入探讨:1.绿色建筑技术的成本.效益理论还不完善和成熟。由于我国各省市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差异,本文有待进一步针对绿色建筑技术的特征和地理特征,选择合适的绿色建筑技术和评价方法、模式,都有待深入研究。o作者仅对几项绿色建筑技术进行了成本.效益分析研究。不过,绿色建筑技术众多,需要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全面的深入研究。尤其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涌现的新技术需要进行追踪研究。作者将持续关注后续的研究工作。万方数据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44页致谢时光飞逝,我的学业即将完成,在校期间,我不仅学到了终生受益的知识,也转变了思想,拓宽了思路。首先,我要感谢我的研究生导师杨坤丽教授,本文是在杨教授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撰写的,从论文选题到最终的定稿,杨教授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她严谨的治学精神,渊博的知识,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鼓舞着我。杨教授在学习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也在生活中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非常感谢杨教授对我这么多年的帮助,祝您身体健康!从开始准备论文到最终完成,我也得到了其他老师、教授的大力帮助,在此衷心感谢他们!我还要感谢那些帮助的同学、同事和朋友们,感谢你们在学习和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对我极大的支持和鼓励,让我能克服所有困难,jt顶矛tj完成论文。我还要感谢父母及家人在论文写作中给予我的理解和包容,,谢谢你们!最后,衷心地感谢在忙碌的工作中抽出时间来评阅论文和参加答辩的各位教授及专家12015.5万方数据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45页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3>>[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9[2]仇保兴.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前景及对策建议[J].建设科技,2011(06):i0—12[3]吴小玉.低碳发展带给房地产经济的变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2):117[4]http://house.hexun.com/201卜01—27/127046926.html[5jLeeW.L.,BurnettJ.BenchmarkingenergyuseassessmentofHK—BEAM,BREEAMandLEED[J].8uildingandEnvironment,2008,43(11):1882—1891.(03):32—[6]杨豪中,王伟.绿色建筑评价体系[J]。两北大学学报,2001,41(2):339—342.[7]李国斌,刘卓等.环境影响评价中费用效益分折的方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237.[8]岱贤刚.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的必要性、原则及其体方法[J].中国人口资源环境,2004(02):34—38.[9]J.A迪克逊.环境影响的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10]侯玲.基于费用一效益分析的绿色建筑的评价研究:[Dj.西安:西安建筑科技人学,2006.[11]刘春江.绿色建筑评价技术与方法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12]张倩影.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评价研究[D].天津:天津理工大学,2008.[13]杜红珍,李军干.绿色建筑与环境保护[J].山西建筑,2008,34(10):64765[14]周静南,沈晓梅.绿色让宅的概念、基本特征及支持耍素[J].嘉兴学院学报.2003(06):58—59[15]沙凯逊.成本与价值:绿色建筑的经济予忍考[J].中国环境管理,2003,22(3):20—22.[16]孙佳媚,张玉坤。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J:.建筑技术,2008,[17]王耀利.我国推进绿色建筑进程中的职能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7)[18]李菊,孙大明.住宅建筑绿色生态技术增量成本统计分析[J].住宅科技,2008,28(8):16—19)[19]刘伟.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6.)39(1):63—65.[20]刘晓君,罗福周,杨力红.绿色建筑体系效益与费用度量方法[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1999(31):34—37)[21]谓}辉.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发展及比较[c].中国:第五届中国城市住宅研讨会论文集,2005.1l:687-694)[22]曹申,董聪.绿色建筑成本效益评价研究[J].建设经济,2010(1):54—57.[23]罗亿柳.绿色建筑成本效益评价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3.[24]孙哲.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技术经济分析[D].赣州:江西理工大学,2008[253%U永峰.《基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建筑材料优化选择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26]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5.[27]建设部.GB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6.[28]陈偬勤.从经济学视角分析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成本与效益以及发展对策[J].建筑节能,2009(10):53—56.[29]http://w州.jszj,COm.cn/zaojia/showinfo/showinfo。aspx?infoid=b836a57a-8b03—470f一89al一968129a36ecf我国建筑耗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30]王元坤.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优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1):19—20.[31]RynS,CowanS.EcologicalDesign[M]一Washington,DC:IslandPress,1995)[32]李倩.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评价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3万方数据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46页[33]全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培训教材编审委员会。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理论与相关法规[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5[34]李倩.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评价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3[35j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32403220.html财务内部收益率[36]王坤鹏韦洪岭.建筑节能旋工技术的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3):35[37]胡珊.地道风对办公建筑自然通风的影响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2[38]http://wenku.baidu.co皿/view/c923e789aoll6c175fOe48f8。html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意义。百度文库[39]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院,北京.绿色建筑设计中电气节能应注意的问题[J]智能建筑电气技术2014(1):25—27[40]杨玲.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前景[J]甘肃冶金2014(8):48—52[41]刘转年阴秀菊.西安城市热岛效应及气象因素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2):48—52[42]http://www.gbwindows.on/news/201402/3519.html中水回用一节水与水资源利用_绿建技术一绿建之窗[43]张淑英刘建华杨政忠.《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之节水与水资源利用[J]中国给水排水201l(24):106-108[44]http://www.gbwindows.cn/news/201402/3519.html中水回用一节水与水资源利用一绿建技术一绿建之窗[45]http://baike.baidu.com/tink?url=5tccRWQPYzrgJcEJoCprtvBRRlw0Cdy——WM06一zn4aHvogDbjXHFGmkkhDft40wb5svvxaLbPmlWGyMN00f7NFql6YAFFMScZkooBeBAXLPcPP3GYIIH—y6zUKJyDmxjuzc082HXxja2cAyfBwN—Fwn3AXVAKOyUiRRhl2Gkrdq成都市.百度百科[48]http://cd.house.163.com/13/0718/08/9428lKEC0224017B.html国家大力推广绿色建筑成都市场很尴尬网易房产四川站[47]刘建军.土壤耦合热泵在北方地区应用的探讨[D]呼和浩特.内蒙古工业大学.2007[48]杨秋香.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效益分析[J].商品与质量,2011(11):187[49]高盛总部屋顶绿化美国纽约市下曼哈顿区[J].城市环境设,2010.6:222[50]殷丽峰,世界屋顶花园的历史与分类[J].中国园林,2005(5):57—61.[5lj刘喜平,李鸿雁.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屋顶绿化进程的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7(14):26.[52]陆文妹,张云生.我国屋顶绿化发展综述[J].生物学教学,2005(9):53—55.[53j.马辉.屋顶空间的开发与利用[D].硕士论文,2005:48—64.[54]郑麒.国外屋顶绿化推广的分析与启示[J].中国环保产业,2009.9:57—61.[55]任据,杜忠,陶玲,侯培强.屋顶绿化策略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76—80.[56]戎安.德国城市建筑环境大面积植被化[J].世界建筑,2002(12):59—62.[57]谭天鹰.关于北京屋顶绿化的探讨[J].北京园林,2007(3):7-11.[58]丹姜彦章.浅谈屋顶花园的设计[J]大观周刊,201i(51):69[59]何亚伯,黄仕诚.建筑工程经济与企业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60]http://info.b2b168.com/s168—46732641.html[61]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中国建筑节能年度报告2013[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3:1-294.)[62]http://wenku.baidu.tom/link?url=iX2vcmzkqrwLJt—uB—Du2j5cCdvRt—sQbbmYbKIaFB0yvBBzG9WE}nYyYuJy3uASZeEn4mLV3rCFtJkD5MkbBtVGD—KM3aRtc9BeNrl03RDS万方数据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47页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1].《成都地区地源热泵技术成本一经济效益分析》[J]科技研究2014年05月万方数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