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 食 品 工 程 原 理
题 目: 列管式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设计学 院: 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
专 业: 食 品科学与工 程
班 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起讫日期: 2014年5月5日至2014年5月12日 指导老师:
1
目录
概述……………………………………………………………………4 一、设计目的与内容………………………………………………………4 二、设计任务书……………………………………………………………5 三、设计方案简介…………………………………………………………5
1.操作条件下流体的物性参数 ………………………………………5 2.列管式换热器型式的选择…………………………………………5 3.冷热流体流程、流向的选择…………………………………………6 4.换热器规格及其在管板上的排列方式……………………………6 5.列管式换热器作用…………………………………………………6 6.列管式换热器优点…………………………………………………6 7.设计流程图…………………………………………………………8 四、传热过程工艺计算……………………………………………………9
1.热负荷Q……………………………………………………………9 2.传热面积A…………………………………………………………9 3.换热器的基本尺寸(如d、l、n、管程数级管子的排列)……10 4.K的校正……………………………………………………………10 5.传热器面积核算…………………………………………………12 五、设备结构的设计……………………………………………………12 1.外壳直径及长度………………………………………………………12
2
六、主要附属件的选定…………………………………………………14 1.接管直径…………………………………………………………14
3.折流挡板…………………………………………………………16 4.其他附件…………………………………………………………16
七、主要符号说明………………………………………………………17 八、设计心得……………………………………………………………18 九、参考文献……………………………………………………………19
3
概述
列管式换热器又称为管壳式换热器,是最典型的间壁式换热器,历史悠久,占据主导作用。主要由壳体、管束、管板、折流挡板和封头 等组成。一种流体在管内流动,其行程称为管程;另一种流体在管外 流动,其行程称为壳程。管束的壁面即为传热面。
常用的折流挡板有圆缺形和圆盘形两种,前者更为常用。
壳体内装有管束,管束两端固定在管板上。由于冷热流体温度不同,壳体和管束受热不同,其膨胀程度也不同,如两者温差较大,管子会扭弯,从管板上脱落,甚至毁坏换热器。所以,列管式换热器必须从结构
4
上考虑热膨胀的影响,采取各种补偿的办法,消除或减小热应力。 根据所采取的温差补偿措施,列管式换热器可分为以下几个型式。 (1)固定管板式
壳体与传热管壁温度之差大于50°C,加补偿圈,也称膨胀节,当壳体和管束之间有温差时,依靠补偿圈的弹性变形来适应它们之间的不同的热膨胀。 (2)浮头式
两端的管板,一端不与壳体相连,可自由沿管长方向浮动。当壳体与管束因温度不同而引起热膨胀时,管束连同浮头可在壳体内沿轴向自由伸缩,可完全消除热应力。 特点:结构较为复杂,成本高,消除了温差应力,是应用较多的一种结构形式。 (3)U型管式
把每根管子都弯成U形,两端固定在同一管板上,每根管子可自由伸缩,来解决热补偿问题。 特点:结构较简单,管程不易清洗,常为洁净流体,适用于高压气体的换热。
一、设计目的与内容:
设计一台用饱和水蒸气(表压400~500kPa)加热水的列管式固定管板换热器,水流量为 80 (t/h),水温由 15 ℃加热到 60 ℃。确保换热器能正常工作,并且节约换热器用材,在使用过程
5
中能节约能量,效率高的效果。
二、设计任务书:
①热负荷 ②传热面积 ③管子排列 ④外壳直径及长度 ⑤接管直径 ⑥外壳及管板厚度
⑦设计主视图、左视图(部分剖)。 ⑧零部件明细表,标题栏表。
三、设计方案简介
1.操作条件下流体的物性参数
蒸汽绝对压力 500 KPa,其相应的温度Ts=151.7 ℃,此时蒸汽的物性参数:
密度ρ=2.6673 kg/m3 汽化潜热γ=2113.2 kJ/kg 水的定性温度t=40 ℃,此时水的物性参数: cp= 4174 J/kg•℃;μ=653.2×10-6 pa•s; λ= 0.6333 W/m2•k;ρ= 992.2 kg/m3
2.列管式换热器型式的选择
选择:固定板式型
6
3.冷热流体流程、流向的选择
冷热流体流程:冷流体走管程,热流体走壳程 冷热流体流向: 逆流
4.换热器规格及其在管板上的排列方式
换热管规格: Φ25×2.5mm
换热管排列方式:正三角型
5.列管式换热器作用: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 换热器的应用广泛,日常生活中取暖用的暖气散热片、汽轮机装置中的凝汽器和航天火箭上的油冷却器等,都是换热器。它还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动力和原子能等工业部门。它的主要功能是保证工艺过程对介质所要求的特定温度,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
6.列管式换热器优点:
单位体积设备所能提供的传热面积大,传热效果好,结构坚固,可
7
选用的结构材料范围宽广,操作弹性大,大型装置中普遍采用。为提高壳程流体流速,往往在壳体内安装一定数目与管束相互垂直的折流挡板。折流挡板不仅可防止流体短路、增加流体流速,还迫使流体按规定路径多次错流通过管束,使湍动程度大为增加。
8
设计流程图
9
7.
四、传热过程工艺计算
1. 热负荷Q
Q=m6scp(t2-t1)= 4.17×10 W或J/s
由于热损失约3%-5%,所以Q’=Q×1.05=4.38×106W或J/s 2.计算水蒸气流量
忽略热损失,则水蒸气流量为:
mQs1=r=4380/2113.2=2.07kg/s
3.传热面积A
Q=KAΔtm 。。。。。。。。。。。。。。。。。。 。① 取K= 1200W/m2·k
10
由于△tm=(△t1-△T2)/(ln(△t1/△T2) 代人数据得△tm=112.7℃
由①可求得A= 32.3m2 且A,=(1.1~1.2)A
求出实际A,=1.1A=35.6m2
初选换热器的规格(如d、l、n、管程数级管子的排列)
已选管子直径为Φ25×2.5mm,管内径d内= 20mm
公称直径:500mm 管程数:2 管子数:
144
换热器的实际换热面积So:
So=nd(=144×3.14×0.025×(3-0.1)=32.8 )OL-1该换热器所需要的总传热系数Ko: Ko=
Q/112.7*32.8)=4380(=1184.8w2
mcSotm根据验算与所选换热器符合。
4.K的校正
⑴管程流通截面积A1=40.0221442=0.02262㎡ 管程水内的强制对流传热系数取管程水内的流速u=
mSI=0.99m/s A1 11
雷诺数Re1cp1du10.020.99992.230085 30.653104.1741030.653.2103pr14.306 所以α1=0.023×λi/di
0.6330×(ρdu/μ)0.8×(cμ/λ)bW/(㎡/℃)即为a1=0.023×λi/di×(Re0.8)(Prb )
当流体被加热时b=0.4,当流体被冷却时b=0.3 求得α1=4993.6 W/(㎡/℃) (2)冷凝给热系数0及K的计算
取α0=10000 管程污垢热阻: Rs1=3.4394×10-4W/(㎡/℃) 壳程污垢热阻: Rs2=0.8598×10-4W/(㎡/℃) K的计算 1k10Rs2Rs1d0d0 计算结果得k=1108 总传热系数裕度di1di1184-110810007.80 符合要求 001108 校核tw
Ttwtwt (T=151.7 t=60)
1/oRs11/1Rs2tw=98.7℃
与假设值相比,认为假设合理。
12
5.传热器面积核算
S=Q÷(K×Δtm )=32.05m2 换热面积 裕度为
35.6-32.05100010.10,该换热器能够完成生产任务。 0035.6五、设备结构的设计
外壳直径及长度
(1)外壳直径D
管中心距a= 1.25d0=32 mm
隔板中心到离其最近一排管心距为s=t/2+6=22mm则各程相邻管管心距为44mm。
已知多管程换热器D=1.05t Nt/ 正三角形排列时η=0.7 求得D=482mm 取标准D=500㎜ (2)管板及外壳壁厚度管板厚度 ①管板厚度
管板厚度=3/4d0=18.75mm ②外壳壁厚度 外壳壁厚度б=10mm (3)折流挡板Nb
13
采用弓形折流板圆缺高度为壳内内径的10%到40%,则切去的圆缺高度为h=0.25×500=125mm 取折流板间距B=300mm
折流板数目Nb=传热管长/折流板间距-1=9 (4)外壳长度
外壳长度:L=l+D+0.25D+2×δ=3.5m 验证;的范围 正常
六、主要附属件的选定
1.接管直径
(1)水的接管直径 接管内水流数取1m/s
Π/4×d2×u=ms/ρ d=134mm,查标准表可取d=161mm (2)水蒸气进口直径
L/D=7.29 属于6-1014
水蒸气进口流速取3m/s
蒸汽压力 500 kPa,密度ρ=2.6673 kg/m3 汽化潜热γ=2113.2 kJ/kg
MS=π/4×d2×ρ×u d=112mm,查标准表可取d=131mm (3)不凝性气体出口管径 Φ76×3mm
(4)冷凝水出口管径 Φ131×3mm
2、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
(1)管程流动阻力
PtPiPrPNFtNsNp(Ft结垢校正系数,Np管程数,Ns壳程数) 由Re=37455,取传热管管壁相对粗糙度为0.01mm,则
d0.20.01,查图20——摩擦系数与雷诺准数及相对粗糙度的关系得0.0385,流速,
u=1.135m/s,=991.2kg/m3,所以:
lu2pii=2115.1
d2pru22=1458.7 3
对于Ø25mm×2.5mm的管子有Ft1.4,且NP2,Ns1
pt(2115.1+1458)21.4=10006.7pa
15
管程流动阻力在允许范围之内。
(2)壳程阻力
PoP1'P2'FsNsFs为结垢校正系数,Ns为壳程数
P'FfoncNu2o流体流经管束的阻力
1B12
公式中 F——管子排列方式对压力降的校正系数,正三角形排列F=0.5 f50——壳程流体的摩擦系数,当Re>500时,f0=R0.228=0.3887
e nc——横过管束中心线的管数,nc1.1N≈12
折流板间距B=0.3m,折流板数NB=9, 壳程流通截面积s0h(Dncd0)0.3(0.45-120,025)0.6m2 壳程流体流速为um0iS07.68 pu201Ff0nc(NB1)20.50.38871203.16867.6822=2179.3Pa
2流体流经折流板缺口的阻力 P'2N2BuoB3.5D2=1934.3Pa
总阻力 p02179.3+1934.3=24113.6Pa 壳程流动阻力也比较适宜。
8.折流挡板
折流挡板类型:单缺口 折流挡板间距:300mm
16
折流挡板厚度:12mm
9.其他附件
(1)拉杆
拉杆直径=12mm,其数量不少于十根 (2)防冲挡板定距管
此壳程大小应设置防冲挡板定距管直径=16mm (3)支架
高200mm,底长75mm 七.符号说明
P——压力,Pa; Q——传热速率,W; R——热阻,(℃/m2)/W ; Re——雷若准数; S——传热面积,m2; t——冷流体温度,℃; T——热流体温度,℃; u——流速,m/s; qm——质量流速,t/h; h——表面传热系数,W/(㎡℃); λ——导热系数,W/(㎡/℃); μ——粘度,Pa×s; ρ——密度,kg/m3; A——传热面积,m2; Pr——普朗特系数; Nb——折流挡板数; K——总传热系数,W/(㎡℃); qv ——体积流量; Nt——管程; △tm——平均传热温差,℃;
17
八、设计心得
九、这是大学期间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虽然时间比较紧张,但还是充满的斗志。过程是艰辛的,但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在这短短的一周里我们不仅学会了设计,学习的能力,还磨砺了自己让自己又成长了不少。或许设计出来的换热器不一定让老师很满意,但这种学习的过程对我们今后长远的学习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最后吧,说实在的有这个课程设计,感觉是件很幸福的事。
九、参考文献
1.冯骉.食品工程原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8 2.贾绍义,柴诚敬.化工原理课程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8
3.罗舜菁,刘成梅,张继鉴,食品工程原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4.李芳,化工原理及设备课程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5谭天恩,化学原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