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的舞蹈
在高中阶段语文写作教学中,我们关注的重点主要是立意与语言——立意体现高度,是思想达到的层次;语言体现广度,是知识的融合与汇总,这也都是我们在练习中强调的部分。但还有一个写作深度的问题常为我们所忽略——深度即文章的结构技巧。结构是文章的骨架,是作者的思路在文章外部形态上的体现,它更像思想的歌剧,灵魂的舞蹈,因而也更能彰显理性,体现创新。优秀的作文结构除清楚完整外,还要严谨而有特色。严谨即能反映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段与段之间有逻辑力量;特色是指不同于一般的结构布局。
一、《烛之武退秦师》的写作技巧 《烛之武退秦师》,文章讲述的是公元前630年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公元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楚国战败,晋国称霸。城濮之战时,郑国曾经派兵帮助楚国,而结怨于晋,晋秦联合攻打郑国。烛之武奉郑君之命,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一番说辞说退秦军,撤出围郑的,晋军也不得不撤退,从而化解了郑国的危机。我们来看烛之武的说辞: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区区125字,组织周密,结构严谨,极尽起承转合,跌宕起伏之能事——实在是学习文章结构难得的范例!我们来看这篇说辞的厉害:
第一层:起(“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说明围郑,郑国必亡。烛之武站在秦国的立场上展开说辞,就会引起秦伯的好感,愿意听他讲话,从而为进一步打动秦伯提供了可能性。反之,烛之武若一味以郑国为中心,怕早已被秦伯推出辕门之外了。
第二层:承(“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至“君之薄也”),说明郑国灭亡只对晋国有利,对秦国有害无益。烛之武认为秦国郑国疆土相隔遥远,晋国郑国却是邻国,因此灭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对秦国却有害无利,因为“邻之厚”而将“君之薄”。考虑到秦、晋是同盟,烛之武的措辞是委婉而谨慎的,他没有指出秦、晋联盟的不必要,却巧妙地点明秦、晋是两国这一事实。这既符合实际,又从利益关系上动摇了秦、晋联盟的基础,秦伯自然动心,他不会帮助晋国成就霸业而使自己的国力相对削弱,从而在诸侯争霸中置自己于不利地位。
第三层:转(“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至“君亦无所害”),说明保存郑国,对秦只有好处。如果说上一层是分析危害动摇秦伯的话,这里则是以利益引诱秦伯了。如果烛之武继续试图瓦解秦、晋同盟,必然引起秦伯疑心。于是他换了一个角度来讲郑国存在对秦国可能有的种种好处。当然——前提就是要秦国放弃进攻郑国,给郑国必要的生存空间。经此分析,到底是否继续进攻郑国,秦伯自然心中另有打算了。
第四层:合(“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至“唯君图之”),讲述历史,分化瓦解同盟。经过一番拉拢之后,烛之武又从秦、晋两国的历史关系着眼,讲述晋国曾对秦国过河拆桥,忘恩负义,再从历史说到现实,进一步推测了晋国的贪得无厌,灭郑之后必然要进犯秦国。这样一来,秦国意识到自己的危险,于是与郑国
订立了盟约,同时还反过来帮助郑国。
四层意思,委婉曲折,面面俱到,从亡郑于秦无益,说到秦、晋历史关系,说到晋国灭郑之后必然进犯秦国,步步深入,层层逼紧,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语言艺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在文章写作上也显得曲折蜿蜒,变化多姿,让人叹为观止。
二、学习到的写作技巧
写作需要我们注意基本的结构技巧,如结构的完整,段落的清晰,以及总分式、分总式、并列式等基本的技法,还应该有相应的变化。
起伏照应:为文切忌平铺直叙,线式结构虽是基本的法则,但在谋篇布局时还是多一些变化的好。有因有果,溯果推因,草蛇灰线,千里之外,在文章某点留一手,或在某处点名前因,都可使文章显得更为生动。
创造波澜:观文如观山,无起伏则无气势,写文章有意识的设置几处高潮,则使文章次序分明,藏美景于丘壑也是大自然的法则。
详略分明:无取舍则无主题,写作心中无章法,不知重点自然无法写出好的作品呢。如同我们知道眼睛大使人显得更美,可是五官都大肯定丑八怪无疑。
三、写作练习 材料:
1、 (日本称其为“尖阁列岛”),位于中国东海架的东部边缘,在地质结构上是附属于中国的性岛屿。面积约为17万平方公里,该岛历史上琉球不属于日本。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1943年12月中、美、英发表的《开罗宣言》规定,日本将所窃取于中国的包括东北、、澎湖列岛等在内的土地“归还中国”。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同年8月,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各种国际文件均明确指出,及其周围岛屿归中国所有。我国的这一立场有充分的历史和法律依据。
2、60年代末,联合国一委员会宣布附近可能蕴藏著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后,日方立即单方面采取行动,多次挑起领土争端。
3、1951日本同美国签订了片面的《旧金山和约》(《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将钓鱼诸岛连同日本冲绳交由美国托管。1972年美国将琉球主权移交日本时,一并将钓鱼台列屿的行政管辖权也交给日本。并多次扬言在《日美安全保障条约》保护之内。
设想xxxx年x月,日本单方宣布对主权,美国第七舰队驶入东海,你作为国家外交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化解这场危机,试针对美国写一篇使其退兵的外交辞令。(字数不限)
参考例文:尊敬的希拉里阁下:
惊闻贵国于近日协助日本国进犯我历史固有领土,闻之不胜遗憾并表示惋惜与愤慨。(起)为我国固有领土,这是毫无疑义并得到《开罗宣言》及《波茨坦公告》等国际公约所公认的,而日本国根据《旧金山和约》(《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独自宣称该岛归日本,这是违背国际法的行径——强行占有他国领土实属侵略,而贵国竟协助这一做法,窃以为不取。若助日本夺我岛屿对美国有利,贵国自行其意可也。长途远袭,阁下应该知道其难处,物资损耗,人员伤亡在所难免,为什么要帮助不义之国行不义之事呢?(承)贵国与我国具为爱好和平之过,若不进行战争,双方加强经贸合作,互通有无应该是对两国人民都有益的事情。且贵国得日本回报很多了,至今夏威夷岛上狼烟未散,菲律宾群岛英
灵未远。日本本言而无信之小国,狼子野心,贪得无厌,今日攻入我神圣之领土,以扩大其西疆,异日将东进,贪求夏威夷了,如此若不损害贵国,他将从哪里得到利益呢?(转)损害美国以利于日本,这种做法是否可取,希望阁下仔细考虑这种做法。(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