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练习题★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定义错误的是()
A .血源性病原体是指能引起人体疾病的病原微生物,例如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
病毒(HCV)和艾滋病病毒(HIV)等 B .职业接触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通过眼、
口、
鼻及其他黏膜、破损皮肤或非胃肠道接触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的状态C.非胃肠道接触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通过针刺、咬伤、擦伤和割伤等途径穿透皮肤或黏膜屏障接触血源性病原体的状态 D ?污染指作业环境、物体内或其表面存
在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者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的状态 2. 下列定义错误的是()
A ?被污染的衣物指被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污染,或者可能包裹有污染锐器的衣物
B ?工程控制指采用某些措施和工具隔离或消除工作场所血源性病原体
危害,如使用处理锐器的容器、自带套管的针具或更安全的医疗设施(包括锐器伤害防护装置和无针系统) C ?洗手设施指能提供充足的流动水(非手动开关)、洗手液(皂)和一次性
手巾或热风干手器等的设施 D .有保护装置的锐器指装有消除职业接触事故的内置安全
构件的锐器,用于抽取体液、刺入静脉和动脉或输入药品或液体等
3. 批量化、规模化制备高浓度HBV、HCV或HIV等病原微生物的机构指的是()
A ?病原制备机构 B ?临床实验室 C ?研究实验室 D ?微生物实验室 4?普遍预防是指()
A ?控制血源性病原体传播的策略之一,其理念就是将所有来源于人体血液或体液的物质都视作已感染了HBV、HCV、H1V或其他血源性病原体而加以防护
B .医疗卫生机构所
采取的一整套预防控制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程序和措施C.在接触可能感染血源性
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体液之后,应立即采取的一整套预防控制措施,包括应急处理、对接触
源的评价、对接触者的评价和接触后预防措施、咨洵与随访等 D ?为预防慢性疾病,往
往针对慢性疾病发生、发展或恶化的不同阶段分别采取病因预防、三早预防和临床预防三种
预防措施
5. 标准预防是指()
A ?控制血源性病原体传播的策略之一,其理念就是将所有来源于人体血液或体液的物质都视作已感染了HBV、HCV、HIV或其他血源性病原体而加以防护
B .根据普遍预防原则,医疗卫生机构所采取的一整套预防控制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程序和措施C.在接
触可能感染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体液之后,应立即采取的一整套预防控制措施,包括应急处理、对接触源的评价、对接触者的评价和接触后预防措施、咨询与随访等D.为预防慢性疾病,往往针对慢性疾病发生、发展或恶化的不同阶段分别采取病因预防、三早预防和临床预防三种预防措施
6. 接触后预防是指()
A 控制血源性病原体传播的策略之一,其理念就是将所有来源于人体血液或体液的物质都视作已感染了HBV、HCV、HIV或其他血源性病原体而加以防
护B.根据普遍预防原则,医疗卫生机构所采取的一整套预防控制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程序和措施 C .在接触可能感染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体液之后,应立即采取的一整套预防控制措施,包括应急处理、对接触源的评价、对接触者的评价和接触后预防措施、咨询与随访等D .为预防慢性疾病,往往针对慢性疾病发生、发展或恶化的不同阶段分别采
取病因预防、三早预防和临床预防三种预防措施 7 .下列定义错误的是( ) A .被污染的锐器指被污染的物品
B .职业接触的途径指在从事职业活动时,通过眼、 口、鼻及其他黏膜、破损皮肤或胃肠道外途径 (针刺、人咬伤、擦伤和割伤等途径穿透皮肤 或黏膜屏障)接触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
C .风险评估指根据职业危害识别进行风险 评估,以确定医护人员接触血源性病原体的风险水平与性质, 同时制定必要措施消除危害或 降低风险
D .风险控制指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风险的控制遵循职业病防治的优先等级 原则,首先是消除风险,其次是工程控制、管理措施和行为控制, 再次是个人防护和接触后 预防措施 &职业安全卫生一般操作规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可能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工作场所,应禁止进食、饮水、吸烟、化妆和摘戴隐 形眼镜等 B .可以将食品和饮料混置于储存血液或其他潜在污染物质的冰箱、冰柜、抽 屉、柜子和桌椅面等 C .禁止用口吮吸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 D .在被污染的设 备上张贴生物警示标志和中文警示说明 9. 职业接触级别愈高致病危险性愈大,艾滋病病毒接触级别分为几级,发病危险性依次增 大( A . 10. A . ) 2级 B . 3级 C . 4级 D . 5级 采取接触后预防措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乙型肝炎病毒接触后预防措施与接种疫苗的状态紧密相关,未接种疫苗者,应采取注射 B .丙型肝 乙肝免
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的措施;以前接种过疫苗,无需采取预防措施 炎病毒没有推荐采用接触后预防措施 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接触后 C .艾滋病病毒尽快采取接触后预防措施,预防性用 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 24小时。但即使超过 24 D .对 小时,也应实施预防性用药。在接触者可耐受的前提下, 给予4周的接触后预防性用药 所有不知是否怀孕的艾滋病病毒职业接触后育龄妇女都要进行妊娠检测, 用药期间,应避免或终止妊娠 11.在艾滋病病毒职业接触预防用药期间, 如果证实源患者未感染血源性病原体, 则应当() A .继续服完4周的接触后预防性用药
B .立即中断接触后预防性用药 C .逐步减量
至停药 D .重新评估, 12 .丙型肝炎病毒接触者, A .接触1?3个月之后 触9?12个月之后 13 .如想早期诊断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应在接触多长时间后检测击丙型肝炎病毒 A .立即 B . 1?2周 C . 2?3周 D . 4?6周
14 .艾滋病病毒接触后应于多长时问内开展艾滋病病毒追踪检洲,包括在接触后的第 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时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测和处 理,观察和记录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等 A . 3个月 B . 6个月 C . 9个月 二、多项选择题 1 .下列属于血源性病原体的是 (
) A .乙型肝炎病毒 B .丙型肝炎病毒 2.医疗废物包括() A .液体血液、半液体血液以及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 物处理时释出的血液或者其他潜在污染性物质 育龄妇女在预防性 2周内停药
进行丙型肝炎抗体和丙氨酸转氨酶基线检测和追踪检测, B .接触4?6个月之后 C .接触6?9个月之后 ( )
D . 12个月 C .梅毒 D .艾滋病病毒 应在() D .接 RNA( ) 4周、 B .对压缩后呈液体或半液体的废
C .处理固体压缩状废物时释出的血液或者 其他潜在污染性物质 D .污染的锐器、含有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的病理性和微生 物性废物
3?无针系统,指在下列医疗卫生工作中不使用针具的设施() A .建立动脉或静脉通路收集血液
B .向体内输入药物或液体 C.其他通过污染锐器 损伤皮肤而导致的潜在职业接触 D .以上都不是 4. 以下属于其他潜在污染物质的是()
A .任何从人体(活体或尸体)上取下的未经固定处理的组织或器官
B .含艾滋病病毒的细
胞或组织培养液或器官培养液 C .含HBV或HIV的培养基或培养液 D .感染了HBV 或HIV的实验动物的血液,或器官,或组织等
5 .职业卫生防护原则包括()
A .血源性病原体的职业接触是工作场所引起的问题,用人单位应开展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预防控制活动,以保障劳动者享有职业病防治法所规定的职业卫生权利,并接受、劳动者和工会组织的监督
B .禁止以就业为目的的职业健康筛查。对劳动者血源性病原 体的检测应当按照自愿的原则进行,对劳动者的个人健康信息,包括血源性病原体感染状况,
应遵循保密原则。检测结果不应作为是否聘用劳动者的依据 C .应对感染或疑似感染血
源性病原体疾病的劳动者予以关怀、治疗和支持,不应歧视或羞辱。对于患有血源性病原体
相关疾病的劳动者,只要医学上认可能胜任工作并不妨碍他人的,用人单位应尽量安排其在
合适的工作岗位上任职 D .对因职业接触血源性病原体而感染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
毒性肝炎或艾滋病等的劳动者,应依法享受工伤待遇 6 .可能发生血源性病原体接触的主要工作场所包括()
A.医疗机构(重点是手术室、妇产科病房、产科、普通病房的外科操作、牙科、骨科和供应室等)、病原制备机构
B.血源性病原体临床实验室、血源性病原体研究实验室 C.医疗废弃物的收集、运输和处理的单位 D.其他场所,如采供血机构、戒毒所、殡仪馆、 羁押或机构等
7 .可能接触血源性病原体的主要人群指那些因职业而经常接触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
的人,包括()
A.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包括护士、医师、病理(尸体)解剖人员(包括法医)、药剂师、实习医学生、废物处理人员和护工等
B.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工作人员,包括公共安全
工作人员、应急反应人员、急救人员或志愿者等 C.微生物实验室和科研机构工作人员,
包括实验人员、采血人员、技师和合同工等 D.其他人员,如羁押或机构、戒毒所
的工作人员和殡葬业的工作人员等 8. 风险评估包括()
A.血源性病原体在工作场所的传播途径 B.接触摁源性病原体的、的频率和数量,各
种传播途径和最可能的传播途径,对同时接触多种血源性病原体的情况进行分析 C.接
触与重复接触的影响因素,包括工作场所的布局,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工作场所的清洁与整理,个人防护用品主防护设施的适用性、数量及其运行和使用情况汇 D.用人单位、
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和医护人员有关血源性病原体知识及职业卫生安全操作规程的掌握和职业卫生培训情况
9. 发生血源性病原体意外职业接触后应立即进行局部处理,包括()
A.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被污染的黏膜 B .如有伤口,
应当轻轻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避免挤压伤口局部,尽可能挤
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C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用70%乙醇或者0. 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D .被接触的黏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10. 评价源患者的内容包括()
A .根据现有信息评估被传染的风险,包括源患者的液体类型(例如血液,可见体液,其他潜在的传染性液体或组织和浓缩的病毒)和职业接触类型(即经皮伤害、经黏膜或破损皮肤和
叮咬) B ?对已知源患者进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丙肝病毒抗体和艾滋病病毒检测
C.对于未知源患者,要评估接触者被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或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风险 D ?不应检测被废弃的针具或注射器的病毒污染情况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普遍预防是控制血源性病原体传播的策略之一,其理念就是将所有来源于人体血液或体液的物质都视作已感染了HBV、HCV、HIV或其他血源性病原体而加以防护
B .标准预防:根据普遍预防原则,医疗卫生机构所采取的一整套预防控制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程序和措施C.接触后预防:在接触可能感染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体液之后,应
立即采取的一整套预防控制措施,包括应急处理、对接触源的评价、对接触者的评价和接触
后预防措施、咨询与随访等 D .丙型肝炎病毒推荐采用接触后预防措施
12. 配备并使用锐器容器,也称之为“安全盒”。可重复使用的锐器用完后应放人哪种硬质
容器中,以便进行适当处理() A .防穿刺 B .防渗漏
C .有警示标识或安全标 D .有中文警示说明
三、判断题
1. 职业接触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通过眼、口、鼻及其他黏膜、破损皮肤或非胃肠
道接触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的状态。() 2. 血源性病原体指存在于血液和某些体液中的能引起人体疾病的病原微生物,例如乙型肝
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艾滋病病毒(HIV)等。()
3. 职业接触的途径,在从事职业活动时,通过眼、口、鼻及其他黏膜、破损皮肤或胃肠道
外途径(针刺、人咬伤、擦伤和割伤等途径穿透皮肤或黏膜屏障)接触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
4. 禁止食品和饮料混置于储存血液或其他潜在污染物质的冰箱、冰柜、抽屉、柜子和桌椅
面等。()
5. 禁止弯曲被污染的针具,禁止双手回套针帽,禁止用手分离使用过的针具和针管,禁止
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以下两种情况除外:①用人单位有理由说明没有其他方法,或这种行动是由于特殊医疗需要;②使用专用机械设备,或单手操作技术。()
6. 胃肠道接触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通过针刺、咬伤、擦伤和割伤等途径穿透皮肤
或黏膜屏障接触血源性病原体的状态。()
7. 有保护装置的锐器指装有减少职业接触事故的内置安全构件的锐器,用于抽取体液、刺
入静脉和动脉或输入药品、液体等。()
&被污染的衣物指被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污染,或者可能包裹有污染锐器的衣物。()
9. 对因职业接触血源性病原体而感染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或艾滋病等的劳动
者,不能享受工伤待遇。()
10. 对劳动者血源性病原体的检测应当按照自愿的原则进行,对劳动者的个人健康信息,包括血源性病原体感染状况,应遵循保密原则。()
11. 可能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工作场所,可以进食、饮水、吸烟、化妆和摘戴
眼镜等。()
12. 可以用手直接拿取被污染的破损玻璃物品,应使用刷子、垃圾铲和夹子等器械处理。
()
13. 安全注射是指注射不伤及接受者和提供者,并且保障所产生的废物不对社会造成危害,因此要确保提供安全注射所需要的条件,并坚持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参 一、单项选择题 1. A 2. D
3. A 4 . /\\ 5 .B 6 . C 7 . A 8 . B 9. B 10. A11. B12.B l 3 .D 1 4 . B
二、多项选择题 1. ABCD 2ABCD 3 .
ABC 4 . ABC D 5 . AB CD 6. ABCD
7. ABCD8 . ABCD9.ABCD 10 . ABCD 11. ABC 12.ABCD
三、判断题 1.V 2.V
3. V 4 . V 5 .V 6 . x 7. V & 9.x 10.V 11.x 12.x 13.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