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个小题,1~6 小题,每小题 2 分;7~16 小题,每小题 3 分,
共 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 的相反数是( )
D.3
A.﹣ B. C.﹣3 解答: 解:﹣3 的相反数是 3, 故选 D.
2.纳米是非常小的长度单位,1 纳米=10-9 米.某种病菌的长度约为 100 纳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该病菌的长度,结果正确的是( A.1×10-10 米
B.1×10-9 米
)
D.1×10-7 米C.1×10-8 米
解:100 纳米=100×10-9 米=1×10-7 米. 故选 D.
3.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
B.a3×(﹣a)2=a5 C.a5÷a=a5
D.(﹣a2)3=a6A.3a﹣(﹣a)=2a
解答:A、由于 3a+a=4a≠2a,故本选项错误; B、由于 a3×(﹣a)2=a3×a2=a5,故本选项正确; C、由于 a5÷a=a5﹣1=a4≠a5,故本选项错误; D、由于(﹣a2)3=﹣a6,故本选项错误.故选 B.
4 如图,△ABC 中,∠ACB=90°,沿 CD 折叠△CBD,使点 B 恰好落在 AC 边上的点 E 处.若
∠A=20°,则∠BDC 等于(
)
A.44°
B.60°
C.65°
D.77°
解答:解:△ABC 中,∠ACB=90°,∠A=20°,
∴∠B=90°﹣∠A=70°,
由折叠的性质可得:∠CED=∠B=70°,∠BDC=∠EDC,
∴∠ADE=∠CED﹣∠A=50°, ∴∠BDC=故选 C.
=65°.
5 不等式组
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为( )
A.
. B . C . D
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解:
,由①得,x<4;由②得,x≥3, 故此不等式组的解集为:3≤x<4, 在数轴上表示为:
故选 D.
)
6 如图,点 A,B,C,在⊙O 上,∠ABO=32°,∠ACO=38°,则∠BOC 等于(
A.60° B.70° C.120°
D.140°
考点:圆周角定理.
解答:解:过 A 作⊙O 的直径,交⊙O 于 D;△OAB 中,OA=OB,
则∠BOD=∠OBA+∠OAB=2×32°=°,同理可得:∠COD=∠OCA+∠OAC=2×38°=76°, 故∠BOC=∠BOD+∠COD=140°.
故选 D
7 如图,直线 a∥b,直线 c 与 a、b 都相交,从所标识的∠1、∠2、∠3、∠4、∠5 这五个角中任意选取两个角,则所选取的两个角互为补角的概率是(
)
解:列表得:
5 4 3 2 1 (1,5) (1,4) (1,3) (1,2) ﹣ 1 (2,5) (2,4) (2,3) ﹣ (2,1) 2 (3,5) (3,4) ﹣ (3,2) (3,1) 3 (4,5) ﹣ (4,3) (4,2) (4,1) 4 ﹣ (5,4) (5,3) (5,2) (5,1) 5 ∵共有 20 种等可能的结果,所选取的两个角互为补角的有 12 种情况, ∴所选取的两个角互为补角的概率是 故选 A.
=.
8 为了研究吸烟是否对肺癌有影响,某肿瘤研究所随机地调查了 10000 人,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吸烟者中患肺癌的比例是 2.5%,在不吸烟者中患肺癌的比例是 0.5%, 吸烟者患肺癌的人数比不吸烟者患肺癌的人数多 22 人.如果设这 10000 人中,吸烟者患肺癌的人数 ,不吸烟者患肺癌的人数 ,根据题意,下面列出的方程组正确的是 (
).
A.
B.
C.
D.
答案 B.
考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9 如图,直线 y=x+a-2 与双曲线 y=
交于 A,B两点,则当线段 A B 的长度取最小值时,
a的值为(
). A.0
B.1
C.2
D.5
【答案】 C.
考点 本题以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为背景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待定系数法, 中,得
解答 把原点(0,0)代入
.选 C..
10
如图,我国的一艘海监船在 A 附近沿正东方向航行,船在 B 点时测得
A 在船的北偏东 60°方向,船以 50 海里/时的速度继续航行 2 小时后到达 C 点,此时 A 在船的北偏东 30°方向.请问船继续航行与 A 的最近距离(
)
解答:
解:过点 A 作 AD⊥BC 于 D,根据题意得
∠ABC=30°,∠ACD=60°,
∴∠BAC=∠ACD﹣∠ABC=30°,
∴CA=CB.
∵CB=50×2=100(海里),
∴CA=100(海里),
在直角△ADC 中,∠ACD=60°, ∴AD=AC=×100=50 (海里).
故船继续航行与 A 的最近距离 (海里.故选 B
11 已知 =3,则 x+x 的值为( A.1 2)
C. D.
2解:∵x﹣=3,即 x﹣3x=1, ∴原式 (x﹣3x)=4﹣=. 故选 D.
2
12 如图,长方形 ABCD 中,M 为 CD 中点,今以 B、M 为圆心,分别以 BC 长、MC 长为半
)
径画弧,两弧相交于 P 点.若∠PBC=80°,则∠MPC 的度数为何?(
A.20 B.35 C.40 D.55
考点:矩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解答:解:∵以 B、M 为圆心,分别以 BC 长、MC 长为半径的两弧相交于 P 点, ∴BP=PC,MP=MC,
∵∠PBC=80°,
∴∠BCP=(180°﹣∠PBC)=(180°﹣80°)=50°, 在长方形 ABCD 中,∠BCD=90°,
∴∠MCP=90°﹣∠BCP=90°﹣50°=40°,
∴∠MPC=∠MCP=40°.
故选 D.
13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 E(﹣4,2),F(﹣2,﹣2),以原点 O 为位似中心,)
相似比为,把△EFO 缩小,则点 E 的对应点 E′的坐标是( A.(﹣2,1) 解答: 解:根据题意得:
B.(﹣8,4)C.(﹣8,4)或(8,﹣4)D.(﹣2,1)或(2,﹣1)则点 E 的对应点 E′的坐标是(﹣2,1)或(2,﹣1).故选 D.
14 有这样一组数据 a1,a2,a3,…an,满足以下规律:
, (n
≥2 且n 为正整数),则 a2013 的值为 ﹣1 (结果用数字表示).解答: 解:a1= ,
a2= =2,
a3= a4= …,
=﹣1,
=, 依此类推,每三个数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
∵2013÷3=671,
∴a2013 为第 671 循环组的最后一个数,与 a3 相同,为﹣1.故答案为:﹣1. 15 张如图 1 的长为 a,宽为 b(a>b)的小长方形纸片,按图 2 的方式不重叠地放在
矩形 ABCD 内,未被覆盖的部分(两个矩形)用阴影表示.设左上角与右下角的阴影部分的面积的差为 S,当 BC 的长度变化时,按照同样的放置方式,S 始终保持不变,则 a,b 满足( )
A.a=b
B.a=3b C.a=b D.a=4b
解:左上角阴影部分的长为 AE,宽为 AF=3b,右下角阴影部分的长为 PC,宽为 a,
∵AD=BC,即 AE+ED=AE+a,BC=BP+PC=4b+PC,
∴AE+a=4b+PC,即 AE﹣PC=4b﹣a,
∴阴影部分面积之差 S=AE•AF﹣PC•CG=3bAE﹣aPC=3b(PC+4b﹣a)﹣aPC=(3b﹣a)PC+12b2 ﹣3ab,
则 3b﹣a=0,即 a=3b. 故选 B
16.已知点 A(0,0),B(0,4),C(3,t+4)
t). 记 N(t)为□A B C D 内部(不含边界)整点的个数,其中整点是指横坐标和纵坐
D (3,
标都是整数的点,则 N(t)所有可能的值为
(
)
B.7、8
C.6、7、8
D.6、8、9 A.6、7 解答: 解:当 t=0 时,A(0,0),B(0,4),C(3,4),D(3,0),此时整数点有(1,1),(1,
2),(1,3),(2,1),(2,2),(2,3),共 6 个点;
当 t=1 时,A(0,0),B(0,4),C(3,5),D(3,1),此时整数点有(1,1),(1,2),
(1,3),(1,4),(2,1),(2,2),(2,3),(2,4),共 8 个点;
当 t=2 时,A(0,0),B(0,4),C(3,6),D(3,2),此时整数点有(1,1),(1,2),
(1,3),(1,4),(2,2),(2,3),(2,4),共 7 个点;故选项 A 错误,选项 B 错误;选项 D 错误,选项 C 正确; 故选 C.
二、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把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
17.分解因式:3x2﹣18x+27=
解答:
解:3x2﹣18x+27, =3(x2﹣6x+9), =3(x﹣3)2. 故答案为:3(x﹣3)2 18.若一组数据 1,7,8,a,4 的平均数是 5、中位数是 m、极差是 n,则 m+n= 解:∵平均数为 5, ∴解得:a=5,
.
=5,
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1,4,5,7,8, 则中位数为:5, 极差为:8﹣1=7, 即 m=5,n=7, 则 m+n=12. 故答案为:12.
19 如图,在边长为 9 的正三角形 ABC 中,BD=3,∠ADE=60°,则 AE 的长为
.
解答: 解:∵△ABC 是等边三角形,
∴∠B=∠C=60°,AB=BC;
∴CD=BC﹣BD=9﹣3=6;
∴∠BAD+∠ADB=120°
∵∠ADE=60°,
∴∠ADB+∠EDC=120°,
∴∠DAB=∠EDC,
又∵∠B=∠C=60°, ∴△ABD∽△DCE, , 即=,
解得:CE=2,
故 AE=AC﹣CE=9﹣2=7.
故答案为:7. 20 如图,二次函数 y=ax2+bx+c(a≠0)的图象的顶点在第一象限,且过点(0,1)和 (﹣1,0).下列结论:①ab<0,②b2>4a,③0<a+b+c<2,④0<b<1,⑤当 x>﹣1时,y>0,其中正确结论的是
解答:
解:∵二次函数 y=ax2+bx+c(a≠0)过点(0,1)和(﹣1,0), ∴c=1,a﹣b+c=0.
①∵抛物线的对称轴在 y 轴右侧
>0,
∴a 与 b 异号,∴ab<0,正确;
②∵抛物线与 x 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b2﹣4ac>0, ∵c=1,∴b2﹣4a>0,b2>4a,正确; ④∵抛物线开口向下,∴a<0,
∵ab<0,∴b>0.
∵a﹣b+c=0,c=1,∴a=b﹣1,
∵a<0,∴b﹣1<0,b<1,
∴0<b<1,正确;
③∵a﹣b+c=0,∴a+c=b,
∴a+b+c=2b>0.
∵b<1,c=1,a<0,
∴a+b+c=a+b+1<a+1+1=a+2<0+2=2,
∴0<a+b+c<2,正确;
⑤抛物线 y=ax2+bx+c 与 x 轴的一个交点为(﹣1,0),设另一个交点为(x,0),则 x0>0, 由图可知,当 x0>x>﹣1 时,y>0,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的结论有①②③④.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个小题,共 66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21 (本小题满分 8 分)求值: 解答: ,其中 x 满足 x+x﹣2=02
解:原式=
•
=
•
=
,
由x2+x﹣2=0,解得 x =﹣2,x =1, 1 2 ∵x≠1,
∴当 x=﹣2 时,原式= =1/5.
22.(本小题满分 10 分)在以“关爱学生、安全第一”为主题的安全教育宣传月活动中,某学校为了了解本校学生的上学方式,在全校范围内随机抽查部分学生,了解到上学方式主要有:A﹣结伴步行、B﹣自行乘车、C﹣家人接送、D﹣其他方式,并将收集的数据整理绘制成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本次抽查的学生人数是多少人?
(2)请补全条形统计图;
(3)请补全扇形统计图,并在图中标出“自行乘车”对应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
(4)如果该校学生有 2080 人,请你估计该校“家人接送”上学的学生约有多少人?
解答:
解:(1)根据题意得:30÷25%=120(人),则本次抽查的学生人数是 120 人;
(2)“结伴步行”的人数为 120﹣(42+30+18)=30(人),补全统计图,如图所示:
(3)“结伴步行”所占的百分比为100%=35%,
“自行乘车”在扇形统计图中占的度数为 360°×35%=126°,补全扇形统计图,如图所示; ×100%=25%;“自行乘车”所占的百分比为× (4)估计该校“家人接送”上学的学生约有 2080×25%=520(人).
23 (本小题满分 10 分) 甲、乙两地之间有一条笔直的公路 L,小明从甲地出发沿公路
ι步行前往乙地,同时小亮从乙地出发沿公路 L 骑自行车前往甲地,小亮到达甲地停留一段时间,原路原速返回,追上小明后两人一起步行到乙地.设小明与甲地的距离为 y1 米,小亮与甲地的距离为 y2 米,小明与小亮之间的距离为 s 米,小明行走的时间为 x 分钟.y1、 y2 与 x 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 1,s 与 x 之间的函数图象(部分)如图 2. (1)求小亮从乙地到甲地过程中 y1(米)与 x(分钟)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求小亮从甲地返回到与小明相遇的过程中 s(米)与 x(分钟)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在图 2 中,补全整个过程中 s(米)与 x(分钟)之间的函数图象,并确定 a 的值.
解答:
解:(1)设小亮从乙地到甲地过程中 y1(米)与 x(分钟)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y1=k1x+b,由图象,得
,
,
解得:
∴y1=﹣200x+2000;
(2)由题意,得 小明的速度为:2000÷40=50 米/分, 小亮的速度为:2000÷10=200 米/分,
∴小亮从甲地追上小明的时间为 24×50÷(200﹣50)=8 分钟,
∴24 分钟时两人的距离为:S=24×50=1200,32 分钟时 S=0, 设 S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S=kx+b,由题意,得
, 解得: ,
∴S=﹣150x+4800;
(3)由题意,得
a=2000÷(200+50)=8 分钟, 当 x=24 时,S=1200 当 x=32 时,S=0.
故描出相应的点就可以补全图象. 如图:
24(本小题满分 12 分)如图 1,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2,点 M 是 BC 的中点,P 是线段 MC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 M、C 重合),以 AB 为直径作⊙O,过点 P 作⊙O 的切线,交 AD 于点 F, 切点为 E.
(1)求证:OF∥BE; (2)设 BP=x,AF=y,用含 x 的代数式表示 HE,并写出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
(3)延长 DC、FP 交于点 G,连接 OE 并延长交直线 DC 与 H(图 2),问是否存在点 P,使
△EFO∽△EHG(E、F、O 与 E、H、G 为对应点)?如果存在,直接写出 x 和 y 的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答:
(1)证明:连接 OE
FE、FA 是⊙O 的两条切线
∴∠FAO=∠FEO=90°
在 Rt△OAF 和 Rt△OEF 中,
∴Rt△FAO≌Rt△FEO(HL),
∴∠AOF=∠EOF=∠AOE, ∴∠AOF=∠ABE,
∴OF∥BE,
(2)解法 1 解:过 F 作 FQ⊥BC 于 Q
∴PQ=BP﹣BQ=x﹣y PF=EF+EP=FA+BP=x+y
过 H 作 HG⊥AB 于 G Rt△PFQ≌Rt△OHG OH=PF HE+1= x+y
又∵在 Rt△PFQ 中
∴FQ2+QP2=PF2 ∴22+(x﹣y)2=(x+y)2 化简得:HE+1= x+y
,(1<x<2); (1<x<2); (三角形相似解法二 OE2 =FE*EP) (3)存在这样的 P 点, 理由:∵∠EOF=∠AOF, ∴∠EHG=∠EOA=2∠EOF,
当∠EFO=∠EHG=2∠EOF 时,
即∠EOF=30°时,Rt△EFO∽Rt△EHG, 此时 Rt△AFO 中, y=AF=OA•tan30°=∴ ∴ ,
时,△EFO∽△EHG.
25 (本小题满分 12 分) 已知,直线 EF 与直角三角形 ABC 斜边 AB 所在直线交于一点 P
(不与 A,B 重合),分别过 A,B 向直线 EF 作垂线,垂足分别为 E,F,Q 为斜边 AB 的中点.
(1)如图 1,当点 P 与点 Q 重合时,AE 与 BF 的位置关系是 系式
;
,QE 与 QF 的数量关
(2)如图 2,当点 P 在线段 AB 上不与点 Q 重合时,试判断 QE 与 QF 的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 (3)如图 3,当点 P 在线段 BA(或 AB)的延长线上时,此时(2)中的结论是否成立? 请画出图形并给予证明. 解答:
解:(1)AE∥BF,QE=QF,
理由是:如图 1,∵Q 为 AB 中点,
∴AQ=BQ,
∵BF⊥CP,AE⊥CP,
∴BF∥AE,∠BFQ=∠AEQ, 在△BFQ 和△AEQ 中
∴△BFQ≌△AEQ(AAS),
∴QE=QF,
故答案为:AE∥BF,QE=QF.
(2)QE=QF,
证明:如图 2,延长 FQ 交 AE 于 D,
∵AE∥BF,
∴∠QAD=∠FBQ, 在△FBQ 和△DAQ 中
∴△FBQ≌△DAQ(ASA),
∴QF=QD,
∵AE⊥CP,
∴EQ 是直角三角形 DEF 斜边上的中线,
∴QE=QF=QD, 即 QE=QF.
(3)(2)中的结论仍然成立,证明:如图 3, 延长 EQ、FB 交于 D,
∵AE∥BF,
∴∠1=∠D,
在△AQE 和△BQD 中
,
∴△AQE≌△BQD(AAS),
∴QE=QD,
∵BF⊥CP,
∴FQ 是斜边 DE 上的中线,
∴QE=QF.
26.如图,已知:如图①,直线y=﹣
x+
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两动点
D、E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向O点运动(运动到O点停止);对称轴过点A且顶点为M的抛物线y=a(x﹣k)2+h(a<0)始终经过点E,过E作EG∥OA交抛物线于点G,交AB于点F,连结DE、DF、AG、BG.设D、E的运动速度分别是1个单位长度/秒和
个单位长度/秒,运动时间为t秒.
(1)用含t代数式分别表示BF、EF、AF的长;
(2)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ADEF是菱形?判断此时△AFG与△AGB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
(3)当△ADF是直角三角形,且抛物线的顶点M恰好在BG上时,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解:(1)在直线解析式y=﹣∴A(1,0),B(0,∴tan∠OAB=
,
x+
中,令x=0,得y=
.
;令y=0,得x=1.
),OA=1,OB=
∴∠OAB=60°,
∴AB=2OA=2. ∵EG∥OA,
∴∠EFB=∠OAB=60°. ∴EF=
=
=t,BF=2EF=2t,
∴AF=AB﹣BF=2﹣2t.
(2)①∵EF∥AD,且EF=AD=t, ∴四边形ADEF为平行四边形. 若▱ADEF是菱形,则DE=AD=t.
由DE=2OD,即:t=2(1﹣t),解得t=. ∴t=时,四边形ADEF是菱形. ②此时△AFG与△AGB相似.理由如下: 如答图1所示,连接AE,
∵四边形ADEF是菱形, ∴∠DEF=∠DAF=60°, ∴∠AEF=30°.
由抛物线的对称性可知,AG=AE, ∴∠AGF=∠AEF=30°. 在Rt△BEG中,BE=∴tan∠EBG=
=
,
,EG=2,
∴∠EBG=60°,
∴∠ABG=∠EBG﹣∠EBF=30°.
在△AFG与△AGB中,∵∠BAG=∠GAF,∠ABG=∠AGF=30°, ∴△AFG∽△AGB.
(3)当△ADF是直角三角形时, ①若∠ADF=90°,如答图2所示:
此时AF=2DA,即2﹣2t=2t,解得t=. ∴BE=∴E(0,
t=
,OE=OB﹣BE=
).
),G(2,
)代入得:
,
),G(2,
设直线BG的解析式为y=kx+b,将B(0,
,解得k=,b=,
∴y=x+.
,
令x=1,得y=∴M(1,
).
设抛物线解析式为y=a(x﹣1)2+∴∴y=
=a+
,解得a=(x﹣1)2+
=
. x2+
,点E(0,)在抛物线上,
x+.
②若∠AFD=90°,如答图3所示:
此时AD=2AF,即:t=2(2﹣2t),解得:t=. ∴BE=∴E(0,
t=
,OE=OB﹣BE=
).
),G(2,
)代入得:
,
),G(2,
设直线BG的解析式为y=kx+b,将B(0,
,解得k=,b=,
∴y=x+. ,
令x=1,得y=∴M(1,
).
设抛物线解析式为y=a(x﹣1)2+∴∴y=
=a+
,解得a=(x﹣1)2+
=
.
,点E(0,)在抛物线上,
x2+
x+.
x2+
x+
或y=
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x2+
x+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