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九课时
《乘车》教学设计
课题 乘车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1.在具体的“乘车”情境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意义,能掌握连加、连减、加减学习 混合的运算顺序,并进行正确计算。 目标 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创设情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进行正确计算。 难点 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答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 一、复习旧知 1.放鞭炮 教师活动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 2.看图列式 体订正。 二、导入新课 师:你们看,谁来了? 课件出示: 学生:是喜羊羊。 师:喜羊羊在一次意外来到人类世界,在乘坐公交车时,感觉特别有趣,还发现了许多有趣的数学知识。我们一起去看看它的记录好吗? 通过谈话,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同时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愿望。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为后面学习新知做准备。 板书课题:乘车 讲授新课 一、学习连加的计算方法 课件出示: 学生独自观察,然后自反馈: 车上有2人,从前面上车的有3人,后门上车的有2人。 师: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呀!那么你想知道什么呢? 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来表演一下好吗? 反馈:要求一共有多少名乘客,也就是把车上和前后门准备上车的人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师:那算式是……? 师:这两个算式与我们以前学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呢? 师:说得真好!像这样有两个加号的算式叫做连加。可是怎么计算2+3+2呢? 由说说。 学生:我想知道一共有 创设具体的乘车情景,通过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感悟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师:你看到了什么? 多少名乘客? 亲身经历了知识 学生表演,然后反馈。 学生:2+3+22+2+3。 学生:这个算式多加了一个数。 学生自由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反馈: (1)一个圆圈表示一个人,先画2个红圆圈,再画3个绿圆圈,最后画2个紫圆圈,一共有7个元圈,所以一共有7名乘客。 (2)先算2+3=5,再算5+2=7。 说说自己的想法。 将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找出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等思维能 …… 学生独自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学生独自观察,然后自由说说。 学生独自思考,然后回答: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师:师为你们的精彩表现,点赞!现在你能很快的算术2+2+3的结果了吗? 二、学习连减的计算方法 师:公交车来到下一站——“七里庄”,又发生什么事情了? 课件出示: 力。 通过说一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问题意识。 反馈:原来车上有8人,到站后,从前门下车1人,从后门下车2人。 师:你想知道什么呢? 师:这个问题又该怎么解决呢?我们还是来表演一下吧! 反馈:用总人数减去前后门下车的人数就是现在车上的人数。 师:那么算式是……? 反馈:8-1-4 或 8-4-1 师:这样有两个减法的算式叫做……? 师:可是怎样计算8-1-4呢? 反馈:(1)一个圆圈表示一个人,先画8个圆圈,先划去1个,再划去4个,还剩3个,所以现在车上有3人。 (2)先算8-1=7,再算7-4=3。 …… 师:老师明白了,现在很快的算算8-4-1。 三、学习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师:到站后,有人下车,当然也有人上车。 课件出示: 学生表演,然后回答。 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然后集体交流。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叫做连减。 学生自由说说。 学生独自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反馈: 车上原来有9人,到站下车5人,上车有1人。 师:现在车上有多少人呢?我们来表演一下这幅图的意思好吗? 反馈:下车要减去,上车要加上。 师:现在你能列出算式了吗? 反馈:9-5+1 或 9+1-5 师:这两个算式里面既有加法又有减法,这是什么算式呀? 引导学生得出:这样的算式叫做“加减混合运算”。 师:“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又该怎样计算呢?结合刚才表演的情景说一说。 学生结合图意自由说说。 学生表演上车、下车的情景,然后反馈。 学生独自列出算式,然后自由说说。 学生自由说说。 学生自由 学生的表演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数量关系,同时也帮助学生明确了计算的方法,所有动静的结合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开发与发展。 利用试一试,让学生感受反馈:计算9-5+1,先算9-5=4,再算4+1=5。 说说。 计算9+1-5,先算9+1=10,再算10-5=5。 四、完成“试一试” 师: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结合 反馈:合唱队里有4个男生,5个女生。 题意自由说说。 不同的思路有不同的解法,但是结果却是相同的,综合运用了所学的知识。 通过总结,帮助学生总结计算方法,建立完第一排有2人,第二排有3人,第三排有4人。 师:想一想,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 学生独自 反馈: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可以这样列式:4+5=9。 还可以这样列式:2+3+4=9。 五、总结归纳 课件出示: 提出问题,然后列式解决。 师:你在算这几道题时,都是按照什么顺序算的? 反馈:(1)加法在前,就先算加法。 (2)减法在前,就先算减法。 (3)我发现,都是先算前面的,在算后面的。 …… 师:原来在计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时,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的。 巩固练习 1.看图列式,算一算。 学生根据算式的运算顺序自由说说。 整的知识体系。 设计不同类 2.送小兔回家。 型的练习,不仅帮助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提高学生解 决问题的能力。 3.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自由说说。 利用说一说,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反馈:我会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了。 我知道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进行。 …… 板书 乘车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简洁的板书可以突出本课的重点与难点,帮 助学生梳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