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测品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实践技能培养浅论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实践技能培养浅论

来源:测品娱乐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实践技能培养浅论

摘 要: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高职院校加强教师专业实践技能培养。本文结合当前形势,从教师、学校、等方面分析高职教师专业实践技能缺失的具体成因,探讨“先内修、后外放、再收成”的三步走培养模式,将教师专业实践技能培养分为培训与参观访问相结合的“内修”阶段、兼职与企业顶岗相结合的“外放”阶段以及科研与技术服务相结合的“收成”阶段。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师 实践技能

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许多问题,尤其表现在人才培养问题上,社会要求高职毕业生应掌握的实践技能往往难以真正形成。究其原因,除实践教学条件与实践教学体系不成熟外,主要还是缺少一支高技能的教师队伍。本文结合当前形势,在分析高职教师专业实践技能缺失成因的基础上,就如何培养教师专业实践技能作一探讨。

一、新形势对高职教师专业实践技能的要求

当前,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已成为高职人才培养的核心,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为培养适应一线工作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首先要具备一支高技能的师资队伍。因此,高职院校应重视教师专业实践技能培养,教师也应主动提高自身专业实践技能水平,以适应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要求。

近年来,尽管高职领域多次掀起“双师型教师”、“双师素质教师”建设浪潮,“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共识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教师专业实践技能缺失仍是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不争事实,教师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迫切需要加强。

二、高职教师专业实践技能缺失的成因分析

(一)教师方面

1.“从学校到学校”型教师专业实践技能先天不足

目前高职院校的师资组成大部分是“从学校到学校”型教师。这些教师中,无论是直接从学校毕业的年轻教师,还是高职院校原有的接受过典型专业教育的老教师,在学习或任教中大多没有接触过专业实践工作,缺乏在企业、生产一线工作的经历,虽然有较好的专业理论基础,但专业实践技能先天不足,实践工作技能严重缺失。

2.“从企业到学校”型教师专业实践技能不断弱化

当前高职院校纷纷从企业引进一线技术人才。这些教师专业实践经验丰富,是高职师资队伍中的能工巧匠,很受学校的重视。学校往往将实践课程交给他们

“包办”,造成其教学任务过重,工作压力过大,很少有机会再接触到企业生产实践。这样的情况如不加调整,从企业进入学校的这些教师在实践技能方面的优势将逐渐耗损,专业实践技能必将不断弱化。

(二)学校方面

1.整体办学水平教师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

高职院校的办学虽逐步规范,但办学条件和水平普遍不高,在“双师型”师资队伍、实践条件建设上仍有很多不足,了教师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一是校内实践条件建设不完善,设施设备不足,实践课程开设受,教师无法很好开展实践教学,也无法很好进行自身实践技能训练。二是师资力量不够,教师疲于上课,少有机会参与实践技能培养。三是办学条件迫使“双师”标准降低,使一些实践技能培养工作表面化、无用化,看起来虽达到“双师”比例,实际上只是通过所谓“多、快、省”的途径获得实效甚微的培训认证。

2.部分院校开展教师实践技能培养工作的主动性不够

如有的院校办学理念较为落后,对教师实践技能培养工作认识不足;有的院校避难就易,只抓范围小、易开展、见效快的工作,而忽略了对教师实践技能培养工作的关注;有的院校以办学条件不足为由,迟迟不将教师实践技能培养工作提上日程;有的院校对主动参与实践技能培养的教师不支持,处处设限。以上情况都是一些院校在开展教师实践技能培养工作上缺乏主动性的突出表现。

3.人力资源管理僵化使师资队伍整体实践水平难以提高

高职院校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向来严格遵循当地的人事,墨守成规,严瑾有余而灵活不足,缺乏改革活力。有文件才办事的人事管理制度,层层审批的办事规则,使教师在参加培训、企业顶岗实践、兼职等方面顾虑重重。可以说,正是僵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影响了高职师资队伍整体实践水平的提高。

(三)方面

1.教师进修和企业实践制度执行层面落实不力

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继续教育进修和企业实践制度。很明显,文件对高职教师定期到企业顶岗实践是有明确要求的。但教师和高职院校在执行层面落实不力,往往只是流于形式,“到企业实践”悄悄变成“到企业打实践证明”。

2.教师实践能力考核、评价制度有待形成

高职院校教师考核、评价主要依据教育主管部门颁布的考评制度。但目前教育主管部门对普通高校与高职院校教师的考核、评价制度并无明显差别,对教师

专业实践技能的考评也没有颁布具体规定,造成高职院校无法对教师的实践技能进行科学考核、评价。

3.鼓励需要具体化

尽管各级教育部门和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已明确教师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的重要意义,提出要为教师实践技能培养提供支持,创造良好条件。但在实际管理中,并未从提高待遇、晋升职称、奖励等方面制定有利于提高教师实践技能的具体,使支持成为空喊的口号。

三、高职教师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模式探讨

高职教师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应该是有计划、分步骤进行。通过对高职教师专业实践技能培养对策的探讨分析,这里总结出一种培养模式,简单概况为“先内修、后外放、再收成”的三步走模式。

(一)“内修”阶段:培训与参观访问相结合

1.举办专业技能校本培训

对于青年教师,在实践技能培养初期,可采取参加校本培训的方式。一方面可保证较多教师有机会参加培训,另一方面也可避免对教学秩序造成太大影响。高职院校可结合实际,制定培训计划,通过遴选校内专业技能强手或聘请企业专家进校,定期开展专业实践技能校本培训,并结合研讨、观摩等活动,以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基本技能。

2.参加各种校外师资培训

对于已掌握一定专业实践基本技能的教师,可选派到校外参加各种师资培训。如到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参加专项培训学习,或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短期专业技能培训与考核,或参加行业的专业实践技能培训班。通过参加各种校外师资培训,及时更新专业认识,巩固实践技能。

3.组织教师到企业参观访问

对于专业实践技能较为稳固的教师,可组织到企业参观访问。无论是高职校内实训基地,还是校外师资培训基地,难免受到资金,在建设上多有不足。为及时了解先进的设施、设备和工艺技术,高职教师可通过到企业参观访问,掌握专业实践技能发展的新动向,确立实践技能提高的新目标。

(二)“外放”阶段:兼职与企业顶岗相结合

1.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

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对于从企业引进的教师,脱离生产岗位后,如不及时回到企业熟悉设备和工艺,其专业实践技能将不断消磨弱化,失去原有的高技能优势。为保持教师队伍的已有水平,高职院校应综合协调人才资源分配,鼓励专业教师特别是从企业引进的教师重新回到企业兼职。

2.要求教师定期到企业顶岗实践

高职院校应认真执行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协调教学工作任务重与师资力量相对不足的矛盾,提供支持和有利条件,让教师定期到企业顶岗实践,以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教师也应提高自我培养意识,主动利用寒暑假期、周末及其它空余时间,下到企业一线顶岗实践。

(三)“收成”阶段:科研与技术服务相结合

1.开展科研活动

教师专业实践技能的提高有利于促进教师科研活动的开展。反过来,通过开展科研活动,特别是参与校企合作企业新技术开发,可以推广教师专业实践技能的应用,并在科研活动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获得科研成果、校企合作、教师专业实践技能再提高的多方面收益。

2.提供技术服务

对于掌握高水平专业实践技能的教师,高职院校还应重视其社会技术服务的开展。通过参与承揽工程,为广大企业提供技术服务,面向社会开展技术培训等方式,达到多方面的收益。一是有利于巩固和提高教师实践技能,防止出现技能水平停滞或弱化;二是有利于将教师的高技能应用于生产,实现价值最大化;三是有利于加强校企合作,通过服务企业实现校企合作共赢;四是有利于服务社会经济建设,扩大高职院校的社会影响,增强社会服务效益。

参考文献:

1.楼蔚松.提高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的途径与方法[J].现代企业文化,2010,(3).

2.王宪平.课程改革与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9.

朱文炎(1975—),男,福建东山人,助教,硕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