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9B02年3月 西北建筑X-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f NW Ins1.of Arch.Eng.(Nat ural Science) Mar.,2002 第l 9卷第1期 V[)】.1 9No.1 现代化山地城市的自然生态特色 与城市空间特色 谢 力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重庆400045) [摘要:通过中国传统自然观的回顾和借鉴,从事个由度提出在新的历史环境下重塑山地城市自然 生态特色,建构城市空间特色的方法和值得注意的问题,“期在山地城市众多的西部太开发中找到 生态平衡与城市特色空间塑造的最挂结合点 [关键词]自然生惑特色;山地城市:环境空问 [中围分类号]TU0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7569(2002)Ol一0030—04 Distjngujshing feature of the natural ecology and urban space in modernized mountainous cities XlE Lj (School of Architecture&City P]anning.Chongqia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45,China) Abstract:Through looking back to the Chinese traditiona]philosophy of nature.soDle methods and points needing to be paid attention are put forward in many directions in order to reconstruction the distinguishing featu re of the natu ra]ecology and urban space in the new environment Thus t the link point can be expected to be achieved in the western great expioI'otlron. Key words:distinguishing featu re of the mountainous u rban space{envi ronmental spaee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山区城镇约占全国城镇总数的一 半.由于现代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人口迅速增加,农地与耕地不断减少,山区的开发与 利用范围逐日扩大;而另一方面,由于山地生惑环境的敏感脆弱性,更由于人们生态知识的贫 乏,严重的水士流失问题以及各种连绵性长时间的灾害,使得山地的开发面临许多严峻的问 题.而通讯和交通行业的不断发展使得山地城市克服了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造成了落后弊病.处 在现代化今日社会的山地城市,它不可避免会引用各种新技术、新的建设方法、新的施工手段, 也必然应具有一个现代化城市的一切特色但是,作为山地城市,它更应显示以山地为特点的 许多方面的特色.笔者将集中论述其自然生态特色与变化丰富的城市环境空 I两方面. 1 自然特色与生态特色 《凄者 曾登载过一篇文章对我影响非常深刻. 在1 9l0年,有人在圣保罗岛做了一个 [收稿日期I 2(t:It)㈤25 [作者简介谢力(1 977 :.女,重庆凡,重陵丘学建筑地规学院9g级城市规划研究生.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l期 谢 力 观代化山地城市的自然生态特色与城市空间特色 31 实验,把21只雄鹿和4只雌鹿放在这个岛上驯养.岛上生长着茂密的森林、灌术和野生动植 物,是驯鹿的天然场所.大自然恩赐的良好环境,使鹿繁殖很快,10 a之后增殖到250只,又 过了10 a增殖到500只,到l 938年的时候增殖到2 000只.由于鹿的数量激增,岛上各类野 生植物几乎被鹿吃光+鹿群没有食物,大量饿死,到1950年仅剩8只. 这就是生态平衡的自然法则;这就是大自然的力量.地球就仿佛是圣保罗岛,而人类就 好比是驯鹿.对自然的保护,已是燃眉之急,对于山地城市就更是如此.由于山地城市复杂的 自然用地特点,山地区域的城镇体系分布和山地城市的总体发展 与布局结构,建筑物的修建 与各种市政设施的建设,乃至于人们的日常活动,都较多地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和影响.所 以,就物质生存条件来看,山地城市更加贴近自然. 中国人的自然观很独特.在中国人的意识中,几乎从未把自然看作是一种需要人为改造 的异己.自然与人之间一开始就建立起了和谐的关系,成为人亲和的对象. L子、孟子就曾以 山川之美喻人格之美,以山水比附人格特征,人法自然的意识已初步显现.老庄一派的哲学 思想更把自然的存在上升到“道”的高度.自然成了永恒法则的体现,成了人所效法应顺的对 象,而不是改造征服的对象.自然之道在老庄那里成了与人为造作,人为束缚相对抗的精神 实体.老子亦有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由此可见,天人合一、人法自然的思 想是东方哲学的精髓.建设现代化的山地城市应当深入地研究这种哲学观念. 遗憾的是,近代以来西方思想渗人东方,并在很多方面占据了优势,单从以来中国 在城市建设方面就是明显的西风东渐的例子.由于这种思想的影响以及对生态知识的无知, 近10 a来,一些部门和个人仗着经济力量的雄厚、技术的先进,姿意地改变着山地的本来面 貌.例如“重庆的石桥铺和小龙坎原来是间距5 km的两个城市片区,中间是风景优美的农 田区一地形上也是两片区之间的分水岭.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缺乏生态学引导的开发过程, 几乎所有宝贵的环境资源(清溪、水塘、开阔的视野、天然制高点)被填平、污染、阻塞和遮挡, 遭到极大的破坏{受到经济效益鼓励的乡镇企业由于环境化素质低下,在破坏其固有的乡土 生态景观资源方面几乎毫无警觉;今天这一地段除小龙坎坡地公路因沿崖是滑坡,修建房屋 l 困难而得以保持开敞空间外,两侧已充满了大多数是设计拙劣、群体关系杂乱无章的建筑 物,变成了一条缺少人行道,没有特色的街道…… 相反,西方人因为环境资源的不断恶 化一开始在思想意识、哲学层次上探根究源,甚至有许多学者提出以东方天人合人观念取代 西方人天对立的二元论观念.虽然这些未必可行,但至少可以看出,在沉寂了几十年之后,相 传几千年的东方自然思想开始越来越明显地显现出其优越性来.余秋雨在《追寻东方美学》 中曾说过“西方文明的优势在中问阶段,而东方文明则维系着起始和未来的梦”.近些年来兴 起的风水理论对山地城市建设极有帮助,摒弃其中迷信的色彩,风水理论其实是按古人的哲 学观建立的生态环境布局理论.其中许多理论,诸如关于风水宝地,风水选择;关于龙、砂、 水、穴等的选择等,对于山地城市规划都有极高的价值.当人类意识到人在自然中的真正地 位不是主人一而是一分子时;当人获得更大的改造社会的能力+并且屡遭挫折之后,人类开始 重新投向自然的怀抱,重新秉承了先人们对自然的热爱与崇尚+重新汲取传统文化天人合一 的思想,顺应自然,创造出具有现代化设施的更加天时、地利、人和的城市. 建设优美适宜的【 地城市,首先要尊重自然的原始地貌.现在随着建筑技术的进步,我 们要避免铲平山头,拉直道路等建设平原城市的做法,而是应更加巧妙更加具有匠心地利用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2 西北建筑I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19卷 地形的特殊情况来创造出与之完美结合的城市建筑与城市空间.往往正是很难利用的原始 地形,经过精心设计后,最后总能刨造出令人叹服的作品来.长江边上的石宝寨,是利用山地 地形的典范.武当山的悬空寺、大足石刻、敦煌莫高窟等也都是大自然与人工巧妙结合的成 功例子.即便是北京的故宫,不也在后面堆起了一座景山么?这些,都是因为有山才有杰作. 雅典卫城、布达拉官,更是在山个创造建筑群奇观的颠峰之作.古代的封建者们无论是为了 政治目的、权力欲望,还是为了宗教信仰,但他们总会为了营造一种王权天赋的气势而不惜 花费精力,使其王城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相反,现代人急功近利地追求近期效益和个 人利益而忽视大众利益与长远利益,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如今全球性生态危机的逼近终 于使得至少是部分人有了新了认识,这或许可算是一种转机吧.而这种转机正是营造有自然 与生态特色的山地城市所必需的. 山地城市精神上的自然生态特色同时转移到其物质存在的各个方面.就城市的布局结 构而言,无论是组团式、带状、串联式还是星座式都应顺应自然山地特色而设计;重要的有机 松散、分片集中的山地城市理论也正是自然生态观的代表.不同于平原城市,山地城市的布 局存在一种“不得不”的情况,山地特色千变万化,使得山地城市之问的差异非常大,这都是 由本身所在的山地的地质地形地貌决定的,不象平原城市规划在布局上存在较大的主观意 向与较多的可能性,一座山地城市的布局往往是唯一好的.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山地城市,只 要是按照本身的自然特点与生态特点建设起来的,都是好的. 2丰富变化的城市空间环境 山地城市空问环境的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它不似平原城市那般要费尽心思 地人为地造出一些城市景观、一些城市空间特色来.原本的自然条件就决定了山地城市的丰 富的景观与空间,规划者所要做的就是如何扬长避短,同时不要做破坏自然景观的蠢事. 首先,山地城市的规划方法就与平原城市不同.平原城市的规划只需重视二维;山地城 市则不同,它必须加入第三维空间的思考,即立体地全方位地进行空间规划:如何处理复杂 的等高线,如何布置道路竖向,如何安排建筑……都必须在三维上进行思考.这也就带来了 规划工作的困难,同时也带来了特色. 从生态学可以知道,山地植物是呈阶层性分布的;同样的,优美的山地城市的建筑布置 也应当有明显的阶层性,这是与山地等高线的分布相照应的,每一台地的建筑呈阶梯状层层 跌落,从城市景观上相当感人.同时.山地城市的天际轮廓线可以作到非常优美,运用顺应自 然的控制点,使城市天际轮廓线与山地自然地貌起伏相呼应。能取得相当和谐的效果.特别 要注意自然制高点与城市制高点的控制,按照风水理论,城市的自然制高点与江河出人口的 山头都是宝地,应该注意处理,把空间视线引导向这类风水宝地,而不让高层建筑喧宾夺主. 拉萨布达拉宫就是自然制高点与城市制高点的完美结合.山地城市中常常都有这样的制高 点自然存在,成为山地城市的空间高潮与视野高潮,是城市的景观接 if,.所以在设计城市轴 绂时应多加重视,尽可能造就背山面水的理想景观格局. 山地城市的道路网布置非常有特色,不同于平原城市大小不一的方格网.“若按街道景 观布置的要求来说,道路宽度可根据不同的前提和可能 ii而变通.道路宽度变化可以用来控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1期 谢力:现代化山地城市的自然生态特色与城市空间特色 33 制车速.提供错车空间.在特殊情况下可提供停车空间,并更易于把道路周围环境或地形融 为一体.” 一城市道路常随着地形的变化而蜿蜒起伏.它是城市空间的聪系线,把一个个的城 市空间串联起来.正因为道路的变化丰富,使得城市空间也丰富起来,用“步移景异”这个词 来形容山地城市的街道空间最是恰当不过的,路人常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感觉.山地城市的道路常有弯曲, 较为不规则的曲线布局常常采用一系列并列的矩形楼 房与弯曲相凑台.这种相互离得很近的并列的楼房或相邻的室外空间,通常成为引人人胜变 化无穷的城市景观的源泉.-Ill山地城市的道路常是纵横曲线并存,当步行者或驾驶者沿着 曲线移动时.他前方的景象是不断变化着的.从心理学角度讲,他便能时时保持新鲜感与警 觉性.对于景观欣赏和防止交通事故有好处. 作为不断变化的空间,“势”的形成自然就显得不足,对于庞大建筑等高大的景观,没有 足够的尺度就无法成势,在审美效果上就不理想.因此.山地城市的空间设计特别应注重空 间的渗透性,就好比中国匦的留白.留白的空间产生虚空间,与建筑、树木、山势形成的实空 间形成互朴.当行人处在小尺度的山地空间时,他能透过虚空间看到远处的景观,使心境得 以开阔,同时增强景观的层次感.重庆人民大礼堂处在地势较低的位置,以前总能从地势较 高的半边街式的公路上俯瞰人民大礼堂与远的景观,视野相当开阔,让人心境为之一畅.而 现在.修建了好几座高层建筑,将视线全部挡尽,使得那一段道路失去了特色和良好的心理 效果. 山地特色常常使得一些较为开阔的、休闭性的空间与一些流动的、变化的空间结台起 来,这就自然而然形成了静态空间与动态空间的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普遍联系,同时还 出现了介于二者之间的空间类型——因底层架空而出现的灰色空间.各种不同品质、不同特 点、营造不同场所感的空间交替出现,创造了丰富的城市心理感受,构成了变化丰富的城市 人文景观.在山地城市中,步彳亍者远比平原城市为多,那么城市的人情昧自然也就更加浓了. 山地城市带有中国古典园林的许多特征.移景、挡景、透景,空间的迂回、交错、流动、渗 透……在山地城市中都能见到.这可能是二者都师法山水自然的缘故.所以,优美适宜的山 地城市同时也应当是一座园林城市.由此可见.山地城市空间最大的特色是不规则性,而不 规则性造就了山地城市空间的丰富变化与人情昧. 从以上两方面对山地城市的论述,可以看到.优美宜人的中国的现代化山地城市同时还 是生态城市、山水城市与园林城市.它的发展前景是无限的. [参考文献: 黄无其.邹振扬山地城镇空间结构演变的生态学控制[A]黄光宇.山地城镇规划建设与环境生态 [c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28;1 99. [差:.壹克卢斯基J道路型式与域市景观 M]张仲一.卢绍普,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杜, 【99Z 1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