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桂林山水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序号) (1)①juǎn②juàn画卷( .)卷发( )蛋卷( )手不释卷( ) ....(2)①dǎo②dào倒映( )摔倒( )倒卖( )本末倒置( ) ....(3)①píng②bǐng屏障( )画屏( )屏弃( )屏息凝视( ) ....
2.让生字走进语境。
桂林的水不同于bō lán( )壮阔的大海,不同于水平如镜的西湖,它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绿得仿佛是一块wú xiá( )的翡翠。桂林的山不同于fēng luán( )雄伟的tài shān( ),它们形状各异,有的像luò tuo( ),有的像píngzhàng( ),wēi fēng wù lì( ),lián mián( )起伏。
3.观察右图,按要求填空。
(1)看图,图中的山可以用这些四字词语描绘:____、____、____、____。图中的水可以用这些四字词语赞美:____、____。
(2)我还能用几句话描绘图中的美景:____________。
4.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①“波澜壮阔”在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_,它的近义词是____,它的反义词是________。 ②“水平如镜”这个成语中含有____的修辞手法,读起来很有趣。这样的词语有很多,如:红叶似____、如花似____、骨瘦如____、力大如____、胆小如____。
③这句话写____的大海、____的西湖,运用____的手法突出了漓江水的特点。
(2)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____;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____;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____。 ①把句子补充完整。 ②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漓江水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漓江水的____之情。 ③我会仿写。
这棵树真高啊,高得____;这棵树真粗啊,粗得____;这棵树真绿啊,绿得____。 5.阅读课内片段,回答问题。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1)根据意思从选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空。 ①形容山峰陡然矗立在地面上。( ) ②高高的山峰笔直地耸立着。( ) ③各种奇特的山峰散开地排列着。( )
(2)画“__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山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读选文,请概括出桂林的山的特点:①奇—_____,形态万千;②_____—_____,倒映水中;③_____—_____,怪石嶙峋。
(4)选文中“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应该用_____的语气来读,因为它表达了作者_____之情。
(5)作者在写桂林的山时,先写了泰山和香山,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小练笔。
课文第2、3自然段,从不同方面写出了桂林的水和山的特点,并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极具魅力。请你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写写家乡的某一景物。 7.给图片选择相应的景点名称及其特点。
A.长江三峡 B.黄果树瀑布C.黄山
D.奇峰陡立,雄伟瑰丽E.奇松、怪石F.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
(1) (2) (3) 2桂林山水
1.(1)②①①②(2)②①①②(3)①①②②
解析 这道题是对多音字的考查。第(1)题,“卷”读“juǎn”时,指裹成圆筒形的东西,如:卷发、蛋卷。读“juàn”时,可以组词为:画卷、手不释卷、第三卷、试卷等。第(2)题,读“dǎo\"时,“倒”的主要意思有:①竖立的东西横躺下来,如摔倒、卧倒;②更换、转换,如倒卖、倒班、倒手。读“dào”时,“倒”的主要意思有:①方向、顺序、位置反了,如倒映、本末倒置;②倾斜或翻转容器使里面的东西出来,如倒水、倒垃圾;③使后退,如倒退、倒车。第(3)题,读“píng”时,“屏”的意思有:①遮挡,如屏蔽;②用来挡风或隔断视线的家具,如屏风、画屏。读“bǐng”时,作动词,有抑止(呼吸)或除去、排除的意思,如屏息、屏着气、屏除。
2.波澜 无瑕 峰峦 泰山 骆驼 屏障 危峰兀立 连绵
解析 这道题主要是对字音、字形的考查。要特别注意那些结构复杂、容易出错的生字。如,“澜”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氵”,右半部分的“门”内是“柬”;“峦”字上半部分不是“亦”,第三、四画都是竖。
3.示例:(1)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怪石嶙峋 水平如镜清澈见底
(2)这里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这里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这里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解析 这道题考查对好词好句的积累与运用。第(1)题中,描写“山”的四字词语还有峰峦雄伟、连绵不断等;描写“水”的四字词语还有波光粼粼、碧波荡漾等。第(2)题可以借鉴课文中描写山水的句子,当然也可以自己创作。
4.(1)①大海中的波浪雄壮浩大 示例:汹涌澎湃 水平如镜②比喻 火 玉 柴 牛 鼠③波澜壮阔 水平如镜 对比
解析 这道题考查对词句的理解与积累。第①题注意联系句子,想象大海上的情景来理解。可以用“汹涌澎湃”来形容海上波浪凶猛的情景,因此“汹涌澎湃”即“波澜壮阔”的近义词;根据句子知道,“波澜壮阔”与“水平如镜”相对,“波澜壮阔”的反义词还可以是“风平浪静”。
第②题中“水平如镜”的意思是像镜子一样平,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水面平的特点。这种成语还有很多,如:恩重如山、挥汗如雨等。第③题中,抓住关键词就可以概括大海和西湖的特点。对比手法的运用,旨在说明漓江的水既不同,也不同于西湖,它拥有一种独具特色的美。
(2)①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②比喻 排比 静 清 绿 喜爱及赞美
③示例:直插云霄 三个人都抱不过来 仿佛是一块碧玉
解析 这道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和仿写能力。第②题中“真静…‘真清”“真绿”的“真”字含有“的确”的意思,三个“真”字表达了作者对漓江水的赞美之情。第③题在仿写时注意所写句子应修辞手法相同,句式相似。 5.(1)①拔地而起②危峰兀立③奇峰罗列 解析 这道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这几个词语都描写了山峰的不同形态,但有细微区别:“陡然矗立”指“拔地而起”;“危峰”指“高高的山峰”,“兀立”指“笔直耸立”;“罗列”指“散开地排列着”。
(2)比喻 排比 老人 巨象 骆驼
解析 这道题考查对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的理解。解答时应注意抓住词语和句式特点来分析。句子“像……像……像……”既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桂林的山“奇”的特点,又运用了多个结构相同的短语,体现了排比的特征。 (3)①奇峰罗列②秀 色彩明丽③险 危峰兀立
解析 这道题考查归纳概括能力。第②③题中第一空要用一个像“奇”一样的字概括山的特点,同时根据所给四字词语,知道其余横线处也要填四字词语。这段话先总写桂林山的与众不同,然后分述桂林山“奇、秀、险”的三个特点,在每个分句下都有具体的词句进行描写,只要找到关键词即可。
(4)赞叹 对桂林山的赞美和热爱(对桂林山的喜爱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 解析 这道题考查朗读及体会作者感情的能力。“啊”是叹词,在这里表示赞叹,因此要用赞叹的语气来读。同时要透过饱含感情的“真”字,领会作者对桂林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5)运用对比的手法,衬托出桂林的山的与众不同。
解析 这道题考查对课文写作方法的理解。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的事物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从而突出某事物的特点的表现手法。这段话先用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与桂林的山进行比较,用泰山、香山衬托出桂林山的与众不同;再具体分述桂林的山在哪些地方与众不同。
6.示例:家乡的石头真美啊,它的表面有天然的图形,有的像花鸟,有的似奇兽,还有的如奇怪的文字;家乡的石头真奇啊,它不仅有众多妙趣横生的象形峰、象形石,还有许多会发光的五色沙石;家乡的石头真巧啊,如星罗棋布,无峰不石,无石不奇,数不胜数。我爱家乡的石头!
解析 这道题考查运用修辞手法来组织语言的能力。课文第2、3自然段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分别写了漓江的水“静、清、绿”和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
我们在写家乡某一景物时,可以仿照这一写法,运用至少两种修辞手法,从不同方面写出其特点即可。
7.(1)C E (2)A D (3)B F
解析这道题考查分析判断能力。分析判断时要结合图中景物的特点。第一幅图,形态奇特的松树长在陡峭的石头上,体现的是黄山的特点;第二幅图,两岸奇峰陡立、峭壁对峙正是长江三峡的特点;第三幅图,从壮观的瀑布可以联想到黄果树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