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个案记录分析
姓名:陆宇宸 年龄:4岁
小小的陆宇宸刚来幼儿园时,给老师的感觉是个阳光小男孩。从上学的第一天开始,他从来都没有哭过,一双机灵的大眼睛,一张能说会道的小嘴,每天都会自动和老师打招呼,常常会告诉老师爸爸带他出去玩,妈妈给他买东西。他的自理能力也不错,像个小大人似的,我们几个老师非常喜欢他。但是,一个多月的相处,我们发现他其实是个小麻烦。
记录一:
晨间桌面游戏活动。张思怡跑过来告诉我:“老师,陆宇宸抢我的积木。”我领着她回座位了解情况,同桌的小朋友纷纷反映,陆宇宸要做大,把他们的积木都抢走了。我看着陆宇宸手里的玩具问:“宸宸,你为什么要强小朋友的积木呀,玩具是应该大家一起玩的喔。”陆宇宸回答:“老师,我装的大大不大呀,他们又不会装的罗。”我说:“他们不会,你可以教他们的呀。先装小的好不好?”我伸手想去拿他手里的玩具,他往后推了一下,一副不愿意的样子。我把脸拉下了说:“宸宸,玩具是要小朋友一起玩的喔。”他看我脸色不对了,突然,把玩具放在桌子上说:“老师,我装给他们玩的呀。”
记录二:
吃过午饭,小朋友搬小椅子到活动室外等待散步。突然,施懿芸哭了起来,我连忙过去询问,旁边的小朋友都指着陆宇宸说:“老师,他打人,是他推芸芸的。”我问陆宇宸:“宸宸,你为什么推小朋友啊?”他回答:“老师,芸芸的小椅子压到了我的手。”“那你也不可以推小朋友呀。”回答:“我没有推她,我是要帮她把小椅子搬走。”芸芸哭着说:“我拉小椅子,他就推我了。”宸宸说:“你拉我的手,是你先打我的。”然后就又把小手举了起来,真是一团乱。
记录三:
生活活动时间后,吴老师去冲水,发现厕所地上有很多小青豆的碎皮,就问:“谁带小青豆来吃了?怎么在厕所里吃的呀。”没有小朋友回答。过了十来分钟,宸宸跑过来悄悄告诉我:“老师,豪豪带小青豆来吃的。”(豪豪是插班的小朋友,语言表达有障碍。)我走过去
问:“豪豪,你带小青豆来吃了?”他低着头不说话,只是手下意识的按住了口袋。我从他口袋里找到了一小把小青豆,因为这个孩子比较特殊,我没有说他,只是告诉他不要把豆子的碎皮弄到地上。但是,下午放学,宸宸奶奶来接宸宸的时候和我们聊了一会,无意间说到昨天晚上回家经过菜场的时候,宸宸吵着要买小青豆,而且今天还带了一口袋来幼儿园。我楞了一下,向小家伙看去,发现他正想从门口偷偷的溜出去。
分析:宸宸是个有点早熟的小男孩,我们通过和他奶奶交流得知,宸宸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父亲脾气暴躁,文化也不是很高,身上还有一些社会上的不良习气。妈妈在附近的度假村工作,很少放假回家陪他。父母平时很少管孩子,如果孩子表现不好,父母的管教也就是打孩子。宸宸平时和外婆一起生活。而他的外婆患有轻度的神经衰弱症,性格比较急躁,对孩子的管教方式也是以打骂为主。甚至告诉孩子,别人如果欺负你,你也可以打他。俗话说:“家庭的孩子的第一课堂。”宸宸在这个课堂里学到了暴力与逃避暴力的方法。由于家长教育经验不足,方法过于粗暴,让小宸宸产生了一种本能的保护自己的意识。在意识到自己被发现“犯错”后第一反应是推卸责任,推不掉的马上认错,避免挨打。而孩子在这个年龄段会又会比较以自我为中心,小宸宸和小朋友自己发生利益冲突时,他暴力的一面就出现了。久而久之,孩子也学会见风使舵。
对策:
1、通过电话、短信的方式以及早晚接送的机会,自动与家长进行个别交流,交换幼儿在家里与幼儿园的表现,让家长了解孩子现在的各方面状况,同时我们以教师的角度向家长分析了在家庭中对孩子使用暴力会引起孩子怎样的不良反应。我们婉转的要求家长改掉一些自身的不良行为和言辞,至少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
2、有意识的在视听时间段为幼儿播放一些讲文明,懂礼貌,积极向上,助人为乐等内容的动画片。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3、在游戏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和活动空间,尽量避免幼儿间因为环境设置不当或者游戏材料的缺乏而引起的冲突或
摩擦。在幼儿出现错误行为时教师绝对不使用严厉苛刻的措辞和变相惩罚的手段,尽量为幼儿营造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
4、多途径为幼儿与家长创造相处的机会,如:举办亲子活动,要求幼儿家长必须参加。节假日布置一些手工方面的作业,要求家长引导幼儿完成。在迎新年活动中让家长写下对孩子的祝愿,在母亲节和父亲节时让幼儿制作小礼物送给家长等。让孩子感受到与父母温馨相处的感觉。
5、向家长推荐一些有关育儿知识方面的书籍,传授一些与幼儿相处的经验,让家长学会平静对待幼儿的错误行为,良好的沟通胜过严厉的惩罚,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幼儿改正错误,养成良好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