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家校合作育人模式的构建
摘 要:高校开展家校合作是适应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新变化的需要,是进一步完善高校社会职能的需要,也是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积极作用的需要。为确保家校合作真正取得实效,应遵循目标一致、平等尊重、循序渐进、优势互补的原则。新形势下,构建高校家校合作育人的新模式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家校合作理念,制定“清晰明确”的家校职责分工,建立“和谐融洽”的家校合作关系,探索“科学有效”的家校沟通方式。
关键词:高校 家校合作育人 模式 构建
中图分类号:G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9-022-02
家庭和学校是学生实现社会化过程中的两个主要的决定性因素。家校合作,是指联合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更多地得到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更多地得到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在当今社会价值观念日益多元,人口流动、文化冲突和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的时代背景之下,加强高校与学生家庭之间的合作,形成家校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一、高校开展家校合作的必要性
(一)是适应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新变化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转型,我国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他们的思想观念
也表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如,有的独生子女大学生从小骄生惯养,依赖性强,缺乏自主的意识和能力;有的过于自我中心,不懂得换位思考、承担责任;有的缺乏诚信意识,不懂得感恩回报;还有的则是自大与自卑并存,心理素质薄弱。这些思想特点往往会使他们在人际交往失败、情感受挫或者面对学业、就业压力时无法作出正确地处理,并容易诱发各种心理障碍和过激行为,近年来国内高校频发的大学生恶性伤害和自杀事件就是例证。在这样的背景下,仅仅依靠学校教育单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只有结合家庭教育的引导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是进一步完善高校社会职能的需要
高校不仅肩负着继承、传播和创造文化知识,教育培养青年大学生的历史职责,同时还承担着净化民族灵魂、提升国民素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职能。当然,随着时代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高校的职责和功能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其不断发展完善的动力则正是来自于社会。正如美国一着名大学校长所言,大学必须源源不断地吸取来自学生、家长、校友以及社会各界的心声,实现其结构和功能的不断完善。学校与学生家庭联系沟通,一方面实现向家庭渗透教育的社会职能;另一方面能广泛地获取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调整学校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办学效益大有裨益。
(三)是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积极作用的需要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家庭教育与目标明确、内容具体、程序规范的学校教育不同,它是一种极具家长个人色彩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家长个人的素质和经验。由于我国大学生家长文化层次的参差不齐,且普遍程度不高,一般家长难以真正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家庭教育缺乏对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的研究,观念缺乏理性,教育内容不尽合理,忽视子女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不够科学,一般来说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专门的考核,它的实施不受监
督,没有严格的规范,这种随意性极大降低教育的效果。总的来说,目前我国的家庭教育仍是教育系统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其在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需要高校的科学指导。
二、家校合作育人应遵循的原则
学校和家庭是对学生的教育和成长最具影响力的两个外在因素,为确保高校和家庭两种教育力量在大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的协调统一,使家校合作育人真正取得实效,笔者认为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目标一致原则
学生是学校和家庭共同的教育对象,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既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同责任,同时也是双方的共同目标。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家校双方必须始终保持育人目标方向上的一致,才能进一步开展有效的沟通协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是建立与维持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应遵循的一个最基本原则。
(二)平等尊重原则
平等与尊重是基于对主体尊严的认可和维护的信念,在家校联系沟通中只有以“平等与尊重”为基础,双方才能进行真正的合作。作为开展家校合作的重要原则之一,平等与尊重意味着,一方面教师与家长相互尊重,教师要尊重家长作为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利用开放日,主动邀请家长来到校园,近距离感受孩子在学校日常学习表现和思想品德情况。与此同时,家长也应尊重教师的劳动,不要把学校当作是评论和批判的对象。只有这样,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才能在合作的过程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达成共识,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
(三)循序渐进原则
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作为两个的参与主体,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沟通交流不可能是一帆风顺、一步到位的,而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需要参与合作的双方要有足够的耐心,从初步沟通到深度交流、再到全方位合作,一步一步地地通过合作内容的拓展、合作方法的改进、合作主题的深入逐步达到家校合作的预期效果。如果学校和家长在合作的过程中急于求成,希望在短时间内就取得明显的效果,就会适得其反。
(四)优势互补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