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历史学视域的汉语方言演变论、接触论与综合论阐述——评〈历史语言学方与汉语方言音韵史个案研究〉
基于历史学视域的汉语方言演变论、
接触论与综合论阐述
—评《历史语言学方与汉语方 言音韵史个案研究》
王海静
(山西大学文学院;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现代化科技的迅速发展给我国的语言生活和语言研究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面对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新世纪 下的语言研究无论从理念还是方法上,必须及时转变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王洪君先生所著的〈历史语言学方与 汉语言方言音韵史个案研究〉一书,是一本针对历史语言学方的专项论著,为语言学研究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一)
早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历史语言学已如日中天,这与当时盛行的垄断、帝国主义 以及海外殖民等活动息息相关。通过历史学视域的语言研究,能够有效理清不同语言之间的同源性关系和历史谱系关 系,从而明确一门语言或一类语言的演变规律,快速获取该语言的学习技巧、应用技巧和交流技巧。在当时客观需求 的引导下,历史语言学的方法发展为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的语言谱系分类研究技术。然而,随着科学语言学、结构主 义语言学的兴起,历史语言学逐渐失去了历史舞台主角的地位,一方面历史语言学的方由于受时代局限性的影响, 未能全面解释语言的历史关系和内部架构特征,研究结果具有片面性;另一方面则是其不能准确辨别不同语言之间的 同源关系和借代关系,导致研究结果不够精确易生偏差。总之,历史语言学研究对于文献有较强依赖性,文献规模不 足或文献真实性难以保证,必然影响其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即便如此,我们仍不能否认历史语言学在语言研究理念和研究方法上的可取之处,尤其在方言研究、语言接触、 语言演变规律以及汉语史研究等领域,历史语言学的方有着其他语言学研究方法所不具备的优越性。特别是20 世纪80年代以来,计算机信息技术和语料库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为实现语料和文献的规模性、真实性,奠定了坚实的 物质基础。通过历史语言学的即时性描述和共时性描写,语言学研究者可以更加便捷地\"穿越时空\"到达\"语言的彼 岸\",在黑暗中摸清语言的演变模式,发现语言的发展规律。〈历史语言学方与汉语言方言音韵史个案研究〉一 书便是21世纪历史语言学研究方法不断优化和升级后的产物,整体阅读难度适中,既适合汉语言专业、汉语研究领 域专业人员阅读和学习,也适合其他跨专业爱好者学者进行借鉴。为达到最好读书效果,本书可与徐通锵(历史语 言学〉共同修习。
(二)
本书内容主要概括为下述几个方面:单个语言系统的自身演变方式和演变规律、不同语言系统项目接触而引发的 语言变化及其规律、语言演变和语言接触的特征及异同以及语言演变和语言接触相互交织的语言演变模型构建,等等。 整部书以上述若干关键问题为线索进行编排和撰写,较为全面地探讨了历史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同时为了提高内容 的可信度,便于读者理解每一种理论和方,均选取了经典的历史语言学案例作为补充,使得全书的逻辑更加完 整和连贯。全书共分为三个单元、十四个章节(不包含导论在内)。
第一单元为\"演变论”,对应一至四章,就历史语言学中语言演变研究领域普遍认可的四种理论和方进行了 系统性阐述,包括历史比较法、音系结构论、词形归一拟测法和词汇扩散说,分别对四种理论的起源、发展、演变、 特征、方等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内容由浅入深,逐步由理论转向方法,令读者能够在阅读过程中逐步了解历史语 言学\"演变论\"研究的常见理论和常用方法。
第二单元为\"接触论\",对应五至七章,就历史语言学中语言接触研究领域普遍认可的三种理论和方进行了 系统性阐释,分别为扩散波模型、方言地理学等,具体如语言替代、语言联盟、混合语等。该单元的编写逻辑和演变 论单元存在较大差异,整体采用理论一方——案例——理论总结的逻辑顺序。作者以其丰富的研究经验使内容 整体更为丰满,指出了\"演变论\"研究领域中存在的不足,分享了一些现实研究的结论,对未来的\"演变论\"研究进 行了展望,或可为本领域研究者有所启发。
第三单元为\"综合论\",对应八至十四章,在对近现代历史语言学研究理论和方进行系统分析后,作者以实 践经验为基础,主要分析了 \"综合论\"领域的几种语言学研究模型和方,如无界有阶论和阶曲线模型、有序异质
158科学决策2021.05
基于历史学视域的汉语方言演变论、接触论与综合论阐述
一
评《历史语言学方与汉语方言音韵史个案研究》
模型、整阶与层次以及层次的配整(法)、断阶与层次(模型)、兼顾演变-推平和层次的汉语方言历史关系模型等。
本单元主张语言发展必然与语言演变、语言接触有关,是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因此历史语言学研究也应当兼顾 语言演变与语言接触,采用综合性的理论和方对语言演变进行研究,这是现代历史语言学研究中支持范围最广泛 的理论;对于一些现实研究成果较欠缺的模型和方则采用了多案例分析的模式予以补正,为模型构建和研究方法 正确性、合理性提供数据支持。
(三)
如前所述,20世纪20年代后,历史语言学研究幵始衰落,直至20世纪80年代,世界局势逐渐稳定、全球化趋 势日益显著,受到语言人文研究、语言文化研究的影响,历史语言学研究再次进入语言研究领域,成为语言研究的常 用方法。就国际形势观察,现代历史语言学是在欧洲地区语言学研究理论和方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学研究 方法,同亚欧历史文化、气候环境、生态特征等相较,存在巨大差异。欧洲与亚洲形成了截然不同的语言文化环境, 即通常所说的大语境,因此欧洲语言学的研究方法、研究理论无法直接套用至亚洲语言研究中,亚洲语言研究必须找 到一种符合地区人文、气候、地理、历史等特征的语言学研究方法,这就涉及语言学研究模型的构建和方的调整 问题。
就国内形势观察,我国语言学研究起步较晚,语言学研究登上学术舞台的时间在20世纪90年代左右,真正地发 展成一门学科、建设成一门科学的时间则在
21世纪初。1985年〈中国社会科学〉曾刊载了一篇名为〈汉藏语言历史比较研究的新课题——系属问题及其他〉 的报道,这篇报道倡导历史语言学研究要突破旧框,致力于新理论、新方法的研究,切实解决中国语言历史谱系关系 研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我国现代语言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此后,在大量专家学者的努力下,我国语言 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以历史语言学研究为核心的度、多层面、多角度的语言学研究体系,《历史语 言学方与汉语言方言音韵史个案研究> 的出现,不仅实现了语言学历时性研究和共时性研究的有机统一,也对国 内语言学研究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深刻而深远的剖析。
一方面,中国的语言学研究困难重重,方言研究更是阻碍重重。方言既是地区居民人际交往的工具也是我国历史 文化的底蕴,在我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汇聚了不同区域劳动人民的情感信息、所处区域的社会信息以及历史发 展过程中的时代信息,故而,方言研究是我国语言学研究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历史语言学方法是研究方言演变的 重要工具,其能够理清方言演变的过程和规律,从而找到语言内在的联系,是现阶段最为理想的方言研究理论和方法 论。首先,自秦朝开始,全国上下使用了统一的文字,但秦朝之后融入中华民族的少数民族仍保留了其独有的民族文 字,即使在进入我国后,仍有很大一部分人使用着不同于官方汉字的文字,如藏语、壮语、朝鲜语等;其次,我国疆 域辽阔,东西、南北跨度较大,在长期的劳动和创造过程中,不同地区形成了差异显著的地域文化,表现在语言上就 是地方方言差异较大,不同方言使用的文字基本相同,但音韵、意义、情感则可能不同,甚至地区内部也存在方言上 的差异,存在典型的同源异构、同音异构、同意异构、异义同构等问题,这无疑增大了我国语言学研究的难度;再次, 我国地区文化差异明显,东部地区人口素质较高,保留的语言学研究相关文献较多,而中部、西部地区留存文献较少, 甚至很多地区的语言学研究资料只能通过口口相传的形式保留下来,如何在缺乏文献支持的情况下实现语言学研究, 也是我国语言学领域专家学者们需要攻克的难题之一。
另一方面,历史语言学研究无外乎三种理论:语言演变、语言接触和综合论。语言演变是语言发展的最基本形式, 指的是语言受到历史因素、社会因素等时空要素的影响,在其变化后而产生变化,例如秦朝统一之前,不同国家有着 不同的文字和语言,而统一之后全国各地语言和文字实现统一,在后续两千年里绝大多数地区均使用着方方正正的汉 字,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语言的一致性。不问而知,语言演变主要受限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于具体人际交往的依 赖性不强。所以,语言演变理论和方能够排除具体人际活动对方言发展的影响,在混乱的要素中找到方言的演 变进化之路,对于明确方言的起源、变化史和应用现状具有其他理论和方所不具备的优势,在我国当代语言研究 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语言接触是指不同语言或不同方言之间,由于一些原因发生经常交往而相互影响,致使双方或 多方语言都发生一些变化,其中,借用是一种语言受另一种语言影响的常见表现。语言接触既是语言发展的过程,也 是语言应用和传播的过程,例如被影视界广泛借用的粤语,就是隋唐时期韵书切语传播到广东沿海地区与当地方言接 触、融合后的产物。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稳定而长期的接触有可能改造一种语言,或产生出一种新的融合性语言。语 言接触也是语言历史学视域下对语言进行共时性研究的重要工具,在方言研究中语言接触的方能够修正演变论研 究的不足,找到人际活动对语言发展的影响特征,将人的活动、文化的变迁对语言的影响量化,弥补文献不足情况下 语言学研究的缺陷,使得研究结论更加接近历史,研究结果更加合理、可靠、真实。综合论是现代中国历史语言 学研究的主要理论和方法,兼顾了演变论的即时性问题和接触论的共时性问题,实现了两者的有机统一,能够同时发 挥演变论和接触论的优势:利用演变论的优势弥补接触论的不足,利用接触论的研究对演变论成果进行补强,继而使 语言学研究成果更加丰满、完整。但就目前的研究来看,作为我国语言学家对单一的演变论、接触论进行整理和整合 后形成的新理论、新方法,综合论的应用仍存在局限,许多语言学研究模型的构建存在不足,还需要经过漫长的探索 与研究,在不断的实践中来完善这一理论和方法,深入实现语言学研究认知论和方的进步与发展。
综上所述,王洪君先生在〈历史语言学方与汉语言方言音韵史个案研究>一书中,系统梳理了现阶段我国语 言学研究的理论和方,对他人观点进行了全面整合,并加入了多年的实践经验和亲身感受,内容较为丰富,对历 史语言学及汉语方言研究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是一本整阶、断阶、分层合理的语言学研究论著。该书为语言研究者 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来观察分析问题,丰富了读者关于语言学的相关知识,令人受益匪浅。
2021.05科学决策 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