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测品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深圳西部海湾水系水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深圳西部海湾水系水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来源:测品娱乐


深圳西部海湾水系水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摘要:通过剖析深圳西部海湾水系水环境现状,分析了水环境现状存在的问题。结合河流的自然特点及水污染状况,针对性地提出雨污分流与强化截污、开源节流与引海济河以及清淤疏浚、生化除臭、降解消除内源污染等水污染整治策略。

关键词:深圳;水污染;现状;整治策略 1 引言

深圳西部海湾区域属于海积平原,地势低洼,河涌密布,水系发达。区域共有大小河流7,直接入海河流2,一级支流37条,二、三级支流9条,总流域面积636.2km2,河道总长374.7km,其中感潮河流5,感潮河长约180km。沿河区域4m以下高程面积逾50km2。自南向北主要河流包括铲湾路明渠、桂庙路明渠、双界河、新圳河、西乡河、铁岗水库排洪河、石岩河、福永河、茅洲河下游段、沙井河等。由于人口密集、经济发展较快和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二元制现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区域河流水质发黑发臭十分严重,所有河流水质均为劣Ⅴ类,水环境承载已到了不堪重负的程度。

十二五以来,随着深圳市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发展重心西移,西部海湾区域的城市环境倍受诟病。河流水环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晴雨表,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关系到城市的国际形象。加快推进西部海湾区域河流综合整治,消除河流黑臭,协同打造前海、大空港和宝安现代化国际化城区,是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优化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是深圳市河流整治的当务之急。

2 现状水污染存在的主要问题

(1)雨污混流现象普遍存在,错接乱排、潮位倒灌、垃圾淤堵致使大量污水入河。主要建成区仅建成污水干管系统,入河污水量超过55万m3/d,污水处理率不及60%,主要建成区均感潮,入河污水口难发现、难以采取截流措施。

图1雨污混流原理及现状

(2)雨源型河流缺乏基流补充、感潮河段水动力不足导致污染水体交换扩散能力极差,污水形成集聚效应,黑臭加剧。区域非建成区(除水库控制外)比例已小于20%,河道基流匮乏;感潮河段占区域总河长约50%,河长坡缓,交

换能力差,污染聚集。

图2赶潮过程及现状

(3)长期排污,底泥污染严重,逐年沉积而形成顽固的污染内源。污染底泥长期累积,形成恶性循环,难以彻底清除,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已成为河道黑臭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图3 底泥作用过程及岗头调节池淤积现状

3 治理对策

3.1 治理原则

结合西部海湾河流的自然特点及水污染状况,重新审视新的发展要求及建设边界,西部片区水系水环境综合治理应重点采取“综合治水、生态治河、系统规划、分期实施”的技术策略,对片区涉水工程进行系统规划,统筹兼顾水质改善及生态景观等综合功能,针对个别河流的具体特性,应按流域治理理念将水环境综合治理范畴拓展延伸到水资源综合利用维度。同时结合“十二五”、“河流大会战”等要求,合理提出分期实施计划。牢固树立“市区联动、流域统筹、重点突出、协同实施”的总体思路,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引、以防洪排涝为前提、以正本清源为基础、以截污治污为重点、以强化管理为手段,打造水功能完备、水生态良好、水景观优美、水文化丰富的滨水型宜居城市。

3.2 治理措施

基于河流及城市特点分类解决水污染问题,应重点采用三类措施:

(1)雨污分流与强化截污双管齐下,市、区、街道,水务、环保、规划、住建多头联动,建管并重,严控污水入河。针对片区河流赶潮、水动力较差等特征,在治理思路上应重新审视强化截流的适用性,提出以完善管网为目的、兼顾沿河截污的思路,同步实现沿河污染收集、水污染治理的目标。

(2)开源节流、引海济河,增加水体容量。

河流补水水源应从以污水厂为单一源,综合拓展到基流剥离、雨洪及海水利用等多渠道,同时以增强水系水动力循环为主。多渠道开辟河流补水新途径,在污水厂处理尾水、再生水、雨洪水利用前提下,发挥感潮河段自然涨潮及其生态特点,通过建闸、引水、水系串联等工程措施,增强水体交换能力,增加河流水环境容量。

(3)清淤疏浚、生化除臭,降解消除内源污染。

感潮河道因潮水回溯、流速缓慢,底泥长期累积,是影响河道水质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机械疏浚、吸除吹填、化学稳定、投加生物菌种等方式方法对河道内源污染底泥及受污染水体进行处置。此外,建议通过河流水动力的加强(如设冲淤闸),实现从“被动清淤向日常主动清淤”的转变。

3.3 分区治理方案

根据治理原则及主要措施,结合区域特点,本水系水污染整治工程主要分为前海湾区、大空港及通航(跨界)制约区以及城市建成区三大类型区域。

(1)前海湾区

前海湾区域主要河流为双界河、桂庙渠、铲湾渠、新圳河及西乡河。该区域是国家级高端城市核心区,水污染治理结合前海服务区开发建设建议采用以下措施:

1)前海区域内在建设过程中落实严格的排水制度,实现前海合作区100%的雨污分流。通过贯彻低冲击开发的理念,利用雨水收集系统和两滩湿地,实现前海合作区雨季洪峰及面源污染的削减。

2)通过实施南山污水厂提标改造工程,实现南山污水厂尾水的近岸排放,并为雨季环状水廊道截污系统的初(小)雨提供外排珠江口的通道;通过新建南山再生水厂二期工程及人工湿地及泵站工程,加大前海片区、南山片区再生水回用规模和水廊道补水量,提高补水水质。

3)加快推进双界河水质改善工程前期工作,督促宝安区加快新圳河、西乡河水环境综合治理进度,实现固戍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回补河道;

4)前海合作区外的宝安片区、南山片区进一步加强雨污分流建设和正本清源改造,优化环状水廊道截污规模与出路。强化前海合作区外关口渠、郑宝坑渠及桂庙渠河口污水总口截污,实现旱季漏排污水进南山污水厂二级处理系统处理后达标排放;强化新圳河河口总口截污,旱季污水通过现状沿河截污管收集后,进固戍污水厂处理;关口渠、郑宝坑渠、桂庙渠及新圳河雨季总口截流的初(小)

雨,通过充分利用南山污水厂一级强化处理系统及现状排海系统的处理转输能力,实现初(小)雨的深海排放;强化西乡河河口总口截污,旱季污水通过现状沿河截污管收集后,进固戍污水厂处理,雨季总口截流的初(小)雨利用穿堤管(涵)排入珠江口,实现雨季入湾污染的削减。

5)通过前海湾水动力改善工程,结合前海片区河口不设闸的边界条件,实现水廊道水动力的加强。

6)通过前海湾湾区清淤工程,实现湾区内源污染的削减。

(2)大空港及通航(跨界)制约区

受“大空港”规划制约,大空港片区水系布局尚未明确,部分河流具有航运功能,一些河流为跨界河流。受各种因素制约,该片区河流近期不具备实施系统性、针对性的工程措施综合治理的条件。建议近期采取以下临时措施改善水质:

1)加快管理流域内现有污水收集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尽最大努力减少污水入河。

2)对现状具有的河口挡潮水闸进行科学调度,利用天然潮差增强河流水动力实现水体交换,减缓污水累积现象。

3)结合迎大运、环保模范城复检期间的成功经验,选择环境影响较大、市民投诉较为集中的松岗河中下游段敏感区域,拟定松岗片区水质提升试点工作方案,采取各种措施(包括工程、生物、物理、化学措施)对河流水质进行提升,从感官、生化、社会满意度三个方面综合考核水质提升的效果。

中期结合相关片区的水系建设,通过片区河网水动力的加强系统解决片区的活水及淤积问题。远期全力推进片区的正本清源及雨污分流。

(3)城市建成区

城市建成区河流水系布局既已稳定、河流蓝线明确,具备实施永久工程措施的条件。结合宝安区河流大会战的实施计划,建议重点采取以下措施推进河流水污染治理:

1)按城市规划推进正本清源、配套厂网建设,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河流入河排污口接驳,逐步削减入河污染。

2)针对普遍存在雨污混流、具备实施沿河强化截流条件的河流,开展综合治理工作。沿河截流规模可视所在区域重要性确定,应特别重视受潮位影响情况下截流堰高程问题。

3)通过河口建闸,再生水利用来增强水体容量,加强感潮河段水体置换能

力。

4)建管并重,积极推动河流管养社会化、市场化、制度化、法制化。

4 结语

(1)深圳西部海湾水系区域河流水质发黑发臭十分严重,所有河流水质均为劣Ⅴ类,水环境承载已到了不堪重负的程度。加快推进西部海湾区域河流水污染整治,消除河流黑臭,是深圳市河流整治的当务之急。

(2)结合西部海湾河流的自然特点及水污染状况,建议采取雨污分流与强化截污双管齐下;开源节流、引海济河,增加水体容量;清淤疏浚、生化除臭,降解消除内源污染等整治策略。

(3)在水系综合整治过程中,应该结合本区域自身的经济、环境特点及其水的功能,采取适合本地区的水环境治理和保护措施,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才能达到治理和保护水环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国家环保总局,等.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2]王金南,等.中国环境技术设计[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