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课文留白,充分练笔
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品味语言本身丰富的潜台词,读书其弦外之音,不仅丰富作品的内容,也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理解作品。
文学是表现的艺术。作者的思想不仅可以通过字面来表示,也可以隐蔽于文字的“空白”处。这种空白有多种形式,如结构上的分节分段换行,是空白;欲言又止,省略之处是空白;问而不答,设下悬念也是空白„„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引导学生去发现课文中的空白,抓住这些空白,创造性的设计读写训练点。
在《穷人》一课,为了引导学生理解桑娜及其矛盾的心理活动,我充分利用标点的留白,引导学生练笔,品味字里行间蕴含的意思。
出示:
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我这样引导道:同学们,善良的桑娜出于对孤儿的同情、关心,毅然把他们抱回了家,并让他们与自己的五个孩子睡在了一起。看着七个孩子,想想生死未卜的丈夫,桑娜又想到了哪些呢?
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路打开了。有的说桑娜担心丈夫回来可能会责备她,骂她多事,不关心家庭,给家庭带来困难;有的说她觉得这样做给丈夫增加了新的压力,有点对不起丈夫;还有的说她觉得自己被揍一顿也好,让丈夫出出气,这样就可以收养孤儿了。
接着,我引导学生读出理解:桑娜为了收养孤儿的事想了这么多。怎么读好表现桑娜这些心理活动的语句呢?学生在我的引导下,不仅感受到了桑娜矛盾的内心,还学会了用省略号表现人物矛盾内心的方法。
除了在标点留白处可以设计读写训练,在人物心理活动留白处也可以设计
1
读写训练点。
在《唯一的听众》中,我充分利用三次“平静”的神态描写,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引导学生品味老人的美好心灵。设计如下:
(1)课件出示三组句子,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2)平静的神态背后,老人在想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描写一段老人当时的心理活动。课件出示:
当我沮丧地想离开小树林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每天去小树林拉琴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渐渐奏出真正的音乐时,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学生在这样课文留白的练笔中,不仅读懂了人物,更理解老人高尚的心灵做了铺垫。
充分利用课文留白,可以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引导他们由此及彼,由文本迁移到文外,由一篇文章联想到其他文章中似曾相识的语句,或联想到自己的生活经验,从而使学生身临其境地走进文章所渲染的情境中。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