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医学2010年5YJ第31卷第15期 2227 我院应用头孢吡肟治疗细菌性肺炎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 我院将头孢吡肟与头孢他啶作对比,现报告如下。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O月~2010年2月于本院住院的细菌 性肺炎患者76例。所有病例均符合《社区、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 标准》 ]。其中男40例,女36例,年龄21~82岁,平均(62.3± 17.9)岁。发病时间4~30 d,平均(12±9)d。76例患者中,合 并COPD 23例,支气管扩张l2例,肺源性心脏病l5例,冠心病18 治疗组(头孢吡肟) 对照组(头孢他啶) 株数 清除未清除 株数 清除未清除 例,糖尿病8例。其中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为18例。临床均表现 为咳嗽、咯痰、发热、肺部湿性哕音。x线胸片示大小片状浸润 影。深部痰细菌培养阳性,白细胞计数均>10×109/L。76例病例 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6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两组均在口服止咳、化痰药对症治疗的基础上, 治疗组应用头孢吡肟(批号:200804027),每次2 g,加入到5% 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每12 h进行1次;对照 组应用头孢他啶(批号:2008040301),2 g/次,加入到5%葡萄 糖液或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每12 h进行1次。疗程均为 10—14 d。 1.3疗效判定标准:按卫生部1993年《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 原则》,痊愈:症状、体征、实验室及病原学检查均恢复正常; 多,尤其是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已逐渐成为细菌 性肺炎的流行菌[2】。头孢吡肟对金葡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 显效:病情明显好转,以上4项中有1项未完全恢复正常;进步: 病情有所好转,但不够明显;无效:用药72 h后,病情无明显进 步或加重者。痊愈及显效病例计算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痊愈率、总有效率、两组细菌清 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采用x。检验。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均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对肺炎链球菌、肺 炎克雷伯杆菌、阴沟杆菌及化脓性溶血性链球菌的抗菌活性强于 头孢他啶。研究应用头孢吡肟与头孢他啶比较治疗细菌性肺炎患 者,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患者的不良反应均于停药后消失, 复查肝肾功能化验均无严重不良反应。 4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I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 【2]杜启瑞,李楠.头孢吡肟治疗细菌性肺炎78例疗效观察[J].海南 医学,2009,20(1 1):240. 2.2细菌清除率:见表2。 3讨论 近年来,由于第三代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耐药菌株不断增 [收稿日期:2010—03—10编校:周浩] 中药灌肠联合西药治疗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观察 连建中(陕西省蒲城县医院,陕西蒲城715500)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灌肠联合西药治疗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用西医保守治 疗,治疗组34例采用中药灌肠联合西药治疗:西医保守治疗加中药灌肠。结果:对照组治愈3O例,治愈率88.10%,平均治愈时间20.5 d;治疗组治愈33例,治愈率97.62%,平均治愈时间11.6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中药灌肠联合西药治疗早 期炎性肠梗阻可缩短住院时间,疗效显著。 [关键词】炎性肠梗阻;中药灌肠 对我院收治的68例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 析,现报告如下。 5—78岁,平均52.6岁。术后出现肠梗阻平均时间为7.5 d,其中 胃、十二指肠手术10例,阑尾切除术11例,小肠手术6例,胆道 手术4例,结肠手术3例。对照组34例,男18例,女16例;年龄 5~76岁,平均52.2岁。术后出现肠梗阻平均时间为7.7 d,其中 胃、十二指肠手术13例,阑尾切除术1O例,小肠手术7例,胆道 手术3例,结肠手术1例。均无合并明显心肺疾患,两组一般资料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68例患者均为我院2006年1月~2009年2月住院 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 吉林医学2010年5月第3l卷第l5期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临床症状:症状全部发生于术后4—12 d,其中4~7 d 51 组治愈3O例,有效2例,无效2例(转上级医院治疗1例,因经济 困难放弃治疗1例),治愈率88.10%;平均治愈时间为11.6 d。 3讨论 例,8—12 d 17N。有4O例为肛门排气后进流质发生梗阻。所有 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腹胀和腹痛,但无高度腹胀和剧烈腹痛。均 无明显的肠型和蠕动波。腹部触诊柔韧,多伴有压痛,而反跳痛 不明显。叩诊实音者34例(79.8%);鼓音为34例(21.1%),无移动 性浊音。x线:腹部立位片均提示有不同程度的积气、积液,均 3.1 临床特点及诊断要点:本病根据祖国医学脏象学说和辨证 理论,当属祖国医学“腹胀满”、“肠结”等范畴。术后出现过 早排气症状应慎重对待,对腹部术后肠蠕动功能恢复或部分恢复 并进食后出现肠梗阻症状的患者,应首先考虑术后早期炎性肠梗 阻的可能,应选择积极的保守治疗。 3.2治疗:炎性肠梗阻是以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为主, 无典型的完全性机械性肠梗阻的表现。有22例行CT检查,均提 示不同程度的肠壁水肿、增厚及肠腔积气、积液,均无明显的腹 腔残余脓肿征象。 1_3治疗方法:对照组34例患者单纯采用西医外科常规疗法:① 禁食,持续胃肠减压;②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完全胃肠 外营养支持。及早应用地塞米松减少肠道渗出,促进水肿消退; 部分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及腹痛表现。腹胀呈对称 性、弥漫性,腹部膨隆,但程度不如机械性或麻痹性肠梗阻严 重,见不到肠型或蠕动波,触诊为柔韧感,各部不一。腹部术后 ③应用H,受体阻断剂及生长抑素以减少消化液分泌;④小剂量应 用红霉素促进胃肠道运动 】。治疗组34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增液承气汤治疗。生大黄2O g (后下),芒硝l5 g(冲),玄参15 g,麦冬15 g,生地黄10 g, 1N/d,水煎2次,煎出150 mL/次,早晚各保留灌肠1次。排出稀 便2~37, ̄/,d,肠梗阻症状和体征基本解除且饮食恢复正常2 d以 上。症状无复发为停中药指征。 2结果 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大多数学者倾向保守治疗,原因为大部分 患者是腹腔内广泛炎性反应导致的炎性肠梗阻,不易发生绞窄, 而且既往手术也常常因腹膜的广泛粘连而无法分离,强行分离有 可能致肠瘘的危险【3】。中药灌肠联合西药治疗早期炎性肠梗阻的 临床疗效观察表明,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早期炎性肠梗阻有利 于腹腔内炎性反应消退和渗出液的吸收,从而使肠壁水肿逐渐减 轻,肠功能恢复,可有效提高临床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问,值得 临床推广。 2.1疗效标准:治愈:患者腹痛、腹胀消失,肛门有排气,排 便正常,无恶心、呕吐、纳呆、食少等症状,腹部x线片无明显 异常;有效:患者腹痛、腹胀消失或明显减轻,排便基本正常; 无效:患者腹胀、腹痛加重,肛门无排气、排便,腹部x线片、 腹部CT提示梗阻征象无减轻或加重,以及出现腹膜炎、肠绞窄 情况者口】。 2.2 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33例,无效1例(因经济困难放弃治 4参考文献 [1]秦新裕,M.A,Pilot.红霉素在消化道不同节段的促动力作用研究 [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16(5):273. [2】朱维铭,李宁.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J].中国实用外科杂 志,2005,20(8):456. [3]周月芬.非手术治疗胃肠道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4,10(4):80. [收稿日期:2010.03—18编校:周瑾] 疗出院),治愈率为97.62%;治愈时间5—15 d,平均8 d。对照 益生茵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刘勇,谭瑞明(湖南省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湖南怀化418000) 【摘要]目的:评价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8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 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对照组单用美沙拉嗪,治疗4周,4N后观察治疗前后肠镜和血清C-反应蛋白变化,分别 统计两组完全缓解、有效例数及有效率,随访6个月统计复发病例数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治疗 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联合应用美沙拉嗪和益生菌比单用美沙拉嗪治疗临床疗 效好,并有效预防复发。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美沙拉嗪;益生菌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和发病机 制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性反应性疾病。该 病缺乏根治措施,治疗比较困难。有研究表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存在肠道菌群失调,曾有报道益生菌治疗UC可以缓解症状,美 沙拉嗪是治疗UC的常用药物之一,因此,应用益生菌联合美沙 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理论基础。对我院收治的58例患者进行 分析,现报告如下。 I资料与方法 I.I一般资料:根据2000年成都会议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制定的UC诊断标准 】,选择住院和门诊的轻、中度UC患者为研 究对象,其中男28例,女30例,年龄18—64岁;根据随机对照原 则,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两组在性别、年 龄、病情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 1.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1 g/次,40Ud,疗程4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