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测品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国家机构有那些》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国家机构有那些》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来源:测品娱乐
第5课 课题 第一节 身边的国家机构 学习 目标 国家机构有那些 单元 3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6 1. 从生活出发,了解国家机构。 2. 知道国家的正常运转、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国家机构。 3.知道是确立国家机构的最高法律依据。 重点 1.认识各类国家机构。 2.区分哪些是国家机构,哪些不是国家机构。 难点 知道国家的正常运转、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国家机构。 课前1.了解本地的国家机构的名称和所在位置。 准备 2.了解我国的国家机构(和地方)体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思考:你知道哪些国家机构? 提示:中国国家机构体系包括: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 国家机关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事委员会;国家监察委员会;人民和人民。 地方国家机关包括:省、市、县、乡四级,其中,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民、人民、监察委员会组成地方国家机关体系。 讲授新课 环节一 初识国家机构 1.课件出示问题,说一说: (1)在班集体中,班长、学习委员、纪律委员、卫生委员等班委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学校里,校长、教导处、政教处等部门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你知道的国家机构有哪些?他们对国家的正复习旧知,思 复习旧知导入。 考交流问题。 学生思考交流环节一 课件出示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懂得的问题,从正国家机构就像一反角度交流解决问题。 个班级的班委会,像一个学校的管理部门一样,维护常运转和我们的生活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小结:我们的学校设有教学、德育的部门,每个部门都担负着特定的职责,以保证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同样道理,国家的正常运转需要通过国家机构实现,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国家机构的保障。 环节二 识别国家机构 1.课件出示书本第42页活动园问题。 (1)判断:黄海洋和爸爸妈妈提到的这些单位哪些属于国家机构?哪些不是国家机构? (2)判断是不是国家机构的最高法律依据是什么? 2.小结:国家机构是国家机关的统称。是确定国家机构的最高法律依据。学校、医院、银行、邮局等单位不享有规定的职权,不属于国家机构。 环节三 身边的国家机构 1.课件出示书本第43页活动园问题。 (1)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所在地区的国家机构, 学生阅览书本第42页活动园图着国家的正常运转。 继续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开展“火眼金睛找机构”活动,知道什片,交流环节么是国家机构。 二判断题,并 说明理由。 学生自学书本第43页 学生深入了解身边的国家机构,并知道地方国家机构与国家知识窗,并参机构的不同。 与活动园交如人民代表大会、、监察委员会、人民法流答题。 院、人民吗? (2)想一想:你所在地区的人民代表大会、、监察委员会、人民、人民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最高人民、最高人民有何不同? 2.小结:国家机构包括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前者在全国范围内行使职权,后者代表国家在所在区域行使职权。 课堂小结 从生活出发,初识国家机构。知道国家的正 学生交流 学生学会归纳常运转、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国家机构。知道是学习本节课确立国家机构的最高法律依据。知道国家机构包括的收获和体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前者在全国范围内会。 行使职权,后者代表国家在所在区域行使职权。 板书 5.国家机构有哪些 第一节 身边的国家机构 国家的正常运转 ↓离不开 国家机构→、地方 ↓法律依据 总结,系统掌握知识,总结提升。 课堂练习 一.我知道 1.国家的正常运转需要通过( )实现。2.( )是国家机关的统称,( )是确立国家机构的最高法律依据。 3.国家机构包括( )和( )。前者在( )行使职权,后者代表国家在( )行使职权。 二.判断对错 1.学校每学期都会请的叔叔给我们律知识,学校和都属于国家机构。( ) 2.医院、银行、派出所、邮局都属于国家机构。 ( ) 反馈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第5课 课题 学习 目标 重点 难点 课前准备 国家机构有那些 第二节 国家机构的职权 单元 3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6 1.结合图文,了解国家机构职权的关系。 2.知道是规定国家机关职权的根本法律依据。 3. 了解权利机关、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司法机关及其职能。 了解权力机关、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司法机关及其职能。 了解这些国家机构各司其职,又彼此协调。 1.查一查我国规定的国家机关各自的职权。 2.了解当地有哪些机构在行使行政机关的职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思考交流: 1.我们身边的国家机构分别承担着哪些职责?他们有着怎样严密的组织性和协调性? 2.我国规定的国家机关各自的职权有哪些?他们又有着怎样严密的组织性和协调性?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谈话导入,思 谈话导入,开导入新课 考问题。 门见山直入正题。 讲授新课 环节一 初识国家机关职权的关系 1.课件出示思考题: (1)我们身体的器官有眼、耳、口、鼻、舌等感觉器官和心、肝、肺、胃、肾等内脏器官。这些器官各自有什么功能?彼此又有着怎样严密的组织性和协调性? (2)我国国家机构的职权都是哪部法律规定的?哪部法律在组织和协调这些国家机构的职权? 学生交流并回答思考题。 懂得国家机构职权不同,又彼此联系, 统一于的组织和协调。 2.小结:不同的国家机关名称不同,职权也不同。它们就像我们身体的器官,在承载着自己独特功能的同时,彼此之间又有着严密的组织性和协调性。是规定国家机关职权的根本法律依据。 环节二 识别国家机关的职权 1.出示书本第44页活动园问题:将国家机关与对应的法定职权完成连线。说说这些国家机关各自的法定职权是什么? 2.说说你所在地区的国家机关各自有哪些职权? 3.小结: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国家机关行使着各自不同权限的职权。 环节三 区别专职机关的职权 1.思考:以下场景中,人民代表大会在履行它的哪些职责?(提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每年的3月份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简称“全国常委会”。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2.判断: (1)判断书本第46页活动园中的机构是否属于行政机关? 学生完成书本第44页活动园连线,然后全班交流解决问题。 学生阅览书本45页,回答思考题。 学生阅览书本第46页活动园中内容,交流判断。 明确国家机构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 了解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通过判断认知的职能,知道学生自学书本第47页,与我们的生活(2)思考抢答:说说下列部门的名了解监察机关的职责。 称,它们都属于我国哪个国家机关? A.在你出生以后,需要办理户口本和身份证,应该找哪个部门? B.随着你慢慢长大,你准备要结婚了,该去哪里办理? C.工作以后,单位要帮你缴纳社保,去哪里办理? D.你和单位发生了一些劳动争议,可以寻求哪个部门的帮助? E.你准备购买一套房子,需要去哪里进行不动产登记? (3)你还知道哪些部门也属于行政机关?向同学们做个介绍吧。 (提示:是行政机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代表国家在经济、社会等领域行使管理职权,提供公共服务。包括自身及所属工作部门,这些部门行使的具体职能,我们经常会与它们打交道。) 3.监察机关依法行使监察权,主要职能是: (一)维护和法律法规; (二)依法监察公职人员行使公权力的情况,调查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 (三)开展廉政建设和反工作。 4.判断: (1)出示穿制服的工作人员的图 学生判断书本第47页活动园问题。 关系最为密切。 认识国家司法机关和监察机关。 认识国家监察片,观察她们衣服上的徽章,说说她们分别是哪个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 (2)判断:人民行使国家审判权,三名同学各抒己见,你认为可以审理哪些类型的案件?(案例见书本第47页活动园)(案例答案提示:主要是民事、刑事、行政三大类。) 提示:我国的司法机关包括人民和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我国的审判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5.小结:通过交流学习,结合图文,了解权力机关、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司法机关及其职能。 课堂小结 我国的国家机关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共同维护的权威, 机关。 维护国家的稳定,促进依法治国的实施,保障国家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板书 5.国家机构有哪些 国家机关的职权 权力机关、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司法机关 ↓ 各司其职,相互协作 ↓ 组织和协调 课堂一.我知道 练习: 1.( )是规定国家机关职权的根本法律依据。 2.( )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3.是( )机关,与我们的( )密切相关。 4.我国的司法机关包括( )和( )。 5.( )既是人民的标志,也是法官的标志,体现着法官代表国家依法行使审判权。 二.选一选 1.李明收看电视台《新闻联播》时了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2018年( )在北京召开。 A.1月1日 B.3月1日 C.3月5 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监察委员会是( ) A.司法机关 B.监督机关 C.监察机关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不行使( ) A.审判权 B.立法权 C.决定权

第5课 课题 国家机构有那些 第三节 国家机关的产生 单元 3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6 1.了解国家权力机关的产生过程。 学习 目标 重点 难点 课前准备 2.理解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了解“一府一委两院”的产生。 4.知道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依法行使职权,接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 1. 了解国家权力机关的产生过程。 2. 了解“一府一委两院”的产生。 1. 了解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 知道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依法行使职权,接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 1.通过网络查询国家机关的产生过程。 2.走访身边的亲人或朋友,收集能够证明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事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国家机关的产生》。 2.思考:为什么说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讲授新课 环节一 国家机关的产生 1.课件出示问题,说一说: (1)新学期,你所在班级需要一个班委会吗?是如何产生的?班干部们对谁负责?受谁监督? (2)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是怎样产生的? 观看视频后, 视频导入。 思考问题。 学生自学书本第48 、49页内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生活实际出发,通过了解国家容,思考交流权力机关的产生过环节一 课件程,帮助学生理解 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出示的问题。 我国的一切权力属军事委员会、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长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 地方正职和副职、地方监察委员会主任、地方人民院长和地方人民检察长均有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 (3)说说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是如何代表人们行使权力的? 于人民。 人民 选举 组成 人民代表大会 服务 组成 服务 行政、审判、检察、监察机关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般什么时候召开? 学生通过对提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于每年第一季度 举行,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召集。 2.小结:我国人口众多,不可能每个人都直接行 使国家权力。人民通过选举产生,组成人 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对人民负责, 受人民监督。我国规定:“人民行使权力的机 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环节二 “一府一委两院”的产生 1.思考: (1)“一府一委两院”分别指那些国家机关? 小知识提示: “一府一委两院”,其中“一府”是枝人们政 学生自主学习书本“一府一委两院”的了解,理解我国府,“一委”是指监察委员会,“两院”是指人民第50页内容,的一切权力属于人、人民。 思考交流环民。 在,“府”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节二 课件出“委”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两示的问题。 院”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 在地方,“府”是指地方各级,“委”是指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两院”是指地方各级人民、地方各级人民。 (2)“一府一委两院”怎样产生?对谁负责?受谁监督?请根据关系图谈谈自己的认识? 2.小结: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人民 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根据,“一府一委两院”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同级人民代表大会监督。 环节二 国家主人的权力 1.思考: (1)有些工作岗位比较特殊,国家工作人员在履职时必须穿制服,为什么?请举例说明? (2)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履职尽责时,必须依靠谁的支持?接受谁的监督?努力为谁服务? (3)结合课前走访的身边的亲人或朋友,收集国 学生结合书本第51页活动园内容和课前收 通过教材和身边的生活资源,结合国家机关及其工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现状的事例,谈谈你对集的事例,思作人员的工作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看法。 考后交流自状,体会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小结: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己的看法。 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按照和法律规定行使职权,接受人民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 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了解国家权力机关的产生过程,理解 学生交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知道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学习本节课工作人员要依法行使职权,接受人民监督,为人民的收获和体服务。 会。 板书 5.国家机构有哪些 第三节 国家机关的产生 人民 ↓选举产生 国家权力机关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依靠人民 履职尽责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学生学会归纳总结,系统掌握知识,总结提升。 课堂练习 一.我知道 1.我国人民通过选举产生( ),组成( ),代表( )行使国家权力,对( )负责,受( )监督。 2.( )是国家的主人,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 )。 3.“一府一委两院”,其中,“一府”是指( ),“一委”是指( ),“两院”是指( )。 二.我会选 1.国家、总理、军事委员会、最高监察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长由( )产生。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人民代表大会 C.监察委员会 D.总提名。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任期( )年。 A.3年 B.4年 C.5年 D.10年 反馈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教学设计

课题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第一课时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六年级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自觉遵守法律与道德。 学习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认识法律的保护和规范作用,能够遵守法律和道德。 目标 3、知识目标:了解法律是什么,对法律的概念和法律后果有正确的认识,学会区别道德和法律,懂得道德与法律缺一不可,我们既要遵守法律,也要遵守道德。 重点 认识法律,做守法公民。 难点 懂得道德与法律缺一不可,既要遵守法律,也要遵守道德。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导入语直接导入。 思考。 说说自己对 谈谈自己对法律的理解,对法律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我们常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规矩不成方 圆。”那么国法指的是什么呢?它和家规、规矩又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呢? 讲授新课 【法律是什么】 1、展示图片: 图一:学生乘坐大巴去秋游 图二:爸爸妈妈带孩子到医院看病 2、思考:这些事情都和法律有关吗?可能跟哪些法律有关呢? 3、过渡语:这些活动都要受法律的约束,也会受法律的保护。那么,法律究竟是什么呢? 4、法律大家谈:法律是什么?请你根据你的理解,谈谈你对法律的认识。 5、归纳1: 法律的理解。 形成一个初步的 概念。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引(1)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财产权、受教育权。 (2)说一说: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有哪些权利呢? 6、归纳2: (1)法律规定了我们的义务:我要遵守交通法规、保护野生动物。 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作为起学生的兴趣,小学生的权并便于学生从具(2)说一说: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有哪些义务呢? 7、总结:法律既保护了我们的权利,又规定了我们的义务。 【法律与道德】 1、探究与分享:判断下列情景属于道德、法律还是纪律?违反的后果是什么? (1)小伙子,能给老人让个座位吗? (2)无故迟到、旷课,是违法校规的。 (3)无证驾驶、后悔呀! 2、真知灼见:你认为违反法律的后果和违反学利和义务。 根据情景做出判断。 体生活中进行思考的感悟。 以具体的情景作为材料,让学生正确区分道德、法律和纪律,并从具体事例中去思考、分析它们思考、讨论。 之间的区别,加深理解。 校纪律的后果是一样的吗?法律和道德、纪律有 什么不同呢? 3、播放视频:《成都公开审判毒品大案:三名主犯被判死刑》 4、罗列:违反法律的后果。 5、比一比:法律、道德与纪律的区别。 6、小提示:纪律、道德与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 比较、归纳。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尽量做到有理有据,从辩论中认识到道德的作用,并形成道德与法律缺一不可的正确观念。 为。与纪律、道德不同,法律由国家制定和颁布, 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所有社会成员都要遵守法 律,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 7、道德无用论:有人说,法律在规范人的行为 方面已经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没有必要再强调辩论。 道德了。你觉得道德有没有用呢?(辩论) 8、女子买18件衣服旅游后退货,律师:无损可退 思考。 讨论:你是如何看待这名女子的做法的?在法律 约束的范围之外,我们应该怎么做? 9、总结:道德与法律,是基本的社会规则。对社会而言,它们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 不可。我们每一位公民,不仅要遵守法律,自觉守法,还应该要遵守社会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10、小拓展:某些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要求(孝敬老年人)。 课堂小结 鸟儿在蓝天上飞翔,花儿在阳光下绽放,我们生 活在蓝天和阳光下,也生活在法律中。我们每个人都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板书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第一课时 1、法律保护权利 2、法律规范行为 3、法律与道德

总结提升

课题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第二课时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六年级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法律认同感,培养法律意识。 学习 2、能力目标:能够使用法律常识规范自己的行为,能够简单区分各种行为对应的法律。 目标 3、知识目标:认识到生活时时处处有法律,我们是生活在法治的社会中的,认识和了解刑法、民法和行,能够判断一种行为对应的是什么法律。 重点 认识到生活时时处处有法律,我们是生活在法治的社会中的。 难点 认识和了解刑法、民法和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图片思考导入。 导入新课 运用你的经验:观察图片,说说这些场景与哪些抢答。 法律有关? 讲授新课 【生活时时处处有法律】 1、小组竞答:我们公民都会受到哪些法律的保护呢?我国有哪些法律呢? 抢答。 采取小组竞答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通过视频认识到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法律,时时刻刻都受到法律的约束和保护。通过不同场景中2、播放视频《一生相伴 哪些法律在保护你?》 3、法律无时不在:我们每一个人,从出生到成 长、上学、工作、结婚、生子,甚至到死亡,都 受到法律的保护。 4、法律无处不在:图片展示 (1)工厂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2)道路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3)超市内:《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 》 的法律认识到我们生活处处都有法律,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受到法(4)学校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5、法律无处不在:我们无论在哪里,在怎样的 场景当中,都有相关的法律在规范人们的行为, 在约束我们的同时,也是在保护着我们。 6、小采访:请你采访一下家人或亲戚,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都涉及哪些法律。 (1)我的姑姑是老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我的叔叔是军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役军官法》 (3)我的妈妈在经营一家餐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7、生活与法律:法律调整社会关系,保护合法采访、分享。 律的保护和约 束。 通过连线,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起来,加深对法律规范和保护功能的认识和了权益,维护公共秩序。大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小 到个人的家庭生活,时时都有法律的踪迹、处处判断,连线。 解,树立生活离都有法律的身影。 8、学以致用:阅读下面的情景描述,把与情景 不开法律的意识。 对应的法律用线连起来。(课本第8页活动园) 【刑法、民法、行】 1、认识我国的三大实体法:展示三大法律的图片。 2、我当小判官:请你判断一下,嫌疑人王某的思考,判断。 初步认识刑法与犯罪行为,并树立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规范自身的行为,不走犯罪的道路。 行为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他触犯了什么法律? 3、判断结果:目前犯罪嫌疑人王某因涉嫌故意杀人罪已被刑事拘留,他触犯了《刑法》。 4、解释:什么是刑法。 5、七嘴八舌:你知道哪些行为是犯罪吗?请你说一说你知道的犯罪行为都有哪些? 6、阅读角:课本第6页。 说出自己知道的犯罪行为。 思考,判断。 初步认识民法,7、餐饮公司侵犯杨颖肖像权,被判赔100万并道 歉:你知道该商家的行为是触犯了哪部法律吗? 8、解释:民法是什么。 9、相关链接:课本第6页。 懂得要适当地签订合同,以维护讨论,认识合自己的合法权同重要性。 益。 讨论:你见过合同吗?你知道合同有什么用吗? 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应该签订合同呢? 10、新闻:建筑工地不少民工没签劳动合同维权 难。 11、律师提醒:劳动者谨记要和用人单位签订劳 动合同,签订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保护自己最好的 法律武器。 12、说一说、看一看:生活中的合同。 13、温馨提示:现在社会中,用到合同的地方越来越多,签订合同能够方便我们依、保障我们的合法权益。 14、解释:什么是行。 课堂小结 在法律的大家庭里,这些不同的法律调整不同领 域的社会关系,发挥不同的功能。它们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保障着社会的生产、生活秩序,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稳定有序、更加和谐美好。 板书 生活与法律 1、生活时时、处处有法律 2、认识三大实体法

总结提升

课题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第三课时 学习 目标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六年级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法律意识,依法行事、依。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法律武器依。 3、知识目标:了解法律的作用,在生活中学会依法行使、依。 重点 了解法律的作用。 难点 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法律武器依。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景导入。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生活小镜头:假如你是小郑,你可以怎么做? 你的依据是什么? 2、导入语:法律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要想生活得更好,就需要法律为我们提供保障。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感受到了法律的作用了吗?法律都有着怎样的作用呢? 讲授新课 【法律的作用】 思考。 1、讨论: (1)你是如何看待这名运动员的做法的?这样做对其他参赛选手来说,公平吗? (2运动员的做法违规吗?面对这样的事情,我们能怎么办? 2、总结:比赛不能缺少规则,只有制定全面合 讨论。 通过对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的规则的作为切入点进行讨论,从缺乏规则的后果中联想到缺乏法律的后果,懂得法律的重要性。 理的规则,才能保证比赛的公平,才能避免同类 事情的再次发生。而社会生活更离不开规则,缺 乏规则的社会只能导致混乱。 3、小见解:没有语言,人和人就无法顺畅地沟 通;没有规则,人和人便无法正常地交往。游戏想象没有法和比赛如果没有规则,就无法正常进行。社会交律的后果。 往如果没有法律,又会怎样呢? 4、视频:高铁霸座女最新消息:被罚200元。 5、深度思考: (1)如果没有法律,这个霸座的女子可能会有多少种结局? 思考。 (2)假如生活中没有法律,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6、图片展示:如果没有法律,我们的生活将会...... 7、视频:法治让生活更美好 8、法律作用大讨论:你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法律的作用了吗?你认为法律有什么作用? 讨论,根据自在学生的讨论结己的经验谈果的基础上帮助、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得出法律的作用。 9、法律作用我发现: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归纳。 谈法律的作10、法律作用大: 用。 (1)法律如同指南针,为我们设定了行为准则, 告诉我们行为的方向。 (2)法律保障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 (3)法律督促我们积极承担起对他人、社会和国家的责任。 (4)法律如同尺子,衡量我们行为的对错。合 知道以暴制暴容易产生违法行为,懂得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法的行为受到保护,违法的行为受到制裁。当正 义和冲突发生时,国家行政、司法机关依据法律, 作出公正的处理。 ①阅读角:《管子》 ②具体解决纠纷的案例展示。 ③总结:法律的如同尺子,帮助我们衡量对错, 解决纠纷。 【学会依】 1、各抒己见: (1)你认同他们的观点吗?为什么? (2)如果爸爸就职的公司拖欠爸爸工资,你认为爸爸应该怎么办? 2、小讨论: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3、视频:法律力量大 维权得靠 4、小提示,勿忘记:法律如同武器,是保护我 判断观点的正误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权。 学以致用,在生活中也能正确维权。 们的坚强盾牌。当我们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 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 5、试一试:请你说一说,如果遇到以下情况,你该怎么办?(1)华华因为违反校规校纪,学校要开除华华。 (2)铭铭在超市购买了一盒巧克力,到家后发现该巧克力已过期。 (3)慧慧到书店看书,离开时,店家怀疑她偷拿了图书,要求搜查慧慧的书包。 6、相关链接:法律援助。 7、展示当地法律援助机关的地点、联系方式等。 8、法律故事会:让我们一起来开展一次“法律故事会”,讲一讲自己知道的或经历过的与法律 学以致用。 有关的故事,说说它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课堂小结 法律作为社会生活中的基本规则,为我们设定了 行为准则,提供了外部保障,维护着我们的正常生活。人人依法享有权利,人人依法履行义务,在法律的指引和保护下,个人和家庭快乐、幸福,社会与国家公正、和谐。 板书 法律作用大 1、正确认识法律的作用 2、学会依

总结提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