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简答题。(每题14分,共28分) 1、汉字形体发展的规律性表现在那些方面。 2、汉字的起源有哪些说法。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 类别:网教 专业: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教育) 2018年6月 课程名称【编号】:文字学【0209】 A卷 一、指出下列汉字的六书类型。 大作业 满分:100分 1、河:形声 2、月:象形 一、指出下列汉字的六书类型。(每题2分,共20分) 1、河 2、月 3、上 4、低 5、果 6、逐 7、口 8、来 9、云 10、好 二、列举十部文字学著作。(每部2分,共20分)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32分) 1、文字 2、甲骨文 3、古今字 4、通假字 3、上:指事 4、低:象形 5、果:象形 6、逐:象形 7、口: 象形 8、来: 象形 9、云:象形 10、好:会意 二、列举十部文字学著作。 1.毕任庸《文字学》,苏州文怡书局,1931 2.刘大白《文字学概论》,上海大东书局,1933 3.戴曾元《文字学初步》,上海:中华书局,1935 4.何仲英《中国文字学大纲》(20 世纪30 年代) 5.汪国镇《文字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39 6.吕思勉《文字学四种》,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 (包括《中国文字变迁考》、《字例略说》和《说文解字文考》等) 7.胡朴安《中国文字学史》,商务印书馆30 年代排印本 8.胡朴安《文字学ABC》,ABC丛书社,1933 9.邵祖平《文字学概说》,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 (在《国学小丛书》中) 10.蒋伯潜《文字学概要》,上海:正中书局,1946 三、名词解释。 - 1 -
1、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是最重要的辅助交际系统。 2、甲骨文:商代统治者迷信鬼神,其行事以前往往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以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其文字称甲骨文。以出至殷墟,故又称殷墟文字;因所刻多为卜辞,故又称贞卜文字。 3、古今字:古今字是指文献中记录同一个词项而不同时代使用了不同字符的”历时同词异字“现象。古今字是指古今分化字,我们把分化前的字称作“古”字,分化后记词各有专司的字称为“今字”。 4、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 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字,上部本从三个隹,下从木,以表示群鸟积聚的意思,后来也简省为集。金文雷字,下部本从三个“ ”,后来也简省为雷。 (3)用一些形体简单的构件替换形体复杂的部分,从而达到简化的目的。这种简化的方式主要用在隶变楷化以后的汉字简化中。这种简化方式的结果,常会导致汉字形体结构的改变。例如,小篆从辵的字,如造,隶变以后绝大部分简化为从辶;小篆左边从心的字,如快,隶变简化为从忄。 2.区别律是对汉字形体进行繁化。汉字作为符号当然要越来越简单。但是字这么多,如果都要求简单,就没有办法区别了。所以为使汉字的形体明确,音义明确,以达到表达功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其中广义通假字,包括 能的目的,在某些情况下要对汉字形体进行繁化。 古今字、 异体字和 通假字 汉字形体繁化的目的:第一,强化字形间的区别度。在一个文字系统内部,一个文字只有具有区别于其它文字的特征,才易于被人识别。如果某一个字符区别特征不明显,造成相似,就会增加认知难度,不利于使用。第二,巩固汉字形义统一的关系。据义统形,形义统一是汉字构形的原则。在汉字发展的过程中许多字符的形义关系逐渐淡化,甚至逐渐消失,在这种情况下,繁化可以让汉字的形义关系得以重建。第三,增强匀称美。出于审美的需要,适度的繁化可以使那些缺乏平衡感对称感的汉字拥有匀称美。 繁化的手段有:1、添加笔画。2、附加字符。如“箕”字在古文字阶段就写作“其”,但后来它常被假借作虚词用(“他的”的意思)。为了区别字义,原先代表“簸箕”意义的“其”,反而要加上一个“竹字头”,写成笔画较多的“箕”。3、改异字形。 当然,汉字形体演变规律中的简化与繁化是对立统一的。在区别律后,简易律又开始起作用。汉字就是在这两条规律的作用下达到相对的平衡。 四、简答题。 1、汉字形体发展的规律性表现在那些方面。 答:汉字形体的演变体现了汉字体系的发展变化,不同时代的文字资料中,同一个字的形体都发生了变化,有的甚至变得面目全非。然而,汉字形体的演变一直受到两条规律的约制,一个是简易律,另一个是区别律。 1.简易律是对汉字形体进行简化。是指将原来结构繁复的字变为相对简单、易写易认的字。即由图绘变为线条、由象形变为不象形、由较繁复的符号变为较简单的符号。它是汉字发展演变的主流。因为人们发明创造文字的目的,就是为了生活实际的使用。 简化可分为三种情况。 (1)将原来形体复杂的图形文字线条化、符号化,降低了写实性,增强了抽象性,便于2、汉字的起源有哪些说法。 书写。这种简化方式常用在古文字里。一些描绘事物实体形状的字,本来就象那个客体对象的形状,如马、羊、鱼、雀等字,后来也都线条化了,成为纯粹的文字符号了。 答:有关汉字起源的说法繁多,有结绳说、八卦说、河图洛书说、仓颉造字说和图画说等。 1、结绳说:《北史·魏本纪》说:北朝魏的先世“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2) 删去一些装饰性的符号,或删去用来表示多数的相同的形体,只保留能体现文字木结绳而已”,记录了原始社会部落或中国一些少数民族,在文字出现之前,以结绳记事的方法,把战本义的基本部分。这种简化方式也常用在古文字里。例如甲骨文和早期金文“车”字,就象一辆车子的形状,结构很复杂,后来简省为只用一个车轮和辖来代表车。又如小篆“集”争、猎获、会盟、选举、庆典、联姻、生育、疾病和灾害等大大小小的事件记录下来。 2、八卦说: 孔安国《尚书·序》(属伪作,但年代甚古)里说: “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始 画- 2 -
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 3、河图洛书说:《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图”“书”出自河洛,其事何 其神秘!神秘主义正是此说的一大特点。虚而言之,可以理解为图画与书录,实而言之, 可以理解为《易经》与《尚书》 。 4、仓颉造字说:“仓颉造字说”在战国时即已流行。 《吕氏春秋·君守》说:“仓颉作书,后稷作稼。”《荀子》 《韩非子》也有记载。许慎《说文解字·叙》: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仓颉到底是什么人呢?传说他是黄帝的史官,黄帝是古代中原部落联盟的领袖, 由于社会进入较大规模的部落联盟阶段,联盟之间外交事务日益频繁,故迫切需要建立一 套各盟联共享的交际符号,于是搜集及整理共享文字的工作便交在史官仓颉的手上了。 5、图画说: 现代学者认为:汉字真正起源于原始图画。一些出土文物上刻画的图形,很可能 与文字有渊源关系。 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仰韶文化彩陶盆上,和晚商青铜器上的鱼形图案,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拿它们与古汉字中的一些“鱼”比较,其相似的程度,足以使人确信汉字是从原始图画演变出来的。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