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回顾本单元的课文,交流学习童话的收获。
2.学习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并学会正确地书写、组词。 3.归纳带有口字旁的汉字,运用钢笔进行规范的书写。 4.学习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5.理解并积累有关讲道理的谚语。
6.让学生交流所读童话,增强学生学习童话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1.学习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
2.归纳带有口字旁的汉字,运用钢笔进行规范的书写。 3.让学生交流所读的童话,增强学生学习童话的兴趣。 难点:1.学习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2.理解并积累有关讲道理的谚语。 教学准备
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等读物。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学习“交流平台”。
过渡语:本组课文都是童话故事,结合课文谈谈你有哪些收获。 1.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收获。
2.全班交流收获,教师相机指导并归纳:
(1)童话故事最大的特征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赋予动物、植物等以人的情感。
(2)拟人是童话创作的常用手法之一,把本来不具备人的动作或感情的事物
变成和人一样,使它们也具备人的基本特征。童话故事中的动物、植物能说话,能大笑……
(3)童话的情节紧凑,故事性强,引人入胜,而且富有浓厚的趣味性,使少年儿童能在阅读后受到有益的教育。
(4)多读童话故事,能够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丰富孩子的想象力。 二、学习“识字加油站”。
1.出示生字,学生自由读这些生字。 2.指定学生结合拼音读生字,全班齐读。 3.谈发现:如何识记这些生字?
(通过去偏旁变新字来学习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 4.给生字去偏旁变成的新字组词,加深理解。
第2课时
学习“词句段运用”。 1.学习带口字旁的生字。
出示文中生字:读一读,和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1)同桌互读,交流发现。 (2)全班交流,教师补充归纳。 口字旁的字,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类表示嘴巴的动作,如“咬、吞”等; 第二类表示用嘴说话、出声,如“叫、喊”等; 第三类是象声词,如“吱、呜”等。 (3)补充交流各类型生字。
表示嘴巴动作的还有:吃、喝、吸、吹、吐…… 表示用嘴说话、出声的还有:哼、吟、唱、叹…… 是象声词的还有:喵、咯、咩…… (4)学生补充并抄写各类型生字。 2.学习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
(1)出示课本例句,学生自由读例句,体会每种修改符号的作用和特点。 (2)全班交流,教师补充讲解每种修改符号的使用方法。
改正符号:表示将原来不正确、不妥当的字、词、句圈起来,改成正确的、妥当的文字。
增添符号:表示增补字、词、句或标点。 删除符号:表示删掉字、词、句或标点。
(3)引导学生试着用以上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作文。教师巡查,强调注意事项。
①恰当运用修改符号修改。 ②一处错误使用一种修改符号。 (4)小组交流修改情况。 (5)全班展示,归纳总结方法。
第3课时
一、学习“日积月累”。
1.出示有关讲道理的谚语,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带读。
3.谈发现:这些谚语有什么特点? (都是有关讲道理的谚语。) 4.品读体会谚语的意思。
(1)同桌交流体会,提出不懂的问题。 (2)全班交流,教师补充讲解句意。 (3)引导学生体会谚语的特点。 5.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背诵。 二、学习“快乐读书吧”。 1.谈话导入。
有一个地方,大树与小鸟是一对好朋友,巨人与矮人快乐地玩耍嬉戏,在那里一切都有可能发生,一切都妙不可言,你想知道那是哪里吗?(奇妙的童话王国)
2.老师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安徒生童话》。
《安徒生童话》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集,共由166篇故事组成。该书爱憎分明,热情歌颂劳动人民,赞美他们善良、纯洁的优秀品德。其中较为著名的故事有《海的女儿》《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等。
3.再来一起读一读课本上节选自《丑小鸭》的片段。
(1)《丑小鸭》这篇童话故事写了一只天鹅在鸭群中破壳后,因相貌怪异,被同类鄙弃,历经千辛万苦、重重磨难之后长成白天鹅的故事。
(2)读完片段后告诉老师你读故事时的心情怎样。 4.教师相机指导。
应该发挥想象,带着感情读书,可以将自己想象成童话中的主人公,和他(她)一起欢笑,一起悲伤。
5.只要你喜欢,相信你可以读更多的书。
(1)教师出示并推荐叶圣陶的《稻草人》、格林兄弟的《格林童话》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学们,你们读过这些童话书么?你们知道书中讲了怎样有趣的故事吗?
(2)学生举手发言。(可以从作者、封面、内容、人物、故事等方面自由发言。) (3)想知道书中的故事到底是怎样的吗?自己去读一读吧。
6.同学们还可以把自己读过的有趣的童话书推荐给大家,一定要记得告诉大家书名和作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