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电力系统中变压器的检修及抗短路措施
摘要:电力变压器是传输、分配电能的枢纽,是电力网的核心元件,其可靠运行不仅关系到广大用户的电能质量,也关系到整个系统的安全程度。电力变压器的可靠性由其健康状况决定,不仅取决于设计制造、结构材料,也与检修维护密切相关。本文就电力系统中变压器的检修及抗短路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力变压器;检修;抗短路;措施
中图分类号:tm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269-02
一、电力变压器概述
电子电力变压器主要是采用电力电子技术实现的,其实现过程所示。其基本原理为在原方将工频信号通过电力电子电路转化为高频信号,即升频,然后通过中间高频隔离变压器耦合到副方,再还原成工频信号,即降频。通过采用适当的控制方案来控制电力电子装置的工作,从而将一种频率、电压、波形的电能变换为另一种频率、电压、波形的电能。由于中间隔离变压器的体积取决于铁芯材质的饱和磁通密度以及铁芯和绕组的最大允许温升,而饱和磁通密度与工作频率成反比,这样提高其工作频率就可提高铁芯的利用率,从而减小变压器的体积并提高其整体效率。 二、变压器短路事故后的检查与试验
变压器在遭受突发短路时,高低压侧都将受很大的短路电流,在断路器来不及断开的很短时间内,短路电流产生与电流平方成正
比的电动力将作用于变压器的绕组,此电动力可分为辐向力和轴向力。在短路时,作用在绕组上的辐向力将使高压绕组受到张力,低压绕组受到压力。由于绕组为圆形,圆形物体受压力比受张力更容易变形,因此,低压绕组更易变形。在突发短路时产生的轴向力使绕组压缩和使高低压绕组发生轴向位移,轴向力也作用于铁芯和夹件。
因此,变压器在遭受突发短路时,最容易发生变形的是低压绕组和平衡绕组,然后是高中压绕组、铁芯和夹件。因此,变压器短路事故后的检查主要是检查绕组、铁芯、夹件以及其它部位。 (一)绕组的检查与试验。由于变压器短路时,在电动力作用下,绕组同时受到压、拉、弯曲等多种力的作用,其造成的故障隐蔽性较强,也是不容易检查和修复的,所以短路故障后应重点检查绕组情况。
1、变压器直流电阻的测量。根据变压器直流电阻的测量值来检查绕组的直流电阻不平衡率及与以往测量值相比较,能有效地考察变压器绕组受损情况。例如,某台变压器短路事故后低压侧c向直流电阻增加了约10%,由此判断绕组可能有新股情况,最后将绕组吊出检查,发现c相绕组断1股。
2、变压器绕组电容量的测量。绕组的电容由绕组匝间、层间及饼间电容和绕组发电容构成。此电容和绕组与铁芯及地的间隙、绕组与铁芯的间隙、绕组匝间、层间及饼间间隙有关。当绕组变形时,一般呈“s”形的弯曲,这就导致绕组对铁芯的间隙距离变小,绕
组对地的电容量将变大,而且间隙越小,电容量变化越大,因此绕组的电容量可以间接地反映绕组的变形程度。
3、吊罩后的检查。变压器吊罩后,如果检查出变压器内部有熔化的铜渣或铝渣或高密度电缆纸的碎片,则可以判断绕组发生了较大程度的变形和断股等,另外,从绕组垫块移位或脱落、压板等位、压钉位移等也可以判断绕组的受损程度。
(二)铁芯与夹件的检查。变压器的铁芯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铁芯的机械强度是靠铁芯上的所有夹紧件的强度及其连接件来保证的。当绕组产生电动力时,绕组的轴向力将被夹件的反作用力抵消,如果夹件、拉板的强度小于轴向力时,夹件、拉板和绕组将受到损坏。因此,应仔细检查铁芯、夹件、拉板及其连接件的状况。 (三)变压器油及气体的分析。变压器遭受短路冲击后,在气体继电器内可能会积聚大量气体,因此在变压器事故后可以取气体继电器内的气体和对变压器内部的油进行化验分析,即可判断事故的性质。其次,变压器短路故障处理中应注意的事项。1、更换绝缘件时应保证绝缘件的性能。处理时对所更换的绝缘件应测试其性能,且符合要求方可使用。特别对引线支架木块的绝缘应引起重视。木块在安装前应置于80℃左右的热变压器油中浸渍一段时间,以保证木块的绝缘;2、变压器绝缘测试应在变压器注油静止24小时后进行。由于某些受潮的绝缘件在热油浸泡较长时间后,水分会扩散到绝缘的表面,如果注油后就试验往往绝缘缺陷检查不出来。例如一台31.5mva的110kv变压器低压侧在处理时更换了kv铜排的一
块支架木块,变压器注油后试验一切正常,10kv低压侧对铁芯、夹件及地绝缘电阻减小为约1mω。后经吊罩检查,发现10kv铜排的支架木块绝缘非常低。因此绝缘测试应在变压器注油静止24小时后进行较为可靠;3、铁芯回装应注意其尖角。在回装上铁轭时,应注意铁芯芯片的尖角,并及时测量油道间绝缘,特别是要注意油道处的芯片尖角,要防止芯片搭接造成铁芯多点接地。例如一台120mva的220kv变压器,在低压侧更换绕组回装上铁轭时,由于在回装时没有注意芯片尖角,又没有及时测量油道间绝缘,安装完毕后测量油道间绝缘为0,最后花费了较长时间才找到是由于铁芯芯片尖角短接了油道。
(四)更换抗短路能力较强的绕组材料,改进结构。变压器绕组的机械强度主要是由下面两个方面决定的:一是由绕组自身结构的因素决定的绕组机械强度;二是绕组内径侧的支撑及绕组轴向压紧结构和拉板、夹件等制作工艺所决定的机械强度。当前,大多数变压器厂家采用半硬铜线或自粘性换位导线来提高绕组的自身抗短路能力,采用质量更好的硬纸板筒或增加撑条的数量来提高绕组受径向力的能力,并采用拉板或弹簧压钉等提高绕组受轴向力的能力。作为电力变压器的技术部门,在签订变压器销售合同前的技术论证时和变压器绕组更换时,应对绕组的抗短路能力进行充分考察,并予以足够重视。
三、提高电力变压器抗短路能力的措施
变压器的安全、经济、可靠运行与出力,取决于本身的制造质
量和运行环境以及检修质量。本章试图回答在变压器运行维护过程中,有效预防变压器突发性故障的措施。电网经常由于雷击、继电保护误动或拒动等造成短路,短路电流的强大冲击可能使变压器受损,所以应从各方面努力提高变压器的耐受短路能力。变压器短路冲击事故的统计结果表明,制造原因引起的占80%左右,而运行、维护原因引起的仅占10%左右。有关设计、制造方面的措施在第二章已有论述,本章着重就运行维护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加以说明。运行维护过程中,一方面应尽量减少短路故障,从而减少变压器所受冲击的次数;另一方面应及时测试变压器绕组的形变,防患于未然。
(一)规范设计,重视线圈制造的轴向压紧工艺。制造厂家在设计时,除要考虑变压器降低损耗,提高绝缘水平外,还要考虑到提高变压器的机械强度和抗短路故障能力。在制造工艺方面,由于很多变压器都采用了绝缘压板,且高低压线圈共用一个压板,这种结构要求要有很高的制造工艺水平,应对垫块进行密化处理,在线圈加工好后还要对单个线圈进行恒压干燥,并测量出线圈压缩后的高度;同一压板的各个线圈经过上述工艺处理后,再调整到同一高度,并在总装时用油压装置对线圈施加规定的压力,最终达到设计和工艺要求的高度。
(二)对变压器进行短路试验,以防患于未然。大型变压器的运行可靠性,首先取决于其结构和制造工艺水平,其次是在运行过程中对设备进行各种试验,及时掌握设备的工况。要了解变压器的
机械稳定性,可通过承受短路试验,针对其薄弱环节加以改进,以确保对变压器结构强度设计时做到心中有数。
(三)使用可靠的继电保护与自动重合闸系统。系统中的短路事故是人们竭力避免而又不能绝对避免的事故,特别是10kv线路因误操作、小动物进入、外力以及用户责任等原因导致短路事故的可能性极大。因此对于已投入运行的变压器,首先应配备可靠的供保护系统使用的直流电源,并保证保护动作的正确性。结合目前运行中变压器杭外部短路强度较差的情况,对于系统短路跳闸后的自动重合或强行投运,应看到其不利的因素,否则有时会加剧变压器的损坏程度,甚至失去重新修复的可能。目前已有些运行部门根据短路故障是否能瞬时自动消除的概率,对近区架空线(如2km以内)或电缆线路取消使用重合间,或者适当延长合间间隔时间以减少因重合闸不成而带来的危害,并且应尽量对短路跳闸的变压器进行试验检查。在运行中应对遭受短路电流冲击的变压器进行记录,并计算短路电流的倍数。
(四)积极开展变压器绕组的变形测试诊断。通常变压器在遭受短路故障电流冲击后,绕组将发生局部变形,即使没有立即损坏,也有可能留下严重的故障隐患。首先,绝缘距离将发生改变,固体绝缘受到损伤,导致局部放电发生。当遇到雷电过电压作用时便有可能发生匝间、饼间击穿,导致突发性绝缘事故,甚至在正常运行电压下,因局部放电的长期作用也可能引发绝缘击穿事故。其次,绕组机械性能下降,当再次遭受短路事故时,将承受不住巨大的电
动力作用而发生损坏事故。
现场进行变压器的安装时,必须严格按照厂家说明和规范要求进行施工,严把质量关,对发现的隐患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消除。运行维护人员应加强变压器的检查和维护保修管理工作,以保证变压器处于良好的运行状况,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出口和近区短路故障的几率。为尽量避免系统的短路故障,对于己投运的变压器,首先配备可靠的供保护系统使用的直流系统,以保证保护动作的正确性;其次,应尽量对因短路跳闸的变压器进行试验检查,可用频率响应法测试技术测量变压器受到短路跳闸冲击后的状况,根据测试结果有目的地进行吊罩检查,这样就可有效地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