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优秀案例 一、 基本概况 (一)工作理念
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模式。学校德育处和课题组经过多次交流探讨,制定了针对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思想道德建设规律,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开展以沟通、理解、帮助为特征的个别教育----德育导师制;搭建旨在帮助学生跨越成长道路上的障碍,实现学生的多元发展的“七彩虹”模式。
(二)思路
成立以班主任为核心、任课教师为成员的导师组,在学习、生活、品德和心理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将学生的综合素质划分为八个大的方面,从思想品德、文明习惯、组织纪律、学习态度、身心健康、卫生习惯、住校管理、走读管理、社会实践等方面对学生进行量化积分。将德育的内容和环节换算为学分,将德育的过程和结果成绩化,把学生在理论学习、实践活动、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表现,全部纳入德育学分制的评价机制之中。
(三)目标
帮助学生制定品德发展、行为养成、职业生涯规划、学习及个人发展计划,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健全人格;帮助学生及时解决生活、学习等各方面困难,让学生树立自信,对未来充满希望;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社
会活动,提高学生与外界交流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满足学生顶岗实习需求。
二、 典型经验 (一)德育导师制
我校为满足学生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行为规范、就业选择、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希望得到教师帮助的需要,选择一批教学水平高、乐于奉献、在师生中较高威信的教师或能贴近学生,与学生没有代沟的年轻教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以达到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目的。
“德育导师制”的重点是动员多方面力量,整合多种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行为规范等方面“一对一”的指导。旨在改变以往任课老师“只管教、不管导”的状况,形成学校“全员育人”的局面;它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校安排导师将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在导师和学生间实行双向选择。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选择导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在导师和学生间实行双向选择。还融入亲情,进行换位思考,架起了师生间的“心灵桥梁”。
德育导师是学生树立人生理想的指导者,是学生思想成长的培育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是学生多方面发展的辅导员,是把学生造就成新型人才的“工程师”。
德育导师制,把需要更多关心的学生的思想教育任务分解给德育导师,让更多的老师关心、指导学生的思想、生活、心理健康和学习,形成了既管又导、整体推进的学生思想工作新模式。
德育导师关注到每个学生思想和心理的细微变化,并以学生的朋友、顾问身份作为其成长的指导者,学生们觉得与导师在一起,少了一份拘束,多了一份轻松。还可以确定党员对子型、科目薄弱型、后进生自律管理型、问题学生转化型等不同类别的导师,一个老师可以兼任几种导师身份,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成长。 还需要建立一整套制度,如导师评价制度、导师考核制度、规范建档制度、谈心与汇报制度、特殊案例会诊制度等。以“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形成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育人模式,是全员导师制的育人模式,成立以班主任为核心、任课教师为成员的导师组,在学习、生活、品德和心理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要求每名导师,在探索阶段带2至5名学生,待见实效后带5至10名学生,每周至少与学生谈心一次,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在学习时间、学习方法等方面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建立指导学生成长的档案袋,记录所带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和不足点,对症下药,制订学生的
改进和发展目标并指导其完成;每月与学生家长联系,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帮助和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建立导师工作记录袋,记录师生活动的全过程。 德育导师制不仅是一种良好育人模式,而且是一种学校德育管理模式,同时也是学校进行学生思想工作的一种模式。
(二)“七彩虹”德育模式
我校座落在有“彩虹故乡”之称的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我校学生发展的“七彩虹”基本构建模式如下:
1、道德养成虹
德育课和主题教育、实践体验活动和目标内容共同组成“道德养成虹”。多年来德育学课根据中职德育大纲,针对学校学生的实际,结合学校教育方案,以职业指导为主,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职生生涯设计,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已的职业规划,树立自已的职业理想。让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和德育基地的实践活动中体验感悟,各专业根据专业实际情况,利用寒暑假或其他时间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参加职业体验,德育处,团委鼓励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敬老院献爱心,清理城市牛皮癣、为特殊教育学校聋哑儿童理发等社会公益活动;组织学生到德育基地参观、考察、体验活动。
2、兴趣发展虹
学校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每人参加一个社团 ,培养一种兴趣、爱好。目前学校共有校园舞蹈团、校园合唱团、校园健美操队(现代舞)、校园剪纸、绘画、曲艺团、服装制作、物流仓储、电子、电工、
焊接、文字录入、平面设计、中式面点、中式烹饪共15个社团,除此以外,校园广播台、学生会等学生团体也为学生提供了学习、锻炼的机会。每学期通过社团活动汇报展示,向全校师生宣传社团,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鼓励、指导本班学生参加不同的学生社团。社团指导教师同时组织本社团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各级各类比赛,丰富学生的阅历,开阔学生的眼界。
3、特长展示虹
校园“技能之星”是为学生展示特长搭建的桥梁和舞台。由教导处负责组织启动,鼓励学生每人至少在一个项目上挖掘潜力并有突出表现。目前学校艺术节上的所有个人项目都是“技能之星”项目。校园“技能之星”每月各班评选一次,每年五月份全校在艺术节上全面开展评选活动并予以表彰奖励,同时作为年度表彰奖励优秀学生的重要依据。
4、自信合作虹
校园文化艺术节是培养学生自信、培养合作意识的桥梁。学校每年五月组织一次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内容的设置针对学生实际、贴近校园生活,让每名学生在艺术节的舞台上都能得到展示。围绕“我自信、我能行”的理念,校园文化艺术节主要开展“班级合唱比赛”、“书法、绘画比赛”、“个人手工艺作品展评”、“诗朗诵比赛”“个人风采大赛”以及每年元旦的师生才艺展示等等。
5、强健体魄虹
德育处、专业组、体育组牵头的学校、专业、班级三个级别的阳
光体育运动成为学生每天在校必不可少的内容。学校要求每名学生至少要参加一项运动,并长期坚持,目的在于丰富学生们业余生活的同时,增强了学生们的身体素质。
6、职业素质养成虹
教务处要求所有教师,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必须要落实德育点,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要在教学中设计德育环节,专业课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做到“做人与做事”的统一。在“上学如上班”的宣传教育中,在“上课如上岗”的真实情景中,在模拟的岗位上,在真实的企业式管理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德育落实在每一个环节中。
7、心理健康虹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学科教学渗透心理素质培养在我校积极开展。同时,每学期开展以“激励教育”、“感恩教学”为主的大型综合心理活动。对成绩进步显著的学生,特长学生,技能之星等进行表彰。学校长期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感恩征文、学唱《感恩的心》手语歌,感恩主题班会活动,给父母的一封信,给父母洗脚等。
主题教育 名 称 年级 教育内容 主题教育名 称 年级 一年级 诚信教育 二年级 三年级 职业道德一年级 教育内容 遵规守纪 诚信待人 诚信经营 热爱专业 一年级 爱自已、爱父母、爱学校 爱国主义 教育 二年级 爱祖国、爱社会 三年级 报效祖国、回报社会 民族精神 一年级 学习先烈的英勇事迹
教育 二年级 学习先辈的民族精神 三年级 发扬先辈的民族精神 一年级 中华传统礼仪规范教育 教育 二年级 热爱岗位、热爱职业 三年级 敬业、乐业、创业 一年级 感恩父母、亲人朋友 礼仪教育 二年级 校园礼仪规范教育 三年级 职场礼仪规范教育 一年级 学法、知识 感恩教育 二年级 感恩学校、感恩社会 三年级 回报母校、回报社会 一年级 培养自尊 心理健康教育 二年级 树立自信 三年级 不怕挫折、勇于进取 法制教育 二年级 懂法、守法 三年级 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