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测品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网络传播结构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网络传播结构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来源:测品娱乐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J卫v耐L 』、『今日论坛 网络传播结构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牟邵义 (吉林大学) 摘要:在以网络文本为载体所进行的传播 活动中,网络的传播结构赋与了传播过程中每 个网络结点都可以在任何时间、以任何方式 介入文本、参与传播的权利。异步传播通过对 多种时空的引用。创造出的独特的暂时空间: 信息交互的时间被拉伸了,而信息流动的时问 被压缩了。不可避免地导致网络传播中信息出一 一人为地分成若干层,不同信息处于不同的层次 的时空背景下的异步存在。直接形成了网络传 上。位于高层的信息,被人们接收到的可能性 播结点覆盖范围的有限性,为信息的进一步流 较大,而位于低层的信息,被人们接收的可能 动传播创造了需要,是信息再发布、再生产的 性较小。但是。以网络文本形式发布的信息不 条件和前提。信息的流动,实际上就是信息的 能在同一时间、空间既与传者又与受众产生联 文本形式在网络传播中被不断复制过程。信息 系,断裂的时空使传送者的主观意愿能否被用 的流动结构也就是信息的复制与传播途径。从 手段上看,它是各种网络应用技术的组合。从 户所认同不能完全为传送者把握。 现变形甚至衰减、失真的可能性。 关键词:网络传播;文本;信息;失真与 变形 网络中的信息传播结构根据信息生存周 期可分为:信息的发布阶段、信息的流动阶段 和信息的循环阶段。 一、信息的发布阶段 网络传播中信息流的运动过程中当信息 处于发布阶段,信息发布形式从信息的发布技 术手段的不同可分为: (一)单条信息直线式发布。指信息发送 者与接收者之间,忽视中间服务器,用直线的 方式进行信息交互。个人对个人的异步传播。 如用电子邮件、ICQ(电子信息交互平台)或 手机短信等方式进行信息发布。直线式是连接 信息发送者与信息接收者最便捷的方式。它可 以是点到点的——个人对个人的,也可以是点 对面的一 人对多数人的。直线式方式发布 的信息以网络文本的形式进入网络传播过程, 网络文本是发布的起始形态。在直线式的信息 发布形式中。从信息发送与接收的时间关系上 来看,又有同步式发布与异步式发布两个分 支。电子邮件发送是异步进行的信息交互。而 ICQ则是同步进行的信息交互。在直线式信息 交互中,决定信息能否被正常接收与阅读的因 素。与发布行为本身无关。因为这种结构本身 是简单的。真正起作用的是信息接收者的态 度,以及接收者对网络文本所载信息的价值进 行的判断与评判。在这里网络文本的特质决定 了用户介入信息的方式与程度。直线式信息发 布。对于网络信息进入下一步的流动并不是一 种理想的形式。 (二)多等信息队列式发布。信息是按一 定的原则,如发贴的时间顺序等,来依次排列 的。虽然不同电子论坛决定网络文本(俗称: 贴子)排布顺序的原则是不同的,但从总体看, 信息问的关系在时空上是线性的,在时间上表 现为顺序的发布,有先后之分;在空间上表现 为对某一场域的占有,有前后之分。用户的接 收与阅读过程一般也是线性的,越是靠前的信 息,通常被接收的可能性越大。队列式发布的 排序原则还有关注度原则,表现为点击量多的 贴子即使发布较早也会在网页版面上摧前排 列。无论是时间原则还是关注度原则,都在一 定程度上沿用了新闻价值的衡量标准,即网络 文本所载的信息价值越大,越能引起人们的普 遍关注。 (三)多条信息层次式。通过WWW网站 或FTP服务器来进行信息发布,信息之间的关 系通常表现为层次树的状态。即信息被发布者 二、信息流动阶段 从信息发布者的角度看,发布信息的目 的首先是希望它能进一步流动,以达到广为传 播的目的。网络上信息能否流动,主要取决于 以下因素: (一)网络文本所栽信息具有的价值。一 条信息越是与信息接收者的价值判断与取向相 吻合,就越有可能得到接收者的认可与提升。 提升的方式之一.就是通过网络使之流动,继 续广为传播。由于大多数人对于信息的判断标 准有相同或相似之处,因此。一些信息会同时 被很多人提升。如在电子论坛中广泛存在的 “转贴”现象:当用户对某一网络文本的价值 认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主动地把文本利用 复制的方法。在其他的网络区域中进行再发 布。文本的传播范围由此扩大。影响加强。 (二)用户接收时.信息所处的发布状态。 正如前面所指出的。信息所处的发布状态,直 接影响到一条信息能否被人们接收,同样。它 也会影响到信息能否顺利地进入流动的过程。 一般而言。外在单条信息直线式的发布形式中 的信息,流动的力量较小;而处在多条信息队 列式与层次式的发布形式中的信息。因为网络 文本异步传播的特性放宽了对网络受众介入文 本的时问、空问、方式的限定,接收者数量更 多。信息的作用面更广,流动的力量更强。如 在使用层次发布形式的网页上,被传播者安排 在优先次序发布的信息,由于处在层次树的上 层,易于被用户接触到,对抗“湮没”的力量 较处于次一级文本就要强大得多。 (三)信息接收者对网络文本所栽信息内 客的过滤。信息接收者的过滤,即用户对文本 信息的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 忆。选择性的信息接受机制是网络信息传播中 的主要接受机制,不仅是价值判断的过程,还 有众多的其他内因参与作用,例如个人当前的 心情、需求、兴趣等内部因素会部分地决定用 户的选择标准。换言之,用户对网络信息的过 滤缸可以视作信息内容特质在流动过程中,介 入文本的网络传播组成结点对其价值进行判 断,寻找并复制甚至改写、再发布,以推动信 息进入下一个流动环节的过程,也就是信息的 循环阶段。 三、信息的循环阶段 信息循环指的是信息在经过发布与流动 后,以某种形式长期驻存在网络空间。并且不 断地得到循环利用。信息可以循环利用,这就 意味着信息的价值不仅表现为初次发布当时的 影响力及流动的广泛性,还表现为它的长期利 用价值。网络信息的传送者与用户在网络特定 技术上看,不同的途径,都存在着推动或阻止 信息流动的可能。 (一)文本信息的变形。文本信息的变形 是指对网络文本进行有意识的加工,导致信息 与原有状态的偏离。通常我们所说的变形有两 种。一是指正常的变形 也就是形变,没有质 变。如在受众接触到某一信息时。会针对其中 自己感兴趣的部份进行发言。信息形式从消息 转化成评论。如利用各种图像处理软件时。人 们会根据具体的需要和,对-- ̄'1图片进行 修改、再加工,使之继续传播。另外一种则是 不正常的变形,指信息在被复制、再发布的过 程中产生了质的变化。表现在具体的网络传播 中就是网络传播结点在介入网络文本时,从自 身的角度出发,截取、篡改、甚至扭曲其价值 点,然后进行再发布。此时发布出去的文本与 原始文本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甚至对立 (二)文本信息内客的衰减与失真。文本 信息内容的衰减与失真是文本信息发生变形的 结果,这些就背离了传送者的目的和用户对信 息真实性的要求。无论是正常的、还是不正常 的变形都会导致文本信息内容或传播形式发生 变化。信息衰减指用片断、局部的方式对信息 加以复制。介入的节点出于个人兴趣或目的对 文本信息内容进行的削减,导致在信息复制过 程中产生信息量上的衰减。所以从整体来说, 网络文本所载信息的传播效果不一定会因此受 到决定性的影响。但是与一般信号的衰减不同 的是。信息的衰减可能会造成整体信息的失 真。断章取义地使用信息片断甚至会改变文本 所载信息的原义。在多人对多人的异步传播活 动中,信息的被削减随着介入的次数增长而不 断发生,因而会影响最终的传播效率。 参考文献: 1、戴雏・莫利、凯文・罗宾斯,译者:司 艳《认同的空间——全球媒介、电子世界晋观 与文化边界》,南京大学出版社。】999 2、鹅木真,《国际传播论》,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1997 3、D+f・切特罗姆,《传播媒介与美国人 的思想》,新华出版社,1999 4、张咏华,《大众传播学》,上海外语教 育出版社,1997 5、威廉・帕特卡斯。《互联网・ 理学》,中 国轻工业出版社,1997 6、胡申生、李远行,《传播社会学导论》, 上海大学出版社,2002 7、崔晓西,《流动的边界一一网络与信 息》,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 8、马克・波斯特,《第二媒介时代》,南 京大学出版社出版,1997 65 ■■●■■●■_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