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思考 乔鹏 25001 2) (中国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山东济南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给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带来机 l每的重要课题和现实选择。 遇和挑战。积极应对互联网金融,加快战略转型和创新发展, 是当前商业银行面一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109(2014)12--0035--04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财富积累也 一 互联网金融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在加速,投资理财需求日益强烈,而商业银行往往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改革与互联网技术发 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各 方面发生深刻变化综合作用于金融领域的必然结 果,其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 (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倾向于满足高端客户、大额账户的服务需求,普通 居民的小额账户难以享受到同等的金融服务。在此 情形下, “余额宝”应运而生,激活了投资理财市 场,同时一系列“宝宝类”互联网理财产品随之产 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互联网金融的热议,成为推 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导火索”。 (四)金融服 务领域的激烈竞争 当前,我国已经深度进入互联网时代、大数 据时代,诞生了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优秀的互 联网企业;推出了阿里小贷、淘宝数据魔方、受众 伴随着电商企业、第三方支付机构、电信运 营商、银联等机构向结算、理财、融资、担保等金 融服务领域的不断渗透,给商业银行带来了竞争和 引擎等数据平台;拥有了全球第一的互联网用户数 和全球第一的互联网移动用户数;电信网络的日益 发达、智能手机和智能终端的广泛普及,以及大数 据、云计算、社交网络、自然用户界面等技术的深 化应用,极大改变了金融服务过程中渠道接人、资 金结算、信息处理、客户交互、风险管理的方式。 这些都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 础。 (二)大众消费方式的转型 压力,也倒逼着商业银行必须借助互联网、信息技 术不断深化在线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的创新。各方 在金融服务领域的激烈竞争,引发了金融与互联 网、信息技术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成为推动互 联网金融发展的原动力。 (五)决策层的重视和认可 2014年3月5日,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 全国二次会议上所作的((工作报告 中指 出“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这是历届 作为孕育互联网金融的土壤,近年来我国电 子商务市场发展迅猛,改变着人们的消费行为,大 众消费日益互联网化、电商化。电子商务超越甚至 了传统的商业零售模式,推动了大众消费方式 的转型,引领和集聚了年轻一代的客户群体,同时 报告 首次提及互联网金融,意义重大而深远。 由此,互联网金融从草根式、游离式的发展,名不 正、言不顺的地位,正式进入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序 列,得到名正言顺的市场定位和决策层的认可,成 为与传统金融并驾齐驱发展的新生金融力量。可以 预见,随着一系列配套的出台,必将进一步推 也引发了金融领域的“骨牌效应”,助推了互联网 金融的快速发展。 (三)居民投资理财需求强烈 作者简介:乔……●……__………_………鹏,男,汉族,中国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 ●………………●……………………………………………………………●……………………………………●…_…………………………………………'…………………● 吉林金融研究 20 74年第,2期 35 动互联网金融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 互联网金融的概述 (一)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4.信息量大 介入金融领域的互联网企业往往掌握着海量 的客户数据,包括客户的消费习惯、信用等级、行 为特征等,借助大数据处理技术,能够精准的发掘 客户的金融需求,增强对客户服务的粘性。 5.风险复杂性 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刚刚起步,不仅面临着传 对互联网金融,目前人们有不同的理解。通 常认为,互联网金融是网络技术与金融服务相互融 合、相互作用的产物,即通过互联网渠道和技术从 事金融业务。 广义的互联网金融,既包括银行、证券、保 统金融活动中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 险,还面临着信息技术引发的技术风险、信息安全 险等实体金融机构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线上服务,如 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也包括互联网企业从事的 金融业务,如第三方支付等。 狭义的互联网金融,是指商业银行之外的非 金融机构,即互联网企业从事的金融业务,也就是 风险、虚拟金融的业务风险、客户隐私保护风险 等,且风险扩散传播速度更快、风险诱因更复杂。 三、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互联网思维影响并改变着传统的金融业态和 格局,互联网金融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一)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 目前常说的互联网金融。 (二)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特点 由于互联网金融存在形态的虚拟化、运行方 式的网络化,其与传统金融相比,主要有以下特 点: 1.对商业银行存款业务带来挑战 余额宝、微信理财宝、现金宝等互联网理财 产品,凭借无门槛、成本低、信息透明等优势,且 1.便利性 收益显著高于银行活期存款,得到大众的广泛认 可,大量的银行活期存款转移至互联网理财产品, 并在短时间内迅速形成很大规模。这些互联网理财 业务对银行的个人存款、企业存款、理财业务、资 金成本等形成很大挑战。 服务介质由传统的“面对面柜台交易”转向 “开放的互联网平台交易”。客户在金融活动中的 参与度更高、主动权更大,可以通过网上银行、手 机银行等电子渠道享受到更加丰富、更加便捷的7 ×24小时服务,省去了跑银行实体营业网点的麻 烦。 2.成本低 2.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带来挑战 互联网融资业务凭借成本低廉、流程简单、 操作方便等优势,吸引了那些在银行贷不到款的资 金需求者,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其对银行 的个人贷款、小微企业贷款产生影响,也对银行的 一是产品的发行、交易以及货币支付直接在 网上进行,交易双方在资金期限匹配、风险分担等 方面的成本降低,进而大幅降低了市场交易成本。 信贷风险偏好、风险管理模式带来冲击。 3.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带来挑战 互联网金融对银行的支付结算、理财业务等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带来冲击。一是第三方支付具有 价格低、操作便捷等优势,并且具有延迟支付功 能,直接挤压银行的网上银行业务;二是第三方支 付平台通过铺设网络PoS、代收付费系统开展收单 结算、现金充值等业务,对银行的支付结算业务带 来冲击;三是第三方平台公司通过获取代理基金销 售资格,以低廉的价格与银行开展直接竞争,银行 吉林金融研究 20 4年第7 2期 二是省去了传统金融的庞大实体营业网点费用和雇 用众多员工的人力资源费用,减少了投资成本、营 业费用和管理成本。 3.效率高 依托强大的客户信息搜集、挖掘和分析优 势,以及移动支付、搜索引擎、大数据、社交网络 和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互联网金融突破了时间 和地域的,提高了业务受理效率、资金融通效 率,满足了客户即时需求。 36 作为代理销售主渠道的垄断格局被打破。 4.对商业银行客户维护带来挑战 据、挖掘数据、运用数据的工作机制。 四,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建议措施 互联网金融进一步加速金融脱媒,使银行的 支付中介功能逐渐弱化,对银行形成了明显的替代 面对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应结合自身传统 优势,增强创新意识,加快战略转型,着力打造互 联网金融时代的新竞争力。建议措施如下: (一)加强数据管理 一效应。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客户对其的粘 性会越来越强,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银行与客户 之间的信息和行为联系,分流了银行客户,对银行 客户维护带来挑战。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 是对现有的各类业务系统的数据进行充分 挖掘、整合和分析,进而推测和掌握客户的财富状 况、持有产品、交易习惯、综合贡献度、产品需 求、行为偏好等,寻找出更能打动客户的产品设计 和营销方式,从而实现精准营销、主动推送和对客 户关系的有效管理。二是广泛采集客户在接触界面 (如营业柜台、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自助设备 等)留下的数据,通过对客户加入银行的平均时 间、主动用户流失率、非主动用户流失率等维度 1.对商业银行转变经营模式带来机遇 一是银行通过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广泛介入 互联网金融领域,可以为客户提供线上、线下并重 的金融服务,以及利用智能工具替代人工的服务, 从而转变“业务量增加和经营范围延伸,必须增加 网点和人员”的经营模式。二是银行借助大数据、 云计算等技术,可以对客户进行深人挖掘和分析, 推动精准营销,为巩固和扩大客户群体奠定基础, 从而转变“过度依靠关系营销”的经营模式。 的分析,做好客户分层和产品周期判断,最大化 地挽留优质客户。三是借助数据管理提高风险防控 能力。通过在风险防控领域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 等理论和技术,从而实现自动识别客户交易的真实 性,一旦后台判断有风险就会挂起阻断交易,需要 重新增加客户的安全手段、认证客户的身份。 (二)加强电子渠道建设 一2.对商业银行业务拓展带来机遇 一是银行运用“互联网思维”,对网点、自 助设备、移动终端、网上银行等渠道收集到的大量 客户数据进行分析,深入挖掘客户需求,从而为拓 展业务空间、加快业务创新提供依据。二是银行通 过与互联网企业、电商、第三方支付机构等的跨界 是推进渠道转型,加快重点业务及常用功 合作,培育新的价值链和业务系统,为客户提供更 能由线下向线上迁移,为客户提供7×24小时全 流程在线服务,有效延伸电子渠道的服务时间和 加丰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三是银行运用移动互联 技术,通过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增加与客户之间 的交互频率、实时响应客户的业务需求、及时采集 客户的意见反馈,在为客户提供服务以及业务拓展 上突破时间、空间的。 3.对商业银行数据管理带来机遇 范围,实现“以线下为主”转变为“线下线上并 重”、 “交易辅助渠道”转变为“交易主渠道”。 二是不断完善和优化电子渠道的服务功能,推进流 程改造,扩大产品覆盖度,着力打造集标准交易、 服务创新、改善客户体验为一体的电子渠道服务平 台,实现“单纯的交易平台”转变为“综合金融 银行在业务运营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资金融 通数据,主要是静态的结构化数据,例如客户基本 信息、账户基本信息、账户交易信息、资金流向信 营销服务平台”。三是把握移动互联技术、移动支 付的发展趋势,抓住手机用户规模大、贴身特性强 等特点,以满足客户随时、随地、随心使用为出发 点,加快基础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移动化,丰富、优 化手机银行的服务功能和业务流程。四是推进渠道 互通融合,实现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 自助设备等渠道数据的共享,线上和线下业务的统 37 息、资金运用信息等。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科学及 时的处理、融合、匹配、挖掘,从中寻找出银行需 要的信息点、业务商机,据此开拓服务领域、提升 盈利空间,这是互联网金融时代赋予银行的机遇。 银行可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建立起捕捉数 吉林金融研究 20I4年第1 2期 一,给客户带来一致性的体验。 (三)着力打造智慧银行 据、税务部门的纳税数据、房管部门的购房数据、 车管部门的交通数据等,这些数据真实性强且信赖 度高,便于进一步掌握客户的资产配置、}肖费习 惯、增值需求等,研发更多适用于社会民生的金融 智慧银行是能够通过内外兼修,准确应对、 快速应变、有机处理繁杂数据,高效配置金融资 源,敏锐洞察并引领客户需求的高度智能化金融商 业形态。一是打破传统物理网点的地域和时间限 制,提供“银行始终在客户身边”的全场景金融服 务,从传统有线的金融服务向全天候、无线的金融 产品,提高客户金融账户的稳定性及粘度。三是充 分运用门户网站、社交网络、微博微信等互联网平 台开展网络营销,实现与客户之间的开放交互式接 触。 (五)强化风险防控 一服务转变。二是改变传统的以银行为中心的服务模 式,为客户提供差异化、个性化产品和服务,以及 定制化服务。三是整合柜员、客户经理、自助设 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各类渠道,提供一点接 人、全程响应的智能化渠道服务,为客户创造最佳 服务体验。 (四)创新业务发展模式 一是建立基于客户行为分析的风险监控平 台,对个人网上银行、企业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 电子渠道的交易进行全面监控,实现涵盖电子银行 各个业务环节的全流程风险监控,一旦发现或预测 到风险马上阻断交易。二是加强软硬件系统建设, 通过采取物理安全策略、访问控制策略、构筑防火 墙、安全接口、数字签名等网络技术,建立网络安 是以开放的姿M ,c发展互联网金融,聚合互 联网企业、通讯运营商、第三方支付机构、电商等 多方资源,加强业务合作和数据共享,打造一站式 全防护体系;同时,建立灾难备份,以保障业务系 统在遭受到不可抗拒力量侵害后能及时恢复。三是 注重对客户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提示,通过网站、网 上银行、网点柜台、自助设备等多种渠道向客户宣 传使用电子银行的安全常识,提高客户的自我保护 意识和规范使用意识。 金融服务平台,满足客户多样化金融需求。同时, 通过跨界合作,可以减少金融脱媒带来的影响。二 是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业务合作、以及数据信息的 互联互通,扩大数据分析应用的层面。例如:移动 运营商的通讯数据、社会保障部门的社保医保数 Thinking of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to deal with the Internet Finance QIAO Peng Abstract:In recent years,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 Internet,China’S financial development is swift and violent,bring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the management of commercial bank.Actively respond to the Internet financial,accelerate the strategic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is the important issue faced by commercial banks and realistic choice. Key Words:Internet Finance;Commercial Bank;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责任编辑:何昆烨) 38 吉林金融研究 20,4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