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旅游经历
——魅力泉州,寻找记忆中古城
每一个城市,总有那么几个地方,他们不是热门景区,它们冷僻,很少被大家所熟知。不管有没有人来,都安安静静的守护着自己本该有的东西,静候知音。有人来了,她欢喜,有人来了,她却也着急,喜的是游人留恋的神情,忧的是开发商掠去她原有的东西。
泉州,她不是什么旅游城市,却是最有味道的古城。没有大城市的繁花似锦,却在保存完好的建筑里透露着不紧不慢的旧式情调。她拥有长达四百多公里的海岸线,被誉为“中国最美海岸线”;她曾是古代还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虽中世纪海洋文明已不复辉煌,但这里原汁原味的闽南风情,依然让每一个来过泉州的人沉沦。她就这样静静的,像一个优雅的女人,从不宣扬自己,湮没在鼎鼎有名的厦门隔壁。
我的老家坐落在泉州的一个滨海小镇,自幼我便告别故乡的海,来到泉州的市区习学。我的童年几乎是踏着泉州的老街小巷成长的。那时候的我经常在书上,新闻上,还有同学的口中听着那些我不知道的世界,繁华的大都市,我留恋电影里美丽的场景,我想去看粉红的东方明珠,我好奇紫荆城包围的皇家宫殿,想知道迪斯尼的城堡是不是真的有魔法。然而我看过了许多美景,累计了许多次飞行,收集了地图上每一次风和日丽,却说不出心动的原因。我开始怀念泉州独特的滋味,这里的人、这里的文化、这里的风情早已经融入我的血液,我找不到比这儿更可爱的人儿,更美味的早点,还有那片故乡的海。
食
古香古味的早餐,车水马龙的闹市。早晨的泉州比起其他地方显得更为闹腾,大家早早的出现在大街小巷仿佛就是为了这一顿酝酿了一夜的早点。
来一碗热腾腾的土豆仁汤、面线糊,或是猪血汤,左手来一根刚起锅的油条,右手舀起碗中的美味,一口汤水,一口油条,浸泡过汤汁的油条香脆润滑,入口即化。享受这这味觉盛宴,聊着闲话,优哉游哉。 【土豆仁汤】
又名花生仁汤,顾名思义就是以去皮的花生为主要原料熬制而成,味甜,口感松软,入口即化,各个地方做的口味不同,有的会打蛋花,加芋头块熬制,有的用大骨汤底熬制,口味喜好因人而异。其中以泉州假日城堡里的“古早味花生汤”泉州石狮人民路的花生汤最为有名,甜而不腻深受群众喜爱。
【面线糊】
以面线勾芡为汤底,根据顾客的口味自选掺和的配料,卤味的大肠小肠,卤蛋卤豆腐,还有醋肉最为经典,各种海鲜,小菜,老板熟练的剪着粗肉大肠,接着浇淋浓稠又流动的面线糊,最后淋上用当归、枸杞等药物浸泡的酒,撒上葱花香菜。最后这一道工序简直是点睛之笔,酒的调配还有用量要控制得恰到好处,让面线糊微微透露着不明的酒香,丝丝面线,缠绕着你的舌尖,拨动着你的味蕾。像是罂粟花的咒语,太久没吃竟让人夜不能寐。顺吉桥头的“桥尾面线糊”据说
是泉州最好吃的面线糊,许多人远远地开车过来只为了一碗面线糊。 【猪血汤】
泉州猪血汤价廉物美,有“养血之宝”之称,常喝猪血汤不禁可以排除体内毒素,消除肠内胀气,还能美容养颜。尤其是前一晚喝酒了,第二天早晨喝碗猪血汤,堪称美哉!“水门国仔”的猪血汤泉州人从小吃到大,经典老店。
说起早餐,除了各式各样的古味早餐,地瓜稀饭便是每户人家平日的早餐。在过去,粮食极度匮乏,一家老小几乎吃不饱饭,比起大米,地瓜更是解决温饱的利器,一斤大米的价钱就可以买十斤地瓜,就这样香甜可口的地瓜成了泉州人最爱的粗粮,一代代延续下来,俗话说“躺在地瓜里睡”便是对地瓜喜爱的一种说法。虽然在山珍海味应有尽有的今天,许多大人竟更偏爱地瓜。于是,用地瓜制作各种美食便盛行起来。地瓜收成后吃不完卖不出去的地瓜会被晒干制成地瓜签或者是地瓜粉。 【地瓜粉团】
地瓜粉团是用地瓜粉为原料,加入花生、三层肉、花菜、咸鱼干等佐料混合搅拌,再将其用汤匙分为团状放入沸水中煮开与面线同煮。这说起来简单,其实这其中的工序是十分复杂的,地瓜粉需用沸水才能与佐料均匀混合,水分的多少、搅拌的力道和速度都要把握好才能保证煮出来的地瓜粉团不散开,有嚼劲。如何煮也是需要功夫的,煮的过程中如果掀开锅盖,可能就导致地瓜粉团的外头都快煮烂了而里头还没熟透。 【肉粽】
说起肉粽,泉州东街的钟楼肉粽店已是家喻户晓,但是市区周边的小镇也有一些经典的老字号默默的招待着一堆拥护者。香喷喷的三层肉、卤蛋、香菇、虾干、干贝被糯米包裹着,再用粽叶一层层缠住扎紧。煮熟后,打开粽叶入盘淋上花生酱与甜辣酱,将三层肉碾碎于米粒中,味蕾将你推入香甜咸拉多重体验。再搭配一碗肉羹汤或马加羹汤,绝配!
【蚵仔煎】
蚵仔煎又叫海蛎煎,大家一定都听说过,许多人认为那一定是的最正宗了,其实不然,蚵仔煎起源于泉州,是随着郑成功大军和福建移民的迁入,带入了本土。然而在做法上也有所不同。泉州有句谚语:“肥蚵肥韭菜”,“正葱二韭”。那就是说到了旧历二月,韭菜的生长最为旺盛,蚵仔也最为肥润的时节。蚵仔煎是以两者为主要的原料,前者切成约一市寸长,和洗净的蚵仔放在一起,外渗地瓜粉,适当加点清水拌匀,使三者合在一起,成为一种半浓液体,然后放到圆煎盘上煎。煎时要适当加些猪油。在煎的过程中,要边喷洒酱油和老醋、地瓜酒去腥,边用煎匙不断地翻搅才不致焦热。高级点,在翻搅过程中,还打个鸡蛋或鸭蛋放在蚵仔煎上,营养价值更高,香味更浓,更能刺激人的胃口。泉州沿海产蚵区:以泉州东海的寻埔,安海的东石为著名。
【牛肉羹】牛肉羹是泉州的历史小吃,有十分悠久的历史,牛肉煮羹醇厚的牛肉香包含在汤里,嘻嘻的姜丝,两种味道混合,口感倍加。牛肉羹有软羹和硬羹之分,最大的区别是剁碎还是切片。泉州牛肉羹和西湖牛肉羹都属于软羹,牛肉是碎末,牛肉羹呈淡粉红色。而晋江和石狮的牛肉羹都属于硬羹。打席街的东兴牛肉店,有涂门街好成财牛肉店,但个人更喜欢晋江石狮的牛肉羹,Q弹有力。
。
【土笋冻】
在我看来土笋冻这东西,就像榴莲一样,怕的人觉得很恶心怎么会有人喜欢吃,一旦吃了就一发不可收拾,我曾一口气吃了十多个!吃到闹肚子了,虽好吃也不能贪多呀。土笋冻是由一种生长在沙滩上的蠕虫熬制冷却而成,听起来虽骇人,但这种沙虫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胶原蛋白含量极高,食用能美容养颜,清凉去火,蘸着特调的酱汁,浓郁的蒜香冲刺你的神经。要问泉州地区卖土笋冻时间最久的是谁,那便是“东石萧生荣”!从少年一直到老年,62年的坚守,只为传承百年前的古早味。年过古稀的萧老伯一辈子以做土笋冻为生,自调的醬料,蒜泥用的是本地蒜,门口那座百年历史的捣蒜舀,舀底都快捶穿了。土笋冻原产自东石,因为临近的安海较为繁荣,所以便在安海发展起来,所以提到土笋冻,大家便自然反应是安海土笋冻。现泉州有多家连锁“五叔公土笋冻”。
住
随着网络时代的进步,网上住宿预订已红遍全世界,泉州不比那些热门的旅游城市,有那么多文艺清新的民宿,但酒店,小旅店连锁还是很多的。在我看来外出旅游,住宿条件只需满足舒适安全,设备齐全,交通便利即可,毕竟出门在不不比家里短暂的停留无需在这方面下太多功夫,美团,去哪儿,或者可以看攻略推荐,查查旅店酒店的大众点评,只需要轻轻动一动手指,腰包有钱,住宿完全不成问题。泉州市区的话有许多旅店连锁,滨海的崇武有五星级的西沙湾假日酒店环境优雅,面临大海但价位稍高,经济实惠的也可以选择中档旅社。
行
泉州海运、空运、公路、铁路一应俱全,泉州港为海西三大港口群之一,已迈入亿吨大港行列,晋江空港为国际航空港,铁路有福厦快速铁路与正在规划的长泉快速铁路,并拟建设厦漳泉城际铁路与泉州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公路有福厦高速、泉南高速、莆永高速、厦沙高速、福诏高速及泉州环城高速等。下面我重点讲讲泉州市区的交通。
泉州的交通虽没有那些大城市那么方便快捷,但交通整体上还算便利,虽没有地铁,但与邻近的县城有开通动车,网上订票十分便利,但由于动车站一般位置较为偏僻,个人建议前往离市中心较近的客运中心站乘搭直达的班车可能会更快一些。在市区内,有的士,起步价也不高,人多的话建议打的比较方便也挺划算,一个人的话而且路程较远,如果不赶时间建议做公交车会便宜很多,如果喜欢旅游时节奏更慢一点的也可以乘坐三轮车,慢慢悠悠的在街道上晃荡,不紧不慢别有一番情趣。中山路以西的老城区,红色的房子静静沐浴在日光下,当地的居民骑着摩托漫不经心地穿行在街头,那是一份生活在沧桑历史中才能出的悠然。没有哪个城市比泉州更适合步行了。
景
泉州的好景虽多,但我更喜欢慢慢悠悠的走着,有人说旅游不是着急着看完所有景色,而是你走在路上那份轻松的心情。我想我就是这样的。
“满城尽带闽南红”,这是每一个初来泉州的人都会有的惊艳印象。红艳艳的刺桐花凤凰树,在日光的映照下更加让人热血沸腾,就像热情的泉州人一样,就像“爱拼才会赢”的闽南精神一样。然而仔细的看,红砖墙瓦上布满着岁月的斑驳,就像每次回到家端茶送水忙里忙外的奶奶,热烈而又慈祥。 东街-(钟楼)-南俊路-(承天寺)
东街,是我最熟悉的地方,小学到现在,我坐过公交,骑过的自行车,踏过的脚步,都深深地印在这条路上,东街-南俊巷,这条贯穿着各条知名小巷的主脉,坐落着各大数一数二的小学高校、小吃、老建筑。钟楼也算得上是泉州的标志性建筑了,扎根在东街与西街的交界处,是人流最大的地方。南俊路坐落着北宋皇帝赐名的承天寺,“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人们正是在承天寺送别了弘一法师。此外,开闽三王祠、施琅夏园、百源清池都是沿路的好风景。
西街-开元寺
这条泉州留存最久的古街,宋朝时便已是当地繁荣经济的代表。漫步其中,原汁原味的古建筑与活力十足的客栈酒吧交互点缀,有种岁月倒流的感觉。阡陌小巷的背后,幽居着福建四大禅林之一的开元寺。少了寻常寺庙的喧嚣,更多几分虔诚与清净。轻轻闭眼,合掌,在桑莲法界中焚一炷香。时间充裕的话,别忘了去古船博物馆,感受闽南船家的水上人生。
中山路-(天后宫、泉山门)
中山路沿街的廊柱式骑楼是多雨南国的特色,各种小店,小吃琳琅满目,泉州最大的教堂也隐藏其中、穿过连排的骑楼,便是虔诚的泉州人民祭拜妈祖娘娘的天后宫了。
涂门街-(关岳庙、清净寺、府文庙)
关帝庙据说是泉州最灵验的庙,闽南的风土民俗文化很重,许多人远道而来,香火不断。
只有来了涂门街,才能真正体会到世界宗教博物馆的独特魅力。清净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具有阿拉伯建筑风格的教寺,经历了千年的洗礼,庙宇内的奉天坛早在1607年的地震中倒塌,未经修复的残垣有着动人的残缺美。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是府文庙最热闹的时候,元宵节闹花灯,大街小巷人欢腾,飘飘摇摇的孔明灯随风而起,文庙内设有\"泉州府文庙文物陈列馆\"、\"泉州历史名人纪念馆\"、\"泉州古代教育展览馆\"。也引得游人来此参观。
千年古桥 - 洛阳桥、安平桥 中国人眼中的桥,有着数不清的温柔与缱绻。洛江区的洛阳桥位于鲤城区与惠安县交界处,是北宋书法大家蔡襄主持修建的,属于我国四大古桥之一。安海镇的
安平桥位于泉州市晋江安海镇和南安水头镇之间的海湾,更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美誉。总觉得古桥是属于下雨天的,雨声潺潺,清风拂面,撑一把油纸伞,慢慢走在被时间打磨得益发平整光滑的桥面上,走进淡淡的烟水气中。走得倦了,便在桥上的憩亭中小坐,煮一壶茶,把玩着湖光山色,静候着雨过天晴。
崇武古城
六月的初夏,一颗不安分的心又开始在躁动了。想念一片海的宁静,坐在海边吹吹风。想念一片无边的星空,睡在山巅遥望星辰。想念乡下的老房子、无寺庙,重回简单生活。
泉州有个著名的地方:惠安。这里最吸引人的是:惠安县里一个古老的小镇一崇武,就是我的故乡。崇武一带的滩涂夹在湄州湾与泉州湾之间,分布着12个形态各异的金沙沙滩.在傍晚的落日余晖中,颇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大浪时分,那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景象令人屏息。而夜晚的海面波光粼粼,几星鸥鹭点缀在丝绸一般平静的海上,更让人沉醉。崇武还有着中国现存最完整的花岗岩滨海石城——崇武古城,特色的惠安石雕、崇武鱼卷更是最佳的伴手礼。
古城区推荐住在西街或中山路一带,老街上有很多特色民宿,交通也比较便利。推荐开元寺对面小巷中的旧馆驿与西街的新街54咖啡客栈。红砖小厝,闹中取静。
中世纪海洋文明虽已不复辉煌,但老建筑上繁复的雕花,缓缓地、无言地向过路人讲述着过去的荣光„„
问题分析评价及总结:
无论一个国家、一座城市再到个人,其实就是从它们身上所散发出的魅力、影响力和号召力,充分体现在文化强盛,名声在外。俗话说:富在深山有远亲,贫居闹市无故人,不妨借喻一下,以现代世人对一座城市“富”的理解,它起码应包含有城市经济发展的财富;人文精神体现的财富;文化创新效果的财富,形成以城市魅力所能“勾引”来多少源源不断的软财富。
泉州地处我国东南一隅,远离喧嚣,自娱自乐,影响旅游业发展常被推托是因交通欠发达,实则名气不响。既然大多世人对这座城市的认知度尚低,便会影响其出行的意识选择。泉州属国家首批钦定的古城之一,旅游资源多数是历史遗迹的遗存,现今加以修整和形式上的串联,新项目的鼓励性开发,以河流山川自然景观,生态资源利用,但未能形成规模效应,优势并不明显,只能在区域间有点名声,尚未能远播天下。更何况当今旅游资源的创新已趋多元化,且观念也在逐渐改变,那种车马劳顿,疲于奔命的出行方式,已让人厌倦。
一、门票
门票收入对于旅游业欠繁荣的泉州来说,只能是杯水车薪,更何况在山间设置护栏强行收费,实在是自垒高墙,拒游客于泉州之外,时下节假日自驾游客众多,要改变游客将泉州视为午间过境途中歇脚点,顺便走马观花似的看几处景
点,就赶到下一站去过夜的状况,泉州主政者应从大泉州旅游业发展的思路去着眼,起码可以尝试让泉州各主要酒店和宾馆,代为向过夜旅游的宾客和旅行团发放景点门票,应懂得有“舍”才有“得”,这样不仅能起到一定的对外宣传和广告效果,而且会在日后带来实效。 二、美食
泉州美味的美食通常在小摊小贩,规模实在太小,而有正常规模的饭店,酒店,餐厅,往往没有这种烹饪技术去做出真正美味、地道、传统的泉州美食,而且破坏了外来游客对泉州美食的误解,并且无法吃上真正的泉州美食。如果这些小摊小贩的传统烹饪技术能和这些正统规模的餐厅、酒店、饭店合作,那么泉州美食应该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宣传。 三、交通
泉州景点向来路窄人多车多,人车混杂,交通经常造成混乱。在泉州这种古香古色的旅游城市中,就应该步行欣赏,融入到这种传统古老的文化之中。当然车辆交通也是必不可少的,那么人行与车行就应该有明确的分隔,不混杂,避免人群和车群拥堵,游城用步行,离城用车行。
四、旅游管理滞后,难以形成合力,旅游资产流失严重。
由于不顺,存在着政企、企事不分现象。目前景区(点)分别隶属于建委、市政公用事业局、宗教局、文化局、文管会及镇一级管理,业务上接受旅游局、宗教局、文化局、文管会、林业局等相关部门的指导。致使多头交叉管理,互相址皮,各部门各自为政,在管理上从自身业务考虑,缺乏统一规划协调,造成景区的开发、建设、经营、管理和旅业总体发展规划相脱节。如泉州开元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省“十佳”风景区,作为福建省内最大的寺庙—泉州开元寺曾与洛阳白马寺、杭州灵隐寺、北京广济寺齐名。而目前的门票价格仅3元/票,与杭州灵隐寺20元/票的价格相差近7倍。在门票调价问题上,由于开元寺是宗教活动场所,寺院认为不能调高票价甚至不必收费,而开元寺管委会则认为开元寺是旅游景点,不仅要收费而且要提价。由于意见不一致,开元寺门票调价问题久拖不决,按每年50万游客每票20元匡算,开元寺每年门票收入损失达850万元,一笔丰厚的资金白白流失。 五、旅游宣传促销力度不够,人才缺乏。
1、宣传力度不够。来泉州旅游的很多旅客只知泉州有东西塔、老君岩,不了解泉州拥有丰富的人文和自然资源。目前泉州在外地尚未设立宣传泉州旅游品牌的窗口,旅游研究机构没有建立,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媒体对泉州旅游的宣传相对较少。
2、高素质旅游从业者较少。目前全市旅游从业者近3万人,但高素质、会经营、懂管理、善导游的人才缺乏,许多品位高、内涵丰富的旅游景点因推介不全,满足不了游客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