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赏析
一、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zé)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瓯(ōu):杯子。 1.结合“叹息”一词,探究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试结合“草深” 、“鸣蛙”两个词语,赏析“草深无处不鸣蛙”这句的妙处。 【答案】
1.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答“壮志难酬”也行);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答到“孤独寂寞”即可”) 2.(本题满分,答对其中任意两点可得满分)
①寓情于景(答借景抒情也对):诗人借“草深” “鸣蛙”两个意象传达出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
②“草深”二字以景写“幽”,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
③“鸣蛙”二字,以声衬“幽”。(答“反衬”,“以声衬静”,“以动衬静”皆可) ④“草深” 、 “鸣蛙”两词都暗点题目“幽居初夏”的“幽”字和“夏”字。
⑤这蛙鸣声中,透出一派生机,又暗暗过渡到颈联“箨龙”、“木笔”,着意表现,自然界的蓬勃生意。 【解析】
1.试题分析: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情感,从而丰富心灵,陶冶性情。鉴赏诗歌的情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这里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 2.试题分析:品味诗歌语言,主要是品味关键字词,古人写作诗歌讲究对字的推敲,所以有“炼字”“诗眼”之说。品味关键字词是诗歌考查的主要内容。学生应留心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学会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这里学生选准角度,
赏析合理即可。
二、阅读王勃的《山中①》一诗。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②晚,山山黄叶飞。
【注释】①此诗为王勃客居巴蜀时所作。②高风:秋风。 3.下列与本诗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 ..
A.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4.此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思?( )
A.恬淡超脱 B.壮志难酬 C.忧国忧民 D.旅思乡愁 5.请对“山山黄叶飞”一句作简要赏析。 【答案】 3.C 4.D
5.示例:“山山”运用叠词,表明每座山峰、每条沟壑都是如此,既强调了深秋的萧瑟景象,又景中含情,传神地把绵绵不绝的羁旅乡愁烘托出来。(也可抓住“黄叶”赏析,2分) 【解析】
3.试题分析:阅读诗句,抓住其中描写景物的文字判断季节,然后比较。诗中“黄叶飞”一词是写秋景,C句中“落木萧萧下”也是写秋景。
4.试题分析:抓住诗中“悲已滞”“念将归”两词体会诗人的情感,以此比照各选项,即可知D为答案。
5.试题分析:赏析诗句,要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语言表达从写作手法、表现的情境(景物特点)、表达的情感(作品中人物或作者)几个方面来分析,点评生动的字词,指出其精彩巧妙之处。要用评价语“形象生动”“突出”等。
【答案】
6.家国之恨 身世之悲 7.A 【解析】
6.试题分析:做这类题,学生应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手法,审清题目,分析这里所用艺术表现手法的类型。总结为:这首诗运用了某一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一种思想情感。这里借景抒情,把自然之景和个人、家国之情融于一体。 7.试题分析:A中描写角度和顺叙应是由近到远。
四、阅读下面古诗。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吏,都护在燕然。 8.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说明。
9.这首诗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自选角度赏析这两句诗。 【答案】
8.从诗的题目看,使至塞上,写了诗人出使边塞的经历,从内容看,“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护”等词语(地名、官名)都是写塞外风光和军中生活的,因此这是一首边塞诗。
9.示例一:这两句诗写出了大漠特有的奇异风光,“大漠”“落日”“长河”画面感强。 示例二:这两句诗描绘了壮观奇丽的塞外风光,广阔无垠的大漠上,一缕孤烟扶摇直上,万里黄河波涛滚滚,一轮落日显得分外圆,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
示例三:这两句诗对仗工整,“大漠”“长河”,“孤烟”“落日”,“直”对“圆”,读起来朗朗上口,让人心胸开阔。 【解析】
8.试题分析:从文题和内容中找到与“边塞”自然环境和社会活动有关的字词说明即可。 9.试题分析:赏析句子,要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语言表达从写作手法、表现的情境(景物特点)、表达的情感(作品中人物或作者)几个方面来分析,点评生动的字词,指出其精彩巧妙之处。要用评价语“形象生动”“突出”等。本句要结合诗中所描写的边塞风光和将士的生活来分析其表现景物特点和烘托将士形象的作用。
五、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小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0.诗题中有“早春”二字,针对它,诗中描述了哪三种景物? 1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本诗清新优美,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B.“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句,描绘出春天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C.第三句中着一“好”字,作者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D.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张籍在同族兄弟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答案】
10.小雨、“草色”、“烟柳”。 11.B 【解析】
10.试题分析:从诗句中直接找出描写早春景色的词语即可。
11.试题分析:题解诗歌内容,抓住各选项表述的要点,一一比照判断正误。B错误,“草
色遥看近却无”一句写是的早春,写近看春草很稀疏,而不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 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 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情
12.这是当代著名诗人汪国真的作品,这首诗歌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3.诗的每一节开头都用了“我不去想”,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4.“只要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这一诗句含有很深的哲理,你能说说其中的内涵吗?
15.从诗的第二节可以看出,玫瑰象征爱情。你还能再列举两种花的象征意义吗? 16.从诗的内容来看,你认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12.对生命的热爱,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憧憬。
13.这是反复修辞手法的运用,同时又构成了段落排比,内容上彼此呼应,旋律上回环往复,韵味无穷。
14.可以这样理解:只要是为了美好理想而努力奋斗的人,不管过程顺利还是曲折,结局成功还是失败,都应该由世人评说,自己却无怨无悔。(大意对即可)
15.示例:茉莉花: 象征优美;勿忘我:象征浓情厚意;紫罗兰:象征永恒的美或青春永驻;香水百合:纯洁、富贵、婚礼的祝福。„„
16.“我”是一个有远大理想,执着地追求,并且不畏艰难困苦(勇敢顽强),热爱生命的人。(写出三层即可给满) 【解析】
12.试题分析:要分析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就必须从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背景这两方面来分析,然后用准确简明的语言表述出来。从这首诗的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憧憬。
13.试题分析:这是对反复修辞手法作用的考查。开头都用了“我不去想”,四个段落构成排比段,内容上彼此呼应,旋律上回环往复,韵味无穷。
14.试题分析:“只要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中“地平线”指的是“美好的理想”,后一句话则是说要不停的为了理想而奋斗。这一诗句是说只要是为了美好理想而努力奋斗的人,不管过程顺利还是曲折,结局成功还是失败,都应该由世人评说,自己却无怨无悔。
1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由“玫瑰象征爱情“可以联想到许多花的象征意义,如“康乃馨象征母爱”“百合:纯洁、富贵、婚礼的祝福”等。
1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诗人性格的理解。仔细阅读全诗,从前三节诗的每一节的后两句都可以表现出诗人是一个热爱生命、有远大理想的人,并为了实现理想而执着地追求,不畏艰难困苦的人。
七、浣溪沙 [宋]晏 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山 行 [宋]叶 茵 青山不识我姓字, 我亦不识青山名。 飞来白鸟似相识, 对我对山三两声。
17.如果说《浣溪沙》中的主人公是故地重游,那么《山行》中的主人公则是 ,这从“ ”一词可以看出。
18.两首诗歌的主人公在见到“似相识”的飞鸟时,流露出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
17.初到此地(初次来到这座青山) 不识
18.《浣溪沙》中的主人公看到“似曾相识”的燕子,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无奈和怀旧伤今之情;而《山行》的主人公独行山中遇见飞鸟,则流露出惊喜之情。。 【解析】
17.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对诗歌的理解和把握。仔细分析阅读,结合题干部分提示“《浣溪沙》中的主人公是故地重游”,注意把握关键词语“不识”即可。
18.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诗词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的题型。这类题型如何答好呢?一是强化分析概括思想感情的方法训练。二是抓住两个重点:①会分析概括景中情、物中情、典中情;②能把握住古诗中丰富、复杂、变化的思想感情。《浣溪沙》中的主人公看到“似曾相识”的燕子,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无奈和怀旧伤今之情;而《山行》的主人公独行山中遇见飞鸟,则流露出惊喜之情。
八、阅读古诗,完成后面问题。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9.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_________,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_____________。 20.选出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浩荡”,“浩浩荡荡”之意,表明诗人与官场决裂的气势。“吟鞭东指即天涯”是说当自己出了北京城门,便从此与朝廷隔绝,也就如远至天涯。
B.“落红”比喻辞官归隐的自己,表现一种不甘自弃、继续奋斗的精神,这句表明诗人要在退出官场后仍然为国家、为民族贡献自己的一切。 C.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即景抒情。
D.前两句写离京南归时的情形,失落与惆怅之情溢于言表。后两句笔锋陡转,以落红化泥护花作比,形象生动而含蕴沉着。 【答案】
19.卸甲归田的惆怅,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人民的信念(意对即可)
20.A 【解析】
19.试题分析:理解作者的感情,从全诗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细细品味词句所包含、表达的思想感情。因为,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感情是统领全文的“神”,要品味词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分析品位的结果就很有可能会与原文情感相悖。这里既有卸甲归田的惆怅,更有忠心报国服务人民的信念。
20.试题分析:A中“浩荡”,“浩浩荡荡”之意,表明诗人与官场决裂的气势。说法有误,这里应是指“离愁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