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测品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荆楚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文本规范

荆楚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文本规范

来源:测品娱乐
附件7: 荆楚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文本规范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是检验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训练学生科研技能的重要教育形式,也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其撰写在参照国家、各专业部门制定的有关标准及语法规范的同时,应遵照如下规范: 1.设计(论文)写作及排版要求 设计(论文)文本应依次包括封面、目录、中文题目、中文摘要与关键词、英文题目、英文摘要与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附录和致谢等部分。 设计(论文)统一用A4(210×297㎜)复印纸双面打印。上下左右边距均为25㎜,页眉、页脚均为15㎜。字间距为标准,行间距为单倍行距。页码设在下边线下居中,用小五号宋体。目录、摘要、关键词等非正文部分的页码用罗马数字(Ⅰ、Ⅱ……)编排,正文以后的页码用阿拉伯数字(1、2……)编排。外文翻译单独编页码。 论文错漏文字、符号不能超过千分之一。 1.1 目录 目录成页,包括全部正文的章节标题(视论文需要,编写到2~3级)、参考文献、附录等内容及对应页码(中外文摘要及关键词)。 1.2 题目 题目应简短、明确、有概括性,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外文题目不超过10个实词,不使用标点,中外文题义应一致。题目一般不用英文缩写词,必须采用时,应使用本行业通用缩写词。 1.3 摘要与关键词 1.3.1 摘要 摘要是对论文(设计)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能扼要说明研究目的、主要方法、研究结果、结论、科学意义或应用价值等,是一篇具有性和完整性的短文,不是章节的缩写。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以及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中文摘要一般为300字左右,外文摘要内容与中文摘要内容一致。 1.3.2 关键词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在摘要中出现的通用

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一般列3~8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从大到小排列。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 1.4 设计(论文)正文 设计(论文)正文按照不同学科领域特点,一般包括前言、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正文字数要求:一般理工科类不少于5000字; 1.4.1 前言 前言应综合评述前人工作,说明论文工作的选题目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以及论文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以及提出问题。前言只是文章的开头,可省略章节号。 1.4.2 设计(论文)主体 设计(论文)主体是论文的核心部分,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 1.4.2.1 章节及其标题 章节标题应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字数一般在15字以内,不使用标点符号,尽量不采用英文缩写词。 1.4.2.2 论文层次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层次代号格式要求参照表1-1和表1-2。正文用五号宋体,首行空两格。 表1-1 理工农医类设计(论文)层次代号及说明 章 条 款 项 五级 1□××××× 1.1□××××× 1.1.1□××××× 1.1.1.1□××××× 1.1.1.1.1□××××××××× 顶格,四号黑体 顶格,小四号黑体 顶格,小四号黑体 顶格,小四号黑体 顶格,小四号黑体 表1-2 文科类设计(论文)层次代号及说明 章 条 □□一、××××× □□(一)×××× 空二格,四号黑体 空二格,小四号黑体 款 项 五级 □□1.××××× □□(1)×××× □□①××××× 空二格,小四号黑体 空二格,小四号黑体 空二格,小四号黑体 1.4.2.3 公式 原则上居中书写。若公式前有文字(如“解”、“假定”等),文字顶格书写,公式仍居中写,公式末不加标点。公式序号按章编排,并在公式后靠页面右边线标注,如第1章第一个公式序号为“(1.1)”。文中引用公式时,一般用“见式(1.1)”或“由公式(1.1)”。 公式较长时在等号“=”或运算符号“+、-、×、÷”处转行,转行时运算符号书写于转行式前,不重复书写。公式中应注意分数线的长短(主、副分线严格区分),长分线与等号对齐。 公式中第一次出现的物理量应给予注释,注释的转行应与破折号后第一个字对齐,格式见下例: 式中 Mf——试样断裂前的最大扭矩(N·m); θf——试样断裂时的单位长度上的相对扭转角 1.4.2.4 插表 表格一般采取三线制,不加左、右边线,上、下底为粗实线(1磅),中间为细实线(0.75磅)。比较复杂的表格,可适当增加横线和竖线。 表序按章编排,如第1章第一个插表序号为“表1.1”等。表序与表名之间空一格,表名不使用标点符号。表序与表名居中置于表上,采用黑体五号字。 表头设计应简单明了,尽量不用斜线。表头中可采用化学符号或物理量符号。全表如用同一单位,将单位符号移到表头右上角,加圆括号。表中数据应正确无误,书写清楚。数字空缺的格内加“—”字线(占2个数字宽度)。表内文字和数字上、下或左、右相同时,不允许用“″”、“同上”之类的写法,可采用通栏处理方式。 文科类论文插表下可增列补充材料、注解、资料来源、某些指标的计算方法等。补充材料的中文文字用宋体小五号字,外文及数字用Times New Roman体小五号字。 1.4.2.5 插图 插图应符合国家标准及专业标准,与文字紧密配合,文图相符,技术内容正确。 图题由图号和图名组成。图号按章编排,如第1章第一图图号为“图1.1”等。图题置于图下,图注或其他说明置于图与图题之间。图名与图号之间空一格,图题用黑体五号字。引用图应说明出处,在图题右上角加引用文献编号。图中若有分图时,分图号用a)、b)标识并置于分图之下。 插图与图题为一个整体,不得拆开排于两页。插图应编排在正文提及之后,插图处的该页空白不够时,则可将其后文字部分提前排写,将图移到次页最前面。 论文中照片图应是原版照片粘贴,不得采用复印方式。照片应主题突出、层次分明、清晰整洁、反差适中。对显微组织类照片必须注明放大倍数。 1.4.3 结论 结论是对整个论文主要成果的归纳,应突出设计(论文)的创新点,以简练的文字对论文的主要工作进行评价。若不可能导出应有的结论,则进行必要的讨论。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研究设想及尚待解决的问题等等。结论作为单独一章排列,不加章号。 1.5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反映论文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论文中引用的文献应是近期发表、出版的与论文工作直接有关的学术期刊、学术著作等,应是作者亲自阅读或引用过的,不应转录他人文后的文献。引用时应在文中相应处加上角标“[序号]”。 参考文献的排列应按照引用的先后顺序进行。文献作者人数在3人以下(含3人)的全部列出,超过3人时,一般只列出3名作者,后面加“等”字以示省略,不同作者姓名间用逗号隔开。姓名一律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写法,外文姓名按国际惯例缩写,并省略缩写点,空一个字符。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不列入参考文献,确有引用必要,须在脚注中说明引用。 中文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中的句号用中文全角状态下的“.”表示,西文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中的标点符号用西文状态下的符号,后空一格。 常用参考文献编写规则如下: 著作图书类——[序号]□作者.书名[M].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起~止页 翻译图书类——[序号]□作者.书名[M].译者.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起~止页 学术刊物类——[序号]□作者.文章名[J].学术刊物名,年,卷(期):引用起~止页 学术会议类——[序号]□作者.文章名[C].编者名.会议名称,会议地址,年份.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起~止页 学位论文类——[序号]□学生姓名.学位论文题目[D].学校及学位论文级别.答辩年份.引用起~止页 报纸文献——[序号]□作者.文章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别) 在线文献——[序号]□作者.文章名.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引用日期 1.6 附录 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内容(如公式的推导、程序流程图、图纸、数据表格等)可编入设计(论文)的附录中。 1.7 致谢 设计(论文)是一项严肃的研究工作,在文本最后向给予指导、合作、支持及协助完成研究工作的单位、组织或个人致谢是合理的,但内容应简洁明了、实事求是,避免俗套。若无必要,可缺省。 2.论文格式参考范例 2.1 封面 JINGCH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 题

目 学

院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 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班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 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

月 日 2.1 理工农医类 目□录(三号黑体居中,不加粗) (空一行) □□前言(小四号宋体,以下所有文字均用小四号宋体)……………………………………………(1) 1□×××××……………………………………………………………………………………………(3) 1.1□×××××……………………………………………………………………………………(3) 1.2□×××××……………………………………………………………………………………(3) 1.2.1□×××××……………………………………………………………………………(3) 2□×××××……………………………………………………………………………………………(3) 2.1□×××××……………………………………………………………………………………(3) 2.2□×××××………………………………………………………………………………… (4) 2.2.1□××××× …………………………………………………………………………(4) 3□×××××……………………………………………………………………………………………(6) 3.1□×××××……………………………………………………………………………………(6) 3.2□×××××……………………………………………………………………………………(7) 3.2.1□×××××……………………………………………………………………………(7) 参考文献…………………………………………………………………………………………………(8) 附录A………………………………………………………………………………………………………(8) (另起一页)

×××××××××××××(中文题目,三号黑体居中) (空一行) 摘□要(四号黑体居中) (空一行) □□××××××××××××××××××××××××××××××××××××××××××××××××××××××××××××(五号宋体,单倍行距) 【关键词】(小四号黑体)××□□××□□××××□□×××(五号宋体) (另起一页) ××××××××〔外文题目,三号加粗Times New Roman居中,单倍行距〕 (空一行) Abstract(四号Times New Roman,加粗,居中) (空一行)

□□××××××××××××××××××××××××××××××××××××××××× ××××××××××××××××××××××(五号Times New Roman,单倍行距) 【Key words】(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加粗)×××□□××□□×××× (五号Times New

Roman) (另起一页) 前言(用四号黑体) □□××××××××××××××××××××××(正文,五号宋体,单倍行距,下同) 1□××××××(正文1级标题,用四号黑体,不加粗,段前后均留0.5行距) □□××××××××××××××××××××××××××(五号宋体,单倍行距) 1.1□××××××(正文2级标题,用小四号黑体,不加粗) □□×××××××××(五号宋体) 1.1.1□××××(正文3级标题,用小四号黑体,不加粗) □□×××××××××××××××××××××××××××××××××(五号宋体) 结论(用四号黑体) □□××××××××××××××××××××××××××(五号宋体,单倍行距) (另起一页) 参考文献(四号黑体居中,不加粗) (空一行) [1]□××××××××××××(五号宋体) [2]□×××××××××××××××××××××××××××××××××××××××××

××××××(凡参考文献著录文字转行时,应与上行作者名首字对齐)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