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量表所反映的财务指标及其分析---提纲
一、 现金流量表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优势
1987年美国开始以现金流量表取代财务状况变动表,我国也于1998年停止编制财务状况变动表,改为现金流量表。究其原因,是因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更注重现金流量信息,更注重决策有用性。而这一点并不能从财务状况变动表中得到反映。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为数众多的股东必须依靠会计信息(主要是财务报告),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而传统的、以权责发生制为特征的会计模式所确定的盈利信息,容易为管理当局所操纵,一些“利润”数额非常可观的企业可能在短期内出现财务困难,甚至破产清算。相对而言,现金流量表由于是以 “收付实现制”为基 础,被操纵的可能性小,因此现金流量表提供的信息就更 为客观。因此,在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确定盈利信息的同时,应该补充提供现金流量信息,这样,无论对经营者还是对投资者来说,都可以从中获得更为真实全面的决策信息。
二、 简单介绍现金流量表的基本结构、内容及编制方法
1、 基本结构:一种是现金基础的财务变动表格式(不常见,略),另一种是现在常见的现金流量表格式。
2、 介绍三大类现金活动的主要内容。
3、 基本方法:工作底稿法和T形账户法。
三、 现金流量表所反映的财务指标及解读
1、 现金流量的结构分析:包括现金收入结构、现金支出结构及现金余额结构分析,可以反映报表主体目前的经营策略,并结合报表主体同期数据,分析其经营动向。
2、 现金流量的趋势分析:选择某一基期计算定比指标及以上一年为基期的环比指标,分析报表主体营运状况的变动趋势,在此基础上运用趋势线性方程对未来进行趋势预测。
3、 偿债能力分析:通过各现金流量表自身的指标并分别结合资产负债表数据和利润表的数据,对报表主体的偿债能力进行客观分析。
4、 支付能力分析:包括支付现金股利比率、现金充分性比率。
5、 获利能力分析:含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净利润和经营活争现金流量比率。
6、 财务质量分析:含净利润现金保证比率、现金与流动资产比率、销售收入现金回收比率。
四、 现金流量表分析实例
选择一个上市公司的两到三年的财务报表,或者现工作单位的财务报表,结合上述指标进行数据化分析。
五、总结现金流量表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