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 县)(市 : 学校业毕 名 姓 号 证考准安庆一中理科实验班(09)招生考试
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Cl-35.5,Cu-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20分)
1.学习科学知识可以用来辨别“真”与“伪”,下列叙述属于“真”的是 ( ) A 绿色食品是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
B 为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可在灯泡中充入氮气
C 青少年缺钙会得佝偻病和发育不良,因此需要经常补充钙单质 D 有人称自己有特异功能,能将普通的铜、铝转变成黄金
2.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富硒茶叶”、“含氟牙膏”等商品。这里的碘、钙、硒、氟应理解为 ( ) A 元素 B 单质 C 分子 D 氧化物
3.一辆客车夜晚行驶在公路上,发现油箱漏油,车箱里充满了汽油的气味,这时应该采取的应急措施是 ( ) A 洒水降温并溶解汽油蒸气
B 开灯查找漏油部位,及时修理
C 打开所有车窗,严禁一切烟火,疏散乘客离开车箱 D 让车内人员坐好,不要随意走动
4.“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应该分类回收。生活中废弃的铁锅、铝质易拉罐、铜导线等可以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它们属于 ( ) A 有机物 B 金属或合金 C 氧化物 D 盐
5.英国泰晤士河曾是世界上最脏臭的河流之一。由于执行了严格的污水排放制度、重建了水道体系和用专门船只向河水里输送某种气体等措施,河水水质己得到显著的改善。这里的“某种气体”是指 ( ) A 氢气 B 氯气 C 氧气 D 二氧化碳
6.冰箱制冷剂氟氯甲烷在高空中受紫外线辐射产生Cl原子,并进行下列反应:Cl+O3→ClO+O2,ClO+O→Cl+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氟氯甲烷是总反应的催化剂 B 反应后将O3转变成O2
C Cl原子是总反应的催化剂 D Cl原子反复起分解O3的作用
7.为了防止煤气逸散使人中毒,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的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可充分燃烧,其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
4CO2+
2X+6H2O,则X的化学式为 ( ) A H2SO4 B SO3 C SO2 D CO
8.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第 1 页 共 4 页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凡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就叫中和反应 B 凡有盐参加的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 C 凡有单质参加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D 凡有氧气参加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10.有4瓶常用溶液:①BaCl2溶液,②NaCl溶液,③Na2SO4溶液,④CuSO4溶液。不用
其他试剂,可通过实验方法将它们一一鉴别开来,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可能是( ) A ①④③② B ①③④② C ④①③② D ①②③④
二.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至两个正确答案,共24分)
11.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
A B C D 物质 CO2 NaOH固体 KNO3溶液 Cu(NO3)2溶液 杂质 CO Na2CO3固体 KOH溶液 AgNO3溶液 除杂质应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 通入O2 点燃 加入过量盐酸,蒸发 加入适量的CuSO4溶液,过滤 加入过量的铜粉,过滤 12.做好环境消毒是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有效措施,过氧乙酸(CH3COOOH)是常用的消毒剂之一。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过氧乙酸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 过氧乙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 过氧乙酸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2:4:3
D 19%的过氧乙酸溶液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某物质中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 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里总显负价
C 不同物质其相对分子质量一定不同 D 金刚石和石墨之间的转变是化学变化 14.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t1℃时,A的饱和溶液65 g中含有溶剂50 g
B 将t2℃ 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 时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 在t2℃,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D 要从B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
15.某城市有甲、乙两工厂排放污水,污水中各含有下列 6 种离子中的3种(两厂不含相同离子):Ag+、Ba2+、Na+、
C1-、SO42-、NO3-。若两厂单独排放都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如将两厂的污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沉淀后污水便会变成无色澄清只含钠而排放,污染程度会大大降低。关于污染源的分析,你认为正确的是 ( )
A Cl和NO3一定不在同一工厂 B SO4和NO3可能来自同一工厂 C Ag和Na可能在同一工厂 D Na和NO3来自同一工厂
16.实验室中将氢气通入装有m g氧化铜的大试管,进行氧化铜的还原实验,当大部分固
体变红时,停止加热,冷却后称得残留固体的质量为n g,共用去氢气w g,此时生成水的质量为 ( )
+
+
+
-
-
-
2-
-
第 2 页 共 4 页
A 9wg B
98(mn)g C
(mn)g D
940wg
三.填空题
17.(16分)下图是用氧化铜制取铜的一种实验过程:
在这个实验中,所用的试剂是稀硫酸和铁屑,采取的主要实验操作是加热和过滤,要求每步只选加一种试剂和使用一种主要的实验操作,请将有关内容填入下表的空格中: 实验步骤 加入试剂的名称及用量 主要操作 物质的 化学式 Ⅰ Ⅱ Ⅲ B: C: A: D: 反应方程式 18.(12分)将适量的黄色草酸亚铁(FeC2O4·2H2O)粉末加入试管,在酒精灯上边加热边摇动,发生剧烈反应,产生的气体可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同时生成黑色的粉末。反应将结束时,用橡皮塞塞好试管,稍冷后打开塞子,将所得的黑色粉末撒在石棉网上,便会立即自燃起来。试回答下列问题:
(1)黑色粉末是什么物质?为什么会在空气中自燃?
(2)反应将结束时,用橡皮塞塞好试管有何作用?
(3)化学反应的快慢与反应物的表面积有何关系?
(4)写出草酸亚铁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19.(10分)甲、乙和丙三位同学在一起探究蜡烛燃烧,他们将短玻璃管插入焰心,发现
另一端也可以点燃。
第 3 页 共 4 页
(1)[提出问题] 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
(2)[猜想] 甲同学认为: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产生的CO。
乙同学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蜡烛蒸汽。 丙同学认为:可能上述两种情况都有。
(3)[设计实验方案] 请你帮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判断哪一种分析正确。
(4)[现象与结论]
如果甲同学的猜想正确,现象应是 。 如果乙同学的猜想正确,现象应是 。 如果丙同学的猜想正确,现象应是 。 。
(5)如果用CnH2n+2表示蜡烛的主要成分,则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20.(13分)某学生分别用一定质量的二价金属A与60mL盐酸反应,用下图装置收集氢
气,所做6次实验结果如下(假如反应产生的氢气被全部收集): 实验编号 1 2 3 4 5 6 A(g) 0.5 1.0 1.5 2.0 2.5 3.0 盐酸(mL) 60 60 60 60 60 60 产生氢气的 体积(L) 0.5 1.0 1.5 2.0 2.0 2.0
(1)用编号回答:上述实验中,金属过量的是 ,盐酸过量的是 ,
金属和盐酸恰好反应完全的是 。
(2)假设所收集的氢气的密度为0.083g/L,则A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 。(保
留整数)
(3)所用盐酸中的HCl质量分数为10%,则其密度为 g/cm3。(保留两位小数)
第 4 页 共 4 页
答 题 不 超 过 此 线
化学参
1——10:B、A、C、B、C、A、C、A、D、C (每题2分) 11——16:D、A D、D 、C、A 、B (每题4分)
17:(16分)(每个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
实验步骤 加入的试剂 主要实验操作 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反应方程式 18:(12分)
(1)铁粉。由于生成的铁粉很细,极易氧化并产生热量达到铁粉的着火点引起自燃(4分)
(2)防止铁粉被氧化(2分) (3)反应物表面积越大,反应越快 (4)FeC2O4·2H2O19:(14分)
(3)换一根较长的导管,并用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在导管另一端做点火实验。(4分) (其他合理方法也可)
(4)导管口同样能点燃,去掉毛巾,导管内壁看不到冷凝的固体; (2分) 导管口不能点燃,去掉毛巾,导管内壁可看到有冷凝的固体; (2分) 导管口能点燃,但火焰较小,去掉毛巾,导管内壁能看到冷凝的固体;(2分) (5)2CnH2n+2+(3n+1)O2→2nCO2+(2n+2)H2O(4分) 20:(14分)
(1)5、6 ; 1、2、3 ;4(每个答案1分,共6分) (2)24 (4分) (3)1.01(4分)
Fe+2CO2↑+2H2O↑(4分) Ⅰ 足量的稀硫酸 加热 A:CuSO4 CuO+H2SO4CuSO4+H2O Ⅱ 过量的铁 过滤 B:FeSO4 C:Fe和Cu CuSO4+Fe= FeSO4+Cu Ⅲ 足量的稀硫酸 过滤 D:H2 Fe+H2SO4= FeSO4+H2↑ 第 5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