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1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归纳光合作用的概念、反应式 2、掌握光合作用的原料、意义、应用。 能力目标
培养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 情感目标
认识光合作用的意义 学习重点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和原料 学习难点
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光合作用的产物,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
课前预习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初一生物(济南版)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三节。
2、利用好课前预习,自学基础知识,不懂的做好笔记于本上,解决问题。注意珍惜时间。 知识准备
自主预习教材的相关知识,并完成预习自测,认真思考。 教材助读
仔细通读教材。 预习自测
一、光合作用的产物
1.实验:(1)绿叶在光下制造 。
(2)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
(3)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 。 (4)隔水加热酒精的目的是 。 (5)滴加碘液后,叶片变蓝部分为 。
(6)该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的条件之一是 ,产物是 。
2.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是 。
二、光合作用的原料: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和 。 预习自测题
1.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 A.绿叶 D.叶肉细胞
2.光合作用进行的时间是( ) A.白天 夜 C.有光时
D.黑夜
B.白天和黑
B.叶片
C.叶绿体
3.把叶片放入酒精隔水加热的目的是( )
A.溶解淀粉 B.将淀粉煮熟 C.把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D.使淀粉分解
4.在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要将天竺葵放在黑暗中一昼夜,目的是( ) A.消耗叶片中的淀粉 B.使叶肉中的淀粉到叶片上 C.停止光合作用,使淀粉到叶肉细胞 D.储备养料,准备进行光合作用 课后反思
课内探究
情景导入
万物生长靠太阳,绿色植物靠太阳干嘛呢? 学始于疑
1、什么是光合作用? 2、光合作用的过程是怎样的? 3、光合作用有什么意义? 质疑探究
探点一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仔细阅读课本,按照课本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实验前为什么要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2、为什么要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
3、为什么要脱去绿叶中的叶绿素?为什么用酒精而不是水煮叶片来脱色呢?
4、为什么隔水加热酒精而不能用火直接加热酒精?
5、绿叶在酒精中脱至什么颜色时,停止加热?
6、脱色后,叶片的见光部分遇碘 ,叶片的遮光部分遇碘 。 7、此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探点二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自学课本思考下列问题
1、这些气泡是金鱼藻在光照下产生的,其中是什么气体呢?
2、将快要熄灭的细木条(或卫生香)插进管内,观察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归纳总结
一、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探索光合作用:(1)原料:二氧化碳、水 (2)产物:有机物、氧气 (3)条件:光 (4)场所:叶绿体
2、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能,通过叶绿体,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就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光能
3、反应式:二氧化碳+水 叶绿体 有机物+氧气
4、意义:食物来源、能量来源、维持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5、在农业上的应用:间作套种、合理密植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二、实验备注:
1、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2、光合作用需要水 3、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知识网络图 二氧化碳
有机物 当堂检测
1.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
①光 ②叶绿体 ③二氧化碳 ④水 ⑤氧气 A.①② ④⑤
2.17世纪,比利时科学家范·海尔蒙特将一棵柳树幼苗载入装有土壤的木桶中,培养5年后,柳树增加了80千克,土壤只减少了不到100克,请问,增重的80千克主要是什么作用完成的?( )土壤减少的100克是什么物质?( )
A.蒸腾作用 B.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 D.水 E.无机盐 F.二氧化碳
G.氧气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③
氧气
间作套种
合理密植
产物
应用
原料
水
光合作用
场所
叶绿体
条件
光能
3.要检测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最方便的方法是检测( ) A.氧气的释放量 C.有机物的形成量
B.二氧化碳的释放量 D.水的消耗量
4.叶的下列特点,哪些与增强整株植物体的光合效率有直接关系?( )
①叶大多是扁平的 ②接近上表皮的是栅栏组织 ③叶呈镶嵌式排列 ④叶有上下两层表皮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拓展延伸
1.在黑暗的环境中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吗?
2.光合作用的实质包含了两个方面的转化:一是物质转化过程,即由 和 等简单的无机物转化成淀粉等复杂的有机物,并释放出 ;二是能量转化过程,即把 能转化成贮存在有机物中的 能。
3.正常的韭菜是绿色的,可是“韭黄”却是黄色的,为什么?
4.土豆中所含的淀粉是叶制造的吗? 课后反思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课后训练:
课后练习题和练习册相关练习
第三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2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阐明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 2、归纳光合作用的概念、反应式 能力目标
培养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 情感目标
认同光合作用的意义 学习重点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和原料 学习难点
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光合作用的产物,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
课前预习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初一生物(济南版)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三节。
2、利用好课前预习,自学基础知识,不懂的做好笔记于本上,解决问题。注意珍惜时间。 知识准备
自主预习教材的相关知识,并完成预习自测,认真思考。 教材助读 仔细通读教材 预习自测
一、光合作用的实质
1.光合作用反应式: 。
2.光合作用通过 ,利用 ,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着 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 二、光合作用的应用
农业生产上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方法有 、 等。 预习自测题
1.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
①光 ②叶绿体 ③二氧化碳 ④水 ⑤氧气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⑤
2.17世纪,比利时科学家范·海尔蒙特将一棵柳树幼苗载入装有土壤的木桶中,培养5年后,柳树增加了80千克,土壤只减少了不到100克,请问,增重的80千克主要是什么作用完成的?( )土壤减少的100克是什么物质?( ) A.蒸腾作用
B.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
D.水 E.无机盐 F.二氧化碳 G.氧气
3.把金鱼藻(活的)放在盛满清水的杯子里,用短颈漏斗扣住金鱼藻,漏斗颈上再套一个充满清水的试管,把上述装置移到光下,不久试管内可见 ,这是金鱼藻进行 放出的.
4、正常的韭菜是绿色的,可是“韭黄”却是黄色的,为什么?
5、土豆中所含的淀粉是叶制造的吗?
课后反思
课内探究
情景导入
光合作用除了产生淀粉,还有其他产物吗,需要些什么原料呢? 学始于疑
1、什么是光合作用? 2、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3、从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中可以看出: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和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和 ,光合作用的条件是 ,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 4、光合作用除了能产生淀粉外,还能产生其它的有机物吗? 5、在黑暗的环境中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吗?
6、光合作用的实质包含了两个方面的转化:一是物质转化过程,即由 和 等简单的无机物转化成淀粉等复杂的有机物,并释放出 ;二是能量转化过程,即把 能转化成贮存在有机物中的 能。 质疑探究
探点一 光合作用的意义
仔细阅读课本,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柳树增加的质量是什么? 而土壤减少的质量是什么? 2、碳酸氢钠溶液有什么作用? 3、该实验的变量是什么? 4、比较试管内液面下降至标记处所需的时间:
5、结论: 是绿色植物合成有机物的原料,实际上 也是绿色植物合成有机物的原料所必需的原料。 6、什么是光合作用?
7、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
8、从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中可以看出: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和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和 ,光合作用的条件是 ,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
9、光合作用除了能产生淀粉外,还能产生其它的有机物吗?
讨论交流
1、在黑暗的环境中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吗?
2、光合作用的实质包含了两个方面的转化:一是物质转化过程,即由 和 等简单的无机物转化成淀粉等复杂的有机物,并释放出 ;二是能量转化过程,即把 能转化成贮存在有机物中的 能。 探点二 光合作用的应用
1、农业生产中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方法有 和 等。 归纳总结
三、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探索光合作用:(1)原料:二氧化碳、水 (2)产物:有机物、氧气 (3)条件:光 (4)场所:叶绿体
6、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能,通过叶绿体,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就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光能
7、反应式:二氧化碳+水 叶绿体 有机物+氧气
8、意义:食物来源、能量来源、维持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9、在农业上的应用:间作套种、合理密植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四、实验备注:
4、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5、光合作用需要水 6、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知识网络图 二氧化碳 水 有机物 氧气
间作套种
合理密植
产物
应用
原料
光合作用
条件 光能
场所 叶绿体
当堂检测
1、某同学在一条东西走向的峡谷中发现,南侧山峰上的树
大都是“旗形树”,即树枝都朝向峡谷这一侧,另一侧树枝很少。请分析,影响这种树形成的因素是( ) A.风
B.阳光 C.水 D.岩石
2、下列哪项不是植物光合作用的意义?( ) A.维持大气中碳—氧的平衡 提供有机物
C.其他生物生活的能量来源 环
3、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提高光合效率,下列哪些做法是可取的?( ) ①合理密植 ②尽量密植 ③间作套种 ④大面积单一作物种植 A.①④
B.①③ D.②④
C.②③
D.促进生物圈中水的循
B.为其他生物的生活
4、将暗处理后甲叶片的主脉切断,乙叶片C处两面均贴上不透明的锡箔纸 ( 如右图所示 )。置于阳光下,4个小时后,将甲、乙两叶片同时取下,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发现 B、D处变蓝色,A、C处未变蓝色。该实验证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 ) A.H2O 和 CO2 和叶绿素
5、下图中甲是在有光照条件下验证O2是否由绿色植物释放出来的装置;乙和丙是另2个装置,通常可作为甲的对照实验的装置是( )
A.只有乙
B.只有丙 C.乙和丙都是
D.乙和丙都不是
B.叶绿素和阳光 C.H2O 和阳光 D.H2O
课后反思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课后训练:
课后练习题和练习册相关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