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
学生营养改造计划引热议
时间:2011年10月27日 来源:新华网、腾讯网
新闻背景:
总理26日主持召开常务会议,决定从今年秋季学期起,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展试点,按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范围包括680个县(市)约2600万在校生。国家试点每年所需资金160多亿元由财政负担,此举引发广大网民热议:
一、网民观点:
(一)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教育和农村教育的差距,富裕家庭和贫困家庭教育的差距,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孩子的营养问题受到极大关注。很多来自农村的网友为启动这一鼓掌叫好,但同时希望该项工作做得更细,让农村的孩子真正得到营养。
(二)钱要落到实处。近年来,各地不断曝光贪污以及“层层截留” 现象,上有、下有对策,好的到了地方上就变了味。只有把钱真正落到实处,才是利国利民的好。
(三)对当地经济发展有利。国家每年投资160多亿为学生提供营养食品,就会带动当地,特别是贫困地区的肉、蛋、奶消费,这对当地的经济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钱虽少,但能成大事。也许3块钱对于城里孩子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对于贫困地区的山里孩子,那就是他们的生活费,是他们可以坚持念书的保障。有了孩子就有了希望,有知识才能改变贫困的命运。
(五)发展“老少边穷”经济是关键。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教育就意味着人才的培养,人才则是强国的根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也有网友认为,搞好学校建设比补贴更实用,搞好经济建设比补助更实在。在抓好教育的同时,也要思考如何让广大人民群众富起来。
(六)加强管理,严格准入制度。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出现,要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就必须严格市场准入制度,要公开化、透明化。另外,也要严防“裙带关系”进入学校食堂,为提供温床。
二、网友担忧
广大网友议论,在我国,现象抬头,已经对党,对国家和社会构成了潜在的威胁。法制监督不力是导致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家下拨的这些钱,是否能真的能切实用到每个孩子身上?会不会截留?学校会不会挪用?如何能保证不贪污、不截留、不挪用?如何保证监督机关的监督到位?怎样的监督才是切实有效的?对于边远地区,由于交通、环境等因素导致的成本增加由谁来承担?
三、网友建议
(一)建立健全监督机制。财政从上到下,要确保专项资金能及时全额到位,需要纪检监察机关密切关注、媒体积
极跟进,让专项资金在阳光下运行,让农村中小学生真正受益。还要大胆地亮出一些杀手锏,才能真正震慑一些蛀虫,让钱一分不少的落实到孩子身上。网友@爱明说:健全监督机制,加强监管力度不给分子留机会,才不至国家惠民放了空炮。
(二)要理顺管理机制。首先要将财政补助及时转化为实物补贴。在实施过程中,各级和教育主管部门切忌简单将补贴当做经济补贴,而要实实在在的转化为实物,让学生真正营养起来。
(三)加大查处力度。对于违规使用农村学生营养专项经费的领导、单位和个人进行严厉查处,起到关键的震慑和警戒作用,切实保障经费使用到位。
(四)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宣传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做好家长的工作,让家长也行动起来,重视起来,让补贴发挥作用,起到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