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测品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梁衡《读韩愈》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衡《读韩愈》阅读练习及答案

来源:测品娱乐
读韩愈梁衡

①去年,到潮州出差,潮州有韩公祠,祠后有山曰韩山,祠前有水名韩江。当地人说此皆因韩愈而名。我大惑不解,韩愈一介书生,怎么会在这天涯海角霸得一块山水,②原来有这样一段故事。

唐代有个宪宗皇帝十分迷信佛教,

享千秋之祀呢?

在他的倡导下国内佛事大盛。

元八一九年,他又搞了一次大规模的迎佛骨活动,就是将据称是佛祖的一块朽骨迎到长安。官商民等为了一睹佛骨之面,不惜大力舍物捐款。件事有看法,几番犹豫,最后还是大义战胜了私心,就惹来了大祸。

③他说那所谓佛骨不过是一块脏兮兮的枯骨,

皇帝您“今无故取朽秽之物,

亲临观之”,“群

!”这佛

劳民伤财,却上演了一场闹剧。终于实现了勇敢的上书,

韩愈对这

谁知奏折一递,

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

如果真的有灵,有什么祸殃,就让他来找我吧。这真有一股不怕鬼、不信邪的凛然大气和献身精神。但是,韩愈越是肝脑涂地陈利害表忠心,

宪宗越觉得他是在抗龙颜揭龙鳞大逆不道。

(甲)

于是,大喝一声把他赶出京城,贬到八千里外的海边潮州去当地方小官。④韩愈这一贬,不同于一般的逆境、

一般的不顺,比之李白的怀才不遇、柳永的屡试不第要

严重得多。他们不过是登山无路,韩愈是已登山顶,又一下子被推到无底深渊。他被押送出京不久,家眷也被赶出长安,

年仅十二岁的小女儿惨死在驿道旁。

韩愈自己觉得实在活得没

有什么意思了。他在过蓝关时写了一首著名的诗——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足见其心境之冷。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其中一句“知

⑤但是,当他到了潮州后,发现当地的情况比他的心境还要坏。由于地处偏僻,文化落后,弊政陋习极多极重。

农耕方式原始,乡村学校不兴。当时北方早已告别了奴隶制,

唐律明确

规定了不准没良为奴,这里却还在买卖人口,有钱人养奴成风。其习俗又多崇鬼神,有病不

!按照当时

求药,杀鸡杀狗,求神显灵。见此情景,韩愈大吃一惊,这里简直就是茹毛饮血的规矩,贬臣如罪人服刑,老老实实磨时间就是,能力还足以为地方百姓做点事,

决不会主动参政。但韩愈觉得自己的知识、

觉得比之百姓之苦,自己的这点冤、这点苦反倒算不了什么。

于是他到任之后,连续干了四件事。

⑥一是驱除鳄鱼。当时鳄鱼为害甚烈,韩愈大除其害。二是兴修水利,

推广北方先进耕作技

术。三是赎放奴婢。他下令奴婢可以工钱抵债,钱债相抵就给人自由,以后不得蓄奴。四是兴办教育,请先生,建学校。从被贬潮州到再贬袁州,八个月,韩愈就干了这四件事。⑦一个人为文不说空话,

为官不说假话,为政务求实绩,这在封建时代确乎难能可贵。

韩愈

出身小户,考进士三次落第,第四次才中;考官时又三次碰壁,乌纱帽得来不易。说他该惜官如命,但是他却不惜犯上直言,

被贬后又继续尽其所能为民办事。

(乙)按这是中国知识

分子的传统,以国为任,以民为本,不违心,不费时,不浪费生命。

⑧当我手倚韩祠石栏,远眺滚滚韩江时,我就想:宪宗佞佛,满朝文武就是韩愈敢出来说话,如果有人在韩愈之前上书直谏呢

?如果在韩愈被贬时又有人出来为之抗争呢

?历史会怎样改

写?还有,在韩愈到来之前,潮州买卖人口、教育荒废等四个问题早已存在,地方官吏走马灯似的换了一任又一任,任职超过八个月的大有人在,为什么没有谁去解决呢韩愈之前解决了这些问题,历史又将怎样写砌在如钩晓月下静静地等待,于等来了一个衰朽的书生,

?如果有人在

?但是没有,什么都没有。长安大殿上的雕梁玉

历史终然后又单

秦岭驿道上的风雪、南海丛林中的雾瘴在悄悄地徘徊。他长须弓背双手托着一封奏折,

一步一颤地走上大殿,

人瘦马,形影相吊地走向海角天涯。

⑨人生的逆境大约可分四种:一曰生活之苦,饥寒交迫;二曰心境之苦,怀才不遇;三曰事业受阻,功败垂成;四曰存亡之危,身处绝境。处逆境之心也分四种。一是心灰意冷,逆来顺受;二是怨天尤人,牢骚满腹;三是毫不避讳,直言疾呼;四是泰然处之,尽力而为。韩愈是处在第二、第三种逆境,而选择了后两种心态。因此,韩愈比屈原、李白就要多一层高明,没有只停留在蜀道叹难、求成于心。

⑩有人研究,韩愈之前,潮州只有进士三名;韩愈之后,到南宋时,登第进士就达一百七十二名——是他大开教育之功。

(丙)一个人不管你有多大的委屈,历史绝不会陪你哭泣,而

还有这韩山韩水,不是纪念韩愈的冤屈,而是纪念他的

江畔沉吟上。他不辞海隅之小,不求其功之显,只是奉献于民。

它只认你的贡献。这宏伟的韩公祠,功绩。

?李渊父子虽然得了天下,一块蛮夷之地施政八月,

大唐河山也没有哪山哪河易姓为李,这里就忽然山河易姓了。

倒是韩愈一个罪臣,在海边

历朝历代有多少人希望不朽,或刻碑勒石,

或建庙建祠,但哪一块碑哪一座庙能大过高山、永如江河呢?这是人民对办了好事的人永久

的纪念。一个人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当他与百姓利益,与社会进步连在一起时就价值无穷,就被社会所承认。(有删改)

132.即使李渊父子得了天下,大唐河山也没有易姓为李。为什么潮州的山河却会“易姓”为韩,即山曰韩山、水名韩江

?请依据文章内容回答。

133.文章第⑧段划线句中,用“衰朽”“一步一颤”“形影相吊”来描述韩愈,是否于韩

愈形象有损呢?请依据文章内容分析。

历史终于等来了一个衰朽..的书生,他长须弓背双手托着一封奏折,后又单人瘦马,形影相吊....地走向海角天涯。

134.梁衡原文中还有下面这样一段话,请判断这段话应该放在(甲)一步一颤....地走上大殿,然

(乙)(丙)中的哪处,

并结合文章说明理由。

所以韩祠中有诗曰:“文章随代起,烟瘴

几时开。不有韩夫子,人心尚草莱

!”

①瘴气。深山丛林间蒸发出来的湿热雾气,人触之辄病疟。②草莱:杂生的草。

【答案】132.

因为韩愈以罪臣之身,尽心为民做实事,而民众以山河易姓为“韩”的方式来表

达对他的纪念。133.

不是。“衰朽”“一步一颤”“形影相吊”写出了韩愈与众不同的处事方式、身

体的虚弱和孤独,反衬出了他对道义的坚持、处境的艰难以及为人的坚毅和大公无私,

更进一步体现出韩愈的伟大。134.

应该放在【丙】处;这段话中,韩祠诗歌的主旨在于颂扬韩愈在教育方面对人心

的开化之功。【丙】处之前的话是在通过对比韩愈到来前后潮州进士的人数,来赞扬韩愈大开教育之功;之后的话在通过韩山韩水来更进一步强调韩愈的功绩。所以这段句放在【丙】处会前后内容一致,衔接顺畅。

从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