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测品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们的“班级日志”

我们的“班级日志”

来源:测品娱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们的“班级日志”

作者:章小英

来源:《小学德育》2010年第19期

看到书架上那本黄色日记本,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打开翻阅。这是上学期我让同学们记录的“班级日志”。日志每天由一位同学以日记形式记载班级中的人或事,全班同学轮流记录,第二天晨会时由记录人在全班朗读。此刻,读着这一篇篇真实的记录,我仿佛又看到了那一张张纯真的脸庞、一个个龙腾虎跃的身影,仿佛又听到了他们的唇舌剑、妙语连珠,内心不由涌起身为教师的无限幸福,漾起对那群孩子的深深思念。这小小的日志本,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言行摄像机

“班级日志”就像是一架“言行摄像机”,它记载本班当天发生的真实事件,描摹真实场景,抒发真情实感。为此,记录员得留心班级里的人、事,并用心感受,才能有话可说,有情可抒。透过“班级日志”,我欣喜地发现,孩子们的“触角”越来越灵敏。他们能总结老师的“新招”,写出同学们的反应;能像画家写生一样,逼真地再现班级“F4”各自的“酷劲”;能发现教室内的变化,并与先前的布置进行比较评论;能选取课堂中的小插曲,表现学习的喜怒哀乐;还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同学间的新游戏、新玩意,介绍玩法及乐趣⋯⋯ 二、写作小擂台

“班级日志”由全班同学轮流记录,因此,后面记录的同学总会习惯性地阅读前面同学的记录,加上第二天作者自己的朗读,等于在无形中搭建了一方“写作小擂台”,从选材、谋篇,到书写,每个记录员都会施展出浑身解数,努力发挥自己的最好水平。有一位家长这样感慨道:“儿子一放学回家就兴奋地告诉我:‘妈,今天轮到我写班级日志了!’言语中透出自豪,当然也夹杂着些许担忧。他的担忧不无道理,因为幻想着日后全靠电脑办公的他,从来没把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放在心上。这下可好,写班级日志等于开个展了。终于开写了,他再一次摆正本子,转了转手中的钢笔,然后神圣、庄严地写下了第一行字。继而他又放下笔,跑到我面前,紧张地问:‘我这样的字还可以吧?’我鼓励他说:‘跟平时的字有天壤之别,好多了!’他这才舒了一口气,坐过去继续写。瞧,他一会儿凝神思考,一会儿小心翼翼书写,不时还放下笔,搓一搓手,生怕手中的汗弄脏了本子。面对孩子如此专注的神情,我由衷地敬佩老师这一有创意的做法。我相信,记录‘班级日志’的过程,就是孩子们互相学习、互相挑战、不断超越的过程!” 三、创意催生素

怎样才能让学生感觉“每天都是新的”,都能找到记载的材料呢?除了要让他们练就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一对敏锐的“触角”,我觉得教师还应该多动脑,通过创设体验情境,举办各种活动,变换教育教学方式,努力给学生们的学习之旅添加色彩。如:开展“作业本漂流记”,让同学之间交换作业本写家庭作业;买来名叫“秀逗”的怪味糖,让同学们在品尝中感悟“苦尽甘来”;举行单手穿衣比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赛,让同学们感受合作的力量;举办“模拟法庭”,让同学们认识“地沟油”的危害;观看云南干旱图,让同学们心灵受到震撼,自发捐款援助⋯⋯可以说,“班级日志”犹如一支“催生素”,激发我和孩子们不断思考、创新。 四、问题诊疗室

“班级日志”不仅能让教师及时发现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寻找更佳教育路径,还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扬长避短。例如,开学初组建学习小组,我一改以往按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进行有机组合的旧模式,先确定各组组长,然后由组长选择组员。此举旨在让同学们在选择过程中感受到,优秀的同学会受到大家的欢迎,从而萌发前进的动力。可是,在当天的“班级日志”中,我读到了这样一段话:“台上的同学越来越少,剩下的那些有的紧皱眉头,手使劲抓着衣角,眼神中似乎带着一丝焦虑;有的目光扫视着每一位组长,一脸的无助,仿佛在乞求:‘选我吧!不要让我无家可归。’”我的心不禁一咯噔,如此选择,不是对“后进生”的心理摧残吗?为此,一个月后,我再次改变建组方式:确定小组长后,让每一位同学自选小组。再如,记录员在“班级日志”中描述了调皮鬼小吴恶作剧的镜头,我便找来小吴,给他看记录。他立即羞红了脸。我问他:“作者的描写属实吗?”他点头。我又问:“那你此刻有什么感想?”他挠挠后脑勺,说:“以后要守纪律,争取成为同学们笔下的正面人物。”你看,“班级日志”就像一间“问题诊疗室”,促使师生在反思中走向完善。 五、成长足迹图

一天,一位学生家长兴奋地给我打来电话说:“章老师,今天轮到我儿子写‘班级日志’。他吃饭时我翻阅了一遍,感觉就像在看一部多姿多彩的电影。它记录了同学们的喜怒哀乐,留下了孩子们成长路上的酸甜苦辣。您这个做法太有意义了,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写作水平,更给了学生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想,学期结束时,您应该稍作整理,打印并装订成册,给每个学生发一本。这样,不管何时何地,读到这本‘班级日志’,孩子们一定都会回想起这段美好的学习时光,清晰地看到自己和同伴的成长足迹,铭记老师送给他们的一切!”是啊,我们引领孩子们走过的岁月,留下的一串串深深浅浅的足迹,都会是不可磨灭的记忆!为此,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只有更小心、更智慧、更科学地指引,才能让孩子们的成长更健康、更愉悦,同时,我们也才能从中自豪而幸福地看到自己清晰的“成长足迹图”。

(作者单位: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江苏南通 226500) 责任编辑余志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