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
大足一个神奇的地方,公园701年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将其名号改为“大足”,寓意“大足天下”,57年后即公元758年她的曾孙唐穆宗在巴蜀地区设置大足县,取大丰大足之意,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大足这个地名还具有极大的象征意义,西汉末年到东汉初年,兴起于印度的佛教随着《白马图经》的故事沿着丝绸之路和黄河流域一路向东传播,于是留下了克瑟尔石窟、甘肃敦煌、山西大同石窟、河南龙门石窟等佛教东传的绝迹,唐朝安史之乱后,随着政治中心的南移,一大批文人学士,商贾净身、、雕刻大师向南迁徙,佛教艺术也转而向南传播,从麦积山石窟,广元石窟、一直到安岳石窟,大足石刻,异军突起、别开生面,大足石刻代表了公园9-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成就,是世界晚期石刻艺术的丰碑和绝唱,佛徒的灵光静静的照耀在大足的青山绿水之间,使大足成为最后的石窟艺术的尘埃落定之地,在大足石刻之后世界范围内再也没有出现这么内容丰富、规模宏大、艺术精湛的石刻造像,现在已成为石窟之一,与199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共同拥有的世界级文化瑰宝,历经7年的连续开凿,在大足境内形成了102处石刻造像,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41处,其中有5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宝顶石刻只是大足石刻的一处重要的石窟,它由南宋高僧赵智凤呕心沥血70余年主持建造,东朝普陀,西朝峨眉,上朝宝顶,下朝……的传说,是从宋代开始,逐渐形成的具有宗教信仰和地域文化特色的佛教名山。
宝顶:
“宝顶”两个打字穹顶丰满,气韵生动,又清代年间王德佳书写,王德佳是陕西城固县人,在大足围观三年,他大力倡导载桑养蚕,积极兴办地方教育,所以受到百姓好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替百姓办了事实,做了好事,百姓就不会忘记他。
正觉像
是觉悟了,功德,修得正果。佛的意思就是觉着,按照我们现在的说话就是掌握了真理的人,这尊祖向雕的是披露者那佛,又名大日如来,意思是光明普照,佛教分为显宗和密宗,宝顶石刻属于密宗造像,披露者那佛是密宗的最高
本尊,是开创之祖,他天庭饱满,地阔方圆,两耳垂肩,目光橙色,远离红尘纷扰,他已大彻大悟,在披露者那佛头顶冒出两道濠光,当中有一尊小坐像——刘本尊,是主持建造宝顶石刻的高僧,赵智凤顶进的老师,就是他吧密宗引入巴蜀地区,让密宗在中华大地多延续了400多年。
圆觉洞
反应是是15菩萨想披露者那佛问法的场景,门口有两个大狮子,有两个作用,一是起到守护作用,另一个是用狮子比喻佛陀,佛陀是人间至尊,狮子是法术之王,所以佛说法常被说为狮子吼,具有镇住一切让人醒悟的作用,目前看到的是大足石刻最大的石刻洞窟造像,洞12米,宽10米,高6米,整个空间600多地方米 群都是从整块石头上一锤一斩开凿而成,没有10余年是开凿不出的,洞窟正前方的三尊佛像中间的是披露者那佛,左边的是阿尼陀佛,右边是释迦牟尼佛,前面跪着一位菩萨,是12圆觉菩萨的化身,表明正在轮流向佛祖请教修行清净无上的智慧法门,洞窟的两边呈对称型排列着十二圆觉菩萨,左边从里往外分别是文殊菩萨,无言菩萨、呢了菩萨、 大势至菩萨、金叶藏菩萨、圆觉菩萨,右边从里往外普贤菩萨 金刚藏菩萨、清净会菩萨、变音菩萨、普觉菩萨、仙丧搜菩萨。这窟造像有着高超的艺术性,布局严整,科学合理,有着高超的艺术性,可以说巧夺天工,大门上方开了一个天窗,解决光线问题,一束光线照进来,正好照在正中跪着的菩萨身上,渲染了菩萨问法的场面和效果,在左边的石壁上雕有一个托钵僧,高置的钵口上面是一个龙头,龙头上端开有暗沟,渗水通过龙头流入钵内,再从钵内经过暗沟排出洞外,游人只听见流水潺潺,却看不见水,这股水也是大足母亲河赖溪河的源头之一,12圆觉菩萨高坐圆台之上,头戴高花冠,身着薄衣衫,修饰米璎珞,纹理清晰,衣衫柔和充满质感,身后装饰有祥云、山水,使得这个道场气场充足;圆觉菩萨身下的圆桌均为仿木性石雕,几乎可以以假乱真,供桌上的供盘装满葡萄、石榴、蟠桃,在配以盆景假山,栩栩如生。
枯井故事:洞的门口有一井盖,用脚一蹬会发出咚咚的清脆的响声,相传下面是一口龙井,镇守着一条孽龙。民间传说,宝顶山下有一户穷苦人家,母子二人相依为命,一天儿子上山割草,发现草十分茂盛,割了满满一背篓,正当要准
备回家,发现那株草又长了起来,又绿又嫩,以后天天割天天长,夜郎十分奇怪,他拔出草根发现里面有一颗闪闪发光的夜明珠,他悄悄的把这颗夜明珠拿回家,放回到了米缸里,后来米缸里的米不断的涨,吃也吃不完,他们母子二人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后来财主知道了,便逼迫他把珠子交出来,夜郎不肯,便把珠子吞了下去,结果口干舌燥,喝了一碗又一碗水,也不能解渴,母亲就让他到河边去喝,结果一道河边他就变成了一条龙向大海游去,他的母亲急了,边呼叫边追赶,每喊一次夜郎便会一次头,喊了24次,边形成了24个沙滩,便称为“望娘滩”;夜郎很孝顺,每年的清明节都会从大海里回家看望母亲,沿途都会刮风下雨和损坏庄家,所以人们也称他为孼龙。为了保障农民的财产不受损失,有一年孽龙回家时,佛祖施法,把孽龙锁在了脚下的龙井里,从此就再也没有自然灾害发生了。
释迦涅盘图
涅槃是佛教的最高境界,就是达到了大彻大悟、不生不死、常乐我进的境界,释迦摩尼29岁出家修行,35岁在菩提树下悟道,然后传教授道,85岁时在古印度xxx的城北的两颗娑罗树间为弟子说法然后圆寂,因此释迦摩尼表情安详,慧眼微闭、怡然自若,他的面前弟子们拿着鲜花水果,恭身竖立,依依难舍,中间即为天王,拿着供桌供盘,一人间君王也来哀悼,而在半空中,释迦摩呢的母亲xx夫人闻讯,率领他的棋子xx和宫女xx来接他,或持瓜、或献果、或持香炉。卧佛造像占据了整个页面,长达31米,气势恢宏,在布局和雕刻上大胆创新,独具特色,他借鉴了中国传统夜道笔伏做法,全部采用半身塑像,下半身则隐藏在石头之中,画外有画,给人想象,卧佛到低有多大,相传身在大足,足跨8县,首在泸州,如果雕成全身,气势便大大减小,其次横竖构图,画面生动,释迦上身横卧,中间的供桌和寥落香烟,两株娑罗树则为树使,不但使画面不呆板,还起到了支撑崖面的作用,前面的曲线形水沟叫做九曲黄河,相传释迦牟尼圆寂时,弟子们难以割舍,挣着要随他而去,他便用手一画,前面出现了一条河,把弟子留在了此岸,而他却去了彼岸,其实这只是一条普通的排水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