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测品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大学》读书笔记

《大学》读书笔记

来源:测品娱乐
《大学》读书笔记

我是一个自我主义偏多一点的人,有时候,总会很固执,不会刻意的去改变什么,学习什么,一切都会以自己内心觉得稳妥的,合适的作为标准,尽管被人们认为还算有主见,可是碰壁照样是无可避免的。寒假,有幸读到了《大学》这本书,感慨颇多。

尤其是其中“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近乎道矣。”这句话和其中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深深触动了我。不爱学习确实是个弊病,毕竟这是现在很多小学生都在读的书目,但愿能和大家共同学习。

“止”,在书中是做到的意思,更有提到止于至善的说法,我想,这里的善和“老子”的“上善若水”是有联系的,大概和《三字经》里面的“人之初,性本善”也有共通之处。当我们明白,知晓了什么是好的,美丽的,我们就可以找到我们的目标,确定,坚定自己的方向,这和党校培训里面的端正入党动机等思想也有类似之处,原来古人的思想和现代人的思想也有共通之处,我暗暗佩服着古人渊博的学识和今人难以企及的智慧,为什么说是古人和现代人呢?这里我想澄清一下,毕竟这个古人是我中华历史上的,而这个党校里面的思想大多是源于西方马克思列宁主义,中西方的文化交流应该也没有那么深刻,所以我说古人的思想和现代人的思想共通,我很佩服!“定而后能静”,是的,孔明在《诫子书》里面也提到过“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大概孔明也读过儒家的经典吧,不过这个就不是读书人需要思考的

了,我想说的是孔明对“静”的解释比较贴切。“静而后能安”,遇事泰然处之,还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到底是胸有成竹的一种说法还是平心静气的对待,我也不能说的很清楚,是意会了不能言传还是言语无法表达清楚,原谅我的词穷,我想绝不是苟且偷安那种安,也不是安于现状的安,每个人都该有自己的看法吧。“安而后能虑”,我们总要好好地思考之后,以矫健的身姿去迎接问题的到来,要掌握局势,应该要做到兵法上“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这样我们了然于胸,又有什么好困顿的呢?遇到问题还有什么烦恼呢?自然而然的,就是虑而后能得了。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我想大家也能够不言而喻了。

推究事物的道理以至于念头通达,智慧明辨,做到君子至诚的境界,端正了自己的心态,那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又有什么难度呢?

学无止境,学海无涯的道理,古人诚不我欺也。

对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不禁产生了叹服之心,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简明扼要的指出了事物深刻的道理,精辟,不失为传世之瑰宝。希望大家可以看到同样的书,学习到不同的内容,更加的充实自我。

我是一个鲜活的例子,读了《大学》这本书之后,我开始明辨,通达,我开始敞开心扉去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朋友们,时不我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