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测品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防沙治沙造林技术的应用

防沙治沙造林技术的应用

来源:测品娱乐
防沙治沙造林技术的应用

作者:赵海斌,张文俊,郭智霖

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6年第3期

赵海斌 张文俊 郭智霖

(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宁夏灵武751400)

摘要:分析了土地荒漠化的现状和防沙治沙造林的主要作用,并探讨了防沙治沙造林术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对保护自治区内生态环境和维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土地荒漠化;防沙治沙;造林技术

宁夏处于我国西北部,自治区面积为6.4 万km2,其中沙区面积为2.0万km2,占总面积的31%,宁夏地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9 月,年均降水量为200~300mm,年蒸发量为2000mm以上,无霜期为140d左右,土地沙漠化较为严重,是干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发地带,生态较为脆弱。因此,加强宁夏防沙治沙工作对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土地荒漠化现状以及治沙造林的作用

1.1 土地荒漠化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全球人口不断的增加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地球环境日益恶化,全球各地出现了土地沙漠化等生态问题。土地沙漠化是生态环境恶化中的主要问题之一,该问题涉及的范围相对较广,目前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土地沙漠化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也对人们的生活以及后代的生存空间造成了直接影响。在土地沙漠化初期阶段,沙漠化土地主要表现为地表水减少以及小面积松散流沙,这时土地对畜牧的承载能力逐渐下降,随着土地沙漠化的不断深化,沙漠化的程度会越来越严重,如果不采取相应的防沙治沙措施,最终会形成沙漠地带。

1.2 防沙治沙造林的主要作用

沙漠化是宁夏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中的重点问题,曾经是我国沙漠化严重频发地区之一,近年来,可以说是治理沙漠最成功的地区之一。其中减少土地裸露面积是控制土地沙漠化的重要措施,也是防沙治沙的主要方法。植树造林可以改善土地沙漠化地区的土质,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通过大量的植树造林,在沙漠周边和沙漠化严重地区形成防风带,可以有效遏制土地沙漠化以及减缓沙漠的蔓延。另外,大量的植树造林不仅可以增加造林地的绿化面积,也可以改善当地土质,提高农业收入,进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2 防沙治沙造林技术及实际应用

2.1 防沙治沙造林技术分析

宁夏地区土地沙漠化相对较为严重,为了遏制土地沙漠化速度,采用了多种防沙治沙方法,其中造林治沙是最常用的方法。经过多年的防沙治沙造林工作,在治理防范土地沙漠化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根据防沙治沙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战略性治沙技术和战术性防沙治沙技术,常用的造林技术主要为大苗深植造林技术和飞播治沙造林技术。大苗深植技术可以有效阻滞流动沙丘的移动,是防御风蚀、沙埋以及干旱的重要方法。大苗深植造林技术可以有效促进树木

不定根的生长,提高植株的稳定性,减少了补栽次数和沙障的使用,降低了防沙治沙的成本,主要在干旱较为严重和流沙等情况下使用。飞播治沙造林技术主要用于干旱或半干旱相对集中的黄土和盖沙黄土区域,该造林技术优点在于速度快、大面积治沙造林技术效率高以及造林成活率高等。但是使用飞播造林技术时应该充分考虑造林地的地形、飞机安全以及树种的选择等问题。

2.2 战略性治沙技术的应用

战略性治沙技术主要包括飞播造林技术、樟子松育苗造林技术和针阔灌木造林技术等。飞播造林技术是针对大面积沙区、近沙以及远沙进行防治的一种防沙治沙造林技术,播种前应充分考察造林地,防止出现飞机安全问题,同时在播种地搭建好相应的障蔽物,并对播种树种做相应的处理,播种树种应该选择耐风沙且生长繁殖能力强的树种,如花棒和沙篙等。使用樟子松进行造林可以提高造林育苗技术水平,并方便调整树种结构,加强林分质量,改造低产林地,提高树木对土地的保护作用。针阔灌木造林技术,该造林技术主要适用于小面积沙区和固定沙区的防治,根据树种的生长方式和生物特性以及沙区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造林防沙治沙。

2.3 战术性防沙技术的应用

战术性防沙技术主要为一封、二障、三栽种。一封,是指对需要治理的沙区通过设置警示牌、分派专人管理等方式对其进行封闭管理,利用大自然自我修复功能进行修复,该方法目的是将流沙变成半固定或者固定状态。二障,是指通过搭建障蔽物的方式进行防沙治沙,主要采用前挡后拉的方式,前挡是指通过实施灌木和乔木造林阻止沙丘移动,后拉是指流动沙丘的下部栽种固沙植物,达到阻止沙丘移动的目的。三栽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造林技术,其中常用的造林技术是人工挖壕栽柳、沙柳栽种技术以及蓄力开壕沟造林技术,其成活率依次为90%、88%和86%,因此,有条件的可采取人工挖壕栽柳方式造林防沙。

参考文献

1 刘敏英.浅谈翁牛特旗防沙治沙造林新技术应用[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5(1)

2 马宏毅.防沙治沙造林技术的应用[J].北京农业,2014(36)

(责任编辑舒丹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