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形式与效果研究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我们的教学由教师的讲解转变成了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新形式教学,让学生参与课堂讲解已成为当前的头等大事。新课标教学打破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以往单纯接受的学习方式,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就要求教师调整自己的教学,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合作性。在这方面我们做了一些尝试,做法如下:
一、学生解答,教师点拨
对阅读理解要求中提出的问题、习题,先让学生逐一回答或演练,对学生解答不出或解答不完整的共性问题再由学生补充,最后教师强调总结。每次上课前教师都以小黑板的形式出示阅读要求,将这节课要讲的知识分成很小的模块,再以问题的形式列举出来。学生对照这些问题用五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并解决这些小问题,教师让学生逐一回答,对学生回答不完整的地方由其他学生补充。对于有些学生回答不好的或回答不上来的问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学生针对这些问题畅所欲言,教师在课堂上不断地巡视以听取他们精彩的讨论和错误的发言。在课堂上尽量做到不讲、少讲或精讲,把大量的时间还给学生。
二、师生合作性讲解
具体方法就是教师对阅读理解中提出的问题先让学生逐一的回答,给学生尽量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使学生不再盲目地听课,在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中完成教与学的目标。这是我们教学过程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方法,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部分学生已经学会了有选择性地听课了。如,王世隆同学在以前的课堂,大都不敢回答问题,而现在他却愿意回答问题,乐于回答问题。学生们踊跃举手,特别是(1)班的同学,课堂气氛非常活跃,90%的学生乐意发表自己的意见,但个别学生的基础比较差,老师会瞅准机会把较容易的题目留给他们,让这些同学也参与到课堂讲解中。还有个别同学由于长期以来性格内向,不敢和其他同学一起讨论问题,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我们的课堂上老师会不断地鼓励他们,甚至引导他们回答问题。如裴淑平、黄茜等,老师会直接点名让她们回答问题,现在裴淑平同学上课比以前爱回答问题了。由此可见,只要我们能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问,相信这些学生会有很大的改变。老师和学生一起解决课堂上遇到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也是有地方需要和他们商量的,让他们明白只要有信心就一定能做好。
三、“比”字法
课堂上对各小组的讨论规定时间,看哪个小组最先讨论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哪个小组得出的结论最简便、最完整。在这种要求下各小组都有了竞争的压力,所以每个小组等老师的讨论问题一提出来,马上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谁也不甘落后。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认真听取各小组精彩的发言。对于学习薄弱的小组,
老师可以用一句话引导他们,这样,学生讨论出的答案比老师讲解得出结论要节省了很多时间,讨论完毕后让最先讨论好的小组派代表发表意见,有不完整的地方再由其他小组成员给予补充说明。这种“比”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因为每个小组都有了压力,谁也不甘落后,所以讨论起来更激烈,回答更精彩,95%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去,在讨论中充分发挥小组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也使得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演示法
在学生操作性比较强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就会采用让学生到讲台上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演示的方法向同学讲解。有一次我们学到《游戏中的可能性》这一节,虽然事先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但看到学生的动手操作欲望非常高,我们临时准备了一个简单的模型,在课堂上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纷纷举手要上讲台回答问题,通过学生演示转动指针看落在哪个区域的可能大这个活动,学生再回答问题就简单多了,并且根据演示情况很快就能发现出现可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高,同时也反映出学生乐意参与到这样的课堂讲解中来。
虽然在每节课前我们都会设计一定的活动让学生参与,讨论老师设计好的问题,但是课堂上仍然会出现一些事先预料不到的问题,使课堂不能按照准备好的那样进行,有些问题在课堂上根本没有想到或用到。因此真正的课堂是需要教师能根据自己的教情做出合适的选择,只有选择出合适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当然了,每一种方法都不可能保证让每个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因为每个学生都是有差异的,我们只能尽量做到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讲解中来,对于极个别不爱发言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鼓励他们发言。学生参与课堂讲解的形式还值得我们教师做进一步的探究,寻找更多更好的方法,把它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