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测品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梁相关规范

梁相关规范

来源:测品娱乐


高层剪力墙结构梁图绘制

主要梁类型:

KL(有加密区和非加密区)

LL(跨高比小于5,一般洞口处,全长加密)

L(无加密区,包括一端加密另一端不加密说明中注明固结端加密)

Xl(全长加密,纵筋放大1.2~1.5倍)。

纵筋可采用组合配筋:如2根25+2跟20,或2根25+1根20,或3根25/2根20,但需注意,组合钢筋间的直径差不能大于2级,且不宜大于6mm。两排钢筋,第二排钢筋最少配置2根。

钢筋等级:箍筋,纵筋一般为HRB400。

纵筋直径:常用直径范围14~25mm之间,梁宽200的控制在20mm以内最好,截面尺寸较小的梁可以用12(如卫生间部位的小梁)。规范链接GB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pdf9.2,《抗规》6.3,梁内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0.2和0.45

ft/fy中的较大值。

纵筋净间距:梁上部纵筋30mm且1.5d,梁下部纵筋25mm且d。垂直净距 d25mm,且d,d纵筋最大直径。《混规9.2》

箍筋直径:最常用8mm,截面高度大于800mm的梁,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截面高度不大于800mm的梁,箍筋直径不宜小于6mm。且不应小于d/4,d为受压钢筋的最大直径。截面尺寸较小满足箍筋最小配筋率情况下可用6mm。

箍筋间距:100/200见表混凝土设计规范根据梁高和剪力确定。根据《抗规》,对于抗震等级为三级、四级的框架结构,梁端箍筋加密区箍筋最大间距取h/4、8d、150mm三者的最小值。所以对于截面高小于400mm的梁,比如h=300mm,加密区间距应为h/4=300/4=75mm,而不是一般的100mm。

纵筋根数: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沿梁全长顶面、底面的配筋,一、二不应少于2根14,且分别不应少于梁顶面、底面两端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不应少于2根12。《混规6.3.4》

箍筋面积配箍率=

箍筋单肢面积肢数梁宽间距且不应小于0.24ftfyv

截面高度H>300mm时应按梁全长设置构造箍筋,当H=150~300mm时,可仅在梁的端部各1/4范围内设置构造箍筋,L为跨度,梁中不l/2处有集中荷载时应沿梁全长设置箍筋,H,150mm以下时可不设置箍筋。

梁侧构造钢筋:1.梁腹板高度450mm时,梁两侧应沿高度设置纵向构造钢筋,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0.1%,且间距不宜大于200mm。当抗扭计算需要时不受此限(指hw<450mm也可设)。注意梁腹板高度为梁有效高度减板厚。

附加横向钢筋:有集中荷载作用处,应全部由附加横向钢筋(箍筋、吊筋)承担,附加横向钢筋宜采用箍筋。附加箍筋应布置在长度为S的范围内,s=2h+3b。所需总截面面积

AsvFfyvsin

例:

梁上起柱部位(复杂结构规范)及有次梁搭接的主梁应加大纵筋。出现梁顶标高不同

的错层梁时,造成梁面钢筋无法拉通时,应加大梁的底部配筋。反梁应加强其箍筋的配置。

梁纵筋配筋率大于2%加大箍筋直径2mm《抗规6.3》200*400截面梁不超3根25即可。

位于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应全部由附加横向钢筋承担;附加横向钢筋宜采用箍筋。

根据SATWE计算结果手工配筋

一、SATWE梁的计算结果的含义:

1、 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箍筋都是按用户输入的箍筋间距计算的,并按沿梁全长箍筋的面积配筋率要求控制。

若输入的箍筋间距为加密区间距,则加密区的箍筋计算结果可直接参考使用,如果非加

密区与加密区的箍筋间距不同,则应按非加密区箍筋间距对计算结果进行换算;

1) 用户输入的箍筋间距信息在SATWE参数设置框中

2) 沿梁全长箍筋的面积配筋率要求,见《混规》11.3.9 梁端设置的第一个箍筋距框架节点边缘不应大于50mm。非加密区的箍筋间距不宜大于加密区箍筋间距的2倍。沿梁全长箍筋的面积配筋率ρsv应符合下列规定:

3) 如何进行换算?

保持总的配箍率不变,当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间距为200,则应对非加密区箍筋面积进行换算,假设换算前后面积分别为ASV1、ASV2,间距分别为S1、S2,则有:ASV1/ S1= ASV2/ S2.

2、算例

1、 梁顶纵筋和梁底纵筋

1) 配置原则:

框架梁、次梁单侧纵筋不得多于两层

同侧纵筋布置中,不同直径的钢筋,直径相差不大于2级;

2) 手工配置:

梁顶:AS=12cm2=1200 mm2,实配4根HRB400级直径20(1257),保护层C=20,2(20+8)+3*25+4*20=211<250,放置一排。

梁底:AS=13cm2=1300 mm2,实配5根HRB400级直径20(1571),保护层C=20,2(20+8)+4*25+5*20=256>250,放置两排。

2、 梁加密区、非加密区箍筋

1) 配置原则:满足受力要求;满足构造要求;

2) 手工配置:

0.7表示在箍筋间距100mm范围内,箍筋总横截面面积为70 mm2,至少配置2肢箍,2*ASV1>70,取d=8(50.3)。

3) 非加密区换算

ASV1/ S1= ASV2/ S2,ASV1=0.7,S1=100,S2=150,则ASV2=0.7x1.5=1.05=105 mm2,配置2肢箍,2根 d=8(50.3)。

若非加密区间距为200,ASV1/ S1= ASV2/ S2,ASV1=0.7,S1=100,S2=200,则ASV2=1.4=140 mm2,则配置2肢箍,2根 d=8(50.3)则不安全。

3、 梁受扭纵筋

VT1表示受扭纵筋面积为100 mm2,可在梁侧配置受扭纵筋N4根12。

4、 梁抗扭箍筋

0.1表示抗扭箍筋沿周边布置的单肢箍面积,即10 mm2,此处可验算上述配置箍筋是否满足70+10=80的要求,2*50.3>80,满足。

自校注意事项:

1. 与建筑及墙体、楼梯核对梁位置是否有误,洞口尺寸参照建筑平立剖核对

2. 梁顶高,虚实线(反梁,卫生间降板部位,外圈梁)

3. 梁上是否起柱部位及有次梁部位纵筋及箍筋是否足够

4. 箍筋是否足够(有非加密区处注意),抗扭筋是否足够

5. 截面大于450处是否加构造钢筋

6. 梁的定位、编号、尺寸和跨数以及梁顶标高与板面标高关系是否正确

7. 编号注意对称位置处看能否用同一种标号,不同位置处尽量不用一种编号以免混乱。

配筋原则:为方便施工宜选用同直径钢筋优先,组合钢筋次之;为易满足裂缝要求,多根数优先,少根数次之;为易保证浇筑质量,少根数优先,多根数次之;为易满足锚固要求,小直径优先,大直径次之

绘制流程:

1.模板图

2梁尺寸标注

3归并 地下室,顶层,2/3楼层处配筋较大可取上下几层归并,其余4-5层归并

4配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