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第10课时 《周末日记》教案1课时周末日记
教材分析 日记画是一种很好的积累形式,不仅是小学生今后进行其他美术创作的丰富素材,还是学生新路成长的记载。长大后,再回头来翻看自己的日记画,回忆起童年的点点滴滴,会有一种快了的感觉。
日记组画是用组合或连环图画配合文字、记录某次经历的有意义和有趣的事情。它可以促进学生对事物表现的计划性、条理性和连续性,锻炼学生的绘画能力。使学生从生活中有主题地选择和组合画面。
学情分析
学生作品的欣赏过程中,教师应对周末生活的表现题材、内容、环境等做必要的提示。学生的作品在主题、构图上有所不同,并通过线描色彩等表现形式为作业方式的多样化给予了提示。 学习屋为美术学习的跨学科拓展,鼓励学生用简洁的文字写出发生在周末新奇有趣、印象深刻的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日记连环画的形式。
方法与过程目标:促进对事物表现的计划性。
情感价值观目标:形成关注身边事物,细心管擦的好习惯,发展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能运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完成一篇周末日记。
教学难点
人物的动态和整体构图。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日常工具
教学方法
临摹法
教学过程
一、尝试导入
分组,让学生在草稿上画出同意人物三个不同的角度。
教师点评学生作业,发现问题。
人物的发型保持不变。
人物的着装保持不变。
人物的动态可以有所变化。
二、认识组画
画中没有文字,要求学生为每幅图配上一句话。
出示一组,打乱顺序的连环画,要求学生重新排序。
欣赏三种不同的连环画版面。目的:认识组画的版面形式。
感悟文字
第一段:1.星期六,妈妈带我去买衣服。2,买那一条裙子呢?3.我觉得不喜欢。
第二段:1.星期六,妈妈开车带我去买衣服。2.阿姨递给我一条裙子。3.我在镜子前试了一下,觉得不喜欢。4.后来 我就自己跳了一件格子长裙。
我终于买到了自己喜欢的衣服。
提问一:那段文字的操作更强?
提问二:哪段文字更有意义?
提问三:全出文字中能再现画面的词语。
三、方法探讨,绘画指导
1.绘画步骤
(一)构思:先想画面再出现文字,或现有文字再有图画。
确定排版。
画主角。
画场景。
(二)引导认识组画不同画面的变化处理。
1.故事可以再场景上有变化。
2.可以再时间上变化。
3.可以变化周围的人物。
(三)出示同一个故事,哪一个更精彩?
1.从文字上进行比较。
2.从文字放置的位置进行比较。
3.背景的变化。
4.构图。
创造表现
四、作业要求:用画笔记录下故事发生的过程,要有起因、经过、结果。
五、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遇到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及时点评。
六、评价拓展:
故事的主角是谁?你能找的到吗?
画面是怎样排版的?
语言文字是否简洁清晰?
有无起因、经过、结果?
板书设计
周末日记
故事主角
排版